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海可再生能源发电研究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峰 鞠平 +3 位作者 秦川 李龙 陶爱峰 孙黎霞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0-87,共8页
综述国内外近海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研究进展,指出现有以单一的近海可再生能源为对象的开发利用中存在能源利用率低、装置可靠性差等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融合近海风电、波浪能发电和潮流能发电,研究近海可再生能源综合发电的新思路。在... 综述国内外近海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研究进展,指出现有以单一的近海可再生能源为对象的开发利用中存在能源利用率低、装置可靠性差等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融合近海风电、波浪能发电和潮流能发电,研究近海可再生能源综合发电的新思路。在综合发电系统的构建、系统建模以及含近海可再生能源综合发电场电网的网源协调控制等方面开展研究,并讨论了具体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风力发电 波浪能发电 潮流能发电 近海可再生能源综合发电 数学模型 发电系统协调控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海可再生能源综合发电的系统构建与并网方式 被引量:18
2
作者 秦川 鞠平 +1 位作者 闻丹银 吴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013-2021,共9页
为了提高近海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和发电装置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融合近海风电、波浪能发电以及潮流能发电的近海可再生能源综合发电系统。设计了系统结构,采用导管架式基础平台结构固定3种发电装置。针对近海风电和潮流能发电可能采用... 为了提高近海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和发电装置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融合近海风电、波浪能发电以及潮流能发电的近海可再生能源综合发电系统。设计了系统结构,采用导管架式基础平台结构固定3种发电装置。针对近海风电和潮流能发电可能采用不同发电机类型,提出了综合发电系统的3种并网连接方式,并通过时域仿真对不同的并网方式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3种并网连接方式下,综合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均能够跟踪输入信号的变化;当电网侧发生扰动,近海风电和潮流能发电采用直驱永磁同步发电机时,综合发电系统的动态响应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风电 波浪能发电 潮流能发电 近海可再生 能源综合发电系统 并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灵活储氢和蓄电池联合储能的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规划运行协同优化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嘉乐 郭苏 +1 位作者 何意 赵晓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1-49,共9页
提出一种包含灵活储氢和蓄电池联合储能的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并提出一种考虑极端运行工况的规划运行多阶段协同优化方法,第1阶段以最小化净负荷为目标,优化混合系统中风电与光伏的容量;第2阶段在正常运行、极端全充电、极端全放电3种... 提出一种包含灵活储氢和蓄电池联合储能的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并提出一种考虑极端运行工况的规划运行多阶段协同优化方法,第1阶段以最小化净负荷为目标,优化混合系统中风电与光伏的容量;第2阶段在正常运行、极端全充电、极端全放电3种典型工况下对联合储能系统进行容量运行双层协同优化。上层规划模型以平准化储能度电成本最小为目标优化储能容量,下层调度模型以功率偏差最小为目标优化储能系统运行策略,并采用元启发式优化算法和混合整数线性规划进行求解。研究表明:1)考虑极端全充电和全放电运行工况时,储氢系统的容量配置灵活性可以使系统更经济地应对极端工况,体现了氢储能的优越性;2)基于联合储能的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比单一储能系统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其平准化储能度电成本相较于氢储能降低了3.97%,相较于蓄电池储能降低了8.25%;3)相比于基于运行规则的容量优化方法,该文提出的规划运行多阶段协同优化方法使系统平准化储能度电成本降低了1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储能 多能互补 灵活储氢 蓄电池 多阶段协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池储能系统荷电状态的近海可再生能源综合发电协调控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荃荃 秦川 +1 位作者 鞠平 吴峰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0-86,共7页
近海可再生能源综合发电系统融合近海风电、波浪能发电以及潮流能发电于体,其输出功率具有较大的随机波动特性。为减小功率波动对电网的不利影响,采用电池储能对综合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进行平滑。在此基础上,考虑电池的荷电状态,提出了... 近海可再生能源综合发电系统融合近海风电、波浪能发电以及潮流能发电于体,其输出功率具有较大的随机波动特性。为减小功率波动对电网的不利影响,采用电池储能对综合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进行平滑。在此基础上,考虑电池的荷电状态,提出了在防止电池过充过放的同时尽可能保持系统输出功率平稳的协调控制策略。当荷电状态维持在正常水平时,通过电池的充放电控制平抑功率波动;当电池发生过充电时,通过风电和潮流能机组的超速与变桨距协调控制,降低发电机侧输出功率;当电池发生过放电时,通过降低网侧输出功率设定值使电池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算例结果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可再生能源综合发电 电池储能 荷电状态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碳耦合模型的微能源网源荷协同优化调度研究
5
作者 许世杰 胡邦杰 +1 位作者 赵亮 王沛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共12页
目前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调度侧注重源侧减碳手段,而忽略荷侧低碳潜力以及源荷协同的降碳能力。以耦合电-热-气的微能源网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能碳耦合模型的异质能流系统源荷协同的优化调度方法,搭建基于源荷协同过程的日前-日内两阶段优... 目前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调度侧注重源侧减碳手段,而忽略荷侧低碳潜力以及源荷协同的降碳能力。以耦合电-热-气的微能源网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能碳耦合模型的异质能流系统源荷协同的优化调度方法,搭建基于源荷协同过程的日前-日内两阶段优化调度框架。源侧采用可调热电比的热电联产机组耦合电制热设备供能,并考虑能源站中各机组的动态碳排特性;网侧利用碳排放流理论建立电-热两种能源的能碳耦合模型,并将获得的碳势分布传递给荷侧;荷侧依据碳信息并考虑分时能价影响,引导负荷实时调整用能行为进行低碳需求响应,并将更新后的负荷反馈给源侧重新优化各机组出力,从而实现源荷协同。通过对改进的IEEE 33节点电网和Barry岛32节点热网组成的微能源网进行算例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碳耦合模型 微能源网 源荷协同 优化调度 可调热电比 动态碳排特性 低碳需求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电机进相运行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3
6
作者 韦延方 卫志农 +3 位作者 张友强 孙国强 王成亮 孙永辉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6-154,共9页
发电机进相运行是解决系统低谷运行时枢纽点电压偏高的有效手段。针对发电机进相运行问题进行综述,对其国内外发展现状做了概括和分析。从发电机进相运行的机理出发,阐述发电机进相运行能力的约束因素和稳定监测,探讨发电机进相能力的... 发电机进相运行是解决系统低谷运行时枢纽点电压偏高的有效手段。针对发电机进相运行问题进行综述,对其国内外发展现状做了概括和分析。从发电机进相运行的机理出发,阐述发电机进相运行能力的约束因素和稳定监测,探讨发电机进相能力的建模问题;概括进相运行所带来的特殊影响,并总结归纳发电机进相运行在黑启动、抽水蓄能、风电场等不同工程背景中的应用。展望了发电机进相运行在进相管理数据库、多机进相运行等方面未来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探讨多机进相运行的调压能力和对系统稳定的影响。最后指出多机进相运行中的关键问题,具体给出开展多机进相运行的一些建议和研究思路,为多机进相运行的深入开展指明了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相运行 系统稳定 进相能力建模 进相管理数据库 多机进相调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监控网络节点休眠调度机制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傅质馨 李乔木 +2 位作者 袁越 赵敏 刘振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53-860,共8页
为减少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监控网络中传感器节点的能耗,延长网络的使用寿命,针对监控网络节点常因能量耗尽而失效的特点,在充分考虑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输出特点、光照强度和环境温度日变化规律以及监控网络中信息传输拓扑结构的基础上,... 为减少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监控网络中传感器节点的能耗,延长网络的使用寿命,针对监控网络节点常因能量耗尽而失效的特点,在充分考虑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输出特点、光照强度和环境温度日变化规律以及监控网络中信息传输拓扑结构的基础上,从动态调整监控网络节点的采样周期和使节点在休眠、唤醒状态之间进行合理转换两个方面考虑,提出传感器节点动态采样周期的最小深度休眠调度机制。首先利用曲线拟合的方法,确定在典型天气条件下,传感器节点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动态采样周期;然后根据所构建的监控网络的拓扑结构,对位于网络中不同深度的传感器节点采用最小深度休眠调度机制;最后根据监控网络的运行特点和节点的能耗模型,对网络的运行能耗和使用寿命进行仿真模拟。仿真结果表明:传感器节点动态采样周期的最小深度休眠调度机制可有效减少节点能耗,延长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监控网络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无线传感器网络 动态采样周期 最小深度 休眠调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动汽车入网技术的电力系统机组组合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薛松 袁越 +2 位作者 傅质馨 许璐 朱金大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6-92,共7页
为了提高电动汽车入网技术(V2G)的电力系统机组组合实用性和经济性,提出一种考虑可入网电动汽车(PEV)的数量变化和电池电荷状态变化的机组组合算法。利用电池电荷状态与充放电电量之间的关系,结合预估的不同时段入网PEV数量,确定每天入... 为了提高电动汽车入网技术(V2G)的电力系统机组组合实用性和经济性,提出一种考虑可入网电动汽车(PEV)的数量变化和电池电荷状态变化的机组组合算法。利用电池电荷状态与充放电电量之间的关系,结合预估的不同时段入网PEV数量,确定每天入网PEV的净充电总需求量。构建考虑电动汽车入网技术的电力系统机组组合模型,以发电成本为目标函数,加入电池电荷状态的罚函数,求解电力系统机组的出力计划和入网PEV的充放电控制计划。分析了不同情景下充放电最优控制和机组组合结果,对比了不同PEV充电模式对电力系统机组组合结果的影响。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的节省机组成本,实现电动汽车的连续调度,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组组合 遗传算法 可入网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入网 电池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机组状态监控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4
9
作者 傅质馨 袁越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21-129,共9页
海上气候环境恶劣,风电机组维护困难,故障率高。状态监控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有助于提高海上风电机组的运行性能,提高风电场生产效益。对现有海上风电机组状态监控技术的相关研究进行分类总结,包括监控系统开发、状态信息采集、状态信息传... 海上气候环境恶劣,风电机组维护困难,故障率高。状态监控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有助于提高海上风电机组的运行性能,提高风电场生产效益。对现有海上风电机组状态监控技术的相关研究进行分类总结,包括监控系统开发、状态信息采集、状态信息传输、风电机组故障诊断、风电机组状态控制、风电场运行成本分析等,对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为构建稳定性强、灵活性好、智能化程度高的海上风电机组状态监控系统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风电机组 状态监控 故障诊断 信息采集与传输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大型风电场的电力系统节能发电调度技术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谦 谷凡超 +3 位作者 金宇清 秦川 陈霄逸 李卓然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19,共6页
大型风电场在电网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使电力系统的运行调度面临新的困难和压力。文中根据风电机组的输出特性,结合储能系统的运行控制特点,建立了无储能和有储能情况下风电场的等效耗量特性,及风电场的超短期校正调度模型,使风电场出力... 大型风电场在电网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使电力系统的运行调度面临新的困难和压力。文中根据风电机组的输出特性,结合储能系统的运行控制特点,建立了无储能和有储能情况下风电场的等效耗量特性,及风电场的超短期校正调度模型,使风电场出力满足一定的可控性和可调度性;从而比照常规火电厂参与节能发电调度,可减少火电厂的耗量水平,增加电网接纳风电的能力,可方便地融入现有的电网运行调度系统,有利于工程应用。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与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实时调度 节能发电调度 风力发电 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中发电机和负荷参数同时辨识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余一平 张骥 鞠平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97-101,共5页
以往电力系统参数辨识都是基于节点数据逐个进行,而且发电机参数和负荷参数也都是分开辨识。近年来广域测量系统(WAMS)逐步得到推广应用,为广域电力系统参数辨识提供了可能性。针对广域电力系统建模的需求,提出了对发电机和负荷的参数... 以往电力系统参数辨识都是基于节点数据逐个进行,而且发电机参数和负荷参数也都是分开辨识。近年来广域测量系统(WAMS)逐步得到推广应用,为广域电力系统参数辨识提供了可能性。针对广域电力系统建模的需求,提出了对发电机和负荷的参数进行整体同时辨识的思路。根据参数轨迹灵敏度的相位关系分析发电机和负荷参数同时辨识的可辨识性。根据参数轨迹灵敏度的幅值大小确定参数辨识的难易程度,并由此确定重点辨识参数。利用BPA软件以及蚁群算法优化辨识参数,在测试系统不同故障情况下进行了参数辨识和对比,验证了发电机和负荷同时辨识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建模 参数辨识 轨迹灵敏度 蚁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池储能和Crowbar的风力发电机低电压穿越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冯博 潘文霞 +2 位作者 柯联锦 何海平 吴雨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40,共6页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电池储能和Crowbar协调控制提高DFIG的LVRT能力的策略。在系统电压小幅跌落时,电池储能系统,通过PQ解耦PI控制,适当调节交流侧输出电压幅值和相位,以提供满足系统电压稳定的无功功率;当系统电压大幅跌落时,电池储能协同...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电池储能和Crowbar协调控制提高DFIG的LVRT能力的策略。在系统电压小幅跌落时,电池储能系统,通过PQ解耦PI控制,适当调节交流侧输出电压幅值和相位,以提供满足系统电压稳定的无功功率;当系统电压大幅跌落时,电池储能协同Crowbar电路的投切控制,及时卸荷多余能量并保护变流器,保证DFIG在故障期间不脱网运行。在PSCAD/EMTDC平台对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的控制策略能在系统电压在大幅深度跌落情况下,使DFIG具备LVRT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感应风机 CROWBAR 电池储能系统 低电压穿越 PSCAD EMTD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机组叶片损伤故障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季峰 石腾 许波峰 《新能源进展》 CSCD 2023年第6期556-563,共8页
风力发电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风电机组叶片损伤故障检测技术也应得到相应发展。对风电机组叶片典型故障的产生原因及其类型进行了总结归纳;其次回顾了声发射、超声波、振动、红外热成像以及计算机视觉等五种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并分别... 风力发电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风电机组叶片损伤故障检测技术也应得到相应发展。对风电机组叶片典型故障的产生原因及其类型进行了总结归纳;其次回顾了声发射、超声波、振动、红外热成像以及计算机视觉等五种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并分别对其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为助力实现风电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探讨了未来风电机组叶片损伤故障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叶片 故障检测 故障类型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发电机PSS与励磁系统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伟 陈立 +1 位作者 余莉 刘玉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电力系统稳定器(PSS)是目前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分析了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及其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以PSS为辅助控制的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方式,基于Matlab构建了改进的PSS励磁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在三相短路以... 电力系统稳定器(PSS)是目前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分析了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及其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以PSS为辅助控制的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方式,基于Matlab构建了改进的PSS励磁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在三相短路以及断线故障情况下对单机无穷大系统进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加装PSS的励磁控制系统的各方面性能优越于无PSS的励磁控制系统,为励磁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稳定器 同步发电机 励磁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发电机实用参数分时段辨识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娟 余一平 +4 位作者 王耀 孙建华 付红军 张正利 鞠平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41-47,共7页
同步发电机在动态过程的不同时段起主导的实用参数不同。对比研究同步发电机实用参数在励磁扰动故障下的轨迹灵敏度特性,给出不同参数在不同时段内的灵敏度大小的不同。提出一种分时段辨识策略,即先利用励磁扰动前、后的稳态数据辨识同... 同步发电机在动态过程的不同时段起主导的实用参数不同。对比研究同步发电机实用参数在励磁扰动故障下的轨迹灵敏度特性,给出不同参数在不同时段内的灵敏度大小的不同。提出一种分时段辨识策略,即先利用励磁扰动前、后的稳态数据辨识同步发电机的稳态参数,然后分别根据次暂态和暂态时段数据辨识次暂态和暂态参数,最后以单机无穷大系统为例验证此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发电机 分时段 参数辨识 轨迹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风电机组叶片多类型损伤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石腾 许波峰 +2 位作者 陈鹏 张金波 刘加英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7-494,共8页
为更好地推动风电机组叶片运维技术智能化发展,基于机器视觉检测技术,提出一种风电机组叶片多类型损伤检测方法。首先对智能巡检无人机平台采集到的风电机组叶片图像进行图像灰度化、滤波增强、分割以及形态学处理,实现叶片损伤区域的识... 为更好地推动风电机组叶片运维技术智能化发展,基于机器视觉检测技术,提出一种风电机组叶片多类型损伤检测方法。首先对智能巡检无人机平台采集到的风电机组叶片图像进行图像灰度化、滤波增强、分割以及形态学处理,实现叶片损伤区域的识别;然后基于连通域分析原理来获取叶片损伤区域的几何特征和灰度特征等参数信息,并依此设计出风电机组叶片损伤类型识别分类器;最后将检测算法和分类器融合于所设计的风电机组叶片损伤可视化检测系统。试验表明,该系统对于表皮脱落、涂层破损、砂眼、油污及裂纹等典型叶片损伤的平均检测准确率为9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叶片 机器视觉 损伤检测 多类型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风电机组叶片裂纹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石腾 许波峰 +1 位作者 李振 陈鹏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4,共9页
为实现风电机组叶片损伤检测的高效化、智能化、便捷化,研究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风电机组叶片裂纹损伤识别以及裂纹类型判断和特征参数提取的方法。以无人机采集的风电机组叶片图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灰度化、滤波、阈值分割等... 为实现风电机组叶片损伤检测的高效化、智能化、便捷化,研究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风电机组叶片裂纹损伤识别以及裂纹类型判断和特征参数提取的方法。以无人机采集的风电机组叶片图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灰度化、滤波、阈值分割等图像处理步骤的多种算法,对形态学处理方法进行改进,首先选用平均值法对叶片图像进行灰度处理,其次使用中值滤波对图像进行去噪处理,再次使用Otsu阈值分割以实现裂纹区域的分割,然后基于改进的形态学方法提取出完善的叶片裂纹损伤区域,最后基于连通域原理完成裂纹区域的框取。基于上述算法设计风电机组叶片裂纹损伤识别系统以实现叶片裂纹图像检测的可视化处理、裂纹类型判断及裂纹特征参数提取等功能。结果表明,该系统对于风电机组叶片裂纹损伤检测具有可靠的识别精度,识别准确率为85%,实现了风电机组叶片裂纹损伤的自动识别与特征参数提取,提高了叶片裂纹损伤的检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叶片损伤 数字图像处理 裂纹损伤识别 特征提取 识别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电力电子接口负荷等效惯性时间常数的测量辨识
18
作者 秦川 金宇清 +2 位作者 田一 魏颖 鞠平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250,共8页
电力电子接口负荷(简称E负荷)的广泛接入,对综合负荷特性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均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提出E负荷等效惯性时间常数的测量辨识方法,以衡量其在外部电压扰动下功率变化的过渡过程持续时间。首先,给出了E负荷简化模型结构,以... 电力电子接口负荷(简称E负荷)的广泛接入,对综合负荷特性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均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提出E负荷等效惯性时间常数的测量辨识方法,以衡量其在外部电压扰动下功率变化的过渡过程持续时间。首先,给出了E负荷简化模型结构,以及E负荷等效惯性时间常数的含义和测量辨识方法。然后,基于动模试验实测数据,辨识4种典型E负荷的等效惯性时间常数。最后,结合数值仿真,进行E负荷等效惯性时间常数的聚合分析。对比分析不同负荷成分在扰动下的响应过渡过程,分析E负荷占比对综合负荷等效惯性时间常数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E负荷受扰时存在过渡过程,但等效惯性时间常数数值较小;随着E负荷占比的增加,综合负荷等效惯性时间常数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接口负荷 简化模型 等效惯性时间常数 测量辨识 综合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电压源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00
19
作者 韦延方 卫志农 +2 位作者 孙国强 孙永辉 滕德红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43-1252,共10页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为多电平换流器家族中的一员,其技术特点非常适用于电压源换流器型高压直流(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输电领域。为了分析MMC的最新研究进...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为多电平换流器家族中的一员,其技术特点非常适用于电压源换流器型高压直流(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输电领域。为了分析MMC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MMC的拓扑电路及其工作原理,分析了其技术特点和应用领域,比较了其相对于传统2电平和3电平VSC拓扑的优势所在。然后分别从MMC的数学模型、调制策略、子模块电容均压、预充电、内部环流、控制方面、换流阀试验以及其在VSC-HVDC系统中的工程应用等方面,回顾了MMC目前在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工程应用现状,并指出了MMC自身的缺点和今后亟待研究的关键问题。已有的研究表明,MMC在电力系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未来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 电压源换流器(VSC) 高压直流(HVDC) 数学模型 调制策略 电容均压 预充电 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平抑高渗透分布式光伏发电功率波动的储能电站调度策略 被引量:86
20
作者 刘皓明 陆丹 +3 位作者 杨波 姚艳 叶季蕾 薛金花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213-3223,共11页
为了提高分布式光伏发电在配电网中的渗透率,需要解决其并网引起的功率波动问题。提出一种消纳高渗透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功功率波动的集中式储能电站实时调度方法,包括配电系统实时调度和储能电站站内功率分配双层结构。实时调度层通过不... 为了提高分布式光伏发电在配电网中的渗透率,需要解决其并网引起的功率波动问题。提出一种消纳高渗透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功功率波动的集中式储能电站实时调度方法,包括配电系统实时调度和储能电站站内功率分配双层结构。实时调度层通过不断更新分布式光伏发电输出功率和负荷需求的预测值,计及储能电站充放电功率、容量和次数约束,对集中式储能电站进行实时调度,以消纳配电网有功功率差额波动;功率分配层根据储能电站各电池组性能参数和运行工况,以储能电站总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并充分考虑下一时段可调度的总充放电容量,对上层调度指令进行实时优化分配,保证储能电站积极地响应调度。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的两层调度方案平抑了配电网的有功功率波动,使得联络线功率波动峰谷差由13 MW降低到5 MW左右,降低了光伏发电并网对电网的冲击,大大提高了电网对光伏发电的消纳能力,并在保证储能电站调度末期荷电量尽量接近于调度初期荷电量的同时,优化了储能电站的运行状态,降低了储能电站的运行成本,既满足了储能电站循环调度的要求,又提高了储能电站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电站 分布式光伏 功率波动 消纳 实时调度 调度指令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