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古代建筑琉璃构件胎体化学组成及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段鸿莺 丁银忠 +2 位作者 梁国立 窦一村 苗建民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9-72,68,共5页
本文利用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北京、江苏、辽宁、湖北、安徽等13个省市398个古代建筑琉璃构件胎体的化学组成进行测试,将测试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胎式组成分析,得到我国不同地区琉璃构件胎体化学组成特征及分类结果,并对胎体原料... 本文利用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北京、江苏、辽宁、湖北、安徽等13个省市398个古代建筑琉璃构件胎体的化学组成进行测试,将测试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胎式组成分析,得到我国不同地区琉璃构件胎体化学组成特征及分类结果,并对胎体原料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南方琉璃构件胎体元素组成大多高硅低铝,使用高硅质粘土或瓷石原料;北方胎体大多高铝低硅,使用高铝质粘土原料,这种胎体特点与我国南北方古代陶瓷胎体的元素组成特征相一致。此外,本文还对我国南北方琉璃构件胎体原料、工艺与性能进行对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璃构件 WDXRF 化学组成特征 原料 烧成温度 吸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古陶瓷胎釉中37个主次痕量元素 被引量:8
2
作者 段鸿莺 梁国立 苗建民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7-342,共6页
采用压片制样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古陶瓷胎釉样品的Na2O、MgO、Al2O3、SiO2、P2O5、K2O、CaO、Sc、TiO2、V2O5、Cr2O3、MnO、Fe2O3、CoO、NiO、CuO、ZnO、Ga、As、Br、Rb、Sr、Y、Zr、Nb、Sn、Sb、Cs、BaO、La、Ce、Nd、Sm、Hf、... 采用压片制样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古陶瓷胎釉样品的Na2O、MgO、Al2O3、SiO2、P2O5、K2O、CaO、Sc、TiO2、V2O5、Cr2O3、MnO、Fe2O3、CoO、NiO、CuO、ZnO、Ga、As、Br、Rb、Sr、Y、Zr、Nb、Sn、Sb、Cs、BaO、La、Ce、Nd、Sm、Hf、PbO、Bi和Th等37个主、次、痕量组分进行测定。使用经验系数法和康普顿散射、背景作内标校正基体效应。方法经土壤和水系沉积物国家标准物质验证,测定值与标准值吻合;除个别组分,大多数元素11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能满足古陶瓷样品的分析要求,应用于7个古陶瓷样品的分析检测,分析结果与其他分析方法对比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陶瓷 主次痕量元素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寿州窑考古出土黄釉瓷的成分特征研究
3
作者 李合 陈超 汪茂东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7-73,共7页
位于安徽淮南市上窑镇等地的寿州窑是古代著名的窑口,以烧制黄釉瓷著称于世。实验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对安徽寿州窑考古发掘出土的59件黄釉瓷标本的胎釉组成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寿州窑出土黄釉瓷胎体符合北方瓷器... 位于安徽淮南市上窑镇等地的寿州窑是古代著名的窑口,以烧制黄釉瓷著称于世。实验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对安徽寿州窑考古发掘出土的59件黄釉瓷标本的胎釉组成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寿州窑出土黄釉瓷胎体符合北方瓷器胎体特征,即采用了高岭土类原料制胎;寿州窑黄釉属于高钙釉,但未采用南方以唐代越窑青瓷为代表的制胎原料与钙质原料混合的釉料配方,而采用或借鉴了北方地区的制釉技术。从科学技术角度揭示了唐代寿州窑瓷器的胎釉原料与制瓷技术特征,这对于补充和完善中国古陶瓷科技发展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州窑 黄釉瓷 成分特征 制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窑乳浊釉制瓷技术的科技研究
4
作者 侯佳钰 胡颖芳 +5 位作者 张兴国 周润垦 刘瀚文 李合 雷勇 康葆强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21,共9页
长沙窑是中国唐代著名外销窑口,早期烧制青釉产品、后期发展到烧制青釉彩瓷和乳浊釉彩瓷,成为当时中外文化交流阶段性总结的集大成者。而长沙窑广泛使用的乳浊釉,特别是乳浊白釉为其彩绘提供了重要的釉层,是长沙窑彩瓷能够大放光彩的基... 长沙窑是中国唐代著名外销窑口,早期烧制青釉产品、后期发展到烧制青釉彩瓷和乳浊釉彩瓷,成为当时中外文化交流阶段性总结的集大成者。而长沙窑广泛使用的乳浊釉,特别是乳浊白釉为其彩绘提供了重要的釉层,是长沙窑彩瓷能够大放光彩的基础之一。鉴于此,为研究长沙窑乳浊釉制瓷技术,以铜官窑遗址和黄泗浦遗址出土的长沙窑瓷片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学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分光光度计等多种仪器,对长沙窑胎体和釉层进行了测试,着重探讨和揭示了长沙窑乳浊釉瓷的胎体原料、釉层乳浊机理、釉层原料以及兴起原因,为全面认识长沙窑乳浊釉瓷的制釉技术来源和科技内涵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窑 乳浊釉 分相乳浊 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多次分相原理及其在瓷釉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海波 林营 +4 位作者 薛绪平 王芬 苗建民 侯佳珏 朱建锋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78-1481,共4页
论述了玻璃体中发生多次分相的原理及分相后非晶态固体的微观形貌,分析了多次分相在古今颜色釉及乳浊釉中的应用原理及作用,指出了多次分相理论在硅酸盐玻璃及瓷釉中的潜在应用方向。
关键词 玻璃体 多次分相 颜色釉 乳浊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法探讨瓷胎元素组成和烧成温度对热膨胀法测温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丁银忠 李媛 +2 位作者 李合 康葆强 侯佳钰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1-89,共9页
高温技术是我国古陶瓷科技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技术成就之一,而古陶瓷测温是古陶瓷研究领域中的核心研究内容。热膨胀法具有比较直接和精确判定古陶瓷烧成温度的特点,然尚存在部分标本测量误差较大等问题。鉴于此,本研究充分考虑我国南北... 高温技术是我国古陶瓷科技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技术成就之一,而古陶瓷测温是古陶瓷研究领域中的核心研究内容。热膨胀法具有比较直接和精确判定古陶瓷烧成温度的特点,然尚存在部分标本测量误差较大等问题。鉴于此,本研究充分考虑我国南北方古瓷胎组成配方和结构性能特点,运用实验考古学方法模拟制备具有我国古陶瓷典型瓷胎配方和不同烧结状态的标准参考样,采用热膨胀仪科学化表征瓷胎重烧热膨胀曲线上转折点与其化学组成、烧成温度间的耦合关系,并深入剖析其影响规律及内在机理,同时确立瓷胎化学组成中Al_(2)O_(3)含量和自身烧结状态是影响热膨胀法判定古陶瓷烧成温度准确性和适用性的关键技术参数。本研究有助于科学化认知现有热膨胀测温方法,补充和完善使用热膨胀仪判定古陶瓷烧成温度的方法和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陶瓷工艺因素 热膨胀法 模拟实验 瓷器测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