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SrSiO_(4)∶Sm^(3+),Eu^(3+)红色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和能量传递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月 范浩爽 +4 位作者 孟宪国 许英朝 洪俊煌 林振鹏 李浩来 《材料科学与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77,共11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CaSrSiO_(4)∶Sm^(3+),Eu^(3+)系列荧光粉,并研究了CaSrSiO_(4)∶Sm^(3+),Eu^(3+)的物相组成、形貌、发光性能、热稳定性以及存在的能量传递现象。物相分析表明,Sm^(3+)与Eu^(3+)单掺和共掺均没有改变基质晶体结构,...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CaSrSiO_(4)∶Sm^(3+),Eu^(3+)系列荧光粉,并研究了CaSrSiO_(4)∶Sm^(3+),Eu^(3+)的物相组成、形貌、发光性能、热稳定性以及存在的能量传递现象。物相分析表明,Sm^(3+)与Eu^(3+)单掺和共掺均没有改变基质晶体结构,形成了单一纯相。CaSrSiO_(4)∶Sm^(3+)单掺荧光粉在405 nm激发下的最强发射峰位于597 nm处,来源于^(4)G_(5/2)→^(6)H_(7/2)跃迁。双掺荧光粉CaSrSiO_(4)∶Sm^(3+),Eu^(3+)的荧光光谱表明,Sm^(3+)与Eu^(3+)之间存在能量传递,能量传递通过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实现,传递效率为40.6%。CIE色度坐标由橙红光区域向纯红光区域偏移。此外,CaSrSiO_(4)∶Sm^(3+),Eu^(3+)在423 K下的发光强度为室温下的94.85%,表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将样品与395 nm紫外LED芯片进行封装,封装的器件可发出较高显色指数和较低色温的白光。CaSrSiO_(4)∶Sm^(3+),Eu^(3+)系列荧光粉有望成为白光LED红色荧光粉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rSiO_(4)∶Sm^(3+) Eu^(3+) 红色荧光粉 物相结构 发光性能 能量传递 能级跃迁 白光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凑式长波红外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曹天皓 张继艳 +3 位作者 林正煜 孙丽婷 秦腾 申洋羽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3-562,共10页
为满足长波红外变焦光学系统结构紧凑的需求,利用线性双组联动连续变焦结构简化系统结构,设计了一款紧凑式长波红外变焦光学系统。本设计适用于384×288阵列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其像元尺寸为25μm采用4片单晶硅(Si)镜片,系统总长为1... 为满足长波红外变焦光学系统结构紧凑的需求,利用线性双组联动连续变焦结构简化系统结构,设计了一款紧凑式长波红外变焦光学系统。本设计适用于384×288阵列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其像元尺寸为25μm采用4片单晶硅(Si)镜片,系统总长为160 mm,工作波段为8~12μm,变焦范围为100~200 mm,视场角为3.42°~6.80°,F/#恒定为1.4。本设计引入一个二元衍射面实现无热化设计并消除二级光谱像差;引入一个圆锥面和一个偶次非球面平衡长焦距、大孔径所带来的球差和色差。设计结果显示,该系统结构紧凑,系统在-40℃~60℃的温度范围内均可实现品质良好的红外热成像,全视场范围内调制传递函数在奈奎斯特频率为20 lp/mm处均大于0.3。变焦凸轮曲线无拐点,公差分析结果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长波红外 变焦镜头 线性双组联动连续变焦 紧凑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透型光干涉防伪颜料的设计与性能分析
3
作者 林振鹏 许英朝 孙卫平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39,共6页
采用5层全介质膜系结构,高低折射率膜层交替堆叠,高折射率层材料选择二氧化钛,低折射率层选择二氧化硅,制得设计主波长为665 nm,随角异色效果为紫红色至黄绿色的高波段半透型光干涉防伪颜料。用Shimadzu UV-3600i Plus紫外可见近红外分... 采用5层全介质膜系结构,高低折射率膜层交替堆叠,高折射率层材料选择二氧化钛,低折射率层选择二氧化硅,制得设计主波长为665 nm,随角异色效果为紫红色至黄绿色的高波段半透型光干涉防伪颜料。用Shimadzu UV-3600i Plus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样品位于薄膜,膜粉,颜料三状态的透射光谱和反射光谱,对颜料片混合光固化油墨后所制成油墨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刮样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颜料在保留鲜艳颜色且随角异色效果明显的前提下,能清晰地显示底板上的文字或图案,涂敷该颜料能在保留标志防伪设计效果的前提下,为标志提供随角异色防伪效果,提高标志防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介质膜系 半透明 薄膜干涉 随角异色 防伪颜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三维建模与显著深度分析实现裸眼3D显示
4
作者 刘博 王素彬 +4 位作者 许英朝 邱骏毅 苏杭 姜子豪 杨树军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8-205,共8页
针对裸眼3D视觉效果差及制作内容繁琐的问题,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优化3D建模,采用聚合式多视角深度相机阵列获取3D动态帧内容源,使用像素强度深度信息可视化方法(IDDV)和优化频谱残差法(SR)两算法结合进行显著深度分析。实验表明,本算法在G... 针对裸眼3D视觉效果差及制作内容繁琐的问题,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优化3D建模,采用聚合式多视角深度相机阵列获取3D动态帧内容源,使用像素强度深度信息可视化方法(IDDV)和优化频谱残差法(SR)两算法结合进行显著深度分析。实验表明,本算法在GFISG(SR)和GFISG(CC)方面,显著深度分析分别高达60.68%和59.48%,优于传统算法,并且在裸眼3D视觉上展现较好的轮廓显著性及视觉体验,有效解决了制作内容繁琐的问题,为未来丰富裸眼3D内容制作领域提供了重要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3D建模 虚拟现实技术 优化频谱残差法 显著深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运动模糊图像的非均匀校正方法
5
作者 林中骏 黄新栋 李争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5-769,共5页
红外焦平面阵列传感器因制作工艺与材料限制,其探测单元在接收相同强度红外光时响应不一致,导致生成图像中存在显著的非均匀性噪声。为有效抑制该噪声,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运动模糊图像的红外非均匀性校正算法。该算法利用红外运动模糊图... 红外焦平面阵列传感器因制作工艺与材料限制,其探测单元在接收相同强度红外光时响应不一致,导致生成图像中存在显著的非均匀性噪声。为有效抑制该噪声,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运动模糊图像的红外非均匀性校正算法。该算法利用红外运动模糊图像的特性,通过滑动窗口技术分离图像中的非均匀性噪声与场景信息,并基于分离出的噪声特征实现图像校正。实验结果表明,经本文算法校正后的图像,其非均匀性指标较原始图像显著降低了4.2%,有效提升了红外图像的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图像 非均匀性校正 运动模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算一体技术研究进展与挑战
6
作者 蓝龙英 宋程霖 +1 位作者 左石凯 陈铖颖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73-884,共12页
随着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迅速发展,对芯片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速度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计算架构面临着瓶颈。存算一体(CIM)作为一种新兴的创新架构,通过将计算功能直接集成于存储器内部,突破了存储与计算之间的瓶颈,显著提高了计算效率... 随着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迅速发展,对芯片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速度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计算架构面临着瓶颈。存算一体(CIM)作为一种新兴的创新架构,通过将计算功能直接集成于存储器内部,突破了存储与计算之间的瓶颈,显著提高了计算效率并降低了功耗,成为满足高效计算需求的关键技术。目前,该技术广泛应用于神经网络训练、数据密集型任务和边缘计算领域。对基于传统和新型半导体器件的存算一体芯片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各研究方案的主要优缺点,并对存算一体技术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详细分析,对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存算一体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算一体(CIM) 存储技术 存储器 存储架构 人工智能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检测技术在海洋领域中的应用
7
作者 张子晨 孙栋 +3 位作者 阮剑剑 李书帆 乔伟 林洪沂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80-400,共21页
太赫兹技术在海洋领域展现了显著的应用潜力,涵盖水质分析、无损检测和海洋生态监控等方面。凭借非接触式测量和无损检测的优势,太赫兹技术能够有效区分浮油海面与正常海面,并进行水质分类,为海洋污染检测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太赫兹技术... 太赫兹技术在海洋领域展现了显著的应用潜力,涵盖水质分析、无损检测和海洋生态监控等方面。凭借非接触式测量和无损检测的优势,太赫兹技术能够有效区分浮油海面与正常海面,并进行水质分类,为海洋污染检测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太赫兹技术还可应用于船舶材料的无损检测,评估船体结构和涂层的完整性,同时支持海洋环境中PE管材的安全性检测,实时监测管材的受损程度和结构稳定性。在海洋生态监控方面,太赫兹技术能检测微藻代谢物变化,识别赤潮等生态问题,为海洋生态保护提供支持。同时,它还在监测海洋放射性元素铯浓度变化方面显示出优势。随着技术进步,太赫兹技术在海洋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为海洋保护与开发提供高效、准确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技术 海洋生态监测 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 浮油检测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工业检测的长工作距宽光谱显微物镜设计
8
作者 申洋羽 秦腾 +4 位作者 张继艳 黄木旺 孙丽婷 林正煜 曹天皓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93,共12页
为解决工业检测物镜在长工作距下存在数值孔径小和光谱窄的问题,在长工作距显微物镜典型结构基础上,结合三阶像差及一阶色差理论对物镜初始结构进行求解并进一步优化,设计了一款20×长工作距宽光谱显微物镜。该物镜满足平场复消色... 为解决工业检测物镜在长工作距下存在数值孔径小和光谱窄的问题,在长工作距显微物镜典型结构基础上,结合三阶像差及一阶色差理论对物镜初始结构进行求解并进一步优化,设计了一款20×长工作距宽光谱显微物镜。该物镜满足平场复消色差要求,工作距达到22.2 mm,数值孔径为0.42,畸变小于0.6%,工作波段为430~900 nm。针对该显微物镜设计了配套使用的管镜,对组合系统的成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管镜适配于设计物镜。为解决物镜制造装配中存在的偏差,对物镜进行了调芯分析和机械结构设计。最终物镜性能测试表明,该显微物镜在绿色和白色检测光源下分辨率均达到1400 lp/mm,900 nm波长处的红外离焦仅为2μm,是一款长工作距高分辨率工业检测显微物镜。该研究对于长工作距大数值孔径显微物镜的设计制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物镜 长工作距 大数值孔径 管镜 调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射式红外光电肌肉收缩传感器设计
9
作者 黄剑平 穆瑞珍 林振衡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3-86,共4页
利用光体积描记法(PPG)的优点,设计了反射式光电肌肉收缩传感器电路。用可编程恒流源驱动红外LED发出红外光照射到肌肉组织中,光在肌肉中经过"香蕉状"的传输路径最终散射出来,出射光强与肌肉的收缩程度相关。光电探测电路将... 利用光体积描记法(PPG)的优点,设计了反射式光电肌肉收缩传感器电路。用可编程恒流源驱动红外LED发出红外光照射到肌肉组织中,光在肌肉中经过"香蕉状"的传输路径最终散射出来,出射光强与肌肉的收缩程度相关。光电探测电路将微弱的出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过后继滤波和放大电路处理后,由单片机进行AD采样。经测试,电路的各参数符合预期。运用设计的电路检测肱二头肌的等长收缩,经过两种手臂姿态的测试和分析,电路的输出信号可以反映出肌肉的收缩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传感器 肌肉收缩 可编程恒流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质控系统改善胸部CT图像质量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梅芳 袁才兴 +3 位作者 周志敏 严坤龙 林永平 李志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5-289,共5页
目的 观察基于人工智能(AI)质控系统用于改善胸部CT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415例患者共1 726幅CT图像,将1 414幅用于卷积神经网络(CNN)训练、312幅用于验证;计算基于AI质控系统行胸部CT扫描的精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 目的 观察基于人工智能(AI)质控系统用于改善胸部CT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415例患者共1 726幅CT图像,将1 414幅用于卷积神经网络(CNN)训练、312幅用于验证;计算基于AI质控系统行胸部CT扫描的精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F1分数(F1-Score)、平均精度均值(mAP)及交并比(IOU)。前瞻性纳入21例因胸部CT图像质量不合格而拟重检患者,基于AI质控系统行胸部CT,对比2次检查结果差异。结果 基于AI质控系统行胸部CT的Precision、Recall、F1-Score、mAP及IOU均较佳。基于AI质控系统重检CT正确诊断21例。其中,首次CT误诊19例,2次检查所示肺结节面积、体积和显示质量无明显差别,而显示结节形态、边界、棘状突起、空泡征、充气支气管征、增粗扭曲血管等差异较大;漏诊、准确诊断各1例。结论 基于AI质控系统有助于改善胸部CT图像质量、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计算机 人工智能 质量控制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伽马暴GRB 221009A的观测角限制
11
作者 林一清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0-655,共6页
GRB 221009A被称为“史上最亮”(BOAT)的伽马射线暴,在所有波长下被许多卫星探测到。它是迄今为止观测到的具有最高各向同性能(E_(iso)≈1.5×10^(48)J)、离地球较近(红移为z=0.151)的伽马射线暴。伽马暴的辐射起源于相对论喷流,它... GRB 221009A被称为“史上最亮”(BOAT)的伽马射线暴,在所有波长下被许多卫星探测到。它是迄今为止观测到的具有最高各向同性能(E_(iso)≈1.5×10^(48)J)、离地球较近(红移为z=0.151)的伽马射线暴。伽马暴的辐射起源于相对论喷流,它们的各项同性能可能取决于喷流的内禀能量、喷流的张角和相对喷流的观测角。根据长暴的E_(p,i)-E_(iso)关系和Γ-E_(iso)关系,估算了GRB 221009A的观测视线与喷流边缘的夹角θ′_(obs)和洛伦兹因子Γ,结果为Γ=(4.23±2.81)×10^(3),观测角θ′_(obs)=(0.03±0.01)°。这个结果表明,对于GRB 221009A,观测视线与喷流边缘的夹角非常小,即GRB 221009A是正轴观测,这可能是GRB 221009A具有最高各向同性能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马射线暴 喷流 相对论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3+)掺杂Na_(5)Y(MoO_(4))_(4-y)(WO_(4))_(y)高热稳定性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正开 杨伟斌 +3 位作者 熊飞兵 郭益升 白鑫 李明明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6-1025,共10页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Na_(5)Y_(1-x)(MoO_(4))_(4-y)(WO_(4))y∶xSm^(3+)(x=0~0.10,y=0~4)橙红色荧光粉。通过粉末衍射、透射电镜、常温/变温荧光发射谱、荧光激发谱、荧光动态衰减曲线和CIE色度坐标等光谱手段对荧光粉样品...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Na_(5)Y_(1-x)(MoO_(4))_(4-y)(WO_(4))y∶xSm^(3+)(x=0~0.10,y=0~4)橙红色荧光粉。通过粉末衍射、透射电镜、常温/变温荧光发射谱、荧光激发谱、荧光动态衰减曲线和CIE色度坐标等光谱手段对荧光粉样品的光谱性能进行了研究。粉末衍射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相位与Na_(5)Y(MoO_(4))_(4)的标准相一致,Sm^(3+)掺杂与引入(WO_(4))2-均未改变材料的相结构。在波长为406 nm光源的激发下,Na_(5)Y0.92(MoO_(4))3WO_(4)∶0.08Sm^(3+)荧光粉在643 nm附近橙红色荧光发射强度最高,继续增加Sm^(3+)的掺杂浓度,存在荧光猝灭现象,浓度猝灭的主要原因归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研究发现,Na_(5)Y(MoO_(4))_(4)基质中掺杂Sm^(3+)会引起电负性改变和晶格畸变,在Na_(5)Y_(1-x)(MoO_(4))_(4)∶xSm^(3+)中引入(WO_(4))2-阴离子基团,可以弥补因掺杂Sm^(3+)出现的缺陷,改善Na_(5)Y(MoO_(4))_(4)∶xSm^(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在300~440 K,样品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荧光发射强度均超过室温时的96%;其CIE色度坐标均位于橙红光区域。以上结果表明新型Na_(5)Y_(1-x)(MoO_(4))_(4-y)(WO_(4))y∶xSm^(3+)橙红色荧光粉在WLED应用上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5)Y(MoO_(4))_(4) 荧光粉 Sm^(3+)掺杂 高温固相法 荧光发射强度 热稳定性 白光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常热猝灭Sr_(2)Ga_(2)SiO_(7)∶Sm^(3)+红色荧光粉的合成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婧 许英朝 +2 位作者 洪俊煌 刘月 张贤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56-1466,共11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系列Sr_(2-x)Ga_(2)SiO_(7)∶xSm^(3)+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致发光(PL)光谱、高温荧光光谱、荧光量子效率和荧光衰减寿命等一系列表征手段对合成荧光粉的物相及晶体结构、发光...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系列Sr_(2-x)Ga_(2)SiO_(7)∶xSm^(3)+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致发光(PL)光谱、高温荧光光谱、荧光量子效率和荧光衰减寿命等一系列表征手段对合成荧光粉的物相及晶体结构、发光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研究。一系列结果表明,在404 nm紫外光激发下,Sr_(2-x)Ga_(2)SiO_(7)∶xSm^(3)+荧光粉在598 nm处发出明亮的红色光。Sr_(2-x)Ga_(2)SiO_(7)∶xSm^(3)+荧光粉发光强度随Sm^(3)+离子浓度变化,在x=0.03时发生浓度猝灭,是由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导致的。随着温度逐渐上升,系列荧光粉表现出反常的热猝灭现象,在393 K时发光强度达到最大,强度为室温下的102.5%;在473 K时,发光强度仍可以保持室温下的101.3%。此外,最佳样品的荧光量子效率可达72.5%。研究表明,Sr_(2-x)Ga_(2)SiO_(7)∶xSm^(3)+红色荧光粉是一种具有高热稳定性、高量子效率可用于WLED的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常热猝灭 高温固相法 硅酸盐 Sm^(3)+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垃圾分类场景的轻量化目标检测方案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健松 蔡艺军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7,共7页
针对边缘端进行垃圾检测分类实时性差的问题,提出轻量化的Yolov5垃圾检测解决方案.引入Stem模块,增强模型对输入图像的特征提取能力.将backbone的C3模块进行改进,提高特征提取能力.使用深度可分离卷积替换网络中的3×3降采样卷积,... 针对边缘端进行垃圾检测分类实时性差的问题,提出轻量化的Yolov5垃圾检测解决方案.引入Stem模块,增强模型对输入图像的特征提取能力.将backbone的C3模块进行改进,提高特征提取能力.使用深度可分离卷积替换网络中的3×3降采样卷积,实现模型轻量化.使用K-means++算法重新计算物体的锚框值,使模型在训练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预测目标框的大小.通过实验研究对比可知,改进模型相比于Yolov5s模型,mAP_0.5提升了0.8%,mAP_0.5:0.95提升了3%,模型参数量减少到原来的77.9%,推理速度提升了21.9%,极大地提高了模型的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分类 Yolov5 深度可分离卷积 K-means++算法 Stem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fast detection method of infrared small targets under resourceconstrained conditions 被引量:2
15
作者 ZHANG Rui LIU Min LI Zheng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2-587,共6页
Infrared small target detection is a common task in infrared image processing.Under limited computa⁃tional resources.Traditional methods for infrared small target detection face a trade-off between the detection rate ... Infrared small target detection is a common task in infrared image processing.Under limited computa⁃tional resources.Traditional methods for infrared small target detection face a trade-off between the detection rate and the accuracy.A fast infrared small target detection method tailored for resource-constrained conditions is pro⁃posed for the YOLOv5s model.This method introduces an additional small target detection head and replaces the original Intersection over Union(IoU)metric with Normalized Wasserstein Distance(NWD),while considering both the detection accuracy and the detection speed of infrared small targets.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achieves a maximum effective detection speed of 95 FPS on a 15 W TPU,while reach⁃ing a maximum effective detection accuracy of 91.9 AP@0.5,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infrared small target detection under resource-constrained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rared UAV image fast small object detection low impedance loss fun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红色荧光粉K_(5)Gd(MoO_(4))_(4)∶xSm^(3+),yEu^(3+)的发光性能分析
16
作者 李明明 熊飞兵 +5 位作者 杨伟斌 胡正开 白鑫 李婧 林雅晴 黄俊雄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50-2159,共10页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新型K5Gd(MoO_(4))_(4)∶xSm^(3+)(x=0~0.10)及K5Gd(MoO_(4))_(4)∶0.04Sm^(3+),yEu^(3+)(y=0.03~0.15)红色荧光粉,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粉激发光谱,以及热猝灭分析系统、稳态-瞬态光谱仪等对荧光粉的光...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新型K5Gd(MoO_(4))_(4)∶xSm^(3+)(x=0~0.10)及K5Gd(MoO_(4))_(4)∶0.04Sm^(3+),yEu^(3+)(y=0.03~0.15)红色荧光粉,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粉激发光谱,以及热猝灭分析系统、稳态-瞬态光谱仪等对荧光粉的光致激发光谱及荧光发射光谱、荧光猝灭性能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掺入Eu^(3+),Sm^(3+)后的K_(5)Gd(MoO_(4))_(4)样品不含杂质相,且晶体的结构没有发生改变。在405 nm紫外光的激发下,K_(5)Gd(MoO_(4))_(4)∶0.04Sm^(3+)和K_(5)Gd(MoO_(4))_(4)∶0.04Sm^(3+),0.12Eu^(3+)可以发射出色坐标为(0.6088,0.3904)和(0.6373,0.3592)的橙红光。在K5Gd(MoO_(4))_(4)∶xSm^(3+)(x=0~0.10)荧光粉样品中,随着Sm^(3+)掺杂浓度的增加,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先增强后减弱,最佳的掺杂浓度为x=0.04。在K_(5)Gd(MoO_(4))_(4)∶0.04Sm^(3+),yEu^(3+)(y=0.03~0.15)荧光粉样品中,Eu^(3+)的发光强度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弱的趋势,且在y=0.12处发生浓度猝灭。当温度达到373 K时,K_(5)Gd(MoO_(4))_(4)∶0.04Sm^(3+)荧光粉样品的发光强度是293 K时的94.69%,K_(5)Gd(MoO_(4))_(4)∶0.04Sm^(3+),0.12Eu^(3+)荧光粉样品的荧光强度是293 K时的76.3%,表明两种荧光粉样品都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色坐标图表明随着Eu^(3+)掺杂量的提高,色坐标从橙红色区域向纯红色区域发生微量移动。由此可见,K_(5)Gd(MoO_(4))_(4)∶xSm^(3+)和K_(5)Gd(MoO_(4))_(4)∶0.04Sm^(3+),yEu^(3+)荧光粉样品都具有作为红色荧光粉应用于白光LED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_(5)Gd(MoO_(4))_(4)∶xSm^(3+) yEu^(3+) 高温固相法 红色荧光粉 荧光猝灭 色坐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P工艺参数对AlGaInP基LED衬底转移的影响
17
作者 王嘉伟 许英朝 +3 位作者 杨凯 鹿晨东 范浩爽 陆逸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4-229,共6页
以GaP/Al2O3/SiO2引导式出光结构作为芯片键合层,通过化学机械抛光工艺减少AlGaInP基Mini-LED衬底转移过程中出现的外延层空洞,提高芯片制备工艺良率。以材料去除速率和表面粗糙度作为技术评价指标,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对抛光压力、抛光... 以GaP/Al2O3/SiO2引导式出光结构作为芯片键合层,通过化学机械抛光工艺减少AlGaInP基Mini-LED衬底转移过程中出现的外延层空洞,提高芯片制备工艺良率。以材料去除速率和表面粗糙度作为技术评价指标,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对抛光压力、抛光头转速、抛光盘转速、抛光液流速四个影响化学机械抛光工艺的因素展开L9(34)的正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抛光头转速75 r/min、抛光盘转速80 r/min、抛光压力8 kPa、抛光液流速100 mL/min条件下,材料去除速率为83.12 nm/min,表面粗糙度最低为0.477 nm,采用优化后的工艺条件能够获得高质量的GaAs键合表面,有效减少外延空洞,提高制备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机械抛光工艺 ALGAINP 正交试验 表面粗糙度 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布谷鸟算法优化粒子滤波的多目标跟踪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申明亮 唐骏 +1 位作者 黄豆豆 袁江南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90,共7页
标准粒子滤波器的重采样会造成粒子贫化,影响跟踪系统的精度。为克服这一缺陷,提出了一种改进布谷鸟搜索算法优化粒子滤波的多目标跟踪方法。将粒子作为布谷鸟宿主鸟巢,模拟布谷鸟寻找宿主鸟巢位置的行为,通过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两个阶... 标准粒子滤波器的重采样会造成粒子贫化,影响跟踪系统的精度。为克服这一缺陷,提出了一种改进布谷鸟搜索算法优化粒子滤波的多目标跟踪方法。将粒子作为布谷鸟宿主鸟巢,模拟布谷鸟寻找宿主鸟巢位置的行为,通过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两个阶段使粒子向高似然区域移动。同时,改进布谷鸟搜索算法的寻优机制,提出动态搜索步长和强化局部搜索的方法,加强了算法的全局搜索的收敛速度。此外,改进算法结合了联合概率数据关联,用于解决多机动目标跟踪问题。本文设置了一维环境和二维环境两组实验,对比优化后的粒子滤波算法与标准粒子滤波算法的目标跟踪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不仅全局收敛速度更快,而且提高了多机动目标跟踪的精度;与标准布谷鸟搜索优化粒子滤波算法相比,全局收敛迭代速度提高了28.5%;与粒子滤波联合概率数据关联和粒子群优化粒子滤波联合概率数据关联算法相比,估计精度分别提高了24.7%和11.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滤波 布谷鸟搜索算法 多目标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8 nm RRAM的可重构真随机数发生器
19
作者 宋长坤 郑彩萍 陈铖颖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16-1523,共8页
基于阻变存储器(RRAM)电流饥饿型环形振荡器的真随机数发生器(TRNG)方案,提出交替读写的操作模式,优化熵源重构机制.针对现有RRAM在多操作周期下跨导线性化问题,提出熵可配置电阻窗口钳位电路.通过减小电阻窗口获得RRAM非线性的最大化,... 基于阻变存储器(RRAM)电流饥饿型环形振荡器的真随机数发生器(TRNG)方案,提出交替读写的操作模式,优化熵源重构机制.针对现有RRAM在多操作周期下跨导线性化问题,提出熵可配置电阻窗口钳位电路.通过减小电阻窗口获得RRAM非线性的最大化,所提电路能够有效避免RRAM出现过度置位、过度复位的现象,保证熵源稳定性.基于UMC 28 nm HKMG工艺对TRNG进行流片.输出数据统计性测试结果通过了NIST SP800-22所有测试集的真随机数标准测试.检测结果表明,在高斯分布的95%置信区间,所有统计数据的自相关函数值均落在-0.003~0.003,输出序列具有良好的随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变存储器(RRAM) 真随机数发生器(TRNG) 熵源 电流饥饿型环形振荡器 跨导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m^(3+)敏化的红色荧光粉Na_(5)Y(MoO_(4))_(4)∶Eu^(3+)发光性能研究
20
作者 郭益升 胡正开 +1 位作者 白鑫 熊飞兵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5-251,共7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新型Na_(5)Y_(1-x)(MoO_(4))_(4)∶x Eu^(3+)(x=0~0.14)和Na_(5)Y_(0.9)-y(MoO_(4))_(4)∶0.1Eu^(3+),y Sm^(3+)(y=0~0.08)红色荧光粉,并对Na_(5)Y_(1-x)(MoO_(4))_(4)∶x Eu^(3+)(x=0~0.14)和Na_(5)Y_(0.9)-...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新型Na_(5)Y_(1-x)(MoO_(4))_(4)∶x Eu^(3+)(x=0~0.14)和Na_(5)Y_(0.9)-y(MoO_(4))_(4)∶0.1Eu^(3+),y Sm^(3+)(y=0~0.08)红色荧光粉,并对Na_(5)Y_(1-x)(MoO_(4))_(4)∶x Eu^(3+)(x=0~0.14)和Na_(5)Y_(0.9)-y(MoO_(4))_(4)∶0.1Eu^(3+),y Sm^(3+)(y=0~0.08)的物相结构、发光性能、热稳定性、荧光寿命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单掺Eu^(3+)的条件下,Na_(5)Y_(1-x)(MoO_(4))_(4)∶x Eu^(3+)(x=0~0.14)荧光粉在395nm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出峰值波长在615nm的强红光,其掺杂浓度为x=0.1,样品的发光强度最高。进一步探究Sm^(3+)对Eu^(3+)在Na_(5)Y_(1-x)(MoO_(4))_(4)∶x Eu^(3+)(x=0~0.14)中的敏化增强作用。通过研究该样品不同Sm^(3+)掺杂浓度下的荧光发射谱,发现Sm^(3+)敏化增强的最佳掺杂浓度为y=0.04;相较于单掺Eu^(3+)的样品,Sm^(3+)敏化后的样品其发光强度为原来的113.8%。Sm^(3+)敏化后的样品存在能量传递现象,能量传递机制为Eu^(3+)与Sm^(3+)之间的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温度相关荧光发射谱实验结果表明Na_(5)Y_(0.86)(MoO_(4))_(4)∶0.1Eu^(3+),0.04Sm^(3+)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437K时荧光发射强度约为室温时的70%左右,而Na_(5)Y_(0.9)(MoO_(4))_(4)∶0.1Eu^(3+)在437K时的荧光发射强度约为室温时的68%左右。因此,Sm^(3+)敏化的Eu^(3+)掺杂Na_(5)Y(MoO_(4))_(4)荧光粉在白光LED领域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法 Na_(5)Y(MoO_(4))_(4)∶Eu^(3+) Sm^(3+) 荧光粉 发光性能 能量传递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