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跟网型和构网型新能源并网控制阻抗对比与振荡机理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雷雨 李光辉 +2 位作者 王伟胜 何国庆 郭梓暄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62,I0012,共14页
“双碳”战略下,以电力电子变换器为并网接口的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展迅速。跟网型(grid-following,GFL)和构网型(grid-forming,GFM)作为电力电子变换器的两种控制方式,其并网宽频振荡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现有研究基于阻抗模型和Nyqu... “双碳”战略下,以电力电子变换器为并网接口的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展迅速。跟网型(grid-following,GFL)和构网型(grid-forming,GFM)作为电力电子变换器的两种控制方式,其并网宽频振荡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现有研究基于阻抗模型和Nyquist稳定判据对比GFM和GFL阻抗特性差异与振荡风险。由于GFM和GFL具有多控制回路,且二者在不同频段阻抗特性差异来源和主导因素仍未明确,特别是同步环节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亟需深入研究。此外,GFM并网实现GFL并网宽频振荡抑制的作用机理仍有待分析。该文首先对GFL和GFM不同频段阻抗特性进行对比,定量分析同步环节在阻抗特性中的角色和作用,揭示了决定二者不同频段阻抗特性差异的主导因素;然后,建立GFL和GFM并网的三端口稳定性判据,分析GFM并网实现GFL并网宽频振荡抑制的作用机理;最后,基于控制硬件在环仿真平台,开展GFL和GFM并网实验,验证该文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跟网型 构网型 同步环节 阻抗特性 宽频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开绕组电励磁同步电机接口的新能源并网系统下垂控制策略
2
作者 毕家瑞 刘纯 +3 位作者 孙丹 张明远 汪海蛟 赵牧驰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76-185,共10页
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变流器接口电源的大规模接入,电网的等效惯量水平降低,稳定性问题愈发严重。为提高弱电网下系统的主动支撑能力,针对基于开绕组电励磁同步电机(OWWFSM)接口的并网系统拓扑结构,分析了变流器、电机和电网三者矢量... 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变流器接口电源的大规模接入,电网的等效惯量水平降低,稳定性问题愈发严重。为提高弱电网下系统的主动支撑能力,针对基于开绕组电励磁同步电机(OWWFSM)接口的并网系统拓扑结构,分析了变流器、电机和电网三者矢量关系。根据所构建的系统电压矢量三角形,将OW-WFSM和变流器作为一个整体,提出了一种基于OW-WFSM接口的新能源并网系统新型下垂控制策略。所提策略根据功率因数角与变流器相位和幅值的矢量关系、视在功率与OW-WFSM内电势的矢量关系分别进行下垂控制,并在控制环中附加功率运行区间扩展环节,以实现新能源并网系统功率全范围稳定运行。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主动支撑 开绕组电励磁同步电机 电压矢量三角形 下垂控制 变流器 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构网型新能源并网变换系统的储能配置
3
作者 王祺 郭一甫 +3 位作者 代林旺 王瑞明 杨曼 余鹏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774-4784,I0017,I0018,共13页
构网型储能变换器可平滑新能源出力,为“双高”系统提供转动惯量,被视作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装备。储能配置边界的精确刻画及关键参数的设计决定了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与稳定性。首先,从源、网扰动两种工况出发,建立统一构网型储能的小信号... 构网型储能变换器可平滑新能源出力,为“双高”系统提供转动惯量,被视作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装备。储能配置边界的精确刻画及关键参数的设计决定了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与稳定性。首先,从源、网扰动两种工况出发,建立统一构网型储能的小信号模型;其次,基于此模型提出不同阻尼状态下储能配置的计算方法,并量化分析两种工况下阻尼系数、惯性时间常数与下垂系数对储能单元功率配置、容量配置和调节时间等重要指标参数的影响;然后,优化整定源、网扰动下储能配置的边界值,提出一种构网型储能的关键参数设计方法;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及控制策略的准确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变换器 储能配置 源网扰动 阻尼状态 边界刻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小干扰稳定约束的新能源并网系统构网型单元配置方法
4
作者 孙培博 王伟胜 +2 位作者 汪海蛟 何国庆 孙艳霞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809-2826,共18页
目前新能源发电主要采用跟网型(GFL)控制同步并网,接入弱电网系统后易引发宽频振荡等小干扰稳定问题,且对电网支撑能力不足。构网型(GFM)技术通过功率同步控制自主构建电网电压,如何合理规划新能源并网系统GFM型单元的接入容量和位置,... 目前新能源发电主要采用跟网型(GFL)控制同步并网,接入弱电网系统后易引发宽频振荡等小干扰稳定问题,且对电网支撑能力不足。构网型(GFM)技术通过功率同步控制自主构建电网电压,如何合理规划新能源并网系统GFM型单元的接入容量和位置,提高系统稳定特性,成为工程应用重点关注的问题。该文面向新能源集群/场站并网系统,研究计及小干扰稳定约束的GFM型单元配置问题。首先,根据新能源变流器单机并网系统小信号模型构建系统功率-电压闭环传递反馈模型,并验证前者和电流-电压闭环传递反馈模型在分析系统稳定特性时的一致性;其次,将单机并网系统模型和分析方法拓展至多机系统中,构建系统小干扰稳定与稳定支撑量化评估指标以及GFM型单元选点配置指标,提出系统GFM型单元配置求解方法;最后,基于实际新能源集群并网系统搭建分析算例,并通过时域仿真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并网系统 构网型单元配置 宽频振荡 小干扰稳定 稳定支撑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集群构网差异性的并网系统振荡机理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祺 郭杰帅 +3 位作者 代林旺 王瑞明 张泽轲 郭一甫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03-3015,I0013,共14页
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作为典型的构网技术,在为电网提供惯量和阻尼支撑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功率振荡问题。在考虑分布式和差异性的集群并联系统中,有功功率的振荡机理尤为复杂。针对集群并网的机组阻尼差异性引起的功率振荡问题,该文... 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作为典型的构网技术,在为电网提供惯量和阻尼支撑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功率振荡问题。在考虑分布式和差异性的集群并联系统中,有功功率的振荡机理尤为复杂。针对集群并网的机组阻尼差异性引起的功率振荡问题,该文详细分析并联机组间阻尼差的存在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厘清了阻尼差对并网系统的致稳规律。基于此,提出一种暂稳态阻尼差全局补偿策略,对并联系统的暂稳态阻尼差进行平抑补偿,在改善系统暂态特性的同时,校正系统的稳态输出误差。接着,基于所提控制策略建立状态空间小信号模型,研究引入的暂态功率补偿分量、稳态功率校正分量对并联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合根轨迹对相应的参数进行整定并提出相应的选取方法。最后,仿真验证所提策略改善由集群机组阻尼差引起的功率振荡问题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发电机 有功振荡 阻尼差 暂态功率补偿 稳态功率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网故障时新能源并网点电压跌落及影响范围计算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子秀 陈宁 +3 位作者 李建华 钱敏慧 罗凯明 曲立楠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2-1130,I0014,I0015,共11页
为了应对当前电网安全稳定分析无法评估输电网故障对新能源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输电网故障时新能源并网点电压跌落及影响范围计算方法。以220 kV节点为界,考虑新能源电流输出特性的影响,完善故障计算模型,并计算220 kV节点故障电压。基... 为了应对当前电网安全稳定分析无法评估输电网故障对新能源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输电网故障时新能源并网点电压跌落及影响范围计算方法。以220 kV节点为界,考虑新能源电流输出特性的影响,完善故障计算模型,并计算220 kV节点故障电压。基于计算结果,提取新能源接入中低压电网的典型场景,并细化分析计算故障时刻新能源并网点电压及其与故障点的电气距离。最后,基于修正的39节点标准测试系统,通过与传统故障计算和时域仿真结果对比分析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的故障电压计算偏差范围为-4.82%~0.6%,能够准确地评估输电网故障对新能源的影响,可以进一步为新能源运行规划和控制策略优化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网 电网故障 新能源发电 并网点电压 故障电压计算 故障影响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绕组同步电机接口并网变流器功率控制及暂态支撑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志豪 孙丹 +1 位作者 刘纯 毕家瑞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09-1618,共10页
随着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发展,系统等效转动惯量大幅下降,电网发生故障时,系统频率稳定问题愈发凸显。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以开绕组电励磁同步电动机(open-winding wound field synchronous motor,OW-WFSM)为接口的并网变流器供电... 随着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发展,系统等效转动惯量大幅下降,电网发生故障时,系统频率稳定问题愈发凸显。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以开绕组电励磁同步电动机(open-winding wound field synchronous motor,OW-WFSM)为接口的并网变流器供电系统。在建立OW-WFSM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系统功率、电压电流矢量关系,由此设计了基于相位差闭环控制的变流器矢量控制策略以及OW-WFSM励磁系统无功-电压协调控制策略,实现了变流器与OW-WFSM的功率解耦控制与稳定传输,并利用Lyapunov稳定性定理对控制原理进行了分析验证。通过对系统暂态频率支撑能力的分析,证明了所提拓扑中OW-WFSM仍具备惯量响应能力。同时,采用电机转子位置定向的变流器能够自然增发有功,实现了电网惯性和有功支撑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绕组同步电动机 新能源 并网接口 惯量响应 暂态频率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绕组电励磁同步电动机接口并网变流器两阶段无功支撑控制建模与分析
8
作者 马志豪 孙丹 +3 位作者 刘纯 年珩 汪海蛟 张明远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0-118,共9页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常规发电机组不断被新能源机组取代,电力系统动态无功支撑能力严重不足,电压稳定问题愈发凸显。基于开绕组电励磁同步电动机(OW-WFSM)接口的电压源型变流器(VSC)并网系统,提出包含VSC支撑控制与OW-WFSM调相...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常规发电机组不断被新能源机组取代,电力系统动态无功支撑能力严重不足,电压稳定问题愈发凸显。基于开绕组电励磁同步电动机(OW-WFSM)接口的电压源型变流器(VSC)并网系统,提出包含VSC支撑控制与OW-WFSM调相控制的两阶段无功支撑控制策略,以实现VSC容量裕度和OW-WFSM强过载特性的结合。针对VSC支撑控制,采用电源叠加定理将暂态特性建模分解为4个独立状态,进而厘清控制参数对无功支撑效果的影响规律,实现多类型电源系统模型的有效求解。针对OW-WFSM调相控制,建立计及短路电流响应和励磁电流响应的暂态响应模型,为OW-WFSM参数设计提供指导。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够在实现VSC保护的同时,有效提升系统无功支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绕组电励磁同步电动机 电压源型变流器 新能源并网 无功支撑 调相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发电宽频阻抗测量技术与装备综述
9
作者 王伟胜 李光辉 +5 位作者 陈燕东 何国庆 伍文华 肖云涛 郭梓暄 周党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149-7166,I0011,共19页
随着全球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国内外新能源并网宽频振荡风险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近年来,阻抗分析法成为分析与解决宽频振荡问题的有效手段,宽频阻抗的准确获取是振荡分析的基本前提,而阻抗测量装备成为阻抗准确获取的关... 随着全球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国内外新能源并网宽频振荡风险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近年来,阻抗分析法成为分析与解决宽频振荡问题的有效手段,宽频阻抗的准确获取是振荡分析的基本前提,而阻抗测量装备成为阻抗准确获取的关键。该文首先对国内外阻抗测量装备的发展历程进行调研;然后,归纳分析阻抗测量装备的测量原理、拓扑结构、应用情况和性能指标;最后,给出未来阻抗测量装备技术攻关、工程应用与标准制定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发电 宽频振荡 宽频阻抗 测量技术 测量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电机接口新能源发电拓扑及运行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纯 张明远 +5 位作者 汪海蛟 何国庆 孙艳霞 曲平 张兴 赵牧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826-3835,I0019,共11页
目前主流的风、光发电均以电力电子变流器为并网接口,受电力电子器件过流能力限制,电网故障期间暂态支撑能力有限。为提高新能源发电的暂态支撑能力,该文针对一种同步电机接口新能源发电新型拓扑,分析起动、并网、稳态控制、故障期间暂... 目前主流的风、光发电均以电力电子变流器为并网接口,受电力电子器件过流能力限制,电网故障期间暂态支撑能力有限。为提高新能源发电的暂态支撑能力,该文针对一种同步电机接口新能源发电新型拓扑,分析起动、并网、稳态控制、故障期间暂态控制的运行机理,提出同步电机接口新能源发电稳态功率传输控制策略和暂态支撑控制策略。通过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的双重改进,使新能源发电在稳态运行时具有良好的功率传输效果、无功支撑能力和构网特性,在电网故障时具有高于传统电力电子变流器并网接口新能源发电的暂态支撑能力。多种工况下的仿真结果验证同步电机接口新能源发电拓扑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电机接口 新能源发电 控制策略 支撑能力 构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新能源场站调频时延的电力系统频率响应模型及应用
11
作者 董玮 施志明 +2 位作者 张晓琳 陈志磊 苏建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657-4668,I0010,共13页
随着新能源机组不断挤占传统同步机组空间,系统频率特性愈加受制于新能源场站调频性能。然而,由于新能源场站调频架构及技术手段的差异,不同场站调频时延相差较大,且系统频率特性与场站调频时延关系模糊。对此,该文对计及新能源场站调... 随着新能源机组不断挤占传统同步机组空间,系统频率特性愈加受制于新能源场站调频性能。然而,由于新能源场站调频架构及技术手段的差异,不同场站调频时延相差较大,且系统频率特性与场站调频时延关系模糊。对此,该文对计及新能源场站调频时延的电力系统频率特性进行分析。在阐述场站调频控制典型架构及控制机理的基础上,揭示场站快速调频响应滞后时间构成要素;继而将响应滞后时间作为时延环节加入新能源电站快速调频控制模型中,并利用一阶Taylor与Pade对时延环节进行等效并量化误差,明确两种等效方式的适用范围;通过探究新能源机组调频环节聚合等值规则,形成计及新能源场站调频控制时延的发电机组调频简化聚合模型;最后,运用硬件在环试验平台对所提模型进行验证,并基于所提时域解析模型,分别从惯量水平、新能源发电占比、同步机调频备用资源等多角度探明新能源调频时延对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所提的电力系统频率响应模型得出的频率特征与实际结果吻合度高,依据所提模型的频率特性分析结论具有可信度,为新能源场站快速调频技术指标与测试评估方案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场站 快速调频 频率特性 控制时延 频率响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匹配控制的构网型光伏并网小扰动稳定性及参数域分析
12
作者 李爽 汪海蛟 +2 位作者 黄越辉 何国庆 王伟胜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106-119,共14页
近年来,构网型控制技术逐步成为一种提升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有效措施,但在不同交流电网条件下,可能存在由于控制参数不合理导致的振荡风险。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匹配控制的构网型光伏控制策略,并从同步视角研究构网... 近年来,构网型控制技术逐步成为一种提升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有效措施,但在不同交流电网条件下,可能存在由于控制参数不合理导致的振荡风险。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匹配控制的构网型光伏控制策略,并从同步视角研究构网型光伏并网系统的小扰动稳定机理和参数稳定域。首先,采用组件连接法建立构网型光伏并网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并定性分析系统小扰动的传导路径。然后,基于同步主导回路小信号模型分析控制环路动态交互作用,以揭示构网型光伏控制参数与交流电网阻抗不适配时的失稳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等效环路增益的小扰动稳定性指标,定量评估不同因素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关键控制参数稳定域。结果表明,随着等效电网阻抗减小,构网型光伏匹配控制参数的稳定域大幅减小,而电压控制参数的稳定域显著增大。最后,通过时域仿真和控制硬件在环平台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光伏 匹配控制 小扰动稳定性 等效环路增益 参数稳定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基地经LCC-HVDC送出系统振荡机理分析与抑制策略(三):振荡抑制策略 被引量:2
13
作者 肖云涛 李光辉 +4 位作者 王伟胜 卢宇 何国庆 卢东斌 甄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748-4758,I0012,共12页
针对新能源基地经电网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送出系统次/超同步振荡问题,现有研究主要通过新能源侧阻抗重塑设计实现振荡抑制,考虑到实际系统并网台数多、机型... 针对新能源基地经电网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送出系统次/超同步振荡问题,现有研究主要通过新能源侧阻抗重塑设计实现振荡抑制,考虑到实际系统并网台数多、机型繁杂、故障穿越性能等因素制约,其设计裕度受到限制。该文通过LCC-HVDC阻抗重塑实现系统次/超同步振荡抑制。首先,提出送端换流站定触发角控制、受端换流站定直流电流控制的LCC-HVDC阻抗重塑控制策略,建立计及阻抗重塑的LCC-HVDC阻抗解析模型,并验证阻抗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对比分析重塑前后阻抗特性变化,阐述阻抗重塑控制策略的作用机理,消除原有送端换流站直流电流环与功率电路重叠效应所产生的负阻尼。进一步,基于LCC-HVDC阻抗重塑,优化新能源并网点系统阻抗特性,提升直驱风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PMSG)、双馈风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以及光伏(photovoltaic,PV)不同类型新能源基地经LCC-HVDC送出系统稳定裕度,消除系统次/超同步振荡风险。最后,不同类型新能源基地经LCC-HVDC送出系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文提出的基于LCC-HVDC阻抗重塑振荡抑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发电 LCC-HVDC 振荡抑制 阻抗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极端出力特性及典型电力电量平衡场景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黄越辉 卢慧 +3 位作者 李建华 闫景皓 王帅 郭创新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的增加,电力系统的电力电量平衡呈现不确定性强、电力过剩/短缺交替出现等特征,给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基于新能源出力实际运行特性和未来电源发展趋势,研究了含水电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典型电源结构... 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的增加,电力系统的电力电量平衡呈现不确定性强、电力过剩/短缺交替出现等特征,给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基于新能源出力实际运行特性和未来电源发展趋势,研究了含水电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典型电源结构场景,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电力电量平衡量化分析模型。通过算例结果量化了未来新能源发展场景下的典型电力电量平衡场景及系统灵活调节能力的需求,分析了新能源极端低/高出力对电力平衡的影响。研究可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极端低出力 极端高出力 电力电量 平衡 灵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尔兰岛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10
15
作者 闫景皓 黄越辉 +2 位作者 卢慧 宋子源 李湃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8-508,共11页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步伐的加快,世界各国电力系统均大力发展以风电和光伏发电为主的新能源。爱尔兰岛电力系统为岛屿独立同步电网,具有新能源渗透率高、与外部电网交互功率小等特点。经过长期摸索与发展,爱尔兰岛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运...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步伐的加快,世界各国电力系统均大力发展以风电和光伏发电为主的新能源。爱尔兰岛电力系统为岛屿独立同步电网,具有新能源渗透率高、与外部电网交互功率小等特点。经过长期摸索与发展,爱尔兰岛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其先进经验对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介绍了爱尔兰岛电力工业的概况,分析了爱尔兰岛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探究了爱尔兰岛电力公司为保证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安全高效运行采取的措施,最后总结其对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尔兰 电力系统 新能源 SNSP 运行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同步发电机序阻抗建模及其对宽频振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纯 赵牧驰 +3 位作者 汪海蛟 何国庆 张明远 李洋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95-3603,I0020,I0021,共11页
针对新能源并网设备频繁发生的次/超同步振荡问题,在前序研究中所提出的一种适用于光伏和储能的全新的基于开绕组同步电机(open winding synchronous machine,OWSM)的新能源同步发电机(renewable energy synchronous generator,RESG)拓... 针对新能源并网设备频繁发生的次/超同步振荡问题,在前序研究中所提出的一种适用于光伏和储能的全新的基于开绕组同步电机(open winding synchronous machine,OWSM)的新能源同步发电机(renewable energy synchronous generator,RESG)拓扑的基础上,运用频域小信号阻抗建模方法,建立了新能源同步发电机拓扑的宽频阻抗模型,并在仿真中进行了扫频验证,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新能源同步发电机拓扑的阻抗特性,表明该拓扑的宽频阻抗特性为电压源特性,不易与电网交互产生振荡。将一定容量的新能源同步发电机和传统跟网型变流器共同接入并网,可以起到改善并网特性、抑制宽频振荡的作用。分析了将光伏场站中的一部分机组改造为新能源同步发电机后场站阻抗特性的变化。最后,建立了运用新能源同步发电机对某光伏场站改造的仿真案例,初步证明了所提新能源同步发电机拓扑在抑制宽频振荡方面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绕组同步电机 宽频振荡 振荡抑制 稳定性 光伏场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电力系统转型对我国新能源发展运行的启示 被引量:10
17
作者 梁志峰 礼晓飞 +1 位作者 郭琳润 张金平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84-2894,I0074,共12页
德国能源转型起步早,2022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之比达到了55%,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德国能源转型主要依靠发展新能源,德国能源转型过程中,其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电力市场交易和管理模式方面对我国新能源发展具有重要的借... 德国能源转型起步早,2022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之比达到了55%,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德国能源转型主要依靠发展新能源,德国能源转型过程中,其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电力市场交易和管理模式方面对我国新能源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从管理、运行和基础设施3方面梳理德国电力系统发展的情况及主要特点;然后归纳了德国电力市场的交易机制和新能源参与市场模式;进而在新能源并网运行管理、技术标准制定、发电功率预测及市场机制4个方面,开展中国与德国对比分析;最后结合我国电网运行的实际情况,总结出未来新能源发展与运行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转型 新能源 分布式光伏 调度运行 电力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网源波动对并网点等值阻抗估计影响及电网阻抗在线辨识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春彦 李少林 +2 位作者 王伟胜 秦世耀 李庆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76-2384,I0037,共10页
风电等新能源发电并网性能对电网强度较为敏感,作为衡量新能源场站接入点电网强度的重要指标,风电场并网点电网侧的戴维南等值阻抗在线辨识对风电稳定运行风险评估及策略优化意义重大。首先介绍了戴维南等值阻抗估计原理,揭示了网源两... 风电等新能源发电并网性能对电网强度较为敏感,作为衡量新能源场站接入点电网强度的重要指标,风电场并网点电网侧的戴维南等值阻抗在线辨识对风电稳定运行风险评估及策略优化意义重大。首先介绍了戴维南等值阻抗估计原理,揭示了网源两侧波动对等值阻抗辨识精度的影响与变化规律,明确了实现等值阻抗准确辨识及在线应用的波动数据筛选原则。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测量点电压相量和功率波动信息相融合的数据筛选指标,提出了网源数据波动特征筛选与等值阻抗线性关系描述相结合的电网阻抗的在线辨识方法,有效克服了复杂网源条件下等值阻抗辨识误差大的问题。最后通过仿真和现场实测数据证明了理论分析与所提方法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并网点 戴维南等值 阻抗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产模拟的受端电网新能源发展场景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帅 黄越辉 +1 位作者 聂元弘 刘思扬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0-250,共11页
“双碳”目标驱动下,受端电网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加之外来电力比重加大,电力平衡难度增加,受端电网实现清洁替代面临多重困难。基于实际运行数据,分析了新能源低出力特性及其与负荷的匹配特性,总结了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面临的关键问题... “双碳”目标驱动下,受端电网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加之外来电力比重加大,电力平衡难度增加,受端电网实现清洁替代面临多重困难。基于实际运行数据,分析了新能源低出力特性及其与负荷的匹配特性,总结了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面临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电力系统时序生产模拟模型,基于2030年预测数据的标幺化,设计2060年案例场景,量化分析典型受端省级电网的新能源、煤电和调节资源的配置问题,以及不同新能源发展场景下实现清洁替代的方案,并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时序生产模拟 标幺化 调节资源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基地经LCC-HVDC送出系统振荡机理分析与抑制策略(二):阻抗特性与振荡机理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肖云涛 李光辉 +2 位作者 王伟胜 何国庆 甄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245-4260,I0006,共17页
该文基于系列文章1建立的电网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阻抗模型,开展新能源基地经LCC-HVDC送出系统阻抗特性和振荡机理分析。首先,研究LCC-HVDC送端交流端口阻抗... 该文基于系列文章1建立的电网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阻抗模型,开展新能源基地经LCC-HVDC送出系统阻抗特性和振荡机理分析。首先,研究LCC-HVDC送端交流端口阻抗与阀本体交流阻抗、交流滤波器阻抗间的构成关系,分析直流线路、受端换流站、受端电网强度对送端换流站阀本体交流阻抗的主导影响;然后,研究送端换流站直流电流环对阀本体交流阻抗的重叠效应,分析送端换流站交流端口阻抗次/超同步频段负阻尼特性形成机理,并论述受端换流站和受端电网强度对送端交流端口阻抗特性的交互影响;接下来,建立新能源基地经LCC-HVDC送出系统等值模型,研究送端系统振荡边界条件,阐明LCC-HVDC对新能源并网点阻抗特性影响的变化规律,揭示直驱风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PMSG)、双馈风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光伏(photovoltaic,PV)不同类型新能源基地经LCC-HVDC送出系统次/超同步振荡机理;最后,不同类型新能源基地经LCC-HVDC送出系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文提出的次/超同步振荡机理的正确性和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发电 电网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 阻抗特性 振荡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