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生物质碳材料作为钠/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华燕
陈慧鑫
+1 位作者
张桥保
张力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96-606,共11页
由于钠、钾元素储量丰富且与锂元素相近的化学性质,钠/钾离子电池(SIB/PIB)在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和储能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推动SIB/PIB发展的关键,低成本、高性能负极材料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其竞争力和可行性。因此,具有精细生物分级...
由于钠、钾元素储量丰富且与锂元素相近的化学性质,钠/钾离子电池(SIB/PIB)在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和储能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推动SIB/PIB发展的关键,低成本、高性能负极材料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其竞争力和可行性。因此,具有精细生物分级结构、优异表面电化学活性和导电性,且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的生物质基硬碳材料几乎可以作为SIB/PIB负极材料的优选,其固有的较大层间间距有利于半径较大的钠、钾离子的脱嵌。基于此,综述了生物质碳材料作为SIB/PIB负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具有不同微结构的生物质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分析了其电化学性能与结构的关系,最后讨论了其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钾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硬碳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NaAlP_(2)O_(7)∶Cr^(3+)荧光粉近红外发光特性
被引量:
13
2
作者
何献国
黄得财
+2 位作者
宋丽平
梁思思
朱浩淼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80-1389,共10页
宽带近红外荧光粉转换型LED光源在医学成像、食品检测以及传感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该类光源的光谱和效率与所用近红外荧光粉的性能紧密相关,Cr^(3+)离子激活的近红外发光材料具有可被蓝光有效激发、发射光谱可调等优点,因此...
宽带近红外荧光粉转换型LED光源在医学成像、食品检测以及传感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该类光源的光谱和效率与所用近红外荧光粉的性能紧密相关,Cr^(3+)离子激活的近红外发光材料具有可被蓝光有效激发、发射光谱可调等优点,因此得到了重点关注。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NaAlP_(2)O_(7)∶Cr^(3+)宽带近红外发光荧光粉,该材料在450 nm蓝光激发下,发射出650~1000 nm的近红外光,峰值位于780 nm,半高宽为1580 cm-1;其在423 K下的发光强度能够维持室温下的71%,表现出良好的发光热稳定性。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变温光谱(8~503 K)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计算得到了Cr^(3+)离子在NaAlP_(2)O_(7)基质中的晶体场强度等参数;利用8 K低温光谱,并结合计算,分析了Cr^(3+)各能级零声子线;基于高温变温光谱,讨论了材料的电⁃声子耦合效应及荧光热猝灭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荧光粉
宽带发射
热猝灭
电-声子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Cr^(3+)、Yb^(3+)共掺杂LaSc_(3)(BO_(3))_(4)近红外荧光粉的发光与器件性能
被引量:
11
3
作者
邬金闽
黄得财
+2 位作者
梁思思
徐寿亮
朱浩淼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3-803,共11页
荧光粉转换型宽带发射近红外LED在食品检测、生物医药、安防监控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工作介绍了一种具有宽带近红外发射的LaSc_(3)(BO_(3))_(4)∶Cr^(3+)(LSB∶Cr^(3+))荧光粉,在460 nm蓝光激发下,其发射覆盖650~1200 nm范围,...
荧光粉转换型宽带发射近红外LED在食品检测、生物医药、安防监控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工作介绍了一种具有宽带近红外发射的LaSc_(3)(BO_(3))_(4)∶Cr^(3+)(LSB∶Cr^(3+))荧光粉,在460 nm蓝光激发下,其发射覆盖650~1200 nm范围,半高宽达到170 nm。在此基础上,通过Yb 3+共掺,有效提升了其发光性能,其中发射峰半高宽拓宽到223 nm,最高发光量子产率由14%提升至35%,发光热稳定性也得到显著提高。基于荧光粉的发光量子产率、荧光寿命和发光热稳定性等数据分析,发现Yb^(3+)共掺杂对材料发光热稳定性的改善主要源于Cr^(3+)与Yb^(3+)之间的高效能量传递,并且Yb^(3+)在基质材料中表现出更好的热稳定性。最后,将LSB∶Cr^(3+),Yb^(3+)荧光粉与蓝光LED芯片结合,制备成近红外LED器件,在60 mA驱动电流下,近红外输出功率达16 mW。以上结果表明,LSB∶Cr^(3+),Yb^(3+)荧光粉是一种潜在的近红外LED用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荧光粉
Cr^(3+)/Yb^(3+)共掺杂
能量传递
近红外荧光粉转换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物质碳材料作为钠/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华燕
陈慧鑫
张桥保
张力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西
研究
院
厦门
稀土
材料
研究所
厦门
大学
材料
学院
厦门
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出处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96-606,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805278,52072323,51872098)。
文摘
由于钠、钾元素储量丰富且与锂元素相近的化学性质,钠/钾离子电池(SIB/PIB)在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和储能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推动SIB/PIB发展的关键,低成本、高性能负极材料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其竞争力和可行性。因此,具有精细生物分级结构、优异表面电化学活性和导电性,且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的生物质基硬碳材料几乎可以作为SIB/PIB负极材料的优选,其固有的较大层间间距有利于半径较大的钠、钾离子的脱嵌。基于此,综述了生物质碳材料作为SIB/PIB负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具有不同微结构的生物质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分析了其电化学性能与结构的关系,最后讨论了其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钾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硬碳
电化学性能
Keywords
sodium ion battery
potassium ion battery
anode material
hard carbon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分类号
TM911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TQ127.1 [化学工程—无机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NaAlP_(2)O_(7)∶Cr^(3+)荧光粉近红外发光特性
被引量:
13
2
作者
何献国
黄得财
宋丽平
梁思思
朱浩淼
机构
福州大学化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
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功能
纳米结构设计与组装
重点
实验室
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厦门市稀土光电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
研究
院
出处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80-1389,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B35004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904363)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ZDRW-CN-2021-3)资助。
文摘
宽带近红外荧光粉转换型LED光源在医学成像、食品检测以及传感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该类光源的光谱和效率与所用近红外荧光粉的性能紧密相关,Cr^(3+)离子激活的近红外发光材料具有可被蓝光有效激发、发射光谱可调等优点,因此得到了重点关注。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NaAlP_(2)O_(7)∶Cr^(3+)宽带近红外发光荧光粉,该材料在450 nm蓝光激发下,发射出650~1000 nm的近红外光,峰值位于780 nm,半高宽为1580 cm-1;其在423 K下的发光强度能够维持室温下的71%,表现出良好的发光热稳定性。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变温光谱(8~503 K)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计算得到了Cr^(3+)离子在NaAlP_(2)O_(7)基质中的晶体场强度等参数;利用8 K低温光谱,并结合计算,分析了Cr^(3+)各能级零声子线;基于高温变温光谱,讨论了材料的电⁃声子耦合效应及荧光热猝灭机理。
关键词
近红外荧光粉
宽带发射
热猝灭
电-声子耦合
Keywords
near-infrared phosphor
broadband emission
photoluminescence thermal quenching
electron-phonon coupling
分类号
O482.31 [理学—固体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r^(3+)、Yb^(3+)共掺杂LaSc_(3)(BO_(3))_(4)近红外荧光粉的发光与器件性能
被引量:
11
3
作者
邬金闽
黄得财
梁思思
徐寿亮
朱浩淼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
材料
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
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功能
纳米结构设计与组装
重点
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海西
研究
院
厦门
稀土
材料
研究所
出处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3-803,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904363)资助项目。
文摘
荧光粉转换型宽带发射近红外LED在食品检测、生物医药、安防监控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工作介绍了一种具有宽带近红外发射的LaSc_(3)(BO_(3))_(4)∶Cr^(3+)(LSB∶Cr^(3+))荧光粉,在460 nm蓝光激发下,其发射覆盖650~1200 nm范围,半高宽达到170 nm。在此基础上,通过Yb 3+共掺,有效提升了其发光性能,其中发射峰半高宽拓宽到223 nm,最高发光量子产率由14%提升至35%,发光热稳定性也得到显著提高。基于荧光粉的发光量子产率、荧光寿命和发光热稳定性等数据分析,发现Yb^(3+)共掺杂对材料发光热稳定性的改善主要源于Cr^(3+)与Yb^(3+)之间的高效能量传递,并且Yb^(3+)在基质材料中表现出更好的热稳定性。最后,将LSB∶Cr^(3+),Yb^(3+)荧光粉与蓝光LED芯片结合,制备成近红外LED器件,在60 mA驱动电流下,近红外输出功率达16 mW。以上结果表明,LSB∶Cr^(3+),Yb^(3+)荧光粉是一种潜在的近红外LED用发光材料。
关键词
近红外荧光粉
Cr^(3+)/Yb^(3+)共掺杂
能量传递
近红外荧光粉转换发光二极管
Keywords
near-infrared phosphor
Cr^(3+)/Yb^(3+) co-doping
energy transfer
near-infrared phosphor-converted LED(NIR pc-LED)
分类号
O482.31 [理学—固体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生物质碳材料作为钠/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王华燕
陈慧鑫
张桥保
张力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NaAlP_(2)O_(7)∶Cr^(3+)荧光粉近红外发光特性
何献国
黄得财
宋丽平
梁思思
朱浩淼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Cr^(3+)、Yb^(3+)共掺杂LaSc_(3)(BO_(3))_(4)近红外荧光粉的发光与器件性能
邬金闽
黄得财
梁思思
徐寿亮
朱浩淼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