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海可再生能源综合发电的系统构建与并网方式 被引量:18
1
作者 秦川 鞠平 +1 位作者 闻丹银 吴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013-2021,共9页
为了提高近海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和发电装置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融合近海风电、波浪能发电以及潮流能发电的近海可再生能源综合发电系统。设计了系统结构,采用导管架式基础平台结构固定3种发电装置。针对近海风电和潮流能发电可能采用... 为了提高近海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和发电装置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融合近海风电、波浪能发电以及潮流能发电的近海可再生能源综合发电系统。设计了系统结构,采用导管架式基础平台结构固定3种发电装置。针对近海风电和潮流能发电可能采用不同发电机类型,提出了综合发电系统的3种并网连接方式,并通过时域仿真对不同的并网方式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3种并网连接方式下,综合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均能够跟踪输入信号的变化;当电网侧发生扰动,近海风电和潮流能发电采用直驱永磁同步发电机时,综合发电系统的动态响应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风电 波浪能发电 潮流能发电 近海可再生 能源综合发电系统 并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池储能系统荷电状态的近海可再生能源综合发电协调控制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荃荃 秦川 +1 位作者 鞠平 吴峰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0-86,共7页
近海可再生能源综合发电系统融合近海风电、波浪能发电以及潮流能发电于体,其输出功率具有较大的随机波动特性。为减小功率波动对电网的不利影响,采用电池储能对综合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进行平滑。在此基础上,考虑电池的荷电状态,提出了... 近海可再生能源综合发电系统融合近海风电、波浪能发电以及潮流能发电于体,其输出功率具有较大的随机波动特性。为减小功率波动对电网的不利影响,采用电池储能对综合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进行平滑。在此基础上,考虑电池的荷电状态,提出了在防止电池过充过放的同时尽可能保持系统输出功率平稳的协调控制策略。当荷电状态维持在正常水平时,通过电池的充放电控制平抑功率波动;当电池发生过充电时,通过风电和潮流能机组的超速与变桨距协调控制,降低发电机侧输出功率;当电池发生过放电时,通过降低网侧输出功率设定值使电池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算例结果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可再生能源综合发电 电池储能 荷电状态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混联综合能源系统概率能量流分析 被引量:129
3
作者 陈胜 卫志农 +4 位作者 孙国强 王丹 孙永辉 臧海祥 朱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6331-6340,共10页
由电力系统(electric power systems,EPS)、天然气系统(natural-gas systems,NGS)之间的耦合与互联构成的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s,IES),对于构建经济、环保、高效的能源系统至关重要。同时,由于IES中大量的不确定因素,... 由电力系统(electric power systems,EPS)、天然气系统(natural-gas systems,NGS)之间的耦合与互联构成的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s,IES),对于构建经济、环保、高效的能源系统至关重要。同时,由于IES中大量的不确定因素,有必要将不确定建模技术应用于IES分析。该文将广泛应用于EPS的概率潮流的概念推广到IES的概率能量流分析中,计及了EPS、NGS之间3方面的耦合:1)燃气轮机组;2)电力驱动加压站;3)能源集线器。在IES稳态能量流的基础上,考虑了电、气、热负荷以及风电场出力的不确定性,并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法求解IES概率能量流。算例分析表明,NGS(或EPS)中不确定性因素会对EPS(或NGS)的概率能量流产生影响;同时NGS能量流方程线性化精度明显低于E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能量流 综合能源系统 电力系统 天然气系统 不确定性 蒙特卡罗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电—气互联能源系统安全约束的可用输电能力计算 被引量:36
4
作者 孙国强 陈胜 +3 位作者 郑玉平 卫志农 王丹 陈霜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6-32 42,42,共8页
电力系统可用输电能力(ATC)定义了不同区域间的功率交换能力,ATC信息对于电力市场参与者而言至关重要。然而,随着以天然气为一次能源的燃气轮机(NGFPP)发电比重的显著提升,传统ATC计算并没有考虑NGFPP的一次能源供应以及天然气系统的运... 电力系统可用输电能力(ATC)定义了不同区域间的功率交换能力,ATC信息对于电力市场参与者而言至关重要。然而,随着以天然气为一次能源的燃气轮机(NGFPP)发电比重的显著提升,传统ATC计算并没有考虑NGFPP的一次能源供应以及天然气系统的运行约束,显然并不恰当。为此,文中研究了计及电—气互联能源系统静态安全约束的电力系统ATC计算,提出了电—气互联能源系统静态安全域的概念。采用基于线性预测的连续潮流法求解,以线性预测法辨识制约ATC的关键约束,不仅实现了ATC的快速、准确计算,而且为天然气系统运行状态的调整提供了参考。最后,算例分析验证了文中所述方法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用输电能力 智能电网 能源互联网 能源互联 静态安全约束 线性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转子变换器控制策略的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绕组故障诊断 被引量:25
5
作者 马宏忠 时维俊 +2 位作者 韩敬东 陈继宁 陈涛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19-125,7,共7页
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绕组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能够及时发现并诊断转子绕组故障,有效地降低风电场的运行和维护费用。通过仿真分析发现转子变换器不同控制策略对故障特征信号提取的影响,建立实验平台,并通过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其正确... 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绕组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能够及时发现并诊断转子绕组故障,有效地降低风电场的运行和维护费用。通过仿真分析发现转子变换器不同控制策略对故障特征信号提取的影响,建立实验平台,并通过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其正确性。首先,利用PSCAD软件建立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绕组故障模型,其中转子变换器分别采用SVPWM矢量控制和滞环电流矢量控制,通过仿真分析,得出特征信号转子电压和转子电流进行诊断的适用范围;然后在动模实验室建立转子绕组故障诊断实验平台,考虑发电机变速及交变载荷的实际工况。最后,通过对特征信号进行频谱分析验证转子变换器控制策略对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力发电机 转子绕组故障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滞环电流矢量控制 故障特征 实验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力发电机电刷滑环系统三维温度场分析与计算 被引量:22
6
作者 马宏忠 陈涛涛 +1 位作者 时维俊 耿志慧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0期98-105,15,共8页
电刷和滑环系统是风力发电机励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运行中时常出现过热现象,危害发电机安全运行,准确的热分析是电刷滑环系统结构优化、防止过热的前提。该文基于热电耦合方法对电刷滑环系统进行三维温度场分析。根据电刷滑环系统... 电刷和滑环系统是风力发电机励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运行中时常出现过热现象,危害发电机安全运行,准确的热分析是电刷滑环系统结构优化、防止过热的前提。该文基于热电耦合方法对电刷滑环系统进行三维温度场分析。根据电刷滑环系统的运行特性,建立了同时考虑旋转摩擦生热、励磁电流生热和系统对流散热的热电耦合三维模型。在给出基本假设和边界条件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法对三维热电场控制方程进行耦合计算,分析了电刷滑环系统的传热性能及各部件的温升分布,同时给出系统的电流密度矢量分布。然后,根据热电类比法,从"路"的角度建立了热分析模型,提出了运用基于复频域的拉普拉斯变换法求解热路方程组,并与仿真值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热路法分析电刷滑环系统温度场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最后,给出相关结论,对电刷滑环系统结构优化和安全运行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 电刷 滑环 温度场 有限元分析 热电耦合 热路 复频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不同投资主体的分布式光伏运营策略研究 被引量:42
7
作者 薛金花 叶季蕾 +3 位作者 陶琼 王德顺 刘皓明 陆丹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3-98,共6页
为解决不同运营模式的可行性和经济性问题,提高分布式光伏发电综合效益,研究了面向不同投资主体的分布式光伏运营策略。首先建立了分布式光伏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模型,然后选取用户和能源投资商两种典型的投资主体,分别建立了业主运... 为解决不同运营模式的可行性和经济性问题,提高分布式光伏发电综合效益,研究了面向不同投资主体的分布式光伏运营策略。首先建立了分布式光伏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模型,然后选取用户和能源投资商两种典型的投资主体,分别建立了业主运营、委外运营和合作运营3种模式下的经济性评估模型,重点研究投资主体、用户和第三方运营公司等利益主体的经济效益,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分布式光伏的最优运营策略,并给出了最低电价补贴。算例结果表明,分布式光伏在不同运营模式下均有较好的投资回报;能源投资商为投资主体时,分布式光伏整体效益更大,利益相关者更多,最低电价补贴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 投资主体 经济性模型 运营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光伏电站的发电系统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42
8
作者 王敏 宗炫君 +3 位作者 袁越 张新松 刘盛松 钱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4期42-49,10,共8页
为分析光伏电站并网对发电系统可靠性的影响,提出了新的光伏电站多状态可靠性模型。模型根据光伏电站实测数据求得各状态的晴空指数和辐照度波动指标,提出按数据等频划分的原则计算各状态之间的转移概率,并对给定状态下的太阳辐照度进... 为分析光伏电站并网对发电系统可靠性的影响,提出了新的光伏电站多状态可靠性模型。模型根据光伏电站实测数据求得各状态的晴空指数和辐照度波动指标,提出按数据等频划分的原则计算各状态之间的转移概率,并对给定状态下的太阳辐照度进行分时模拟,最后采用序贯蒙特卡洛模拟法评估含光伏电站的发电系统的可靠性。由于考虑了实际太阳辐照度波动特性与晴空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状态抽样结果表明,提出的光伏辐照度多状态时序模型更符合实际的天气变化特性。基于RBTS的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此模型的光伏电站可靠性分析相对于直接抽样法的计算结果更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站 可靠性 晴空指数 波动特性 序贯蒙特卡洛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迹变换强跟踪滤波的发电机动态状态估计 被引量:16
9
作者 孙国强 黄蔓云 +3 位作者 卫志农 孙永辉 臧海祥 倪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15-623,共9页
由于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hasor measurement unit,PMU)测得数据中存在误差和噪声,无法直接作为调度和控制的参考数据。提出一种基于无迹变换强跟踪滤波(unscented transformation strong tracking filter,UTSTF)的发电机动态状态估计。... 由于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hasor measurement unit,PMU)测得数据中存在误差和噪声,无法直接作为调度和控制的参考数据。提出一种基于无迹变换强跟踪滤波(unscented transformation strong tracking filter,UTSTF)的发电机动态状态估计。该方法利用对称采样策略进行sigma点采样,通过引入渐消因子来修正预测协方差矩阵,在线调整增益矩阵,滤波得到动态过程中发电机状态变量的估计值。算例结果表明,UTSTF无论在跟踪速度、精度以及对噪声的鲁棒性能上较无迹卡尔曼滤波和强跟踪滤波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状态估计 发电机 机电暂态 无迹变换强跟踪滤波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捩对风力机涡流发生器气动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赵振宙 李涛 +4 位作者 王同光 陈景茹 魏媛 刘玄 陈潘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36-1041,共6页
转捩效应对叶片气动特性产生重要影响。考虑了转捩效应,采用SST全湍流模型和Gamma-Theta转捩模型对安装有涡流发生器的DU91-W2-250叶片微段进行了三维计算,并与文献试验数据对比,研究了转捩对风力机涡流发生器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 转捩效应对叶片气动特性产生重要影响。考虑了转捩效应,采用SST全湍流模型和Gamma-Theta转捩模型对安装有涡流发生器的DU91-W2-250叶片微段进行了三维计算,并与文献试验数据对比,研究了转捩对风力机涡流发生器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攻角0°~22°范围内,转捩模型计算的升力系数与试验值吻合更加良好,最大误差仅为7.9%;全湍流模型在攻角大于18°,升力系数最大误差达23.1%。转捩模型计算的升阻比曲线与试验值基本吻合,全湍流模型最大误差达51.8%。全湍流模型计算的叶片分离区尺寸明显大于转捩模型的,转捩效应使叶片分离区域变小,起到延迟失速的作用。在5°小攻角下,转捩发生在涡流发生器下游;在14°攻角下,转捩发生在涡流发生器上游,转捩模型能准确捕捉到叶片前缘的分离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发生器 转捩模型 风力机 翼型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动微分技术的VSC-HVDC内点法最优潮流 被引量:11
11
作者 季聪 卫志农 +3 位作者 汤涌 孙国强 韦延方 孙永辉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4-189,共6页
根据电压源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voltage sourceconverter-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的稳态潮流模型,结合自动微分(automatic differentiation,AD)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原对偶内点法的交直流系统最优潮流算法。该算法利用高... 根据电压源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voltage sourceconverter-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的稳态潮流模型,结合自动微分(automatic differentiation,AD)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原对偶内点法的交直流系统最优潮流算法。该算法利用高效的基于操作符重载的AD工具生成雅可比(Jacobian)矩阵和海森(Hessian)矩阵,减少了微分表达式推导和代码编写的工作量,提高了程序的开发效率。多个算例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保持了传统原对偶内点法在解决含VSC-HVDC的交直流最优潮流问题上的高效性,且对VSC的不同控制方式组合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潮流 电压源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 原对偶内点法 自动微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多中心—校正内点法的可用输电能力计算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国强 任宾 +2 位作者 卫志农 何桦 孙永辉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47-52,共6页
针对采用预测—校正内点法求解可用输电能力时可能出现的校正方向错误的缺点,提出基于改进多中心—校正内点法的可用输电能力计算方法。该方法保留了多中心—校正内点法的校正步,解决了计算过程中因校正方向错误而产生的迭代发散问题。... 针对采用预测—校正内点法求解可用输电能力时可能出现的校正方向错误的缺点,提出基于改进多中心—校正内点法的可用输电能力计算方法。该方法保留了多中心—校正内点法的校正步,解决了计算过程中因校正方向错误而产生的迭代发散问题。选择以预测校正方向作为预测步的仿射方向,并通过预设逻辑判断,有选择地对预测校正过程中校正方向进行加权优化,进一步提高了计算的收敛性。通过对IEEE标准测试系统和某省电网实际系统的仿真计算,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用输电能力 最大输电能力 预测校正 多中心校正 N-1安全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互动服务平台的关键技术与总体构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杨永标 李逸驰 +1 位作者 陈霜 王金明 《广东电力》 2015年第8期28-32,共5页
电网与用户双向互动服务平台的建设是实现智能电网和智能用电的关键途径,基于此,探讨了双向互动服务平台建设所需的关键技术,包括基于物联网通信的互动数据采集与控制技术、双向互动服务信息安全防护技术、双向互动服务信息集成技术、... 电网与用户双向互动服务平台的建设是实现智能电网和智能用电的关键途径,基于此,探讨了双向互动服务平台建设所需的关键技术,包括基于物联网通信的互动数据采集与控制技术、双向互动服务信息安全防护技术、双向互动服务信息集成技术、支撑电力营销移动互动服务的关键技术、双向互动增值服务模式及商业化运行支撑技术等。构建基于物联网等新型通信技术的双向互动服务总体构架,向大用户、居民用户、现场移动作业、电动汽车、分布式电源或储能等5类用户提供互动服务,实现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双向互动,提升电网与用户双向互动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互动 服务平台 关键技术 总体构架 智能用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分布式储能的配电网多目标运行优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吴霜 季聪 孙国强 《电力工程技术》 2018年第2期20-26,共7页
储能设备成本不断降低,为配电网的削峰填谷和经济运行提供了新的思路。首先研究了储能设备的充放电模型和充放电策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含储能电力系统的多时段优化运行模型,并利用稀疏自动微分技术减少代码编写工作量、通过储能电量约... 储能设备成本不断降低,为配电网的削峰填谷和经济运行提供了新的思路。首先研究了储能设备的充放电模型和充放电策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含储能电力系统的多时段优化运行模型,并利用稀疏自动微分技术减少代码编写工作量、通过储能电量约束缩减降低微分计算量的方式,有效地提升了模型求解的可行性与高效性。最后,通过某实际配电网储能示范工程的算例仿真,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算法的高效性与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系统 城市配电网 运行策略优化 最优潮流 网损 负荷波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UDA技术的海量电力负荷曲线聚类算法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霜 季聪 孙国强 《电力工程技术》 2018年第4期65-70,共6页
随着用电信息采集、负荷控制等系统中用户负荷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传统计算框架与方法在处理海量用户负荷聚类、开展负荷特性分析等业务时面临着巨大的计算压力。着眼于计算精度日益提高、计算能力日渐强大的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 process... 随着用电信息采集、负荷控制等系统中用户负荷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传统计算框架与方法在处理海量用户负荷聚类、开展负荷特性分析等业务时面临着巨大的计算压力。着眼于计算精度日益提高、计算能力日渐强大的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 process unit,GPU),基于Nvidia的统一计算设备架构(compute uniform device architecture,CUDA)提出了一种负荷曲线快速并行K-means聚类算法,采用距离计算并行化、曲线数统计并行化、线程块分配合理化等多个并行加速策略,极大地提升了用户负荷曲线的聚类速度。多个测试算例表明,文中提出的基于CUDA的K-means电力负荷曲线聚类算法加速比高,适应性强,是解决海量负荷曲线聚类问题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U CUDA 并行计算 海量数据 K均值聚类 电力负荷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变压器故障诊断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过浩 王智博 +1 位作者 赵丽莉 朱超 《广东电力》 2015年第12期104-108,共5页
针对油中溶解气体分析(dissolved gas analysis,DGA)技术存在判断标准过于绝对和编码不全的不足,以及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的单状态序列结构限制了多通道信息融合的能力,提出基于耦合隐马尔可夫模型(coupled hidden ... 针对油中溶解气体分析(dissolved gas analysis,DGA)技术存在判断标准过于绝对和编码不全的不足,以及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的单状态序列结构限制了多通道信息融合的能力,提出基于耦合隐马尔可夫模型(coupled hidden Markov model,CHMM)的故障诊断方法。采用变压器油色谱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和状态评估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算例结果表明,该故障诊断方法的准确率优于传统基于HMM的故障诊断方法,有效降低了诊断误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变压器 故障诊断 隐马尔可夫模型 耦合隐马尔可夫模型 油中溶解气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多类型分布式电源的主动配电网分布式三相状态估计 被引量:57
17
作者 卫志农 陈胜 +2 位作者 孙国强 王丹 孙永辉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8-74,共7页
提出一种含多类型分布式电源(DG)的主动配电网分布式三相状态估计方法。首先,建立了DG并网的三相模型,将DG并网分为直接并网和经脉宽调制换流器并网两类。选取交流节点的电压、DG的运行状态为状态变量,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求解。对于未配... 提出一种含多类型分布式电源(DG)的主动配电网分布式三相状态估计方法。首先,建立了DG并网的三相模型,将DG并网分为直接并网和经脉宽调制换流器并网两类。选取交流节点的电压、DG的运行状态为状态变量,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求解。对于未配置实时量测的DG,提出了一种添加伪量测的可行方案,以提高网络的可观测性。进一步,为提高主动配电网状态估计的计算效率与数值稳定性,提出一种扩展分区、将外网边界状态量估计值作为本区域伪量测的分布式状态估计方法。最后,实际的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 分布式状态估计 分布式电源 伪量测 加权最小二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流电流模糊预测控制的换相失败预防策略 被引量:27
18
作者 高楷 孙国强 +2 位作者 卫志农 孙永辉 袁阳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498-2504,共7页
为抑制直流输电系统逆变器换相失败的发生,可采用直流电流预测控制方法,但直流电流预测设定值计算公式中参数k存在一定的随机性,为此采用模糊控制器控制直流电流预测设定值,并提出直流电流模糊预测控制策略。设置了控制时长T,并通过仿... 为抑制直流输电系统逆变器换相失败的发生,可采用直流电流预测控制方法,但直流电流预测设定值计算公式中参数k存在一定的随机性,为此采用模糊控制器控制直流电流预测设定值,并提出直流电流模糊预测控制策略。设置了控制时长T,并通过仿真测试选取合适的T值,克服了原有方法引起的系统电流恢复缓慢的不足。最后通过CIGRE HVDC标准模型的PSCAD-Matlab联合调用仿真进行算例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换相失败 直流电流控制 模糊控制 预测控制 控制时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VSC-HVDC的交直流系统最优潮流统一混合算法 被引量:41
19
作者 卫志农 季聪 +2 位作者 郑玉平 孙国强 孙永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5-643,共9页
进化类算法和内点法交替迭代的混合算法在求解含电压源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的交直流系统最优潮流(optimal power flow,OPF)问题时由于截断误差的影响和VSC-HVDC... 进化类算法和内点法交替迭代的混合算法在求解含电压源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的交直流系统最优潮流(optimal power flow,OPF)问题时由于截断误差的影响和VSC-HVDC控制方式的限制,容易发生振荡,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差分进化(differential evolution,DE)和原—对偶内点法(primal-dual interior point method,PDIPM)的统一混合迭代算法。算法的主要思想是以DE算法为框架,对离散变量进行优化,在DE算法的每一次迭代过程中,采用PDIPM对每个DE个体进行连续变量的优化和适应度评估。由于采用PDIPM进行DE种群适应度评估,无需设定VSC-HVDC的控制方式,因此提高了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多个算例结果表明,该混合算法数值稳定性高,寻优能力强,能很好地解决含两端、多端、多馈入VSC-HVDC的交直流系统最优潮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源换流器 高压直流输电 交直流系统 最优潮流 统一混合算法 原对偶内点法 差分进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损等值负荷模型的改进直流最优潮流算法 被引量:29
20
作者 何天雨 卫志农 +3 位作者 孙国强 孙永辉 臧海祥 高沁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64,共7页
交流最优潮流因需要处理大量非线性约束,求解效率不高,且在求解含有小阻抗支路和重负荷特征的病态电力系统时,容易出现不收敛的情况;而直流最优潮流计算速度快,可以处理病态电力系统,但是计算精度较低。基于此,文中提出了基于网损等值... 交流最优潮流因需要处理大量非线性约束,求解效率不高,且在求解含有小阻抗支路和重负荷特征的病态电力系统时,容易出现不收敛的情况;而直流最优潮流计算速度快,可以处理病态电力系统,但是计算精度较低。基于此,文中提出了基于网损等值负荷模型的改进直流最优潮流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网损等值负荷等效替代线路网损,有效地提高了原有直流模型的计算精度;然后使用简化原—对偶内点法进行求解,提高了算法的计算效率。通过对IEEE 30节点、IEEE 300节点、Polish 2736节点和Polish 3120节点系统的测试,证明了所提算法不仅有着较高的计算精度和效率,而且在不依赖于交流潮流解的基础上对于病态电力系统具有较强的处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潮流 网损等值 负荷建模 直流潮流 病态电力系统 原—对偶内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