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物流需求预测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长秀 张悟移 林强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32-34,共3页
基于价值量和实物量对云南省物流需求进行预测,根据云南省2010年和2020年GDP预测总量,对物流成本占GDP比重进行粗略估计,得到云南省社会物流总成本的估算。选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云南省综合货运量的预测,说明云南省社会物流总成本... 基于价值量和实物量对云南省物流需求进行预测,根据云南省2010年和2020年GDP预测总量,对物流成本占GDP比重进行粗略估计,得到云南省社会物流总成本的估算。选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云南省综合货运量的预测,说明云南省社会物流总成本呈增长趋势,综合货运量也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物流 物流总成本 综合货运量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电解抛光工艺优化前后的钼丝性能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严云涛 张飒 +3 位作者 程璇 张颖 林强 于洋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1-444,共4页
通过对比实验对钼丝的连续电解抛光液及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研究连续电解抛光工艺优化前后钼丝的相关性能.结果表明,工艺优化后的钼丝表面形成了连续均匀的氧化膜,整体缺陷减少,表面平整度得到较大的改善,同时抗拉强度、显微硬度、耐... 通过对比实验对钼丝的连续电解抛光液及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研究连续电解抛光工艺优化前后钼丝的相关性能.结果表明,工艺优化后的钼丝表面形成了连续均匀的氧化膜,整体缺陷减少,表面平整度得到较大的改善,同时抗拉强度、显微硬度、耐蚀性、抗氧化性也有所提高,综合性能明显优于传统工艺得到的钼丝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丝 连续电解抛光 表面平整度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钨电极加工过程中的缺陷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周绍欣 郑艾龙 +2 位作者 张莹超 张鹏 杨建参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1-163,共3页
稀土钨电极材料在加工过程中会出现缺陷,从而影响加工性能。针对两种加工过程中的典型缺陷,出现组织不均匀和烧结态样品的粉化,通过成分和微观结构的分析,探究缺陷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受力不均匀引起组织不均匀,导致晶体取向的差别,... 稀土钨电极材料在加工过程中会出现缺陷,从而影响加工性能。针对两种加工过程中的典型缺陷,出现组织不均匀和烧结态样品的粉化,通过成分和微观结构的分析,探究缺陷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受力不均匀引起组织不均匀,导致晶体取向的差别,其中不利于滑移的取向使样品的加工阻力增大。当样品长时间放置时,样品中的稀土氧化物在晶界处与水发生反应,从而造成块状样品的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电极 显微组织 晶粒取向 X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10Cu超细复合粉末的烧结致密化及其制品热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曾雄 陈小华 +2 位作者 于洋 许龙山 宋久鹏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2-117,共6页
W-10Cu复合材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热沉材料,但采用普通粉末成形得到的W-10Cu制品无法获得足够的致密度,从而限制了其应用。本文采用超细W-Cu复合粉末进行注射成形(MIM),在1 400℃液相烧结,所得烧结体的致密度超过99%;合金内部W、Cu两相... W-10Cu复合材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热沉材料,但采用普通粉末成形得到的W-10Cu制品无法获得足够的致密度,从而限制了其应用。本文采用超细W-Cu复合粉末进行注射成形(MIM),在1 400℃液相烧结,所得烧结体的致密度超过99%;合金内部W、Cu两相分布均匀,W晶粒大小为2~3μm;其热导率达到215W/(m.K),室温至600℃热膨胀系数的变化范围为6.4×10-6~7.8×10-6℃-1。对注射成形和渗Cu工艺制备的W-10Cu零件的微观结构和热学性能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W-Cu复合粉末 金属注射成形 烧结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棒材径向锻的失效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益航 赖飞龙 +1 位作者 郑艾龙 张厚安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32,共6页
针对钼棒材径向锻过程中易出现微观组织不均匀和裂纹等缺陷的问题,使用DEFORM-3D有限元软件分析棒材径向锻后材料的应力和应变分布特征,理论分析失效发生的因素及对策,提出优化模具及工艺方案。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棒材经径向加工后,应力... 针对钼棒材径向锻过程中易出现微观组织不均匀和裂纹等缺陷的问题,使用DEFORM-3D有限元软件分析棒材径向锻后材料的应力和应变分布特征,理论分析失效发生的因素及对策,提出优化模具及工艺方案。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棒材经径向加工后,应力在外表面的分布与成形模具形状关系密切,且外表面上与模具接触的部位应力较大,而内部应力分布则相对均匀;应变量较大值主要分布于成形棒材的外表面部分,棒材心部的应变量较小,应变分布与其加工过程密切相关。最后,提出通过将单侧成形模具设计为120°圆弧包角,参照模具尺寸设置坯料单次进给量,并在锻后采用850℃保温60 min的热处理工艺,可获取组织及性能良好的钼棒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棒材 径向锻 有限元分析 失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X射线防护的天然橡胶/钨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5
6
作者 赵国璋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53,共6页
以天然橡胶及微米/亚微米级钨粉为原料制备了用于X射线防护的天然橡胶/钨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硫化性能、静态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及X射线防护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钨粉可均匀地分散于橡胶基体中,并影响复合材料... 以天然橡胶及微米/亚微米级钨粉为原料制备了用于X射线防护的天然橡胶/钨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硫化性能、静态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及X射线防护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钨粉可均匀地分散于橡胶基体中,并影响复合材料的硫化过程;在挤出过程中,挤出料温度不宜高于115℃,硫化温度控制在145℃可兼顾材料的硫化速度并避免硫化返原;亚微米级的钨粉颗粒表现出了明显的补强作用,使材料能够承受更大的破坏应力及破坏形变;钨粉粒径及填充量的改变并未影响天然橡胶/钨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较细的粉体粒径及较高的填充量有利于延长X射线在天然橡胶/钨复合材料中的反射路径及穿透距离,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X射线防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X射线防护性能 硫化性能 静态力学性能 动态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材用钨硅合金的制备工艺
7
作者 黄志民 王德志 +2 位作者 吴壮志 陈金 李保强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5-451,共7页
以钨硅混合粉体为原料,通过真空煅烧制备钨硅合金块体,再经破碎、烧结致密化后成功制备出符合半导体使用要求的钨硅靶材。研究了煅烧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合金块体的物相成分、显微结构、氧含量和碳含量(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高... 以钨硅混合粉体为原料,通过真空煅烧制备钨硅合金块体,再经破碎、烧结致密化后成功制备出符合半导体使用要求的钨硅靶材。研究了煅烧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合金块体的物相成分、显微结构、氧含量和碳含量(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高温煅烧合金化可以显著降低材料的氧含量和碳含量,煅烧温度对氧元素的脱除具有重要的影响。最佳制备工艺为1250℃煅烧5 h,在该条件下钨硅合金中氧的质量分数可由0.3000%降至0.0121%,材料中的单质钨完全转化为钨硅合金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材 钨硅合金 制备工艺 热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工艺对WTi10靶材组织及纯度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黄志民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4-279,共6页
在已有WTi10热压靶材制备工艺条件下,通过增加后续退火工艺,改善材料的组织结构,提高材料的纯度。采用基恩士体式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辉光放电质谱仪等设备观察和测量材料的显微组织、晶粒尺寸和纯度。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 在已有WTi10热压靶材制备工艺条件下,通过增加后续退火工艺,改善材料的组织结构,提高材料的纯度。采用基恩士体式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辉光放电质谱仪等设备观察和测量材料的显微组织、晶粒尺寸和纯度。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富钛β1(W,Ti)相逐渐减少,富钨β(W,Ti)相逐渐增多;当退火温度低于1200℃时,材料的主要组织为W相、富钨β(W,Ti)相和富钛β1(W,Ti)相;当退火温度达到1700℃时,富钛β1(W,Ti)相基本消失,形成平均晶粒尺寸为7.9μm的均匀再结晶组织,其O质量分数仅为0.041%,而纯度达到99.9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材 退火工艺 相组成 晶粒尺寸 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注射成形技术在涡轮增压器零部件制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威 欧阳明亮 +2 位作者 宋久鹏 彭福生 于洋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9-92,共4页
介绍了采用金属注射成形(MIM)技术制造涡轮增压器HK30耐热不锈钢零件的工艺,包括喂料制备、注射、脱脂和烧结工艺。对采用不同工艺参数制备的HK30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对材料的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并将此工艺成功应用于可变截面涡轮... 介绍了采用金属注射成形(MIM)技术制造涡轮增压器HK30耐热不锈钢零件的工艺,包括喂料制备、注射、脱脂和烧结工艺。对采用不同工艺参数制备的HK30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对材料的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并将此工艺成功应用于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喷嘴环用耐热不锈钢导向叶片的制造,对批量生产状况下的工艺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注射成形 耐热不锈钢 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 喷嘴环 工艺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e/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微观组织及性能
10
作者 余宸旭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7-422,共6页
以W–Re片和石墨块为原料,Mo/Zr混合粉为焊料,在1850℃和30 MPa的条件下通过真空热压烧结制备了W–Re/石墨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剪切断口及室温剪切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热压烧结复合材料的Mo/Zr焊料层中发生了... 以W–Re片和石墨块为原料,Mo/Zr混合粉为焊料,在1850℃和30 MPa的条件下通过真空热压烧结制备了W–Re/石墨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剪切断口及室温剪切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热压烧结复合材料的Mo/Zr焊料层中发生了明显的分层现象,靠近石墨区域的物相组成是ZrC和Mo2Zr,靠近W–Re区域的物相组成是Mo2Zr和锆基固溶体(Zrss)。复合材料的断裂主要发生在焊料与石墨界面上,焊料并未明显渗透到石墨中,未能形成钉扎作用,试样的室温剪切强度约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e/石墨复合材料 热压烧结 物相组成 室温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