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BV病毒复制机制及慢性乙型肝炎药物靶点 被引量:31
1
作者 赫晓林 黄建炜 +1 位作者 许瑞安 崔秀灵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2-156,共5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种严重影响公共卫生与人体健康的全球性流行性疾病,尽管乙肝防治已有很大提高,但仍缺乏高效的药物与手段。研究表明,肝损伤、肝衰竭程度与HBV及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存在复杂关系。因而详细地探明HBV生命周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种严重影响公共卫生与人体健康的全球性流行性疾病,尽管乙肝防治已有很大提高,但仍缺乏高效的药物与手段。研究表明,肝损伤、肝衰竭程度与HBV及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存在复杂关系。因而详细地探明HBV生命周期和感染过程,为研究HBV药物靶点和制定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前期坚实的基础,意义重大。该文详细介绍HBV病毒复制机制,并系统地阐述近年来新发现的和潜在的药物靶点,为制备新型的抗HBV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复制 作用靶点 装配 NTPC 核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杯中残留苯并(a)芘在食品模拟物中的相对迁移率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林丽容 骆和东 +3 位作者 周娜 李呐 贾玉珠 李耀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76-779,共4页
采用具有高分辨、高灵敏度的导数-恒能量同步荧光法分析测定了不同条件下,纸杯中残留苯并(a)芘在水性模拟液和脂肪模拟液中的迁移量。探讨了模拟物的种类、浸泡时间和温度对纸杯中苯并(a)芘的相对迁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 采用具有高分辨、高灵敏度的导数-恒能量同步荧光法分析测定了不同条件下,纸杯中残留苯并(a)芘在水性模拟液和脂肪模拟液中的迁移量。探讨了模拟物的种类、浸泡时间和温度对纸杯中苯并(a)芘的相对迁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回收率为89.2%~104.3%;纸杯中残留苯并(a)芘在脂肪模拟液中的相对迁移率明显高于水性模拟液的,纸杯盛装冷水时无苯并(a)芘浸出,而用于盛装热水可浸出苯并(a)芘;温度越高,浸泡时间越长,纸杯中苯并(a)芘向食品模拟液的相对迁移率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杯 苯并(A)芘 食品模拟液 相对迁移率 导数-恒能量同步荧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超过滤-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织纹螺中的河豚毒素 被引量:23
3
作者 骆和东 贾玉珠 朱宝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17-921,共5页
建立了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织纹螺中河豚毒素的分析方法。匀质后的样品用0.03mol/L乙酸溶液提取,水浴加热10min,用Sep—Pak 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再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3000的超滤管过滤。采用Insertsil ODS-3色谱柱分离,以含有30m... 建立了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织纹螺中河豚毒素的分析方法。匀质后的样品用0.03mol/L乙酸溶液提取,水浴加热10min,用Sep—Pak 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再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3000的超滤管过滤。采用Insertsil ODS-3色谱柱分离,以含有30mmol/L七氟丁酸的甲酸铵溶液(1mmol/L)-甲醇(体积比为99:1)为流动相,采用电喷雾离子源,选择离子监测模式检测。以保留时间和河豚毒素的二级质谱特征碎片离子予以定性确证。结果表明,在此分析条件下,可将河豚毒素及其衍生物分离,在0.01~10.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5),检出限(以3倍信噪比为计)为2μg/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2.5%~80.4%,相对标准偏差为4.48%~8.87%。将该方法用于实际样品检测,在赤潮后所采集的织纹螺样品中检出了河豚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质谱法 固相萃取 超过滤 河豚毒素 织纹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