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地表探槽断裂岩岩石磁学揭示汶川地震断裂带不同滑移机制
被引量:
10
1
作者
刘栋梁
李海兵
+3 位作者
李德贵
孙知明
司家亮
王焕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50-2265,共16页
岩石磁学能揭示岩石的磁性矿物组合,通过断裂岩不同的磁性矿物组合可揭示地震过程中磁性矿物变化、地震摩擦温度及地震滑移机制等基础地震地质问题。2008年Mw 7.9级汶川地震使两条断裂带同时发生地表破裂,包括映秀-北川和灌县-安县断裂...
岩石磁学能揭示岩石的磁性矿物组合,通过断裂岩不同的磁性矿物组合可揭示地震过程中磁性矿物变化、地震摩擦温度及地震滑移机制等基础地震地质问题。2008年Mw 7.9级汶川地震使两条断裂带同时发生地表破裂,包括映秀-北川和灌县-安县断裂地表破裂带,破裂带上地震断裂岩为岩石磁学提供了大量的研究对象。本研究主要以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上两个探槽内断裂岩为对象,包括映秀-北川地表破裂带上的八角庙探槽和灌县-安县地表破裂带上的九龙探槽,结合目前已发表的地表及WFSD-1孔的研究成果,从岩石磁学角度探讨汶川地震断裂带经历的地震滑移机制:1综合映秀-北川地震断裂带上八角庙探槽和其它位置的断裂岩岩石磁学研究,结果显示该地震断裂带附近断层泥的高磁化率源于新生的亚铁磁性矿物,如磁铁矿和磁赤铁矿等,故映秀-北川地震断裂曾经历高温快速热增压地震滑移机制;2灌县-安县地震断裂带上九龙探槽内断层泥略低的平均磁化率源于其铁的硫化物含量比断层角砾及侏罗纪砂岩多,铁的硫化物可能源于地震过程或断裂岩抬升到地表后的地表作用,如果断层泥中铁的硫化物多含量源于地震过程,则灌县-安县地震断裂带曾经历低温慢速机械润滑地震滑移机制;3两条断裂经历的不同地震滑移机制可能受控于断裂深部结构,如断层产状,映秀-北川地震断裂带的陡倾角易产生高温快速地震滑移,而灌县-安县地震断裂带的缓倾角更易产生低温慢速地震滑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映秀-北川地震断裂
灌县-安县地震断裂
岩石磁学
地震滑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玄武岩-榴辉岩相变初期的石榴子石生长
被引量:
2
2
作者
周文戈
侯渭
+3 位作者
赵志丹
郭捷
徐济安
白武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13-417,共5页
在 2 .0 GPa,86 0~ 10 2 0℃ ,加温时间 0 .6 6~ 13.0 7h的条件下 ,粗面玄武岩 -榴辉岩相变初期的石榴子石生长为正常晶体生长。石榴子石粒径随时间而增大 ,其生长速率随粒径增大而减小。界面是控制玄武岩 -榴辉岩相变初期石榴子石生...
在 2 .0 GPa,86 0~ 10 2 0℃ ,加温时间 0 .6 6~ 13.0 7h的条件下 ,粗面玄武岩 -榴辉岩相变初期的石榴子石生长为正常晶体生长。石榴子石粒径随时间而增大 ,其生长速率随粒径增大而减小。界面是控制玄武岩 -榴辉岩相变初期石榴子石生长的主要因素。这一变质作用过程中石榴子石粒径与时间及温度的关系如下 :G2 .4 5=5.6 5× 10 -15t· exp(- 2 7.4 0× 10 3 / RT)式中 G为石榴子石平均粒径 ,t为时间 ,R为气体常数 ,T为绝对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面玄武岩
榴辉岩
相变
石榴子石
生长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温高压下粗面玄武岩纵波速度异常原因初探
被引量:
1
3
作者
周文戈
谢鸿森
+3 位作者
李玉文
郭捷
许祖鸣
徐济安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9-24,共6页
在1.0~5.0GPa,温度约1350°C条件下测量了福建塔庄粗面玄武岩的纵波速度。结果发现当p<3.0GPa时,随着温度升高,粗面玄武岩纵波速度逐渐降低。而在p=3.0GPa,t为529~816°C;p=4...
在1.0~5.0GPa,温度约1350°C条件下测量了福建塔庄粗面玄武岩的纵波速度。结果发现当p<3.0GPa时,随着温度升高,粗面玄武岩纵波速度逐渐降低。而在p=3.0GPa,t为529~816°C;p=4.0GPa,t为537~807°C;p=5.0GPa,t为607~802°C时,粗面玄武岩纵波速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升高,显示出异常变化。通过对p为1.0~5.0GPa条件下的最终实验产物及p=4.0GPa,t为587,724,887°C温度点上的实验产物观察表明,实验产物中形成的一种隐晶—微晶集合体是造成粗面玄武岩纵波速度异常的主要原因,而粗面玄武岩向榴辉岩的转变可能是弹性波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次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纵波速度
粗面玄武岩
玄武岩
隐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表探槽断裂岩岩石磁学揭示汶川地震断裂带不同滑移机制
被引量:
10
1
作者
刘栋梁
李海兵
李德贵
孙知明
司家亮
王焕
机构
中国地质
科学
院地质
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台北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
科学
院地质力学
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50-2265,共16页
基金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项目(J1312)
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
+4 种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4075801
1212011220264)
自然科学基金(41520104006
41330211
41202143)联合资助的成果
文摘
岩石磁学能揭示岩石的磁性矿物组合,通过断裂岩不同的磁性矿物组合可揭示地震过程中磁性矿物变化、地震摩擦温度及地震滑移机制等基础地震地质问题。2008年Mw 7.9级汶川地震使两条断裂带同时发生地表破裂,包括映秀-北川和灌县-安县断裂地表破裂带,破裂带上地震断裂岩为岩石磁学提供了大量的研究对象。本研究主要以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上两个探槽内断裂岩为对象,包括映秀-北川地表破裂带上的八角庙探槽和灌县-安县地表破裂带上的九龙探槽,结合目前已发表的地表及WFSD-1孔的研究成果,从岩石磁学角度探讨汶川地震断裂带经历的地震滑移机制:1综合映秀-北川地震断裂带上八角庙探槽和其它位置的断裂岩岩石磁学研究,结果显示该地震断裂带附近断层泥的高磁化率源于新生的亚铁磁性矿物,如磁铁矿和磁赤铁矿等,故映秀-北川地震断裂曾经历高温快速热增压地震滑移机制;2灌县-安县地震断裂带上九龙探槽内断层泥略低的平均磁化率源于其铁的硫化物含量比断层角砾及侏罗纪砂岩多,铁的硫化物可能源于地震过程或断裂岩抬升到地表后的地表作用,如果断层泥中铁的硫化物多含量源于地震过程,则灌县-安县地震断裂带曾经历低温慢速机械润滑地震滑移机制;3两条断裂经历的不同地震滑移机制可能受控于断裂深部结构,如断层产状,映秀-北川地震断裂带的陡倾角易产生高温快速地震滑移,而灌县-安县地震断裂带的缓倾角更易产生低温慢速地震滑移。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映秀-北川地震断裂
灌县-安县地震断裂
岩石磁学
地震滑移机制
Keywords
Wenchuan earthquake
Yingxiu-Beichuan earthquake fault
Guanxian-Anxian earthquake fault
rock-magnetism
earthquake slip dynamics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玄武岩-榴辉岩相变初期的石榴子石生长
被引量:
2
2
作者
周文戈
侯渭
赵志丹
郭捷
徐济安
白武明
机构
中国
科学
院
地球
化学
研究所
深部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矿系岩石室
台北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
中国
科学
院
地球
物理
研究所
地球
动力学高温高压开放实验室
出处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13-417,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 :4 9672 0 99和 4 9774 2 3 5)
文摘
在 2 .0 GPa,86 0~ 10 2 0℃ ,加温时间 0 .6 6~ 13.0 7h的条件下 ,粗面玄武岩 -榴辉岩相变初期的石榴子石生长为正常晶体生长。石榴子石粒径随时间而增大 ,其生长速率随粒径增大而减小。界面是控制玄武岩 -榴辉岩相变初期石榴子石生长的主要因素。这一变质作用过程中石榴子石粒径与时间及温度的关系如下 :G2 .4 5=5.6 5× 10 -15t· exp(- 2 7.4 0× 10 3 / RT)式中 G为石榴子石平均粒径 ,t为时间 ,R为气体常数 ,T为绝对温度。
关键词
粗面玄武岩
榴辉岩
相变
石榴子石
生长动力学
Keywords
trachybasalt
eclogite
metamorphism
garnet growth
分类号
P578.947 [天文地球—矿物学]
P588.145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温高压下粗面玄武岩纵波速度异常原因初探
被引量:
1
3
作者
周文戈
谢鸿森
李玉文
郭捷
许祖鸣
徐济安
机构
中国
科学
院
地球
化学
研究所
台北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
出处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9-24,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在1.0~5.0GPa,温度约1350°C条件下测量了福建塔庄粗面玄武岩的纵波速度。结果发现当p<3.0GPa时,随着温度升高,粗面玄武岩纵波速度逐渐降低。而在p=3.0GPa,t为529~816°C;p=4.0GPa,t为537~807°C;p=5.0GPa,t为607~802°C时,粗面玄武岩纵波速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升高,显示出异常变化。通过对p为1.0~5.0GPa条件下的最终实验产物及p=4.0GPa,t为587,724,887°C温度点上的实验产物观察表明,实验产物中形成的一种隐晶—微晶集合体是造成粗面玄武岩纵波速度异常的主要原因,而粗面玄武岩向榴辉岩的转变可能是弹性波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次要原因。
关键词
高温高压
纵波速度
粗面玄武岩
玄武岩
隐晶
Keywords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compressional wave velocity,trachy basalt,micro cryptocrystal assembly
分类号
P588.145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地表探槽断裂岩岩石磁学揭示汶川地震断裂带不同滑移机制
刘栋梁
李海兵
李德贵
孙知明
司家亮
王焕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玄武岩-榴辉岩相变初期的石榴子石生长
周文戈
侯渭
赵志丹
郭捷
徐济安
白武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高温高压下粗面玄武岩纵波速度异常原因初探
周文戈
谢鸿森
李玉文
郭捷
许祖鸣
徐济安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