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水曝气对海洋微生物群落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
1
作者 林旭吟 王艳 +2 位作者 许敏 张振炎 钱海丰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2-261,共10页
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蕴含丰富且独特的微生物资源。为维持海产品的鲜活,人们常采用循环暂养技术,通过曝气装置增加水体含氧量。本研究运用宏基因组技术,分析氧含量变化对海洋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组成及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研究发现... 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蕴含丰富且独特的微生物资源。为维持海产品的鲜活,人们常采用循环暂养技术,通过曝气装置增加水体含氧量。本研究运用宏基因组技术,分析氧含量变化对海洋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组成及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氧海水中的以α-变形菌纲为主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较高,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则随着氧浓度升高而降低。海洋微生物中多种抗生素抗性基因与毒力因子基因丰度下降。这表明海水中氧含量的上升可以减少微生物的抗药性和致病潜能,从而降低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抗性基因 海洋微生物 毒力因子 高氧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闸对筼筜湖水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2
作者 谢丹丹 赵梅英 +4 位作者 胡杰华 余玲 张义许 张奇 何海斌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0-259,共10页
【目的】探究短期关停补水工程对筼筜湖水质及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筼筜湖进一步综合治理提供新思路。【方法】以关闸和开闸期间的筼筜湖水为样本,测定其水质指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两个时期水体样本中微生物多样性和群... 【目的】探究短期关停补水工程对筼筜湖水质及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筼筜湖进一步综合治理提供新思路。【方法】以关闸和开闸期间的筼筜湖水为样本,测定其水质指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两个时期水体样本中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差异;同时,利用冗余分析(RDA)方法分析关键差异微生物与水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开闸期间比较,关闸期间水质指标的变化表现为:pH值、活性磷酸盐含量、氨氮含量、非离子氨含量明显升高,化学耗氧量(COD_(Mn))略微升高,无机氮含量下降。关闸期间水体中微生物多样性下降。经层层筛选,获得13个差异显著的操作分类单元(OTU),其中,关闸期间有12个对应的关键微生物在属水平的相对丰度高于开闸期间,且这些微生物与pH值、氨氮含量、COD_(Mn)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呈正相关。【结论】短期关闸停止了水体交换,水体运行动力不足,引起水体中活性磷积累明显、有机质转化不良、氨氮和非离子氨含量急剧上升等现象,提升了局部水质恶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筼筜湖 闸门 纳潮 水质 微生物 群落结构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多糖基益生菌微胶囊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周烨琳 郭洪辉 +4 位作者 洪专 陈晖 谢全灵 张怡评 张铭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1-360,共10页
益生菌具有多种益生功效,但其在加工、贮存或消化等过程中易受外界不利环境的影响而降低活性,利用微胶囊技术可以对益生菌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减少或避免不利环境的影响。海洋多糖作为益生菌微胶囊壁材不仅能够提高益生菌的抗胁迫能力... 益生菌具有多种益生功效,但其在加工、贮存或消化等过程中易受外界不利环境的影响而降低活性,利用微胶囊技术可以对益生菌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减少或避免不利环境的影响。海洋多糖作为益生菌微胶囊壁材不仅能够提高益生菌的抗胁迫能力和稳定性,改善益生菌产品的感官特性,还能与益生菌产生协同作用增强治疗效果。本文分析了不同来源海洋多糖的种类和特性,并概述了海洋多糖基益生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同时阐述了海洋多糖基益生菌微胶囊在食品工业、生物医药、养殖饲料等领域的应用,以期为益生菌微胶囊的未来研究方向和海洋资源高值化利用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多糖 海洋动物多糖 海洋微生物多糖 微胶囊 益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罗松松 卓泽晟 +3 位作者 胡淞凯 彭聪慧 陈宝红 林峰 《渔业研究》 2025年第3期378-394,共17页
【背景】随着水产养殖行业的迅速扩张,其产生的养殖尾水对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日益显著。尾水含有的营养物质、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若未经妥善处理而直接排放,不仅会污染水体、破坏生态平衡,还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背景】随着水产养殖行业的迅速扩张,其产生的养殖尾水对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日益显著。尾水含有的营养物质、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若未经妥善处理而直接排放,不仅会污染水体、破坏生态平衡,还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养殖尾水的有效处理已成为行业内外共同关注的焦点。【进展】目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及其组合处理技术。这些技术因处理机制不同,对各类污染物的去除性能各异。本文首先介绍了水产养殖尾水中的污染物组成及其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随后详细分析了各类处理技术的处理机制、优势及存在问题。【展望】未来,尾水处理将进一步向智能化、绿色化、集成化发展,在平衡经济、环保等因素的同时,通过联合处理方法来实现污染物的最大去除需进一步研究。【意义】深入研究和发展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对于减少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维护水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水处理 水产养殖 技术 存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水产市场营销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5
作者 吴亮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5期668-673,共6页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水产市场营销”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及存在问题,并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举措,即构建课程四维教学目标、深挖思政元素、运用多...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水产市场营销”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及存在问题,并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举措,即构建课程四维教学目标、深挖思政元素、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厚植学生“三农”情怀和乡村振兴使命感,培养出一批知渔、爱渔、兴渔的新时代水产人,为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水产市场营销 课程思政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煮制加工降低拟穴青蟹基质的免疫结合活性
6
作者 刘萌 李颖 +7 位作者 龚菲菲 刘庆梅 孙兆敏 刘红 顾懿 戴雅萱 陈桂霞 刘光明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3,共11页
致敏原是甲壳类食物过敏的主要原因,加工处理可有效降低致敏原致敏性,但基于食物基质的研究还有待深入。结合模拟胃肠液连续消化和人结肠Cac o-2细胞模型转运,构建了仿生消化转运体系;基于拟穴青蟹基质,系统性评估了煮制加工后青蟹基质... 致敏原是甲壳类食物过敏的主要原因,加工处理可有效降低致敏原致敏性,但基于食物基质的研究还有待深入。结合模拟胃肠液连续消化和人结肠Cac o-2细胞模型转运,构建了仿生消化转运体系;基于拟穴青蟹基质,系统性评估了煮制加工后青蟹基质的消化性及消化产物的转运情况;基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明确了煮制加工对青蟹基质及其消化转运产物免疫结合活性的影响;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探究青蟹基质及其消化转运产物免疫结合活性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煮制加工后青蟹基质的消化率升高,更容易通过Cac o-2细胞屏障;青蟹基质及仿生消化转运产物的免疫球蛋白E结合能力分别降低了38.85%±0.94%和14.82%±0.24%,耐热性致敏原原肌球蛋白和肌质钙结合蛋白的免疫球蛋白G结合能力也显著降低;其主要原因是煮制加工改变了青蟹基质的纤维束排列,提高了其可消化性,降低了青蟹基质的免疫结合能力;基质中蛋白质组分结构的变化,引起了仿生消化转运产物及热稳定性致敏原的免疫结合活性的降低。从食物基质的角度,解析了煮制加工处理对青蟹基质免疫结合活性的影响,完善了加工处理对水产品基质致敏性影响的研究,为低致敏性水产品加工方式的探究及评估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穴青蟹 食物基质 煮制加工 消化转运 免疫结合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保压时间蒸汽爆破处理对幼柚膳食纤维结构、理化和功能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郭宝丽 杨远帆 +3 位作者 胡阳 姜泽东 倪辉 郑明静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87-95,共9页
为了提高幼柚的综合利用率,研究0~80 s保压时间蒸汽爆破处理(Steam explosion,SE)对幼柚膳食纤维基本组成、结构、理化和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保压时间的延长,幼柚膳食纤维的得率从89.25%±0.50%显著提高至95.13%±0.60%... 为了提高幼柚的综合利用率,研究0~80 s保压时间蒸汽爆破处理(Steam explosion,SE)对幼柚膳食纤维基本组成、结构、理化和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保压时间的延长,幼柚膳食纤维的得率从89.25%±0.50%显著提高至95.13%±0.60%(P<0.05)。20~60 s保压时间SE处理显著增加幼柚膳食纤维的葡萄糖、半乳糖醛酸占比(P<0.05)。当保压时间为40 s时,SE处理幼柚膳食纤维的持水力、持油力和膨胀力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约5.24%、6.86%和57.00%;葡萄糖吸附能力、胆固醇吸附能力以及胰蛋白酶的抑制能力分别显著提升了6.77%、61.02%和14.53%(P<0.05),结晶度和热稳定性降低。综上,SE处理后不同保压时间膳食纤维的理化和功能特性之间存在差异,当保压时间为40 s时,改性膳食纤维在持水、持油等理化特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效提高了体外降血脂能力等功能。研究结果可为幼柚膳食纤维的高值化加工利用及其作为功能食品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柚膳食纤维 蒸汽爆破 保压时间 结构特性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突变对α-L-鼠李糖苷酶性质的影响
8
作者 唐艺玲 刘小琴 +2 位作者 李乐 李利君 倪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共10页
【目的】提升α-L-鼠李糖苷酶(EC 3.2.1.40)的催化活性、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方法】基于已改良的单点突变体,构建了3个联合突变体:K423R-R307Y-D508N、K423R-R307Y-N561D和K389R-R307Y-N561D。【结果】相比于原始酶(wild type,WT),K4... 【目的】提升α-L-鼠李糖苷酶(EC 3.2.1.40)的催化活性、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方法】基于已改良的单点突变体,构建了3个联合突变体:K423R-R307Y-D508N、K423R-R307Y-N561D和K389R-R307Y-N561D。【结果】相比于原始酶(wild type,WT),K423R-R307Y-D508N在温度为65、70℃时的半衰期均提高了0.24 min,在pH为7.0、8.0时的半衰期分别提高了145.64、4.91 min,但其相对酶活力仅为WT的41.01%;K423RR307Y-N561D在pH为7.0、8.0时的半衰期分别提高了51.42、20.65 min,相对酶活力为WT的63.26%;K389R-R307Y-N561D的相对酶活力是WT的167.20%,在温度为65、70℃时的半衰期分别提高了1.60、1.34 min,但在碱性环境下的pH稳定性未发生明显变化。通过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和MM-PBSA分析发现,K389R-R307Y-N561D的催化结构域Loop区和底部部分α螺旋结构的柔性增大,使酶与底物结合更充分,提升了亲和性;但R307突变引发局部扰动,破坏氢键网络及π-π疏水相互作用,导致结构稳定性下降。【结论】联合突变触发位点补偿机制是α-L-鼠李糖苷酶催化活性与结构稳定性难以协同提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L-鼠李糖苷酶 联合突变 位点组合效应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芸香糖苷酶的底物特异性和酶学特征
9
作者 肖枫伟 孙江 +2 位作者 叶家影 李利君 倪辉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4,共10页
芸香糖苷类黄酮化合物的水解产物槲皮素、柚皮素、橙皮素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和应用前景。为了探讨不同芸香糖苷酶水解制备槲皮素、柚皮素和橙皮素的特性,选择了Aspergillus niger CBS 513.88的芸香糖苷酶AnRut,Acremonium sp. DSM 2469... 芸香糖苷类黄酮化合物的水解产物槲皮素、柚皮素、橙皮素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和应用前景。为了探讨不同芸香糖苷酶水解制备槲皮素、柚皮素和橙皮素的特性,选择了Aspergillus niger CBS 513.88的芸香糖苷酶AnRut,Acremonium sp. DSM 24697的αRβD Ⅰ和αRβD Ⅱ进行底物特异性和酶学性质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芸香糖苷酶均只能水解α-1,6连接的芸香糖苷类黄酮化合物,对α-1,2连接的新橙皮糖苷类黄酮化合物无作用。AnRut偏好水解3-O连接的芦丁,αRβD Ⅰ偏好水解7-O连接的芸香柚皮苷和橙皮苷,αRβD Ⅱ对两种类型底物都具有良好的水解活性。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三种酶与芦丁、芸香柚皮苷和橙皮苷的结合模式不同,三种酶与底物的苷元结构的相互作用差异影响了底物特异性。AnRut最适温度50℃,最适pH4.0,10 mmol/L的β-ME和DTT对AnRut酶活有明显促进作用,相对酶活是未处理酶的223%和242%。αRβD Ⅰ最适温度70℃,最适pH4.0,在酸性条件下对芸香柚皮苷和橙皮苷具有良好的水解活性。αRβD Ⅱ最适温度40℃,最适pH6.0,较适用于中性条件下对三种底物的水解。本研究为应用不同芸香糖苷酶制备槲皮素、柚皮素、橙皮素以及芸香糖苷酶构效关系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香糖苷酶 芸香糖苷类黄酮 底物特异性 酶学特征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农业灾害及食品安全的影响机制与应对策略
10
作者 吴昱珊 张妤晴 林莉文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8期110-112,共3页
气候变化引发的气象灾害正通过复杂的机制威胁食品安全。降水模式紊乱和极端温度事件频发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此外,农业灾害链的延伸进一步冲击食品供应链,造成运输受阻、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等问题。解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 气候变化引发的气象灾害正通过复杂的机制威胁食品安全。降水模式紊乱和极端温度事件频发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此外,农业灾害链的延伸进一步冲击食品供应链,造成运输受阻、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等问题。解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食品质量与供应链的多维度影响路径,通过结合气象大模型预警、“天—空—地”一体化立体监测网络、智能灌溉技术以及区块链溯源等创新手段,构建具备气候韧性的食品生产与流通网络,为农业灾害防治与食品安全保障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灾害 食品安全 气候变化 农业灾害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渔业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祥日 吴亮 郭团玉 《江西水产科技》 2024年第1期48-52,共5页
高职渔业类“双师型”教师是办好渔业领域职业教育的关键,分析了高职渔业类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内涵、队伍建设的意义,提出了“政校行企”协同培养渔业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路径,即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渔业渔政管理部门利用政策和资金... 高职渔业类“双师型”教师是办好渔业领域职业教育的关键,分析了高职渔业类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内涵、队伍建设的意义,提出了“政校行企”协同培养渔业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路径,即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渔业渔政管理部门利用政策和资金,创造培养渔业类“双师型”教师良好环境;渔业行业协会整合各方资源,为培养“双师型”教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渔业企业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实践基地,深化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七位一体”做好渔业类“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渔业类 “双师型”教师 培养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拉德反应影响甲壳类水产品致敏原致敏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萌 姚有容 +6 位作者 张建华 李颖 孙兆敏 卓泽晟 桓霏 刘庆梅 刘光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8,共9页
甲壳类水产品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广受欢迎,但其可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致敏原的存在是制约甲壳类水产食品消费市场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美拉德反应广泛发生于水产品等食品加工及贮藏过程中,可影响食物的致敏性。本文首先对美拉... 甲壳类水产品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广受欢迎,但其可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致敏原的存在是制约甲壳类水产食品消费市场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美拉德反应广泛发生于水产品等食品加工及贮藏过程中,可影响食物的致敏性。本文首先对美拉德反应方法进行系统介绍;同时,从结构和抗原表位的角度阐述甲壳类水产品致敏原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着重对甲壳类水产品致敏原经美拉德反应处理后致敏性变化及其作用机理进行综述。旨在为美拉德反应用于甲壳类水产品致敏性控制与消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拉德反应 食物过敏 甲壳类水产品 致敏原 致敏原结构 抗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穴青蟹精氨酸激酶的重组表达及致敏性分析
13
作者 杨阳 何欣蓉 +5 位作者 何少贵 陈锦莉 刘萌 费丹霞 毛海燕 刘光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27,共9页
为比较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重组精氨酸激酶(recombinant arginine kinase,rAK)和天然AK(native AK,nAK)的致敏性,并鉴定AK分子中的致敏优势区域,首先基于AK的抗原表位分布与空间结构,将AK分子分为AK-E1(氨基酸(amino acids,AA... 为比较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重组精氨酸激酶(recombinant arginine kinase,rAK)和天然AK(native AK,nAK)的致敏性,并鉴定AK分子中的致敏优势区域,首先基于AK的抗原表位分布与空间结构,将AK分子分为AK-E1(氨基酸(amino acids,AA)1~92)、AK-E2(AA 87~187)、AK-E3(AA 172~265)和AK-E4(AA 276~357)4个片段,采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对其进行分段表达,并分别分离纯化nAK、rAK及AK的4个分段表达产物。用BALB/c小鼠模型评价重组蛋白的致敏性,结果显示,rAK致敏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脾脏淋巴细胞的Th2型细胞因子释放水平均显著升高,表明rAK可使机体致敏,但其免疫原性较nAK弱;AK的4个分段表达产物中AK-E2的免疫原性最强。同时,rAK能够刺激RBL-2H3细胞释放β-己糖苷酶,但rAK对效应细胞的刺激作用低于nAK;4个分段表达产物中AK-E2和AK-E4对效应细胞的刺激作用较强。综上,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获得的rAK免疫原性较nAK弱,而AK分子中免疫原性较强的区域为AA 87~187,免疫反应性较强的区域为AA 276~3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穴青蟹 精氨酸激酶 重组蛋白 致敏性 BALB/C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料设计优化红毛藻中类胡萝卜素的提取工艺
14
作者 韩雪花 林美婷 +4 位作者 陈丽静 何凡 杜希萍 姜泽东 倪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71-176,共6页
红毛藻是类胡萝卜素的天然来源之一,该研究以红毛藻为原料,旨在确定其类胡萝卜素提取的最佳条件。通过混料设计建立提取试剂组成比例与类胡萝卜素提取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得到红毛藻中类胡萝卜素提取的最优溶剂组合,并在此条件下研究提取... 红毛藻是类胡萝卜素的天然来源之一,该研究以红毛藻为原料,旨在确定其类胡萝卜素提取的最佳条件。通过混料设计建立提取试剂组成比例与类胡萝卜素提取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得到红毛藻中类胡萝卜素提取的最优溶剂组合,并在此条件下研究提取温度、液料比和提取次数对红毛藻类胡萝卜素提取的影响。混料实验设计出最优溶剂组合为V(乙醇)∶V(丙酮)=1∶1,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40℃、液料比20∶1(mL/g)和提取3次。在最佳提取条件下和混料模型预测的类胡萝卜素提取量分别为2.264、2.202 mg/g,研究结果与预测值的偏差率小于5%。该研究基于混料设计建立的方法及模型真实有效,为红毛藻中类胡萝卜素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藻 混料设计 类胡萝卜素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氢酶对白芽奇兰茶叶香气成分转化的影响
15
作者 吴云迪 刘谢缘 +1 位作者 李利君 倪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64-172,共9页
本研究以乌龙茶新品类白芽奇兰茶叶为研究对象,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等方法,探究过氧化氢酶对茶叶香气成分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 本研究以乌龙茶新品类白芽奇兰茶叶为研究对象,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等方法,探究过氧化氢酶对茶叶香气成分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处理使得白芽奇兰茶叶挥发性香气成分种类发生变化,在加酶处理前,白芽奇兰茶叶中共有17种成分OAV≥1;在过氧化氢酶处理后,共有23种成分OAV≥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过氧化氢酶处理前后的白芽奇兰茶叶香气贡献成分具有明显区别。其中,反式-2-壬烯醛、芳樟醇、反式-香叶基丙酮、β-环柠檬醛等香气成分在过氧化氢酶处理后OAV显著增加,而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在过氧化氢酶处理后OAV显著降低,这些成分变化说明过氧化氢酶对白芽奇兰茶叶香气的影响与儿茶素氧化分解、萜烯醇水解、糖苷类香气前体水解、脂质氧化、类胡萝卜素氧化降解及氨基酸氧化脱氨等转化反应有关。本研究阐释了过氧化氢酶对白芽奇兰茶叶香气影响的成分转化机制,有助于丰富对茶叶香气形成的理解,同时可为茶叶产品香气提升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香气 过氧化氢酶 气相色谱-质谱 成分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藻多糖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林米妮 刘鋆斐 +5 位作者 骆春萍 涂传灯 许敏 黄雅瑜 蔡树芸 张怡评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65-69,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岩藻多糖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90尾健康大口黑鲈,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对照组(D0组)投喂基础饲料,D1组和D2组分别添加0.5%和1.0%的岩藻多糖,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岩藻... 试验旨在探究岩藻多糖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90尾健康大口黑鲈,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对照组(D0组)投喂基础饲料,D1组和D2组分别添加0.5%和1.0%的岩藻多糖,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岩藻多糖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D1组、D2组大口黑鲈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含量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降低(P<0.05),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D1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D1组、D2组大口黑鲈肝脏中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D1组肝脏中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D1组大口黑鲈脾脏中CAT、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D2组脾脏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0.5%岩藻多糖改善大口黑鲈脂质代谢、免疫力及抗氧化能力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多糖 大口黑鲈 生长性能 非特异性免疫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线粒体COI PCR-RFLP单酶切快速鉴定4种巨蛎属牡蛎的方法
17
作者 崔中望 于诗奇 +1 位作者 缪雄平 阙华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8-73,共6页
本文报道了一种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mt COI)基因序列PCR-RFLP单酶切的牡蛎物种鉴定方法。本方法可快速鉴定福建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和近江牡蛎... 本文报道了一种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mt COI)基因序列PCR-RFLP单酶切的牡蛎物种鉴定方法。本方法可快速鉴定福建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和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等中国沿海常见的4种巨蛎属(Crassostrea)牡蛎。该方法以甲基转移酶(Msp I)作为限制性内切酶,对4种巨蛎属牡蛎的线粒体DNA COI扩增序列进行酶切,以得到的特异性条带为依据进行物种鉴定。本方法的鉴定结果与COI测序方法的鉴定结果一致,并且筛选出的单一的限制性内切酶Msp I在4种牡蛎的COI序列中不存在酶切位点的突变,准确率达到100%,能够为巨蛎属牡蛎的物种鉴别提供简便可靠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蛎属(Crassostrea)牡蛎 线粒体COI PCR-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中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18
作者 涂传灯 林米妮 +2 位作者 黄雅瑜 蔡树芸 张怡评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4年第1期39-42,共4页
在集约化养殖模式下,病害是影响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使用抗菌药物是防治水产动物病害的主要方式,但会造成水产品药物残留及细菌耐药等问题。复方中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复方中药可促进水产动物机... 在集约化养殖模式下,病害是影响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使用抗菌药物是防治水产动物病害的主要方式,但会造成水产品药物残留及细菌耐药等问题。复方中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复方中药可促进水产动物机体新陈代谢与蛋白质合成,提高饲料利用能力,显著改善生长性能;在体外可抑制嗜水气单胞菌、溶藻弧菌等病原菌,饲喂添加中药的饵料可提高患病水产动物的存活率;可提高免疫器官指数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并能调节免疫相关酶活性,从而增强水产动物的机体免疫力;可调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酶活性,提升机体抗氧化应激能力。虽然复方中药在水产养殖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水环境复杂多变及水产动物生物学特性差异可影响中药制剂的使用效果,应用于水产动物的中兽药复方参考资料较少。探索适应水产动物使用的中兽药剂型,加大方剂筛选力度和作用机制研究,是需要进一步关注的关键技术,这些技术难点的突破将为中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 中药 水产养殖 促生长 抑菌 免疫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毛藻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云辉 阎光宇 +3 位作者 余蕾 张怡评 杨婷 晋文慧 《渔业研究》 2021年第3期275-281,共7页
本文以红毛藻为研究材料,对红毛藻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实验分别考察红毛藻的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对红毛藻多糖提取量的影响,并结合正交实验设计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同时通过体外抗氧化活性评... 本文以红毛藻为研究材料,对红毛藻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实验分别考察红毛藻的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对红毛藻多糖提取量的影响,并结合正交实验设计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同时通过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研究其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以料液比1∶40(m/v)、在90℃下提取2.0 h为最佳提取工艺,在此工艺下红毛藻多糖提取量最高,达到(77.57±2.17)mg/g;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显示,红毛藻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具有明显的清除效果,清除DPPH自由基的IC 50值为0.36 mg/mL,清除羟基自由基的IC 50值为0.65 mg/mL。本研究可为红毛藻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藻 多糖 提取工艺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双层环伞菌多糖合成的调控技术及其动力学模型构建研究
20
作者 邱松林 邓莹莹 +1 位作者 童彩玲 焦迎春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5年第22期342-351,共10页
该文通过向柴达木双层环伞菌发酵体系中添加黑果枸杞花色苷粗提物,研究其对菌体生长和胞外多糖(exopoly saccharides,EPS)合成的影响,优化了花色苷的添加方式和发酵温度工艺,同时对调控体系中的残糖(还原糖)含量、pH及溶解氧的动态变化... 该文通过向柴达木双层环伞菌发酵体系中添加黑果枸杞花色苷粗提物,研究其对菌体生长和胞外多糖(exopoly saccharides,EPS)合成的影响,优化了花色苷的添加方式和发酵温度工艺,同时对调控体系中的残糖(还原糖)含量、pH及溶解氧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相较于空白对照组,采用半流加黑果枸杞花色苷粗提物(发酵0~36 h流加,速率0.83 mL/min,总添加量1800 mL),变温培养(0~36 h为23℃,36~96 h为25℃,96~120 h为23℃)方式,菌丝生物量提高89.04%、多糖产量增加65.46%。从构建的菌体生长、EPS产量及底物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可知,调控组模型拟合曲线的相关系数均>0.93,拟合情况良好,说明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发酵过程规律。因此,黑果枸杞花色苷能够显著促进柴达木双层环伞菌生长与EPS的合成。该研究为青藏高原特色食用菌的规模化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双层环伞菌 多糖合成 黑果枸杞花色苷 调控技术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