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线控转向的智能驾驶车辆路径跟踪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查云飞
于淼
+1 位作者
马芳武
郑寻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3,共7页
针对搭载线控转向系统的智能驾驶车辆路径跟踪问题,基于汽车动力学仿真软件分析车辆转向特性,推导出横摆角速度对转向盘转角的稳态增益曲线,并获得了仿真稳态增益与理论稳态增益之间的修正系数,以此搭建单点预瞄模型和变角传动比线控转...
针对搭载线控转向系统的智能驾驶车辆路径跟踪问题,基于汽车动力学仿真软件分析车辆转向特性,推导出横摆角速度对转向盘转角的稳态增益曲线,并获得了仿真稳态增益与理论稳态增益之间的修正系数,以此搭建单点预瞄模型和变角传动比线控转向系统模型。通过预瞄式横向运动控制与线控转向变角传动比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智能驾驶车辆路径跟踪控制策略的设计,并与搭载固定角传动比线控转向系统的智能驾驶车辆进行仿真对比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路径跟踪控制方法具有更高的跟踪精度和行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驾驶车辆
线控转向系统
路径跟踪
修正系数
变角传动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副级吸能机构对客车-轿车正面碰撞影响的分析
2
作者
唐友名
谭卫锋
周水庭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3-127,共5页
为解决客车与轿车在纵梁高度吸能位置正面碰撞不兼容的问题,设计一种客车前部副级吸能机构。利用三维显式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 3D,建立轿车Taurus和中型客车6900Y面对面100%重叠碰撞下的数值仿真模型。研究副级吸能机构对解决汽车前...
为解决客车与轿车在纵梁高度吸能位置正面碰撞不兼容的问题,设计一种客车前部副级吸能机构。利用三维显式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 3D,建立轿车Taurus和中型客车6900Y面对面100%重叠碰撞下的数值仿真模型。研究副级吸能机构对解决汽车前部吸能高度不兼容问题的影响,对比分析2车正面碰撞过程中轿车方向盘侵入量、侵入速度和客车车门变形量、乘员头部位置加速度。结果表明:未装副级吸能机构时,轿车方向盘侵入速度和Z方向侵入量较大,容易发生钻碰现象;客车前部副级吸能机构能降低轿车方向盘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同时能减小客车驾驶室车门变形量,降低乘员头部位置加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车
副级吸能机构
碰撞兼容性
正面碰撞
被动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撞柱工况下客车驾驶室耐撞性分析
3
作者
唐友名
王亭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97,共5页
为了研究单车事故中柱状物对客车驾驶室的影响,采用三维显式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 3D建立了客车正面撞击刚性柱的数值模拟模型。刚性柱直径依据美国法规FMVSS_214来设定,分别为254 mm(D)、381 mm(1.5D)和508 mm(2D),客车初速度分别设置...
为了研究单车事故中柱状物对客车驾驶室的影响,采用三维显式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 3D建立了客车正面撞击刚性柱的数值模拟模型。刚性柱直径依据美国法规FMVSS_214来设定,分别为254 mm(D)、381 mm(1.5D)和508 mm(2D),客车初速度分别设置为30 km/h、40 km/h和50 km/h。基于GB 11551—2014《汽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和美国法规FMVSS_214《侧面碰撞保护》试验要求,分别开展不同速度(30 km/h、40 km/h、50 km/h)及不同刚性柱直径(254mm(D)、381 mm(1.5D)、508 mm(2D))工况下客车正面撞击刚性柱虚拟仿真试验。选取12个参数来评价刚性柱对客车驾驶室完整性的影响,包括驾驶室左侧6个测量点和驾驶室右侧6个测量点,驾驶室左侧结构6个测量点的最大位移表示驾驶室左侧结构的最大变形量,驾驶室右侧结构6个测量点的最大位移表示驾驶室右侧结构的最大变形量。结果表明:刚性柱直径一定时,初始速度越大,驾驶室完整性越差;初始速度一定时,刚性柱直径越大,驾驶室完整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耐撞性
客车
刚性柱
正面碰撞
驾驶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客车座椅动态试验仿真与改进
被引量:
6
4
作者
唐友名
谭卫锋
+1 位作者
张义
王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5-81,共7页
为了使新生产的客车座椅满足动态试验国标GB13057—2014的强制要求,利用显式有限元软件LS-DYNA 3D建立某公司客车乘员座椅三维数模和有限元模型,耦合HybridⅢ50%成年男性假人模型,得到客车座椅动态试验仿真模型;采用乘员损伤峰值、加权...
为了使新生产的客车座椅满足动态试验国标GB13057—2014的强制要求,利用显式有限元软件LS-DYNA 3D建立某公司客车乘员座椅三维数模和有限元模型,耦合HybridⅢ50%成年男性假人模型,得到客车座椅动态试验仿真模型;采用乘员损伤峰值、加权损伤指标(WIC)、乘员动态响应及位姿和客车座椅变形模式对标分析试验结果,验证模型可信度;通过改变座椅靠背海绵刚度和对座椅脚架开展基于成本考量的轻量化设计,改进仿真模型。结果表明:试验和仿真结果中乘员损伤指标和座椅变形吻合良好,WIC值误差不超过4.3%;轻量化设计效果明显,在成本增加2.8%的同时,座椅脚架减重31.8%,使WIC值降低11%;在综合考虑国标允许变形范围和座椅舒适性前提下,弱化座椅主要受力部件强度和降低前排靠背海绵刚度可有效降低后排座椅乘员综合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车座椅
动态试验
仿真模型
加权损伤指标(WIC)
成本考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正面碰撞中小身材女性驾乘人员损伤防护研究
被引量:
4
5
作者
唐友名
颜凌波
+1 位作者
罗骞
曹立波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52-1458,共7页
事故统计数据表明,在碰撞事故中,约束系统对小身材女性乘员损伤的防护效果比男性差。本文旨在确定约束系统中对前排小身材女性驾乘人员的响应有显著影响的主要参数,并利用遗传算法NSGA-II优化约束系统,以提高其对小身材女性乘员的防护...
事故统计数据表明,在碰撞事故中,约束系统对小身材女性乘员损伤的防护效果比男性差。本文旨在确定约束系统中对前排小身材女性驾乘人员的响应有显著影响的主要参数,并利用遗传算法NSGA-II优化约束系统,以提高其对小身材女性乘员的防护效果。结果表明,合理匹配约束系统参数可有效降低前排驾乘人员的头部损伤,但对其胸部损伤的影响较小。驾驶员和前排乘员胸部损伤的主要来源分别为安全气囊和安全带载荷。参数优化后,前排驾乘人员头部和颈部损伤风险明显降低,在欧洲NCAP测试中总评分提高3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乘员
正面碰撞
约束系统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种基于等效平面磨损区的立铣刀底刃磨损评价方法
被引量:
1
6
作者
盛精
王志敏
+1 位作者
易了
许建民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0-96,共7页
针对立铣刀底刃磨损值难以准确测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等效平面磨损区的底刃磨损评价方法(称等效法)。面向四刃立铣刀,建立了磨损区边界点由二维向三维的映射模型,实现了磨损区的三维重构;应用几何变换,完成了底刃第一、二后刀面磨...
针对立铣刀底刃磨损值难以准确测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等效平面磨损区的底刃磨损评价方法(称等效法)。面向四刃立铣刀,建立了磨损区边界点由二维向三维的映射模型,实现了磨损区的三维重构;应用几何变换,完成了底刃第一、二后刀面磨损区重构点的平面表示;在构建底刃等效平面磨损区的基础上,完成了对铣刀磨损的评价。在用硬质合金铣刀铣削淬硬钢件的实验中,选取了铣削时间为42 min的磨损区图像。结果表明:相比直接测量法,等效法获取的磨损区宽度增加了约8.0%-11.1%,面积增加了约6.9%-10.7%;底刃第二后刀面的磨损对评价影响明显。研究结果阐明了磨损区重构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铣刀
底刃
等效平面磨损区
映射模型
三维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的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
被引量:
7
7
作者
方遒
魏才柱
+3 位作者
洪剑锋
刘华
胡翔
陈文芗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48-1056,共9页
为降低成本并获得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精确转子位置,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型滑模观测器和速度外环滑模控制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策略.基于基波数学模型构建闭环控制系统,引入饱和函数和锁相环对传统滑模观测器进行优化,提高...
为降低成本并获得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精确转子位置,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型滑模观测器和速度外环滑模控制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策略.基于基波数学模型构建闭环控制系统,引入饱和函数和锁相环对传统滑模观测器进行优化,提高转子位置及转速的检测精度.针对实际系统中速度外环采用比例积分(PI)控制器易受系统参数变化、负载扰动以及外界干扰影响的问题,设计了滑模控制器增强系统的鲁棒性.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系统有效地提升了系统检测精度,且速度外环的滑模控制相比于PI控制具有更好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滑模观测器
滑模速度控制器
无传感器矢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正面冲击作用下SUV副驾驶乘员损伤研究
被引量:
1
8
作者
唐友名
刘娜
宋名洋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90-394,共5页
为降低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副驾驶座乘员在正面冲击载荷下的乘员损伤,运用多体软件MADYMO建立某上市运动型多功能车(SUV)正面碰撞副驾驶乘员仿真模型,并运用滑台试验验证模型有效性,基于有效模型,分析安全带预紧方式、限力等级、带扣摩...
为降低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副驾驶座乘员在正面冲击载荷下的乘员损伤,运用多体软件MADYMO建立某上市运动型多功能车(SUV)正面碰撞副驾驶乘员仿真模型,并运用滑台试验验证模型有效性,基于有效模型,分析安全带预紧方式、限力等级、带扣摩擦力对乘员损伤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安全带双预紧降低乘员胸压量达31.75%;限力等级越高乘员损伤越大;带扣摩擦力增大至3.5 kN,导致肩带力下降320 N,胸部刚度提高至175 kN/m,胸部压缩量降低26.47%,而头部HIC_(36ms)基本不变。因而,安全带双预紧、适当降低安全带限力等级、适当加大带扣摩擦因数有利于降低SUV副驾驶乘员伤害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正面冲击
副驾驶乘员
约束系统
乘员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种塑制汽车离合器泵的旋转摩擦焊接工艺参数的设计方法
被引量:
3
9
作者
盛精
解若愚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742-1747,共6页
针对一种塑制汽车离合器总泵的上下泵体在旋转摩擦焊接工艺中焊接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旋转摩擦焊接温度的焊接参数设计方法.通过二次正交回归试验设计,采用响应曲面法,建立了由主轴主轴转速、熔接压力和旋转圈数3个焊接...
针对一种塑制汽车离合器总泵的上下泵体在旋转摩擦焊接工艺中焊接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旋转摩擦焊接温度的焊接参数设计方法.通过二次正交回归试验设计,采用响应曲面法,建立了由主轴主轴转速、熔接压力和旋转圈数3个焊接参数在旋转焊接时摩擦面温度的预测模型;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获得离合器泵体材料的熔点;在分析摩擦面温度与3个焊接工艺参数的二阶响应曲面图的基础上,结合摩擦面温度的预测模型,建立了焊接参数的关联耦合模型;依据该模型即可设计合理的焊接工艺参数.通过对焊接件焊接强度的评价,验证了焊接参数设计方法的合理性.离合器泵焊接量产的合格率达95%以上,证明了该焊接参数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曲面法
塑制件旋转焊接
摩擦面温度
焊接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磨损区重构的圆柱立铣刀周刃磨损评价方法
10
作者
盛精
王志敏
+2 位作者
易了
许建民
龙海飞
《重庆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1-152,共12页
针对周刃磨损值测量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磨损区重构的铣刀周刃磨损的评价方法。从视频显微镜获取的磨损区图像出发,建立三维重构与曲面展开映射模型,实现周刃后刀面磨损区的三维重构以及螺旋面的近似平面展开;应用几何变换,实现第1...
针对周刃磨损值测量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磨损区重构的铣刀周刃磨损的评价方法。从视频显微镜获取的磨损区图像出发,建立三维重构与曲面展开映射模型,实现周刃后刀面磨损区的三维重构以及螺旋面的近似平面展开;应用几何变换,实现第1、第2后刀面磨损区的平面表示及其共面表示,从而得到等效平面磨损区。通过对等效平面磨损区的分析,得到后刀面磨损宽度和磨损面积,进而对铣刀周刃磨损进行评价。在对四刃铣刀的磨损(切削时间为57 min)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用重构法得到的磨损宽度、面积相比于用直接法平均增加了0.16 mm和0.067 mm^(2),增率为17.0%和14.9%。研究结果表明了重构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立铣刀
周刃磨损
螺旋面展开
映射模型
等效平面磨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真空继电器的选相分合闸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
1
11
作者
马向辉
林霞
+2 位作者
李钷
薛文东
洪永强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0-424,共5页
为减少电力系统中断路器投切开关的分闸燃弧和合闸涌流,设计了一种永磁机构断路器的选相分合闸控制系统.系统通过真空继电器的二级驱动方式保证了机械动作时间可控且离散性小,解决了单级接触器驱动方式的机械动作时间离散性大和单级晶...
为减少电力系统中断路器投切开关的分闸燃弧和合闸涌流,设计了一种永磁机构断路器的选相分合闸控制系统.系统通过真空继电器的二级驱动方式保证了机械动作时间可控且离散性小,解决了单级接触器驱动方式的机械动作时间离散性大和单级晶闸管驱动方式的驱动电路复杂性的问题.系统以STM3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电流突变捕捉时刻算法准确捕捉到分合闸动作完成时刻,进而计算出上一次的分合闸机械动作过程时间,预测出下一次的分合闸机械动作时刻,实现了控制系统根据设定的分合闸相角对断路器准确地进行分相投切控制的功能.控制系统在35kV永磁机构断路器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分合闸相角最大误差在±3°以内,达到了选相分合闸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继电器
选相分合闸
单片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线控转向的智能驾驶车辆路径跟踪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查云飞
于淼
马芳武
郑寻
机构
福建
工程
学院
厦门理工学院
吉林大学
出处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3,共7页
基金
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项目(2016BJC010)
福建工程学院科研基金项目(GY-Z19010)。
文摘
针对搭载线控转向系统的智能驾驶车辆路径跟踪问题,基于汽车动力学仿真软件分析车辆转向特性,推导出横摆角速度对转向盘转角的稳态增益曲线,并获得了仿真稳态增益与理论稳态增益之间的修正系数,以此搭建单点预瞄模型和变角传动比线控转向系统模型。通过预瞄式横向运动控制与线控转向变角传动比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智能驾驶车辆路径跟踪控制策略的设计,并与搭载固定角传动比线控转向系统的智能驾驶车辆进行仿真对比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路径跟踪控制方法具有更高的跟踪精度和行驶稳定性。
关键词
智能驾驶车辆
线控转向系统
路径跟踪
修正系数
变角传动比
Keywords
Intelligent driving vehicle
Steering-by-wire
Path-tracking
Correction factor
Variable angle ratio
分类号
U469.7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U463.4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副级吸能机构对客车-轿车正面碰撞影响的分析
2
作者
唐友名
谭卫锋
周水庭
机构
厦门理工学院
机械与汽车工程
学院
厦门理工学院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3-127,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1305374)
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基金资助(JA14229)
+1 种基金
福建省教育厅A类科研基金资助(JA12245
JA14240)
文摘
为解决客车与轿车在纵梁高度吸能位置正面碰撞不兼容的问题,设计一种客车前部副级吸能机构。利用三维显式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 3D,建立轿车Taurus和中型客车6900Y面对面100%重叠碰撞下的数值仿真模型。研究副级吸能机构对解决汽车前部吸能高度不兼容问题的影响,对比分析2车正面碰撞过程中轿车方向盘侵入量、侵入速度和客车车门变形量、乘员头部位置加速度。结果表明:未装副级吸能机构时,轿车方向盘侵入速度和Z方向侵入量较大,容易发生钻碰现象;客车前部副级吸能机构能降低轿车方向盘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同时能减小客车驾驶室车门变形量,降低乘员头部位置加速度。
关键词
客车
副级吸能机构
碰撞兼容性
正面碰撞
被动安全
Keywords
bus
second energy-absorption structure
crash compatibility
front impact
passive safety
分类号
X913.4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U461.91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撞柱工况下客车驾驶室耐撞性分析
3
作者
唐友名
王亭
机构
厦门理工学院
福建省
客车
先进设计制造重点实验室
厦门理工学院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97,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05374)
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基金项目(JA14229)
厦门理工学院对外科技合作专项(E201400300)
文摘
为了研究单车事故中柱状物对客车驾驶室的影响,采用三维显式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 3D建立了客车正面撞击刚性柱的数值模拟模型。刚性柱直径依据美国法规FMVSS_214来设定,分别为254 mm(D)、381 mm(1.5D)和508 mm(2D),客车初速度分别设置为30 km/h、40 km/h和50 km/h。基于GB 11551—2014《汽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和美国法规FMVSS_214《侧面碰撞保护》试验要求,分别开展不同速度(30 km/h、40 km/h、50 km/h)及不同刚性柱直径(254mm(D)、381 mm(1.5D)、508 mm(2D))工况下客车正面撞击刚性柱虚拟仿真试验。选取12个参数来评价刚性柱对客车驾驶室完整性的影响,包括驾驶室左侧6个测量点和驾驶室右侧6个测量点,驾驶室左侧结构6个测量点的最大位移表示驾驶室左侧结构的最大变形量,驾驶室右侧结构6个测量点的最大位移表示驾驶室右侧结构的最大变形量。结果表明:刚性柱直径一定时,初始速度越大,驾驶室完整性越差;初始速度一定时,刚性柱直径越大,驾驶室完整性越好。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耐撞性
客车
刚性柱
正面碰撞
驾驶室
Keywords
safety engineering
crashworthiness
coach
rigid pole
frontal crash
the drive cab
分类号
X913.4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X951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客车座椅动态试验仿真与改进
被引量:
6
4
作者
唐友名
谭卫锋
张义
王平
机构
厦门理工学院
机械与汽车工程
学院
厦门理工学院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5-81,共7页
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020J01270)
厦门市科技计划指导性项目(3502Z20179034)
+1 种基金
厦门市青年创新A类人才项目(厦委组[2018]10号)
厦门理工学院科研攀登计划(XPDKT18012)。
文摘
为了使新生产的客车座椅满足动态试验国标GB13057—2014的强制要求,利用显式有限元软件LS-DYNA 3D建立某公司客车乘员座椅三维数模和有限元模型,耦合HybridⅢ50%成年男性假人模型,得到客车座椅动态试验仿真模型;采用乘员损伤峰值、加权损伤指标(WIC)、乘员动态响应及位姿和客车座椅变形模式对标分析试验结果,验证模型可信度;通过改变座椅靠背海绵刚度和对座椅脚架开展基于成本考量的轻量化设计,改进仿真模型。结果表明:试验和仿真结果中乘员损伤指标和座椅变形吻合良好,WIC值误差不超过4.3%;轻量化设计效果明显,在成本增加2.8%的同时,座椅脚架减重31.8%,使WIC值降低11%;在综合考虑国标允许变形范围和座椅舒适性前提下,弱化座椅主要受力部件强度和降低前排靠背海绵刚度可有效降低后排座椅乘员综合损伤风险。
关键词
客车座椅
动态试验
仿真模型
加权损伤指标(WIC)
成本考量
Keywords
bus seat
dynamic test
simulation model
weighted injury criteria(WIC)
cost consideration
分类号
X913.4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正面碰撞中小身材女性驾乘人员损伤防护研究
被引量:
4
5
作者
唐友名
颜凌波
罗骞
曹立波
机构
厦门理工学院
湖南大学
出处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52-1458,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5374)
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基金(JA14229)
+1 种基金
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项目(2016H2003)
厦门理工学院对外科技合作专项(E201400300)资助
文摘
事故统计数据表明,在碰撞事故中,约束系统对小身材女性乘员损伤的防护效果比男性差。本文旨在确定约束系统中对前排小身材女性驾乘人员的响应有显著影响的主要参数,并利用遗传算法NSGA-II优化约束系统,以提高其对小身材女性乘员的防护效果。结果表明,合理匹配约束系统参数可有效降低前排驾乘人员的头部损伤,但对其胸部损伤的影响较小。驾驶员和前排乘员胸部损伤的主要来源分别为安全气囊和安全带载荷。参数优化后,前排驾乘人员头部和颈部损伤风险明显降低,在欧洲NCAP测试中总评分提高37.3%。
关键词
女性乘员
正面碰撞
约束系统
遗传算法
Keywords
female occupants
frontal crash
restraint system
genetic algorithm
分类号
U467.14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种基于等效平面磨损区的立铣刀底刃磨损评价方法
被引量:
1
6
作者
盛精
王志敏
易了
许建民
机构
厦门理工学院
福建省
客车
先进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
厦门理工学院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0-96,共7页
基金
福建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21H002)
厦门理工学院科研基金项目(XPDKT18021)。
文摘
针对立铣刀底刃磨损值难以准确测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等效平面磨损区的底刃磨损评价方法(称等效法)。面向四刃立铣刀,建立了磨损区边界点由二维向三维的映射模型,实现了磨损区的三维重构;应用几何变换,完成了底刃第一、二后刀面磨损区重构点的平面表示;在构建底刃等效平面磨损区的基础上,完成了对铣刀磨损的评价。在用硬质合金铣刀铣削淬硬钢件的实验中,选取了铣削时间为42 min的磨损区图像。结果表明:相比直接测量法,等效法获取的磨损区宽度增加了约8.0%-11.1%,面积增加了约6.9%-10.7%;底刃第二后刀面的磨损对评价影响明显。研究结果阐明了磨损区重构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关键词
立铣刀
底刃
等效平面磨损区
映射模型
三维重构
Keywords
vertical milling cutter
bottom edge
equivalent plane wear zone
mapping model
3D reconstruction
分类号
TH161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的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
被引量:
7
7
作者
方遒
魏才柱
洪剑锋
刘华
胡翔
陈文芗
机构
厦门理工学院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
厦门
大学航空航天
学院
福建省
客车
先进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48-1056,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77177)
福建省科技厅高校产学研项目(2019H6024)
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3502Z20183048)。
文摘
为降低成本并获得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精确转子位置,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型滑模观测器和速度外环滑模控制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策略.基于基波数学模型构建闭环控制系统,引入饱和函数和锁相环对传统滑模观测器进行优化,提高转子位置及转速的检测精度.针对实际系统中速度外环采用比例积分(PI)控制器易受系统参数变化、负载扰动以及外界干扰影响的问题,设计了滑模控制器增强系统的鲁棒性.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系统有效地提升了系统检测精度,且速度外环的滑模控制相比于PI控制具有更好的动态性能.
关键词
改进滑模观测器
滑模速度控制器
无传感器矢量控制
Keywords
improved sliding mode observer
sliding mode speed controller
sensorless vector control
分类号
U463.3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正面冲击作用下SUV副驾驶乘员损伤研究
被引量:
1
8
作者
唐友名
刘娜
宋名洋
机构
厦门理工学院
福建省
新能源汽车与安全技术研究院
厦门理工学院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
东南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出处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90-394,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05374)
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基金(JA14229)
厦门理工学院对外合作专项(E201400300)
文摘
为降低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副驾驶座乘员在正面冲击载荷下的乘员损伤,运用多体软件MADYMO建立某上市运动型多功能车(SUV)正面碰撞副驾驶乘员仿真模型,并运用滑台试验验证模型有效性,基于有效模型,分析安全带预紧方式、限力等级、带扣摩擦力对乘员损伤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安全带双预紧降低乘员胸压量达31.75%;限力等级越高乘员损伤越大;带扣摩擦力增大至3.5 kN,导致肩带力下降320 N,胸部刚度提高至175 kN/m,胸部压缩量降低26.47%,而头部HIC_(36ms)基本不变。因而,安全带双预紧、适当降低安全带限力等级、适当加大带扣摩擦因数有利于降低SUV副驾驶乘员伤害值。
关键词
汽车安全
正面冲击
副驾驶乘员
约束系统
乘员损伤
Keywords
vehicle safety
frontal impact
co-driver
restraint system
occupant injury
分类号
U461.91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种塑制汽车离合器泵的旋转摩擦焊接工艺参数的设计方法
被引量:
3
9
作者
盛精
解若愚
机构
厦门理工学院
福建省
客车
先进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
厦门理工学院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742-1747,共6页
基金
厦门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3502Z20179023)
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2016BJ001)
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资助项目(2016H2003)
文摘
针对一种塑制汽车离合器总泵的上下泵体在旋转摩擦焊接工艺中焊接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旋转摩擦焊接温度的焊接参数设计方法.通过二次正交回归试验设计,采用响应曲面法,建立了由主轴主轴转速、熔接压力和旋转圈数3个焊接参数在旋转焊接时摩擦面温度的预测模型;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获得离合器泵体材料的熔点;在分析摩擦面温度与3个焊接工艺参数的二阶响应曲面图的基础上,结合摩擦面温度的预测模型,建立了焊接参数的关联耦合模型;依据该模型即可设计合理的焊接工艺参数.通过对焊接件焊接强度的评价,验证了焊接参数设计方法的合理性.离合器泵焊接量产的合格率达95%以上,证明了该焊接参数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响应曲面法
塑制件旋转焊接
摩擦面温度
焊接参数设计
Keywords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
rotary welding of plastic part
friction surface temperature
welding parameter design
分类号
TH162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磨损区重构的圆柱立铣刀周刃磨损评价方法
10
作者
盛精
王志敏
易了
许建民
龙海飞
机构
厦门理工学院
福建省
客车
先进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
厦门理工学院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重庆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1-152,共12页
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8J01532,2020J01269)
厦门理工学院科研基金(XPDKT 18021)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基金(JT180449,JT180448)资助项目。
文摘
针对周刃磨损值测量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磨损区重构的铣刀周刃磨损的评价方法。从视频显微镜获取的磨损区图像出发,建立三维重构与曲面展开映射模型,实现周刃后刀面磨损区的三维重构以及螺旋面的近似平面展开;应用几何变换,实现第1、第2后刀面磨损区的平面表示及其共面表示,从而得到等效平面磨损区。通过对等效平面磨损区的分析,得到后刀面磨损宽度和磨损面积,进而对铣刀周刃磨损进行评价。在对四刃铣刀的磨损(切削时间为57 min)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用重构法得到的磨损宽度、面积相比于用直接法平均增加了0.16 mm和0.067 mm^(2),增率为17.0%和14.9%。研究结果表明了重构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
圆柱立铣刀
周刃磨损
螺旋面展开
映射模型
等效平面磨损区
Keywords
cylindrical vertical milling cutter
wear of circumferential edge
surface expansion
mapping model
equivalent plane wear zone
分类号
TH161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真空继电器的选相分合闸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
1
11
作者
马向辉
林霞
李钷
薛文东
洪永强
机构
厦门理工学院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
厦门
大学航空航天
学院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0-424,共5页
基金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16H6022)
文摘
为减少电力系统中断路器投切开关的分闸燃弧和合闸涌流,设计了一种永磁机构断路器的选相分合闸控制系统.系统通过真空继电器的二级驱动方式保证了机械动作时间可控且离散性小,解决了单级接触器驱动方式的机械动作时间离散性大和单级晶闸管驱动方式的驱动电路复杂性的问题.系统以STM3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电流突变捕捉时刻算法准确捕捉到分合闸动作完成时刻,进而计算出上一次的分合闸机械动作过程时间,预测出下一次的分合闸机械动作时刻,实现了控制系统根据设定的分合闸相角对断路器准确地进行分相投切控制的功能.控制系统在35kV永磁机构断路器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分合闸相角最大误差在±3°以内,达到了选相分合闸的精度要求.
关键词
真空继电器
选相分合闸
单片机
Keywords
vacuum relay
phase selection switchgcar
microcontroHcr
分类号
TM571 [电气工程—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线控转向的智能驾驶车辆路径跟踪研究
查云飞
于淼
马芳武
郑寻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副级吸能机构对客车-轿车正面碰撞影响的分析
唐友名
谭卫锋
周水庭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撞柱工况下客车驾驶室耐撞性分析
唐友名
王亭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客车座椅动态试验仿真与改进
唐友名
谭卫锋
张义
王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正面碰撞中小身材女性驾乘人员损伤防护研究
唐友名
颜凌波
罗骞
曹立波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一种基于等效平面磨损区的立铣刀底刃磨损评价方法
盛精
王志敏
易了
许建民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的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
方遒
魏才柱
洪剑锋
刘华
胡翔
陈文芗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正面冲击作用下SUV副驾驶乘员损伤研究
唐友名
刘娜
宋名洋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一种塑制汽车离合器泵的旋转摩擦焊接工艺参数的设计方法
盛精
解若愚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基于磨损区重构的圆柱立铣刀周刃磨损评价方法
盛精
王志敏
易了
许建民
龙海飞
《重庆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基于真空继电器的选相分合闸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马向辉
林霞
李钷
薛文东
洪永强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