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路径协同的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恩来 罗志伟 杨旸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5,共6页
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有助于推动制造业升级和转型,在融合以“导师制、课程教学和项目实践”为常规路径的基础上,探索多路径协同培养的衍生模式,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考核评价和激励制度这四个维度提出导师制教学培养方案... 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有助于推动制造业升级和转型,在融合以“导师制、课程教学和项目实践”为常规路径的基础上,探索多路径协同培养的衍生模式,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考核评价和激励制度这四个维度提出导师制教学培养方案,提升机械类专业本科生创新意识。从科研项目训练、大创项目与学科竞赛相结合、科研项目基金和帮带团队提出导师制项目实践策略,提高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的科研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路径协同 人才培养 创新意识 机械类专业 科研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企党建共建引领下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以机器人课程群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林晓辉 李伟 +2 位作者 刘建春 柯晓龙 罗志伟 《南方农机》 2024年第11期161-164,共4页
机器人相关课程是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具备多学科交叉、知识面广和综合性强等特点。鉴于机器人课程群较强的实践性以及教学改革需要,推动校企党建共建引领下的机器人课程群教学改革契合校企双方的发展需要,符合应用型本科高校... 机器人相关课程是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具备多学科交叉、知识面广和综合性强等特点。鉴于机器人课程群较强的实践性以及教学改革需要,推动校企党建共建引领下的机器人课程群教学改革契合校企双方的发展需要,符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育人目标。文章阐述了校企党建共建的意义,针对校企党建共建的现状,分析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机器人课程群架构以及校企党建共建的企业选择标准,并从成果导向理念应用、“1+X”育人模式实施、校企课程联合开发、人才岗位能力模型匹配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以助力高质量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校企党建共建 机器人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车-桥气动干扰作用下的汽车纵横向协调控制
3
作者 袁志群 李曰瀚 +2 位作者 林立 孙鹏飞 张义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1-741,共11页
为提高跨海大桥上轿车的风致行车安全能力,采用合成风和动网格耦合方法建立了轿车超越集装箱货车的瞬态分析模型,揭示了“风-车-桥”气动交互作用机理及其对轿车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五次多项式插值算法建立了超车轨迹规划模型,基... 为提高跨海大桥上轿车的风致行车安全能力,采用合成风和动网格耦合方法建立了轿车超越集装箱货车的瞬态分析模型,揭示了“风-车-桥”气动交互作用机理及其对轿车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五次多项式插值算法建立了超车轨迹规划模型,基于模糊逻辑的双PID控制方法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滑模控制方法设计了纵横向协调控制器,开展了轿车超车过程的路径跟踪能力分析及行驶稳定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风-车-桥的气动干扰大小与行驶车道及位置有显著关系,纵横向协调控制器的路径跟踪控制精度和鲁棒性较好,轿车侧风稳定性提高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车 气动干扰 侧风稳定性 路径跟踪 运动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侧风稳定性的汽车轨迹跟踪自适应时域模型预测控制
4
作者 袁志群 陈衍强 +2 位作者 常宇轩 霍殿生 林立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29-1841,1852,共14页
为扩展模型预测控制的应用场景,提高智能汽车在极端风环境下的轨迹跟踪精度,提出了一种考虑侧风稳定性的自适应时域控制方法。首先,以跨海桥梁上轿车超车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汽车空气动力学与系统动力学耦合方法建立轿车超车的侧风稳定... 为扩展模型预测控制的应用场景,提高智能汽车在极端风环境下的轨迹跟踪精度,提出了一种考虑侧风稳定性的自适应时域控制方法。首先,以跨海桥梁上轿车超车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汽车空气动力学与系统动力学耦合方法建立轿车超车的侧风稳定性分析模型;接着,建立汽车侧偏安全风险模型,以侧偏风险等级、车速及横向误差为参考设计时域自适应调节器,实现预测时域和控制时域的动态调节;最后,采用CarSim和Simulink搭建联合仿真场景,通过五次多项式规划超车轨迹,验证控制器的跟踪精度及鲁棒性。结果表明:与固定时域及变权重模型预测控制器相比,改进后的控制器可以更好地抵抗“风-车-桥”的气动干扰,以较低的实时性代价提高了车辆轨迹跟踪精度,汽车侧风稳定性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自动驾驶 侧风稳定性 自适应时域 模型预测控制 轨迹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侧面和斜碰撞中人体胸部损伤响应数值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方 杨济匡 +3 位作者 李桂兵 周水庭 韩勇 李凡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5-234,共10页
车辆侧面和斜碰撞在导致乘员严重损伤的交通事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与正面碰撞事故研究相比仍缺少对车内乘员在侧面和斜碰撞中的胸部损伤生物力学的深入研究.因此本文采用数值模型来分析这两种碰撞载荷下的人体胸部生物力学响应以及... 车辆侧面和斜碰撞在导致乘员严重损伤的交通事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与正面碰撞事故研究相比仍缺少对车内乘员在侧面和斜碰撞中的胸部损伤生物力学的深入研究.因此本文采用数值模型来分析这两种碰撞载荷下的人体胸部生物力学响应以及损伤相关的物理参数.首先,将自主开发验证的胸部、头颈部和下肢有限元模型相结合,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人体坐姿有限元模型;然后,采用该坐姿模型模拟了文献中的7例尸体胸部侧面碰撞和斜碰撞实验;仿真计算获得的碰撞力、胸部变形量和力–变形等损伤相关的响应曲线都在对应的生物力学实验曲线走廊范围内;仿真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了坐姿模型的有效性;从仿真结果发现碰撞力峰值较接近于实验结果的较大值,而变形量趋向于实验结果的较小值;同时,侧面碰撞条件下所得到的碰撞力峰值比斜碰撞中稍大,峰值出现的时刻较早;而侧面碰撞中胸部变形量峰值比斜碰撞中较小,出现的时刻同样较早,这与实验结果所呈现的趋势一致.分析说明在相同载荷强度下侧面碰撞胸部耐受限度高于斜碰撞时的耐受限度.该胸部有限元模型可较准确地再现侧面碰撞和斜碰撞生物力学实验中的胸部响应过程,具有较好的生物逼真度,可进一步用于侧面碰撞和斜碰撞中乘员胸部损伤生物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胸部 有限元模型 斜碰撞 侧面碰撞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产业”的车辆工程专业特色体系研究与构建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显贵 黄红武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2-194,280,共4页
针对地方应用技术大学专业建设在合理定位的基础上如何走特色创新发展之路,论文以厦门理工学院车辆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为例,基于"为产业服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围绕国家尤其是地方产业价值实现和人才需求实际,创造... 针对地方应用技术大学专业建设在合理定位的基础上如何走特色创新发展之路,论文以厦门理工学院车辆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为例,基于"为产业服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围绕国家尤其是地方产业价值实现和人才需求实际,创造性地构建了"亲产业"的专业建设体系,并进行了长期的创新实践,比较系统地探索了"为了产业、联合企业培养适应性工程人才"的命题,实现了车辆工程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衔接"。实践经验对当前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近产业 车辆工程 专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人在与汽车碰撞中胸部动力学响应和损伤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韩勇 杨济匡 水野幸治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6-519,537,共5页
应用THUMS行人有限元模型,进行行人与速度为20、30、40和50km/h的中型轿车、微型轿车、厢式车和SUV等4类不同前部结构车辆碰撞仿真,分析行人胸部动力学响应和胸部碰撞条件以及胸部变形模式和肋骨压缩量等损伤。结果表明,汽车前部结构对... 应用THUMS行人有限元模型,进行行人与速度为20、30、40和50km/h的中型轿车、微型轿车、厢式车和SUV等4类不同前部结构车辆碰撞仿真,分析行人胸部动力学响应和胸部碰撞条件以及胸部变形模式和肋骨压缩量等损伤。结果表明,汽车前部结构对行人动力学响应和胸部碰撞速度有重要影响;汽车前部结构的刚度分布是影响胸部肋骨压缩量和变形模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保护 胸部损伤 动力学响应 损伤机理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尾气成分动态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建春 邵明亮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0,共5页
针对汽车尾气成分动态检测的需要,设计不分光红外检测气室、控制系统及上位机软件,开发出简易瞬态工况检测仪。该控制系统以ARM7为核心,传感器信号经放大、A/D转换等调理后实时显示尾气各成分的浓度并存储。检测仪经USB接口把检测数据... 针对汽车尾气成分动态检测的需要,设计不分光红外检测气室、控制系统及上位机软件,开发出简易瞬态工况检测仪。该控制系统以ARM7为核心,传感器信号经放大、A/D转换等调理后实时显示尾气各成分的浓度并存储。检测仪经USB接口把检测数据传递给工控机,利用上位机软件对各成分浓度、流量进行统计,分析出汽车在各工况的排放等。经实验验证:该检测仪可满足动态检测各工况尾气成分和流量的需要,检测结果直接决定环保标志的发放,方便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瞬态工况 尾气 检测 ARM7 USB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内燃叉车振动研究与工程优化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显贵 刘诗彬 +2 位作者 张少辉 兰靛靛 蔡明发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2-86,共5页
针对某型内燃叉车怠速工况振动过大问题开展研究,通过试验测试和振动传递路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诊断分析,查明了振动过大的原因是车架的耦合共振和叉车前后悬支撑结构不同及动力总成系统(发动机、变速箱、前桥刚性连接组成)纵向倾斜角... 针对某型内燃叉车怠速工况振动过大问题开展研究,通过试验测试和振动传递路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诊断分析,查明了振动过大的原因是车架的耦合共振和叉车前后悬支撑结构不同及动力总成系统(发动机、变速箱、前桥刚性连接组成)纵向倾斜角度大小不当导致的动力学耦合。提出了工程解决优化方案:运用有限元模态分析方法改进车架,结合最优化算法,对叉车车架进行尺寸优化,并在优化的基础上,以振动解耦为目标,通过设计正交实验确定叉车在前悬上增加的弹性支撑的最合适的厚度、刚度及动力总成系统最佳倾斜角度。改进后的叉车振动动态测试结果表明振动明显改善,工程解决方案对叉车或汽车整车性能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车 怠速振动 工程优化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A^(*)与优化DWA算法融合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 被引量:2
10
作者 许建民 宋雷 +2 位作者 邓冬冬 陈尧箬 杨炜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7-270,共14页
为解决传统A^(*)算法与动态窗口法面对大规模复杂环境路径规划时,计算和时间成本的急剧上升以及灵活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地图法的A^(*)算法和改进DWA算法的融合算法。建立多尺度地图集并在A^(*)算法的启发函数中增加障碍... 为解决传统A^(*)算法与动态窗口法面对大规模复杂环境路径规划时,计算和时间成本的急剧上升以及灵活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地图法的A^(*)算法和改进DWA算法的融合算法。建立多尺度地图集并在A^(*)算法的启发函数中增加障碍物占比因子,在粗尺度地图利用A^(*)算法计算最优路径,将其映射到细尺度地图上进行二次A^(*)算法并通过Floyd算法进行节点优化,删除冗余节点、提高路径的平滑度。增加了航向角自适应调整策略和停车等待状态来优化动态窗口法,提高灵活性。将A^(*)算法的关键点作为动态窗口法的局部目标点,并在轨迹上有障碍物时再次规划,实现两种算法的融合。ROS仿真和实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A^(*)算法计算时间显著减少,在20 m×40 m的地图中减少98%,改进的融合算法大幅提高了机器人在动态环境下的平滑性和灵活性,可以有效解决传统融合算法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路径规划 A^(*)算法 动态窗口法 R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蚁群算法与人工势场法融合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冬冬 许建民 +1 位作者 孟寒 杨炜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共16页
为解决移动机器人在复杂环境和动态障碍物条件下规划出的全局路径质量差以及局部路径易于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蚁群算法与人工势场法的融合算法。首先,针对传统蚁群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差,收敛速度慢等问题,优化了其搜索方式,... 为解决移动机器人在复杂环境和动态障碍物条件下规划出的全局路径质量差以及局部路径易于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蚁群算法与人工势场法的融合算法。首先,针对传统蚁群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差,收敛速度慢等问题,优化了其搜索方式,构建了新的信息素更新规则,引入了修正后的启发式信息,设计了路径节点优化策略以提高其路径质量和搜索效率;其次,通过将移动机器人到目标点的相对距离加入到斥力势场函数中以及设置子目标点来解决传统人工势场法存在目标不可达和局部极小值的问题;最后,融合改进后的蚁群算法和改进后的人工势场法来提高融合算法在复杂动态和静态环境下的路径规划性能。通过仿真分析选取改进人工势场法的参数组合。仿真结果表明:改进蚁群算法较传统蚁群算法最优路径缩短26.23%,路径转折点减少60.00%,搜索效率提升73.75%;改进人工势场法有效地解决了传统人工势场法的局限性同时提高了其局部避障能力;融合算法在保持贴合全局最优路径的前提下能够规划出无碰撞平滑路径。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际场景中,与现有传统算法相比,改进蚁群算法规划出的路径更短;在Gazebo物理仿真平台中,融合算法能够对静态障碍物进行有效避障,验证了其理论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路径规划 蚁群算法 人工势场法 融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注意力机制的YOLOv8-TS交通标志检测网络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智渊 方遒 郭星浩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9-186,共8页
道路交通标志识别是自动驾驶、车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提高交通标志检测的精度和速度,提出一种基于YOLOv8s改进的YOLOv8-TS道路交通标志检测网络。首先,对YOLOv8s进行了整体的轻量化设计,并设计了Conv-G7S和CSP-G7S模块,减少了... 道路交通标志识别是自动驾驶、车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提高交通标志检测的精度和速度,提出一种基于YOLOv8s改进的YOLOv8-TS道路交通标志检测网络。首先,对YOLOv8s进行了整体的轻量化设计,并设计了Conv-G7S和CSP-G7S模块,减少了网络的参数量;其次,设计了CSP-SwinTransformer模块,强化了模型利用窗口内的特征信息进行上下文感知和建模的能力;然后,在颈部网络融合了卷积注意力机制(CBAM),强化了模型对不同通道、空间权重信息的学习;最后,对损失函数进行了改进,提升了边界框回归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中国道路交通标志TT100K数据集上,精确率(Precision)、平均精度(mAP@0.5)分别提高了6.9%、3.7%,而改进后模型的参数量下降了75.4%,模型的大小仅为5.8 MB,平均精度(mAP@0.5)达到96.5%,检测速度由126.58 f/s提升至136.99 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标志检测 YOLOv8-TS 轻量化 注意力机制 Conv-G7S WIo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YOLOX-S的智慧港口目标检测算法
13
作者 江鉴 袁志群 +2 位作者 高秀晶 何鸿正 谷子硕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45-2053,共9页
针对单目摄像头在港口场景下面临目标检测算法识别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YOLOX-S目标检测算法。引入大核注意力机制改进主干提取网络的特征输出与BottleNeck模块,提高算法特征提取的能力;引入中心点余弦距离损失改进目标框损失函数... 针对单目摄像头在港口场景下面临目标检测算法识别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YOLOX-S目标检测算法。引入大核注意力机制改进主干提取网络的特征输出与BottleNeck模块,提高算法特征提取的能力;引入中心点余弦距离损失改进目标框损失函数,解决训练损失虽收敛但目标框仍抖动的问题;引入深度可分离卷积模块优化检测头模块,提高检测精度同时减少模型大小;实车录制智慧港口不同场景20 906张图片进行实验,其结果表明,改进算法与YOLOX-S相比,mAP@0.5:0.95提高5.1%,模型权重大小降低8.8%,TensorRT部署检测帧率为25.0 FPS。改进方法与实验结果可为智慧港口场景下的视觉感知算法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港口 自动驾驶 目标检测 YOLOX-S算法 大核注意力机制 ACE-IOU损失 深度可分离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法规侧面碰撞工况下近远端乘员损伤风险
14
作者 韩勇 徐国超 +2 位作者 李明旺 潘迪 张海洋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5,共9页
为提高车辆在真实事故中的安全性能,进行了非法规侧面碰撞工况下乘员的运动学响应及损伤风险研究。建立了2款车型(轿车和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在3种碰撞工况(前角碰撞、斜角碰撞、中部碰撞)中与轿车侧面碰撞的有限元仿真模型;采用Abaqu... 为提高车辆在真实事故中的安全性能,进行了非法规侧面碰撞工况下乘员的运动学响应及损伤风险研究。建立了2款车型(轿车和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在3种碰撞工况(前角碰撞、斜角碰撞、中部碰撞)中与轿车侧面碰撞的有限元仿真模型;采用Abaqus全球侧碰假人WorldSID的50th男性假人。结果表明:不同碰撞工况对近端、远端乘员运动学响应和头部、胸部损伤均有显著影响;在SUV-轿车-斜角碰撞工况下,远端乘员头部损伤风险远大于近端乘员,其中头部伤害指标HIC15值达3011,远超严重损伤限值700;在SUV-轿车-中部碰撞工况下,近端乘员的胸部压缩量57.5 mm,腹部压缩量为88.7 mm,均超过损伤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安全 侧面碰撞 近远端乘员 损伤风险 头部损伤指标(HIC) 50th假人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底盘控制子系统集成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显贵 易际明 林勇明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0-95,共6页
为了改善汽车底盘控制子系统间的运动耦合的影响,文中在建立了汽车悬架与转向整车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扩展的LQG控制器,对电动助力转向和主动悬架系统进行集成控制。针对传统机械结构与控制参数采用串行设计方法易造成系统失... 为了改善汽车底盘控制子系统间的运动耦合的影响,文中在建立了汽车悬架与转向整车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扩展的LQG控制器,对电动助力转向和主动悬架系统进行集成控制。针对传统机械结构与控制参数采用串行设计方法易造成系统失去全局最优性能的特点,文中以集成系统机械与控制参数为优化变量,以反映汽车动力学综合性能为目标函数,基于遗传算法编制了集成优化程序,对集成控制系统进行了并行集成优化。优化前后的仿真结果表明,汽车底盘集成系统的机械结构参数和控制器参数得到进一步优化,车辆的转向轻便性、操纵稳定性、平顺性等综合性能也得到提高和改善。进行的实车试验结果也表明:系统经过集成优化后转向盘力矩均方根值下降了43.10%,提高了汽车转向轻便性,车身侧向加速度、横摆角速度均方根值分别下降了28.16%和19.52%,,改善了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汽车底盘系统 集成控制 集成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局关键点提取的改进A*算法全局路径规划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桂娟 李子涵 王宇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678,共12页
为了解决在较大且复杂场景下,传统A*算法寻路会遍历大量节点、计算时间长、易陷入U型陷阱等问题,结合跳点搜索(jumppoint search,JPS),提出一种改进A*算法,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全局地图进行关键点提取。对全局地图进行前处理,获取与障碍... 为了解决在较大且复杂场景下,传统A*算法寻路会遍历大量节点、计算时间长、易陷入U型陷阱等问题,结合跳点搜索(jumppoint search,JPS),提出一种改进A*算法,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全局地图进行关键点提取。对全局地图进行前处理,获取与障碍物对角相距1格的角点,构建关键点列表,提出全局关键点代替A*算法所需要遍历的节点,大量减少计算量;提出布雷森汉姆直线算法重新定义邻居点,使其能够类似于A*算法探寻邻居点获取路径。在MATLAB中进行仿真验证,并在实际场景中测试,结果表明:改进A*算法在更快获取路径的基础上,路径长度更短,折点数更少,有效解决U型陷阱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规划 改进A*算法 关键点提取 移动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形谐振腔亚波长声聚焦的声泳喷印装置设计
17
作者 唐毅泉 舒霞云 +2 位作者 常雪峰 钟智东 陈赛 《声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0,共7页
针对亚波长声驻波的聚焦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用于声泳喷印装置的多通道扇形谐振腔结构,该结构由三层扇形结构构成,扇形的半径为亚波长的整倍长度,所有扇形通道汇聚到一起产生法布里-玻罗共振,实现亚波长聚焦。文中采用Comsol软件,对凹... 针对亚波长声驻波的聚焦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用于声泳喷印装置的多通道扇形谐振腔结构,该结构由三层扇形结构构成,扇形的半径为亚波长的整倍长度,所有扇形通道汇聚到一起产生法布里-玻罗共振,实现亚波长聚焦。文中采用Comsol软件,对凹槽尺寸、凹槽个数、通道宽度以及孔的大小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能在20 kHz的频率下实现亚波长超声聚焦,聚焦的声压幅度能达到18000 Pa左右。在此声压幅度的基础上,有望能使声泳喷印装置喷射出黏度更大、直径更小的液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波长聚焦 扇形谐振腔 法布里-玻罗共振 声压幅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序列规划和装配线平衡联合优化
18
作者 张炜 赖荣燊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8-344,349,共8页
生产规划过程需要同时考虑装配序列规划(Assembly Sequence Planning,ASP)和装配线平衡(Assembly Line Balancing,ALB)。针对ASP和ALB的多项式复杂程度的非确定性问题(Non-Deterministic Polynomial Hard,NP难题)及二者耦合问题,以产品... 生产规划过程需要同时考虑装配序列规划(Assembly Sequence Planning,ASP)和装配线平衡(Assembly Line Balancing,ALB)。针对ASP和ALB的多项式复杂程度的非确定性问题(Non-Deterministic Polynomial Hard,NP难题)及二者耦合问题,以产品结构图为基础,结合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BOM)层次图构建装配约束矩阵,分析产品内部各子装配体独立装配可行性,并对子装配体分拆以获得可行的装配序列矩阵。其次,以工作站最大装配时间、装配方向和工具切换次数、站间平衡为目标,构建综合ASP和ALB的联合规划模型。提出基于Pareto解集的混合人工鱼群算法(Hybrid Artificial Fish Swarm Algorithm,HAFSA),采用自适应视野串行觅食,减少并行觅食重复搜索。对人工鱼群算法得到的装配序列进行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操作,提高跳出局部最优的可能。将所提算法应用于某装配实例,与基本AFSA、PSO算法对比,验证算法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序列规划 装配线平衡 层次图 人工鱼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M逆向工程的摆线齿轮磨损检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林祖胜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4-97,共4页
针对只有实体但缺少技术图纸的摆线齿轮磨损位置和磨损量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问题,提出基于逆向工程的齿轮磨损检测方法。通过三坐标测量机(CMM)对齿轮磨损件进行表面信息获取,结合Imageware和Pro/E软件重构CAD模型,分析了齿轮离散点云... 针对只有实体但缺少技术图纸的摆线齿轮磨损位置和磨损量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问题,提出基于逆向工程的齿轮磨损检测方法。通过三坐标测量机(CMM)对齿轮磨损件进行表面信息获取,结合Imageware和Pro/E软件重构CAD模型,分析了齿轮离散点云数据的获取方式、点云的预处理以及曲面重构过程,最后根据磨损前后三维模型对比获得磨损部位与磨损量的精确数字化待修复信息。试验表明,基于三坐标测量机的逆向工程技术能对齿轮修复给予指导并达到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工程 三坐标测量机 摆线齿轮 磨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匀设计的内燃叉车转向系统结构振动工程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显贵 刘诗彬 +1 位作者 毕成亚 李颖新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1-915,共5页
针对某型内燃叉车在中低速工况下方向盘处振动明显,在对其转向系统进行模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均匀设计的结构振动优化优化方法,结合模态分析对其转向系统进行结构和振动同时优化。优化后的转向系统振动模态分析和实车试验结... 针对某型内燃叉车在中低速工况下方向盘处振动明显,在对其转向系统进行模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均匀设计的结构振动优化优化方法,结合模态分析对其转向系统进行结构和振动同时优化。优化后的转向系统振动模态分析和实车试验结果均表明:改进后的转向系统结构在成本不变基础上,提高了其结构刚度,特别是叉车发动机处于常工况的低转速时,方向盘处的振动改善特别明显,振动加速度在X、Y、Z三个方向分别下降83.8%、90.3%、83.7%。该优化方法为车身、车架类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叉车 模态分析 均匀设计 振动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