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化铁/硫化钴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催化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保卫 高文君 +3 位作者 徐冬 杜庶铭 张玉魁 张秩鸣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85-88,93,共5页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Fe/Co双金属硫化物硫化铁/硫化钴(FeS_(2)/CoS_(2)),并对其相应的电催化析氧性能进行了研究。催化实验结果显示,FeS_(2)/CoS_(2)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催化稳定性。当电流密度为10mA/cm^(2)时,与FeS_(2)、CoS_(2)...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Fe/Co双金属硫化物硫化铁/硫化钴(FeS_(2)/CoS_(2)),并对其相应的电催化析氧性能进行了研究。催化实验结果显示,FeS_(2)/CoS_(2)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催化稳定性。当电流密度为10mA/cm^(2)时,与FeS_(2)、CoS_(2)和两金属硫化物的混合物FeS_(2)-CoS_(2)等催化剂相比,FeS_(2)/CoS_(2)需要相对较小的过电位(370mV)、具有较小的塔菲尔斜率值(69mV/dec)和更好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铁 硫化钴 析氧反应 电催化 全解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NiS2和Ni2P纳米片的制备及其析氧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高文君 高腾飞 +3 位作者 王梦娇 张建波 郭桦 李会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9-92,98,共5页
NiS2和Ni2P由于其在析氢(HER)和析氧反应(OER)中表现出很好的催化性能而被广泛用于电解水反应催化剂。为了提高上述两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采用两步法合成了具有多孔结构的NiS2和Ni2P纳米片,研究了它们对析氧反应的电催化性能。同时,对... NiS2和Ni2P由于其在析氢(HER)和析氧反应(OER)中表现出很好的催化性能而被广泛用于电解水反应催化剂。为了提高上述两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采用两步法合成了具有多孔结构的NiS2和Ni2P纳米片,研究了它们对析氧反应的电催化性能。同时,对两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上述两种催化剂均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催化稳定性。与NiS2相比,Ni2P表现出相对较小的塔菲尔斜率值(84mV/dec)、较高的催化性能和较好催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S2 NI2P 析氧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燃煤热值定量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雄威 王哲 +1 位作者 刘汉强 郭桦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共5页
煤的热值是影响燃煤锅炉运行最重要的煤质特性之一。燃煤热值在线分析能够为实时优化调整锅炉运行提供重要依据。采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对烟煤样品热值进行了定量分析。实验用Nd:YAG固体激光器1 064 nm激光脉冲在空气环境下烧蚀烟煤... 煤的热值是影响燃煤锅炉运行最重要的煤质特性之一。燃煤热值在线分析能够为实时优化调整锅炉运行提供重要依据。采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对烟煤样品热值进行了定量分析。实验用Nd:YAG固体激光器1 064 nm激光脉冲在空气环境下烧蚀烟煤样品表面而形成等离子体。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和基于主导因素的偏最小二乘法提高煤热值定量分析的准确性。对于基于主导因素的偏最小二乘法,利用碳双原子分子(C2)和碳氮双原子分子(CN)的谱线强度建立主导因素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定标曲线拟合优度和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4和1.46 MJ/kg;采用基于主导因素的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定标曲线拟合优度和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9和1.18 MJ/kg。结果表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对燃煤热值在线分析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热值 定量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改性粉煤灰对土壤镉的钝化修复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赵航航 杨阳 +3 位作者 黄训荣 张贵宾 李竞天 吉普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42-1650,共9页
粉煤灰(FA)通过低温碱改性制备中间体(IP)和沸石(ZE)。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X射线荧光分析(XRF)、比表面积(BET)、零点电荷(pHzpc)等对FA、IP和ZE 3种钝化剂进行表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投加梯度下3种钝化剂对土壤pH和有效... 粉煤灰(FA)通过低温碱改性制备中间体(IP)和沸石(ZE)。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X射线荧光分析(XRF)、比表面积(BET)、零点电荷(pHzpc)等对FA、IP和ZE 3种钝化剂进行表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投加梯度下3种钝化剂对土壤pH和有效态镉(Cd)含量、印度芥菜(Brassica juncea)生物量及各部位Cd含量的影响,探究3种钝化剂对土壤Cd的钝化机理。结果表明:3种钝化剂均能显著降低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和印度芥菜地上部Cd含量,1.5%添加用量IP和ZE可使有效态Cd含量降低48.35%和46.19%、印度芥菜地上部Cd含量降低37.51%和41.06%。施入1.5%的IP和ZE使土壤pH显著提高0.59和0.62个单位、印度芥菜生物量提高20%。由此可见,IP和ZE均可有效降低污染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并促进作物生长。从经济角度考虑,IP的制备对FA的长期利用更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低温改性 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力学平衡的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模拟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晨佳 蔡军 +3 位作者 张玉魁 杜庶铭 孙振新 徐冬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10-217,共8页
通过热力学、动力学及通量平衡分析,采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固体氧化物电解(SOEC)制氢的热力学平衡模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分析运行温度、压力、阴极水蒸气摩尔分数和阳极空气流量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并建立考虑余热利用的S... 通过热力学、动力学及通量平衡分析,采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固体氧化物电解(SOEC)制氢的热力学平衡模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分析运行温度、压力、阴极水蒸气摩尔分数和阳极空气流量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并建立考虑余热利用的SOEC制氢系统模型,研究余热利用对制氢效率的影响。当电流密度为1.0 A/cm^(2)时,不同操作条件下的系统可利用热量占总输入能量的比例在26.53%~46.63%之间;在采用余热利用时,余热利用率可达52.27%以上,系统制氢效率可提高14.43%~26.54%。在1223.15 K、0.1 MPa下,阴极通入50 mol/h含水量为50%的氢气、阳极通入10 mol/h空气,电流密度约为0.78 A/cm^(2)时,制氢效率达到最大值90.56%,与不采用余热利用条件下相比提高约25.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 电解 制氢 模拟 余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液体催化燃料电池的电化学模型 被引量:4
6
作者 李雄威 刘聪敏 +4 位作者 徐冬 孙振新 陈毅伟 刘汉强 郭桦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13-1118,共6页
文章建立了生物质液体催化燃料电池的电化学模型,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利用电化学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电解液内阻损失是生物质液体催化燃料电池主要的内阻损失,设计合适的电流密度和电极厚度是降低内阻... 文章建立了生物质液体催化燃料电池的电化学模型,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利用电化学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电解液内阻损失是生物质液体催化燃料电池主要的内阻损失,设计合适的电流密度和电极厚度是降低内阻损失的关键;当电流密度下降20%,电极厚度下降60%,则电池内阻损失可下降约63%。该电化学模型易于在电池系统模型和经济性分析模型中集成,对于解决生物质液体催化燃料电池系统的设计、优化和控制等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发电 液体催化燃料电池 电化学模型 多金属氧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及气氛对褐煤热转化过程中锗元素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志昊 徐冬 +1 位作者 刘汉强 郭桦 《洁净煤技术》 CAS 2016年第3期69-73,89,共6页
为了解褐煤热转化过程中锗元素的迁移规律和机理,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在1 173、1 273和1 373 K条件下,分别测量了热解(100%N2)和燃烧(3%O2+97%N2)2种不同气氛下褐煤内锗元素的气态释放比例。结果表明,在2种气氛条件下,锗元素的气态释放比... 为了解褐煤热转化过程中锗元素的迁移规律和机理,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在1 173、1 273和1 373 K条件下,分别测量了热解(100%N2)和燃烧(3%O2+97%N2)2种不同气氛下褐煤内锗元素的气态释放比例。结果表明,在2种气氛条件下,锗元素的气态释放比例均随着热转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1 373 K的条件下分别达到了91.0%和95.6%。在3种温度情况下,燃烧过程中锗元素的气态释放比例均低于相同温度条件下的热解过程。分析表明,主要是由于焦炭内的部分含锗有机物被氧化为二氧化锗,而二氧化锗在氧化性气氛中难以气化所导致的。基于上述规律,首次提出了含锗飞灰(锗精矿)的形成机理:褐煤中的锗元素完全以含锗有机物的形式存在,这些含锗有机物会在高温条件下首先热分解为短碳链的含锗气态小分子(X-Ge),随后这些气态小分子在飞灰细颗粒表面发生异相沉积,并最终被氧化为二氧化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燃烧 热解 气态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循环电解制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梦娇 高文君 +4 位作者 王桂洲 张秩鸣 孙振新 徐冬 郭桦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8-71,共4页
为了研究葡萄糖循环电解制氢性能,在液体催化燃料电池的基础上,搭建了葡萄糖电解制氢系统,对比研究了加热反应时长及反应次数对系统电解制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阳极电解液在120℃下加热24h后,电解制氢系统在常温及1V恒电压下的初始... 为了研究葡萄糖循环电解制氢性能,在液体催化燃料电池的基础上,搭建了葡萄糖电解制氢系统,对比研究了加热反应时长及反应次数对系统电解制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阳极电解液在120℃下加热24h后,电解制氢系统在常温及1V恒电压下的初始电流密度可达232mA/cm^2,且首次电解制氢的制氢量达到173mL。当阳极电解液在相同温度下加热不同时长时,随着加热反应时长缩短,葡萄糖的制氢效果逐渐变差;随着阳极电解液循环加热反应次数增加,虽然系统的制氢量逐渐减小,但分解后的葡萄糖仍有一定的制氢效果,验证了葡萄糖循环电解制氢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氢 葡萄糖 电解 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轮机高温部件热脆化检测技术的研究及进展
9
作者 徐妍 郭桦 +1 位作者 刘汉强 张胜寒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4-176,共3页
热脆化是造成汽轮机转子等高温部件老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机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产生严重影响。如何高效、准确的检测材料的热脆化程度,是电厂机组尤其是对运行多年的老机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汽轮机高温部件热脆化检测的各类... 热脆化是造成汽轮机转子等高温部件老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机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产生严重影响。如何高效、准确的检测材料的热脆化程度,是电厂机组尤其是对运行多年的老机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汽轮机高温部件热脆化检测的各类技术进行了介绍,包括化学腐蚀法、电化学法、俄歇电子分光法和微小试样机械试验法等,并详细阐述了国内外这些技术的发展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