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咬合面开孔直径对种植全瓷冠抗折性的影响
1
作者 连颂峰 田菊梅 +1 位作者 蔡坤灿 陈驰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1-394,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咬合面开孔直径的差异对两种氧化锆种植全瓷冠折裂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作的方式及制作磨牙形态单层氧化锆全瓷冠(全锆冠)共80个,根据所用氧化锆材料[绚彩全锆冠(X组)、赛瓷全锆冠(S组)]及... 目的:对比分析咬合面开孔直径的差异对两种氧化锆种植全瓷冠折裂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作的方式及制作磨牙形态单层氧化锆全瓷冠(全锆冠)共80个,根据所用氧化锆材料[绚彩全锆冠(X组)、赛瓷全锆冠(S组)]及全锆冠咬合面孔洞形式(无孔洞及直径分别为1 mm、2 mm、3 mm的孔洞)的不同将全锆冠分成8组(X0、X1、X2、X3及S0、S1、S2、S3),每组各10个。所有全锆冠粘结于统一切削制作的纯钛基台上,然后在万能电子试验机上接受轴向持续加载至牙冠折裂。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各组试件折裂时的载荷力值(F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种不同开孔直径试件的FL无显著差异(P>0.05);S组的FL显著高于X组(P<0.001);氧化锆材料因素与开孔直径因素之间无交互效应(P>0.05)。各组试件FL值均远超正常男女磨牙区的生理性最大咬合力。结论:1 mm、2 mm及3 mm的咬合面开孔直径不会降低种植全锆冠的抗折性,并且该结果不受氧化锆材料本身抗折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面孔洞 种植全瓷冠 全锆冠 抗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某医院护理人员对维护住院病人隐私的看法、行为及态度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邱燕甘 张碧容 蔡來蔭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11期1379-1382,共4页
目的 :调查台湾某医院护理人员对维护住院病人隐私的看法、行为及态度,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设计,对方便取样的57位护理人员进行维护住院病人隐私的看法、行为及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对维护病人隐私倾向于非常... 目的 :调查台湾某医院护理人员对维护住院病人隐私的看法、行为及态度,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设计,对方便取样的57位护理人员进行维护住院病人隐私的看法、行为及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对维护病人隐私倾向于非常重要及容易执行。护理人员年龄、工作年资与其"执行护理活动时促进病人隐私维护的努力程度"呈正相关;教育程度与护理人员"自觉其他医护人员对自己应维护病人隐私的期望程度"呈正相关;年龄、工作年资与护理人员"执行护理活动时维护病人隐私的频率"呈正相关;工作年资与"对维护病人隐私的态度与情绪感觉"呈正相关;参与病人隐私课程与"环境及工作负荷对促进病人隐私维护的影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应针对不同情况的护理人员有针对性进行维护病人隐私的教育,未来应从病人的角度来探讨其对隐私的看法,以提升病人隐私维护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人隐私 看法 态度 行为 护理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联合rhIL-11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余先球 陈红梅 +2 位作者 孙晋华 罗鸣 陆益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00-1403,共4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Tripterygium)联合rhIL-11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75例ITP患者并分为2组:实验组为雷公藤多苷+rhIL-11治疗组,共40例,接受雷公藤多苷1 mg/(kg·d)口服+重组人白介素-11 1600万单位,每天一次皮...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Tripterygium)联合rhIL-11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75例ITP患者并分为2组:实验组为雷公藤多苷+rhIL-11治疗组,共40例,接受雷公藤多苷1 mg/(kg·d)口服+重组人白介素-11 1600万单位,每天一次皮下注射;对照组为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共35例,接受强的松1 mg/(kg·d)口服。治疗2个月,监测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评估疗效;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77.5%,对照组总有效率82.9%,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血小板上升至>30×109/L时间为13.06±6.10 d,对照组为9.76±5.71 d(P<0.05)。实验组CD4+T细胞比例治疗前为21.03%,治疗后为34.49%(P<0.01);治疗前CD8+T细胞比例为26.35%,治疗后降为20.18%(P<0.01)。对照组CD4+T细胞比例治疗前为22.30%,治疗后为25.11%(P<0.05);治疗前CD8+T细胞比例为27.24%,治疗后降为21.35%(P<0.01)。结论:雷公藤多苷纠正T淋巴细胞紊乱,雷公藤多苷联合rhIL-11治疗ITP具有起效时间短、疗效持久等特点,达到与糖皮质激素相当的疗效,且副作用少、费用低、患者耐受性好,可作为ITP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雷公藤多苷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联合超声波诊断单发性骨软骨瘤的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林锦德 王文利 +1 位作者 陈国奋 陈传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90-1393,共4页
目的探讨最适合于基层医院的单发性骨软骨瘤的影像学检查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单发骨软骨瘤病例的影像学检查,分析比较X线、CT及超声波检查的诊断结果及术前的经济消费情况,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术切除治疗。结果 X线、CT检查均可以很... 目的探讨最适合于基层医院的单发性骨软骨瘤的影像学检查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单发骨软骨瘤病例的影像学检查,分析比较X线、CT及超声波检查的诊断结果及术前的经济消费情况,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术切除治疗。结果 X线、CT检查均可以很好地诊断单发性骨软骨瘤,但X线检查不能诊断肿瘤的软骨帽及周边软组织病变。单纯超声波检查诊断单发性骨软骨瘤的能力有限,但其与CT检查一样,对肿瘤的软骨帽及周边软组织病变诊断较佳。采用"X线+超声波"检查诊断单发性骨软骨瘤的结果与CT检查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产生的总费用低于CT检查所产生的费用(P<0.05)。结论 X线联合超声波检查在单发性骨软骨瘤的诊断中具有与CT检查结果相当的应用价值,还具有更为经济、简便、安全和易随访的优势,在基层医院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瘤 X线摄影术 超声波检查 体层扫描术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ICU病人睡眠质量的循证实践方案 被引量:6
5
作者 陈青青 陈恋 陆敏敏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0-134,共5页
[目的]应用提高重症监护室(ICU)病人睡眠质量的非药物性干预最佳循证证据,提高ICU病人的睡眠质量。[方法]采用复旦大学JBI循证护理合作中心所构建的"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图",以4个阶段,12个步骤,针对临床中所存在的问... [目的]应用提高重症监护室(ICU)病人睡眠质量的非药物性干预最佳循证证据,提高ICU病人的睡眠质量。[方法]采用复旦大学JBI循证护理合作中心所构建的"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图",以4个阶段,12个步骤,针对临床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证据获取、现状审查、证据引入到效果评价等进行循证证据的应用。[结果]ICU病人的睡眠质量采用中文版理查兹-坎贝尔睡眠量表评估,由证据应用前(58.20±19.34)分提升至证据应用后(75.75±17.45)分;夜间床边及护士站的平均最大噪声分别由(65.80±2.35)dB降至(63.50±2.84)dB(P<0.01)及由(67.40±3.14)dB降至(64.70±2.98)dB(P<0.01)。[结论]ICU病人睡眠质量的非药物性干预最佳循证证据的应用,可有效提升病人睡眠质量,规范医护人员控制噪声等行为,从而提高病人照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重症病人 睡眠质量 非药物性干预 循证实践 意识清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骨显像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倩 修雁 石洪成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2年第4期309-312,共4页
恶性肿瘤病史及骨质疏松症状均为核素全身骨显像的重要适应证,恶性肿瘤患者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较高。核素骨显像虽非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标准,但其定量分析法及主观判断法对于诊断癌症患者是否合并骨质疏松症和骨折,以及对多个椎体骨折... 恶性肿瘤病史及骨质疏松症状均为核素全身骨显像的重要适应证,恶性肿瘤患者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较高。核素骨显像虽非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标准,但其定量分析法及主观判断法对于诊断癌症患者是否合并骨质疏松症和骨折,以及对多个椎体骨折进行术前评估定位也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核素骨显像 骨质疏松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面部黑素细胞痣在皮肤镜下形态与年龄和面部部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林孟盈 胡倩婷 项蕾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索中国人群面部黑素细胞痣(melanocytic nevus,MN)皮肤镜下常见的形态与年龄和面部部位的相关性。方法:用皮肤镜记录面部黑素细胞痣形态,以年龄层、部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假网状、球状、鹅卵石状、中央网状或均质状伴周围球状(... 目的:探索中国人群面部黑素细胞痣(melanocytic nevus,MN)皮肤镜下常见的形态与年龄和面部部位的相关性。方法:用皮肤镜记录面部黑素细胞痣形态,以年龄层、部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假网状、球状、鹅卵石状、中央网状或均质状伴周围球状(mixed reticular/homogeneous nevi with peripheral globules,MP)、混合型的不同年龄层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鹅卵石状数量随年龄增长呈正相关性(P<0.05),其余上述形态的数量随年龄增长均呈负相关性(P<0.05)。各年龄层均以假网状最多;球状只出现在<45岁组;鹅卵石状在>16岁组才能观察到;MP及混合型只在<30岁组。假网状、鹅卵石状、圈状在各部位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形态在各部位比例高低如下,假网状:两颊>口周>额头>鼻;鹅卵石状:两颊>口周>鼻子>额头;圈状:两颊>鼻部>额头>口周。首次提出圈状应为MN的形态之一。该研究未观察到中央球状或均质状伴周围网状(mix reticular nevi with central globules/homogeneous areas,MC)。结论:面部MN随年龄增长,假网状减少,球状及鹅卵石状总和增加,该研究可论证Nevogenisis的Abtropfung理论及内外源性途径。>20岁有MP、MC、混合型特别是伴MN增大的患者应定期随访。鹅卵石状分布部位与Blaschko线基本符合;圈状与毛孔好发部位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细胞痣 面部 皮肤镜 年龄 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底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武蕾洁 徐玫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55-1256,共2页
患儿男性,13岁,反复头痛3个月余,加重半个月。头颅后枕部触及肿物。2018年8月CT示右侧斜坡、枕骨基底部及枕骨大孔右侧壁不规则形虫蚀状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大小4.8 cm×2.5 cm×2.3 cm,病灶内见多发细小钙化,边界不清(图1),... 患儿男性,13岁,反复头痛3个月余,加重半个月。头颅后枕部触及肿物。2018年8月CT示右侧斜坡、枕骨基底部及枕骨大孔右侧壁不规则形虫蚀状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大小4.8 cm×2.5 cm×2.3 cm,病灶内见多发细小钙化,边界不清(图1),考虑颅底软骨肉瘤。9月入院,全麻下行肿瘤切除术。取少量组织送检,术中冷冻病理报告:成骨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肿瘤 骨肉瘤 软骨母细胞 诊断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专用喉罩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马东晖 黄馨莹 +1 位作者 涂淑敏 林孟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70-1072,共3页
目的探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专用喉罩用于无痛纤支镜检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48例接受无痛纤支镜检查患者,男41例,女7例,年龄35~71岁,体重48-78kg,ASAI或Ⅱ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静脉麻醉组(A组)、静... 目的探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专用喉罩用于无痛纤支镜检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48例接受无痛纤支镜检查患者,男41例,女7例,年龄35~71岁,体重48-78kg,ASAI或Ⅱ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静脉麻醉组(A组)、静脉麻醉加喉罩组(B组)。两组均静注芬太尼1~2μg/kg、丙泊酚1.5~2mg/kg,A组保持自主呼吸,纤支镜由鼻孔进入操作;B组追加顺阿曲库铵0.1mg/kg后插入无痛纤支镜检查专用喉罩,控制呼吸,纤支镜从接头的螺旋帽插入进行操作。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检查前即刻(T1)、纤支镜通过声门时(R)、纤支镜通过声门后3min(L)及检查结束即刻(L)时的MAP、HR、SpO2,记录两组患者的镜检条件及镜检时间,观察检查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MAP明显下降,HR明显减慢,A组Sp02明显升高(P〈0.05);与T1时比较,T2~T4时A组SpO2明显降低(P〈0.05);T2~T4时B组SpO2明显高于A组和T0时(P〈0.05)。B组镜检条件满意的为24例(100%),明显高于A组的18例(75%)(P〈0.05)。B组镜检时间(21.20±8.50)min,明显短于A组的(32.36±12.06)min(P〈0.01)。A组患者发生呛咳、呼吸抑制、喉痉挛、体动及鼻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无痛纤支镜检专用喉罩控制通气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能有效控制患者的气道,显著改善镜检条件,是一项安全、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检 喉罩 专用喉罩 无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皮黄色疣状斑块伴灰黑色结节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胜正 胡倩婷 陈建勋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5-125,共1页
患者男,27岁。患者出生后,右侧枕部头皮即有数个绿豆大丘疹,呈淡黄色,皮损局限,无自觉症状,未予任何治疗。12岁后皮损面积逐渐扩大,呈乳头状。1年前皮损中间出现有米粒大灰黑色丘疹,逐渐增大形成灰黑色结节,局部无红肿、疼痛,
关键词 黑色 结节 黄色 头皮 斑块 疣状 皮损面积 自觉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突骨膜应用于鼓室成形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峰 杨育儒 +3 位作者 卓明英 林保全 江采晔 刘华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观察乳突骨膜在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以乳突骨膜用于鼓室成形术48耳(乳突骨膜组),以颞肌筋膜用于鼓室成形术28耳(颞肌筋膜组),于术后4~6个月分别观察两组移植鼓膜生长情况并行纯音听阈检查,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乳突骨膜... 目的观察乳突骨膜在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以乳突骨膜用于鼓室成形术48耳(乳突骨膜组),以颞肌筋膜用于鼓室成形术28耳(颞肌筋膜组),于术后4~6个月分别观察两组移植鼓膜生长情况并行纯音听阈检查,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乳突骨膜组移植鼓膜愈合率为91.7%(44/48),鼓膜外观恢复正常,术后4~6个月0.5、1、2、4kHz平均气骨导差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颞肌筋膜组移植鼓膜愈合率为92.9%(26/28),术后0.5、1、2、4kHz平均气骨导差与乳突骨膜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突骨膜与颞筋膜同为良好的鼓膜修补材料,且耳后切口取材方便,患者移植鼓膜愈合率高,术后听力提高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突骨膜 鼓室成形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式与软式纤维支气管镜经口气管插管的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东晖 涂淑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57,共2页
目的比较硬式纤维支气管镜与软式纤维支气管镜经口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80例经口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的ASAⅠ或Ⅱ级患者,随机均分为硬式纤维支气管镜组(S组)和软式纤维支气管镜组(F组)。麻醉前行Mallampati气道评估分级... 目的比较硬式纤维支气管镜与软式纤维支气管镜经口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80例经口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的ASAⅠ或Ⅱ级患者,随机均分为硬式纤维支气管镜组(S组)和软式纤维支气管镜组(F组)。麻醉前行Mallampati气道评估分级,记录两组在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气管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3、5min的SBP、DBP和HR。并记录插管时间和气管插管成功率。结果两组Mallampati气道分级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即刻、插管后1min的SBP、DBP明显高于诱导后,HR明显快于诱导后(P<0.05)。F组患者气管插管即刻的SBP、DBP明显高于S组,HR明显快于S组(P<0.05),插管后1min的HR也明显快于S组(P<0.05)。S组插管时间(47.6±7.9)s,明显短于F组的(61.4±14.7)s(P<0.05)。Mallampati气道评估分级Ⅲ~Ⅳ级患者插管成功率S组为88.89%,明显高于F组的54.54%(P<0.05)。结论硬式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成功率高且插管时间短,但插管时血流动力学仍有一定波动,适用于一般患者及气道评估为Ⅲ~Ⅳ级气道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经口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护理人员执行锐器物品操作正确性的实践 被引量:3
13
作者 骆淑惠 陈恋 +3 位作者 辛扬眉 丁淇平 陈晶梅 蔡来荫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5期463-465,共3页
本专案以"知信行模式"为理论指导,通过提升护理人员执行锐器物品操作认知水平,同时修订预防针刺伤手册、制作预防针刺伤DVD及执行预防针刺伤教育训练等方式,增强护理人员操作行为的正确性,降低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保证职业... 本专案以"知信行模式"为理论指导,通过提升护理人员执行锐器物品操作认知水平,同时修订预防针刺伤手册、制作预防针刺伤DVD及执行预防针刺伤教育训练等方式,增强护理人员操作行为的正确性,降低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保证职业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人员 针刺伤 锐器物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唇腭裂患儿中耳功能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肇臻 杨峰 +3 位作者 卓明英 郑杰 张颖绯 江采晔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2-613,共2页
目的分析唇腭裂患儿的中耳功能。方法对71例(142耳)(单侧完全性腭裂40例80耳,单侧不完全性腭裂31例62耳)婴幼儿期唇腭裂患儿行腭裂修补术前行声导抗检查,术中先行鼓膜切开置管术,后行腭裂修补术,所有患耳均在鼓膜前下切口,如果有鼓室积... 目的分析唇腭裂患儿的中耳功能。方法对71例(142耳)(单侧完全性腭裂40例80耳,单侧不完全性腭裂31例62耳)婴幼儿期唇腭裂患儿行腭裂修补术前行声导抗检查,术中先行鼓膜切开置管术,后行腭裂修补术,所有患耳均在鼓膜前下切口,如果有鼓室积液,则延长切口并置入小号鼓膜通气管,记录有无鼓室积液,比较完全性及不完全性腭裂患儿中耳功能及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结果 71例142耳中,B型鼓室导抗图110耳(77.46%,110/142),术中见鼓室积液103耳(93.46%,103/110);C型鼓室导抗图18耳(12.68%,18/142),术中见有鼓室积液16耳(88.89%,16/18);A型鼓室导抗图14耳(9.99,14/142),术中见有鼓室积液8耳(57.14%,8/14);本组患儿中耳积液总发生率为97.18%(69/71例)或89.44%(127/142耳)。完全性腭裂与不完全性腭裂两组鼓室积液耳分别为75耳(93.75%,75/80)和52耳(83.87%,52/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结论鼓室导抗图B或C型的唇腭裂患儿中耳积液的发生率高,在早期行腭裂修补术同期行鼓膜置管术,可最大程度地降低听力损失导致的不良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分泌性中耳炎 腭裂修复术 鼓膜置管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钛烤瓷冠与镍铬烤瓷冠抗折力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连颂峰 林敬凯 +1 位作者 蔡坤灿 张晏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85-888,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方式(铸造及CAD/CAM)制作的纯钛烤瓷冠及镍铬烤瓷冠的抗折力。方法:制作3组前磨牙形态金属烤瓷冠每组各10个:镍铬合金烤瓷冠(Ni组)、CAD/CAM纯钛烤瓷冠(T1组)、铸造纯钛烤瓷冠(T2组)。制作过程中对金属底层冠的厚度进...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方式(铸造及CAD/CAM)制作的纯钛烤瓷冠及镍铬烤瓷冠的抗折力。方法:制作3组前磨牙形态金属烤瓷冠每组各10个:镍铬合金烤瓷冠(Ni组)、CAD/CAM纯钛烤瓷冠(T1组)、铸造纯钛烤瓷冠(T2组)。制作过程中对金属底层冠的厚度进行测量、校正,对烤瓷冠进行扫描、图像测量及校正,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排除组间差异。所有烤瓷冠粘结于统一切削制作的纯钛代型上,然后在万能材料测试机上接受静态加载至崩瓷,获得崩瓷时的载荷力值(F),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比3组F值的差异。折裂面置于体式显微镜下观察折裂范围及破坏形式。结果:3组试件的F值分别为:Ni组(2348±441)N、T1组(2144±501)N、T2组(1823±576)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折裂主要发生在冠的舌1/3;Ni组、T1组的主要破坏形式为混合破坏,而T2组主要为界面破坏。结论:两种方式制作的纯钛烤瓷冠的抗折力与传统镍铬合金烤瓷冠的相近,且都超过正常咬合力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钛 镍铬 金属烤瓷冠 抗折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导管反折技术完成颈部动脉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廖建宁 吴炯仁 +1 位作者 叶汉根 张龙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72-476,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经桡动脉完成颈部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5年至2017年期间,选择通过桡动脉路径利用指引导管反折技术顺向进入颈部血管的方法完成颈部动脉血管造影及治疗的患者33例,男性30例,年龄53...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经桡动脉完成颈部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5年至2017年期间,选择通过桡动脉路径利用指引导管反折技术顺向进入颈部血管的方法完成颈部动脉血管造影及治疗的患者33例,男性30例,年龄53~85(68.8±6.2)岁,高血脂症患者30例。探讨手术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33例患者成功经桡动脉路径完成颈部动脉血管造影检查,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16例,均完成靶血管支架置入17枚,支架长度16~40(33.8±8.7) mm;支架直径3.5~9.0(7.4±1.9)mm;其中6例患者术中出现暂时性窦性心动过缓,2例出现短暂性血压下降,予以对症治疗后好转,均无不良后果,未出现继发脑梗死、桡动脉闭塞等术后并发症。且术后患者能即刻行走自如。结论:经桡动脉利用指引导管在主动脉窦部反折顺向行颈部血管检查、治疗是方便、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 指引导管反折技术 颈动脉造影 颈部动脉支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毛细血管瘤临床及MRI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叶进湖 李岳霖 +1 位作者 卓丕奇 张裕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39-1642,共4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髓外硬膜下毛细血管瘤的临床及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毛细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结果临床表现:胸背痛伴双下肢麻木、无力4例,颈部疼痛伴双上肢疼痛1例。MRI示肿块均为单发,... 目的探讨椎管内髓外硬膜下毛细血管瘤的临床及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毛细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结果临床表现:胸背痛伴双下肢麻木、无力4例,颈部疼痛伴双上肢疼痛1例。MRI示肿块均为单发,均位于椎管内硬脊膜下脊髓背侧,胸段4例,颈段1例;T1WI呈等(4例)或低信号(1例),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多均匀强化(4例);病灶周围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1例)、脊膜尾征(1例)及肿块头侧可见引流血管(1例)。结论椎管内髓外硬膜下毛细血管瘤好发于中年人,位于脊髓背侧。MRI特征表现为肿块周围引流血管、含铁血黄素沉积、脊膜尾征、显著均匀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瘤 脊柱 磁共振成像 髓外硬膜下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显像对功能性胃肠病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倩 陈昱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12-214,共3页
功能性胃肠病(FGIDs)目前被定义为脑-肠互动异常导致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PET运用于消化道功能的脑影像,在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胃肠道症状的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放射性核素胃排空显像及胃食道反流显像对部分FGIDs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判... 功能性胃肠病(FGIDs)目前被定义为脑-肠互动异常导致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PET运用于消化道功能的脑影像,在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胃肠道症状的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放射性核素胃排空显像及胃食道反流显像对部分FGIDs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判断具有特殊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疾病 放射性核素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经耳蜗造孔注射药物对NRT阈值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江采晔 卓明英 +3 位作者 吴倩倩 韦玉琴 陈肇臻 杨育儒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3-198,共6页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鼓阶内注射药物对NRT阈值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6月到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Cochlear公司CI512及CI24RE两款弯电极的人工耳蜗植入临床资料,73例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总共75术耳,其中2例同期双耳手术,平...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鼓阶内注射药物对NRT阈值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6月到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Cochlear公司CI512及CI24RE两款弯电极的人工耳蜗植入临床资料,73例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总共75术耳,其中2例同期双耳手术,平均年龄4岁2个月)分为3组,地塞米松组:耳蜗造孔后于鼓阶内注入地塞米松1ml;透明质酸组:耳蜗造孔后于鼓阶内注入透明质酸1ml;未注药物组:耳蜗造孔后鼓阶内未注射任何药物。收集术中NRT监测数据及术后2周开机NRT阈值数据,5个电极(第1,6,11,16,22电极)的阈值进行分析。以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分析三组NRT反应电极数及阈值变化;t检验及Wilcoxon符号等级检定来检验各组术中及开机时反应电极阈值变化;以卡方检定分别检验三组间低、高频电极无反应的电极个数比率差异。结果三组间在术中可监测出NRT电极个数(P=0.64)及术后开机NRT有反应的电极个数(P=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监测的N、DXM、HA等三组NRT平均阈值(P=0.13)及术后开机NRT平均阈值(P=0.7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高频段电极的术中监测时,DXM组的反应阈值显著低于HA组。各组在术后开机测得的NRT阈值比较术中监测的阈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低频电极的反应阈值均较高频电极的阈值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中于鼓阶注入地塞米松或透明质酸并不影响NRT检测时有反应的电极数量;但在高频电极中,鼓阶注入地塞米松可于术中降低NRT反应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地塞米松 透明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管出血——介入钢圈栓塞治疗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享波 洪建福 +2 位作者 林忠 张裕玲 林燕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07-709,共3页
胰管出血或其他原因出血致血液进入胰管是罕见的上消化道出血,仅占上消化道出血的1/1 500[1]。常见病因有急、慢性胰腺炎、假性囊肿、假性动脉瘤和胰腺肿瘤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引起胰管出血的治疗方式主要有经导管动脉栓塞(therapeu... 胰管出血或其他原因出血致血液进入胰管是罕见的上消化道出血,仅占上消化道出血的1/1 500[1]。常见病因有急、慢性胰腺炎、假性囊肿、假性动脉瘤和胰腺肿瘤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引起胰管出血的治疗方式主要有经导管动脉栓塞(therapeutic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治疗和外科手术。本文分析3例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引起胰管出血的患者经导管超选择植入钢圈栓塞治疗的资料,以评价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胰管 假性动脉瘤 栓塞 超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