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喙突移植重建髁突对儿童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下颌骨生长的远期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阚召俊 苏成利 李运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29,共7页
目的儿童期下颌骨髁突受损通常导致错颌畸形和面部生长不协调。本研究目的是评价自体喙突移植重建下颌骨髁突对儿童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面部生长发育的远期影响。方法追踪评估2008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 目的儿童期下颌骨髁突受损通常导致错颌畸形和面部生长不协调。本研究目的是评价自体喙突移植重建下颌骨髁突对儿童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面部生长发育的远期影响。方法追踪评估2008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颌及关节外科的10名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儿童患者,其中包括3名男性和7名女性,于5~12岁期间接受了关节间隙成形术、同侧喙突移植髁突重建术和带蒂颞筋膜瓣置入术。术后追踪3~8年,平均4.9年。术后拍摄曲面断层X线片,测定患侧下颌体长度和下颌支高度的生长量并与健侧相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追踪结束时10名患者的最大开口度为32~41 mm,平均35.6 mm。自体喙突移植重建髁突解除强直后下颌支高度和下颌体长度均继续生长,但是依然存在生长不足的现象。与初始数据(术后)相比,患侧下颌支高度(随访结束)增加了25.3%(P<0.05),患侧下颌体长度增加了26.1%(P<0.05)。对比患侧与健侧的下颌骨生长率,患侧下颌支高度增长量与健侧相比少47.1%(P<0.05),患侧下颌体长度的增长量与健侧相比少27.2%(P<0.05)。结论自体喙突移植重建下颌骨髁突治疗儿童颞下颌关节强直后,患侧下颌骨可继续生长,但依然会存在生长不足的现象。在颞下颌关节强直治疗完成后,相比于健侧,患侧的生长率是减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关节强直 儿童 喙突移植 下颌骨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微/纳米多级界面增强植入体骨整合的体内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时子文 祝颂松 姜楠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6-370,共5页
目的:研究一种仿生微/纳米多级界面以增强植入体骨整合。方法:纯钛样本分别经放电等离子烧结、电化学阳极氧化或二者复合处理后,分别形成微米级骨小梁仿生结构、TiO2纳米管表面改性结构、微米级骨小梁仿生/TiO2纳米管表面改性结构。取4... 目的:研究一种仿生微/纳米多级界面以增强植入体骨整合。方法:纯钛样本分别经放电等离子烧结、电化学阳极氧化或二者复合处理后,分别形成微米级骨小梁仿生结构、TiO2纳米管表面改性结构、微米级骨小梁仿生/TiO2纳米管表面改性结构。取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B、C、D,n=10),在其膝关节内侧建立直径为1.5 mm的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未处理钛、微米级骨小梁仿生钛、TiO2纳米管表面改性钛、微米级骨小梁仿生/TiO2纳米管表面改性钛。12周后,对近端胫骨及钛植入体行组织学分析、Micro-CT评价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D组骨整合率,相对骨体积和骨体积最高,多项骨小梁相关参数较高,表现出更好的骨整合。此外,D组的最大推出力和临界抗剪切强度均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仿生微/纳米多级界面增强了钛植入体的骨整合,可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材料用于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多级界面 骨整合 植入体 TIO2纳米管 复合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髁突吸收继发牙颌面畸形的治疗 被引量:3
3
作者 罗恩 何泽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共5页
髁突吸收是下颌骨髁突体积不可逆性缩小的一种临床现象,常继发牙颌面畸形。目前,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案;同时,根据髁突吸收的严重程度,常结合关节手术或以药物、颌板为主的保守治疗。本文从髁突吸收继发牙颌面畸形的病因、... 髁突吸收是下颌骨髁突体积不可逆性缩小的一种临床现象,常继发牙颌面畸形。目前,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案;同时,根据髁突吸收的严重程度,常结合关节手术或以药物、颌板为主的保守治疗。本文从髁突吸收继发牙颌面畸形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治疗选择及其预防作一系统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吸收 牙颌面畸形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共存的磷酸化涂层对钛植入体骨结合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洁 祝颂松 姜楠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1-539,共9页
目的在纯钛植入体表面制备出微纳米共存的具备晶体相"磷"的仿生结构,探究其对钛植入体骨结合的影响。方法利用特殊压强下碱热磷酸反应法在纯钛表面制备出微纳米共存的磷酸化涂层,即钛磷钛(TiP-Ti),选取未处理的光滑纯钛(cp-Ti... 目的在纯钛植入体表面制备出微纳米共存的具备晶体相"磷"的仿生结构,探究其对钛植入体骨结合的影响。方法利用特殊压强下碱热磷酸反应法在纯钛表面制备出微纳米共存的磷酸化涂层,即钛磷钛(TiP-Ti),选取未处理的光滑纯钛(cp-Ti)作为对照。对材料进行表征分析,并利用体外细胞学技术探究TiP-Ti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黏附以及分化的影响。最后,将材料植入大鼠体内,12周后评估TiP-Ti对宿主骨结合的影响。结果 TiP-Ti表面呈现纳米级的3D空间结构与微米级孔隙共存的仿生结构。体外实验显示BMSCs在TiP-Ti表面具有更好的黏附、增殖和成骨向分化。体内实验显示,TiP-Ti诱导了与宿主组织的更牢固的界面结合,极限抗剪切强度和最大推出力显著提高。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TiPTi微纳米共存的仿生结构,促进了植入体的骨结合能力,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植入体表面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钛 氧化钛 骨结合 微纳米表面形态 分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