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Myc通过lnc-TBL1XR1-5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1
作者 符妙婷 朱友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64-1572,1582,共10页
目的研究c-Myc调节的长链非编码RNA TBL1XR1-5(lnc-TBL1XR1-5)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进展的影响。方法根据c-Myc的表达对TCGA数据库中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样本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c-Myc表达密切相关的lnc-TBL1XR1-5。实时定... 目的研究c-Myc调节的长链非编码RNA TBL1XR1-5(lnc-TBL1XR1-5)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进展的影响。方法根据c-Myc的表达对TCGA数据库中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样本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c-Myc表达密切相关的lnc-TBL1XR1-5。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c-Myc和lnc-TBL1XR1-5在OS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关系,分析其在HOK、HN6、CAL27细胞系中表达差异,c-Myc过表达和敲低对lnc-TBL1XR1-5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用于验证c-Myc与lnc-TBL1XR1-5启动子区的结合。RNA荧光原位杂交(RNA FISH)用于确定lnc-TBL1XR1-5在OSCC细胞系中的定位。通过qRT-PCR、细胞计数、CCK-8、集落形成等实验观察lnc-TBL1XR1-5的过表达或敲低对OSCC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等观察lnc-TBL1XR1-5的过表达或敲低对OSCC细胞迁移的影响,最后通过观察培养基颜色和pH变化观察lnc-TBL1XR1-5的过表达或敲低对OSCC细胞代谢的影响。结果c-Myc对lnc-TBL1XR1-5在OSCC细胞系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正调控作用。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验证了c-Myc与lnc-TBL1XR1-5启动子区的结合。RNA FISH显示lnc-TBL1XR1-5定位于OSCC细胞的细胞核。lnc-TBL1XR1-5的过表达促进了OSCC细胞系的迁移、代谢和增殖,而敲低则具有相反的作用。结论c-Myc在OSCC中正向调节lnc-TBL1XR1-5,lnc-TBL1XR1-5促进OSCC的迁移、增殖和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C-MYC 口腔鳞状细胞癌 lnc-TBL1XR1-5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髓干细胞与血管周细胞性能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文婧 丁如愿 +3 位作者 张菁 张红艳 胡露露 李颂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45-1549,共5页
目的比较人牙髓干细胞(DPSCs)与血管周细胞相关性能,研究是否可以用DPSCs取代血管周细胞用于血管再生。方法比较DPSCs和血管周细胞2种细胞成骨、成神经多向分化潜能。Matrigel三维培养技术评价DPSCs和血管周细胞稳定血管样结构的能力。T... 目的比较人牙髓干细胞(DPSCs)与血管周细胞相关性能,研究是否可以用DPSCs取代血管周细胞用于血管再生。方法比较DPSCs和血管周细胞2种细胞成骨、成神经多向分化潜能。Matrigel三维培养技术评价DPSCs和血管周细胞稳定血管样结构的能力。Transwell试验评价DPSCs和血管周细胞的迁移能力和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迁移行为的影响。结果DPSCs和血管周细胞呈相似的形态,经诱导后均可向成骨和成神经分化。2种细胞在Matrigel基质胶上与HUVEC共培养均能建立稳定的管腔样结构。在Transwell试验中,DPSCs和血管周细胞均表现类似的趋化能力。结论DPSCs具有与血管周细胞相似的形态和功能特征,可以尝试用于体外血管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细胞 牙髓干细胞 细胞迁移 成血管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PC1与硝苯地平及环孢素A诱导的牙龈增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楠楠 朱婷婷 +1 位作者 李午丽 李颂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2-917,共6页
目的探讨经典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PC1)与硝苯地平(Nif)及环孢素A(CsA)单独及联合诱导的牙龈增生的相关性。方法一定浓度的Nif和CsA单独及联合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1 、3 、5 、7 d后,CCK8法检测药物作用下HGF增殖活... 目的探讨经典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PC1)与硝苯地平(Nif)及环孢素A(CsA)单独及联合诱导的牙龈增生的相关性。方法一定浓度的Nif和CsA单独及联合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1 、3 、5 、7 d后,CCK8法检测药物作用下HGF增殖活性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细胞TRPC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凋亡标记分子B淋巴细胞瘤-2(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差异,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TRPC1的表达变化及差异情况。结果 CCK8结果显示,Nif、CsA和Nif+CsA均可促进HGF的增殖;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Nif和CsA单独及联合作用于HGF后均可显著上调Bcl-2和TRPC1的表达,但PCNA的表达并没有显著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结果提示,TRPC1在Nif和CsA单独及联合刺激的细胞中其表达量明显升高。结论 HGF在Nif和CsA单独及联合作用下,其TRPC1的表达量均明显上升,提示TRPC1可能在药物性牙龈增生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龈成纤维细胞 药物性牙龈增生 TRPC1 硝苯地平 环孢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植入物促骨整合及抗感染涂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陆肖璇 张露露 +1 位作者 阳曦 陈佳龙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20-627,共8页
钛及其合金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和良好的人体亲和性,常被作为骨科植入材料,但未经处理的钛植入物易发生骨整合不良和植入物周围感染导致植入失败。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剧带动植入材料使用量增加,亟需性能更好的钛表面修饰方法以降低植入... 钛及其合金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和良好的人体亲和性,常被作为骨科植入材料,但未经处理的钛植入物易发生骨整合不良和植入物周围感染导致植入失败。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剧带动植入材料使用量增加,亟需性能更好的钛表面修饰方法以降低植入失败率。理想的骨科植入物应同时具备促成骨和抗菌特性,但目前大量表面改性策略只解决其中一种问题,导致植入物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植入材料涂层需满足这两种特性或在两者间寻找平衡点。综述近几年来解决钛植入物无菌性松动或感染问题的最新策略,如表面形貌改善和生物分子涂层等促进成骨,抗菌药物负载和光热治疗等防治感染措施,并通过双因素整合和三因素整合进一步介绍了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骨整合 抗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固化3D打印软组织材料的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许克惠 李娇娇 +1 位作者 李香玉 陈佳龙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8-635,共8页
光固化3D打印技术具有成型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可以精确控制需打印软组织的大小、形状和强度等,完成所需替代软组织支架的高匹配定制,有效解决软组织替代物的巨大缺口。目前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取决于光敏材料的性能,首先,需具备适当的... 光固化3D打印技术具有成型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可以精确控制需打印软组织的大小、形状和强度等,完成所需替代软组织支架的高匹配定制,有效解决软组织替代物的巨大缺口。目前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取决于光敏材料的性能,首先,需具备适当的黏度、固化时间和固化收缩率等,以执行光固化打印并能控制打印组织的精度;其次,打印组织还需满足机体使用的机械性能(如强度、硬度、韧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如促细胞黏附、增殖及分化),而降解性质、孔隙率、血管化等直接影响打印组织的机械性能或生物相容性。综述软组织支架打印所需光敏材料的基本性能和特殊性能要求及目前改良材料性能的方法,并展望光敏材料的发展趋势,对软组织工程光敏打印材料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固化3D打印 软组织工程支架 光敏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表面载银的硫酸乙酰肝素/壳聚糖抗菌涂层的构建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娇娇 韦章澳 +2 位作者 张维波 李向阳 陈佳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4-758,共5页
目的研究多孔钛表面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LBL)制备硫酸乙酰肝素(HEP)/壳聚糖(CHI)聚电解质多层膜并沉积纳米银后的抗菌性能。方法应用LBL将带负电的HEP和带正电荷的CHI交替吸附在多孔钛表面形成聚电解质多层膜,在碱性条件下装载银离子。... 目的研究多孔钛表面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LBL)制备硫酸乙酰肝素(HEP)/壳聚糖(CHI)聚电解质多层膜并沉积纳米银后的抗菌性能。方法应用LBL将带负电的HEP和带正电荷的CHI交替吸附在多孔钛表面形成聚电解质多层膜,在碱性条件下装载银离子。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接触角测量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评价各制备表面性质,利用抑菌圈法、浊度法、活/死细菌染色法和涂布平板法评估载银聚电解质多层膜的抗菌性能。结果材料表征手段证实聚电解质多层膜成功沉积在钛表面,且纳米银颗粒沉积在膜表面。抗菌实验显示载银修饰显著改善涂层抗菌能力。结论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在改性钛表面制备的载银HEP-CHI聚电解质多层膜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层自组装 抗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修饰表面原位还原纳米银的关键影响因素 被引量:3
7
作者 许克惠 王爽 +2 位作者 崔文迪 李娇娇 陈佳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34-740,共7页
目的研究多巴胺表面液相原位还原纳米银的关键调控因素和制备表面的抗菌性能评价。方法多巴胺修饰的微纳米多孔钛浸没于不同浓度和不同pH的硝酸银溶液,制备出纳米银修饰表面,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发射光谱法、静态水接触角评价各制... 目的研究多巴胺表面液相原位还原纳米银的关键调控因素和制备表面的抗菌性能评价。方法多巴胺修饰的微纳米多孔钛浸没于不同浓度和不同pH的硝酸银溶液,制备出纳米银修饰表面,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发射光谱法、静态水接触角评价各制备表面性质,利用浊度法、涂布平板法、抑菌圈法和活/死细菌染色评价其抗菌性能。结果相较于酸性和中性环境,碱性环境促进了纳米银的沉积,且沉积的纳米银尺寸更小、分布更均匀;硝酸银浓度与制备表面载银量呈正相关;构建载纳米银表面的抗菌能力,随制备溶液pH升高和银离子浓度增加而增强。结论溶液pH值较溶液银离子浓度对多巴胺表面原位还原纳米银的影响更强,碱性环境制备表面可以更有效抑制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纳米银 酸碱度 银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