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厦门市稻田养殖发展现状及技术特色
1
作者 张清佳 郭清辉 《福建水产》 2000年第2期63-68,共6页
在我国,稻田养殖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而且养殖技术已相当成熟。稻田水产养殖是人工建立的水产动物与水稻共生生态系统,利用水田的生物作用,人工辅助使其达到互利、共栖、高产高效的目的。
关键词 厦门市 稻田养鱼 发展现状 稻田工程 苗种放养 田间管理 病害防治 冬闲田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水产养殖病情分析与对策刍议
2
作者 苏亚玲 《福建水产》 2008年第1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水产养殖病害 病情分析 厦门市 水产技术推广 中华人民共和国 农业部渔业局 测报网络 植物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灯光围网网具的结构改进及其适渔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戴天元 郭献盛 杨丁言 《福建水产》 1996年第3期26-30,共5页
我国灯光围网自60年代初试验成功后,经历了推广—发展—顶峰阶段。然而,近来由于资源、市场等各种原因,其作业单位数量和产量却呈衰退趋势。据统计,东海区1987年有灯围作业658组,产量168,430吨,1994年仅剩下171个作业单位,产量84,771吨... 我国灯光围网自60年代初试验成功后,经历了推广—发展—顶峰阶段。然而,近来由于资源、市场等各种原因,其作业单位数量和产量却呈衰退趋势。据统计,东海区1987年有灯围作业658组,产量168,430吨,1994年仅剩下171个作业单位,产量84,771吨,然而,厦门市灯光围网经过几次改革,其产量却连上几个台阶,尤其是通过1991—1994年的网具改革试验,厦门市的灯围产量又出现了一个较大的飞跃,1995年试验船的年产量达1,710吨,居全国灯光围网之首,在厦门市推广的灯围10组,产量9,809.9吨,产值2,382.8万元,平均单产981吨,单位产值238.3万元,创历史最好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光围网 结构 适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取健康南美白对虾种苗的技术措施 被引量:2
4
作者 翁忠钗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健康种苗 培育技术 对虾养殖 池塘养殖 人工育苗 种苗生产 生长优势 养殖条件 生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移植精荚技术在斑节对虾育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洪心 《福建水产》 2012年第4期331-334,共4页
采用单人操作法,对斑节对虾实施人工移植精荚技术,观察对虾人工移植精荚技术在斑节对虾育苗生产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采用人工移植精荚技术可使雌虾多次产卵受精,使有限亲虾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降低育苗成本,达到增产目的;实施人工移... 采用单人操作法,对斑节对虾实施人工移植精荚技术,观察对虾人工移植精荚技术在斑节对虾育苗生产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采用人工移植精荚技术可使雌虾多次产卵受精,使有限亲虾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降低育苗成本,达到增产目的;实施人工移植精荚手术的最适宜时机为斑节对虾脱壳后12~24h,成功率高达97.3%;精荚获取以夹取法最佳,该法操作方便、效果较好,夹取后精荚可以再生、成熟,而挤压和虹吸两种方式对亲虾影响较大,成功率不高;术后亲虾经4~5 d精养,卵巢可发育成熟再次产卵,并且幼体孵化、生长等方面与非手术亲虾所繁育幼体生长无明显差异,可以达到类似自然交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移植精荚技术 斑节对虾 育苗生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灯围网具装配的工艺特点 被引量:2
6
作者 杨丁言 《福建水产》 1996年第4期28-31,共4页
厦门机帆船灯光围网网具自1964年试验成功后,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形成具有长高比小,缩结系数缩小,浮沉比小等独具特色的灯围网具。该网具特点与厦门灯围的生产渔场、网具操作方法相适应,适渔性能好,捕捞效果显著,经济效益明显。其单... 厦门机帆船灯光围网网具自1964年试验成功后,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形成具有长高比小,缩结系数缩小,浮沉比小等独具特色的灯围网具。该网具特点与厦门灯围的生产渔场、网具操作方法相适应,适渔性能好,捕捞效果显著,经济效益明显。其单位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捞 灯光围网 网具装配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灯围网具改革试验报告
7
作者 郭献盛 杨丁言 戴天元 《福建水产》 1994年第1期39-42,共4页
厦门市机帆船灯光围网作业,自1964年试验成功以来,至今已有30年历史。1993年全市共有灯光图网作业27组,总吨位3,848吨,主机功率11,370千瓦,占全市海洋捕捞渔船总吨位的21.72%,总功率的23.19%,近几年来,年产量保持在2.25万吨上下。渔... 厦门市机帆船灯光围网作业,自1964年试验成功以来,至今已有30年历史。1993年全市共有灯光图网作业27组,总吨位3,848吨,主机功率11,370千瓦,占全市海洋捕捞渔船总吨位的21.72%,总功率的23.19%,近几年来,年产量保持在2.25万吨上下。渔获量占海洋捕捞总量的二分之一左右,成为厦门市海洋捕捞的支柱作业之一。年平均单位产量650吨,最高单位年产量1,882吨,最高单位年产值340多万元,平均单位产量和最高单位产量均居全国之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捕捞 灯围网具 灯光围网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漠斑牙鲆在南方水泥池人工养殖技术
8
作者 洪心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9-40,共2页
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隶属于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鲽形目(Pleuronetiformes)、鲽亚目(Plenronectoides)、鲆科(Bothidea)、牙鲆亚科(Paralichthyidae)、牙鲆属(Paralichthys),原分布美国东南部沿海的... 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隶属于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鲽形目(Pleuronetiformes)、鲽亚目(Plenronectoides)、鲆科(Bothidea)、牙鲆亚科(Paralichthyidae)、牙鲆属(Paralichthys),原分布美国东南部沿海的底栖鱼类,是美洲大约25种鲆鲽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又称美国漠斑牙鲆,俗称南方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漠斑牙鲆 人工养殖技术 南方鲆 水泥池 美国东南部 硬骨鱼纲 鲽形目 鲆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鲈鱼室内水泥池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9
作者 翁忠钗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48,共2页
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俗称花鲈、七星鲈,属浅海近岸中下层鱼类,喜栖息于河口咸淡水交界处,适温、适盐性广,且生长快,为南方沿海省份海水网箱和池塘养殖的重要鱼类之一。鲈鱼人工繁殖研究,日本早在50年代就开始,并先后报道了... 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俗称花鲈、七星鲈,属浅海近岸中下层鱼类,喜栖息于河口咸淡水交界处,适温、适盐性广,且生长快,为南方沿海省份海水网箱和池塘养殖的重要鱼类之一。鲈鱼人工繁殖研究,日本早在50年代就开始,并先后报道了鲈鱼苗种批量生产技术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育苗技术 室内水泥池 鲈鱼 批量生产技术 池塘养殖 海水网箱 人工繁殖 七星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人工移植精荚技术应用试验
10
作者 洪心 《中国水产》 2012年第7期66-68,共3页
对虾养殖是海水养殖的一大产业,人工培育菌种是该产业的主要环节。长期以来人工育苗所需亲虾主要采捕于自然海区,由于对虾具有独特的生殖系统和生殖行为,雄虾在雌虾产卵前就已将精荚输入雌虾交接器内,在其产卵时释放出精子。因此,... 对虾养殖是海水养殖的一大产业,人工培育菌种是该产业的主要环节。长期以来人工育苗所需亲虾主要采捕于自然海区,由于对虾具有独特的生殖系统和生殖行为,雄虾在雌虾产卵前就已将精荚输入雌虾交接器内,在其产卵时释放出精子。因此,为了提高亲虾使用率和解决亲虾运输受伤或脱壳引起的受精困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养殖 人工移植 精荚 试验 应用 技术 亲虾运输 海水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鲎人工培育的幼体对不同环境适应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程鹏 周爱娜 +6 位作者 霍淑芳 黄秀梅 刘润中 卢小宁 翁忠钗 许华曦 洪水根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4-408,共5页
中国鲎由于具有很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遭受大规模滥捕乱杀,鲎数量急剧锐减,目前我国鲎资源已面临枯竭的危险.人工育苗及海区放流是一种保护和恢复鲎资源种群有效可行的措施.我们从2004年7月至9月,在厦门水产技术推广站进行鲎人工授精,... 中国鲎由于具有很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遭受大规模滥捕乱杀,鲎数量急剧锐减,目前我国鲎资源已面临枯竭的危险.人工育苗及海区放流是一种保护和恢复鲎资源种群有效可行的措施.我们从2004年7月至9月,在厦门水产技术推广站进行鲎人工授精,并以人工授精培育的鲎幼体为材料,模拟海区生态环境,自2004年10月14日至2005年3月15日进行鲎幼体钻沙、钻泥实验,并比较幼鲎在不同生态环境生长发育情况,共计152 d.结果表明,幼鲎具有钻入沙或泥的生活习性,且幼鲎在含沙或泥的海水比在普通海水中生长发育的情况更好.本实验结果为鲎苗海区人工增殖放流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中国鲎 人工育苗 幼鲎 钻泥 钻沙 放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凡纳滨对虾幼体生长、变态和存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章武 卢小宁 +1 位作者 郑雅友 李正良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85,共5页
通过不同水温的比较实验,研究了凡纳滨对虾人工育苗的适宜水温,旨在了解33℃及其以上水温对凡纳滨对虾幼体生长、变态和存活率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29、31、33、35℃这4种温度实验组中,33℃组幼体的生长最快.Z1—P15期幼... 通过不同水温的比较实验,研究了凡纳滨对虾人工育苗的适宜水温,旨在了解33℃及其以上水温对凡纳滨对虾幼体生长、变态和存活率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29、31、33、35℃这4种温度实验组中,33℃组幼体的生长最快.Z1—P15期幼体的存活率以31℃组的最高(为29.8%),其次是33℃组(为20.9%),35℃组的最低(为4.7%).实验过程中31℃组幼体的活力状态最佳、最稳定.因此,31℃左右是凡纳滨对虾幼体生长、发育的适宜水温.考虑到33℃组幼体的总存活率虽然低于31℃组,但其具有生长较快的优势,因此可认为目前凡纳滨对虾人工育苗普遍采用的31~32℃水温是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凡纳滨对虾 幼体 生长 存活率 人工育苗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南部养殖石斑鱼暴发性疾病流行调查 被引量:13
13
作者 龚艳清 陈信忠 +4 位作者 王军 苏亚玲 俞秀霞 黄丽莎 苏永全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2-537,共6页
近年来福建南部网箱养殖石斑鱼常暴发急性传染病,经试验确认的传染病病原有神经坏死病毒、微孢子虫、本尼登虫以及多种弧菌.由神经坏死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病表现典型的神经症状,中枢神经组织和视网膜细胞严重空泡坏死;微孢子虫病... 近年来福建南部网箱养殖石斑鱼常暴发急性传染病,经试验确认的传染病病原有神经坏死病毒、微孢子虫、本尼登虫以及多种弧菌.由神经坏死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病表现典型的神经症状,中枢神经组织和视网膜细胞严重空泡坏死;微孢子虫病表现为腹部、生殖腺、肝脏、肌肉等组织寄生大量孢子囊;本尼登虫主要寄生于石斑鱼的体表;感染的细菌主要有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以及河流弧菌等10种,这些菌多为条件致病菌.调查结果表明,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是该地区养殖石斑鱼最常见危害也最大的传染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神经坏死病毒 微孢子虫 本尼登虫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囊对虾人工诱变子一代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波 陈清西 +3 位作者 柯才焕 王德祥 卢小宁 翁忠钗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5期172-176,共5页
以性腺成熟的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作为亲代,进行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照射.采用RAPD技术对诱变子一代的无节幼体基因组DNA多态性进行了检测.从20个随机寡核苷酸引物共检测177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52个,占85.9... 以性腺成熟的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作为亲代,进行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照射.采用RAPD技术对诱变子一代的无节幼体基因组DNA多态性进行了检测.从20个随机寡核苷酸引物共检测177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52个,占85.9%.单个引物获得的标记为6~12个,平均8.85个,分子量在150~2500bp之间.遗传相似系数用Nei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遗传距离则用Lynch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实验数据表明:诱变子代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诱变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异.研究结果证实:在对虾大规模养殖,种质质量严重退化的情况下,人工诱变能够促进基因组更加广泛的变异,为新品种的选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证明RAPD技术在检测遗传差异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囊对虾 人工诱变 遗传多样性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地区养殖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信忠 苏亚玲 +3 位作者 龚艳请 黄丽莎 俞秀霞 陈延坎 《福建水产》 2003年第3期11-14,共4页
应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发生在福建南部海区网箱养殖石斑鱼的暴发性传染病进行了初步研究。应用PCR和RT-PCR技术,检测石斑鱼常见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毒、真鲷虹彩病毒,结果各发病渔场均检出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毒;病原菌分离未发现强... 应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发生在福建南部海区网箱养殖石斑鱼的暴发性传染病进行了初步研究。应用PCR和RT-PCR技术,检测石斑鱼常见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毒、真鲷虹彩病毒,结果各发病渔场均检出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毒;病原菌分离未发现强致病性细菌;寄生虫检查发现腹腔普遍有一种微孢子虫感染形成的孢囊。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游动失常、厌食、鳔肿大、肾脏坏死、糜烂,表明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毒感染是导致石斑鱼大批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地区 石斑鱼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 症状 流行病学 PCR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南部养殖石斑鱼匹里虫(Pleistophora sp.)病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信忠 龚艳清 +2 位作者 苏亚玲 俞秀霞 黄丽莎 《福建水产》 2005年第1期30-33,共4页
近年来,福建南部海区一些网箱养殖石斑鱼常见一种流行性孢子虫病,病鱼主要表现为游动失常、厌食、消瘦.外表元明显病理症状,部分病鱼腹部膨大变形,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剖检可见腹腔、生殖腺、肝脏、结缔组织以及肌肉组织内散布或成串排列... 近年来,福建南部海区一些网箱养殖石斑鱼常见一种流行性孢子虫病,病鱼主要表现为游动失常、厌食、消瘦.外表元明显病理症状,部分病鱼腹部膨大变形,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剖检可见腹腔、生殖腺、肝脏、结缔组织以及肌肉组织内散布或成串排列数个到数十个大小不一的黑色或银灰色孢囊.包囊内含大量孢子虫的子孢子,子孢子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约4~5μm.根据形态学以及寄生特点确定该寄生虫是一种匹里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养殖 子孢子 孢子虫病 病理症状 海区 南部 观察 常见 腹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层拖网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戴天元 郑雅友 +2 位作者 郑国富 郭献盛 林太明 《福建水产》 1994年第3期31-36,共6页
中层拖网是以中上层及近底层鱼类为捕捞对象,可根据鱼群垂直分布和移动任意改变拖曳水层的渔具。中层拖网在国外已是一种成熟的作业。目前正朝着网具大型化,网口部分网目超大型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拖网 中层拖网 试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美白对虾亲虾暴发性传染病病原调查 被引量:1
18
作者 龚艳清 郑洋妹 +1 位作者 苏亚玲 陈信忠 《福建水产》 2009年第4期9-14,共6页
对福建、广东沿海对虾育苗场的南美白对虾亲虾暴发性传染病进行病原学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亲虾感染了白斑综合症病毒,还有一些亲虾同时感染桃拉综合症病毒。发病对虾体色发红,部分对虾体表可见大小不一的白色斑点。对这些病毒的PCR扩增... 对福建、广东沿海对虾育苗场的南美白对虾亲虾暴发性传染病进行病原学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亲虾感染了白斑综合症病毒,还有一些亲虾同时感染桃拉综合症病毒。发病对虾体色发红,部分对虾体表可见大小不一的白色斑点。对这些病毒的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导致本次对虾传染病的WSSV基因片段与基因库已报告的WSSV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结合流行病学特点,可确定这些亲虾主要因感染了WSSV和TSV而发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 对虾桃拉综合症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网目底中层拖网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戴天元 郭献盛 杨丁言 《福建水产》 2001年第3期19-25,共7页
利用1:22.82比例的2张网具模型,在拖曳水槽中进行底中层拖网的网具性能测试,得出网具阻力公式为:F=0.121(d/a)LCV^(1.62),网口高度的公式为:H=0.225CV^(-1.316),2张网具的作业性能良好,GM_2的垂直张开性能优良,拖速3节时的垂直扩张系数... 利用1:22.82比例的2张网具模型,在拖曳水槽中进行底中层拖网的网具性能测试,得出网具阻力公式为:F=0.121(d/a)LCV^(1.62),网口高度的公式为:H=0.225CV^(-1.316),2张网具的作业性能良好,GM_2的垂直张开性能优良,拖速3节时的垂直扩张系数已接近7%,能耗系数在拖速3节时为0.2kw.h/10~4m^3,在同类渔具中较优;GM_1网的能耗系数比GM_2网低,在拖速3节时低于9%左右,作为中层拖网时的总体性能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网目 底中层拖网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氨氮排泄率及其毒害 被引量:10
20
作者 俞秀霞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鱼类 排汇率 毒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