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产生物的驯化 被引量:3
1
作者 吴仲庆 《福建水产》 1989年第2期75-79,共5页
驯化是人类开发生物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育种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养殖对象的众寡与品质,应予充分重视。一、驯化的概念、内容和意义驯化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把野生动植物培育成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的过程。驯化是很不容易的,除了人的... 驯化是人类开发生物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育种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养殖对象的众寡与品质,应予充分重视。一、驯化的概念、内容和意义驯化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把野生动植物培育成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的过程。驯化是很不容易的,除了人的意志和活动要合乎自然规律外,受驯生物也有一个适应新环境并获得可遗传变异的复杂过程,因此,往往要经历许多世代的驯化过程才能成功。据统计,有史以来,全世界已驯化的动物有60种左右,仅占可驯化动物的0.033%。驯化不同于驯养。驯养是指人类在家养条件下驯伏野生生物的工作,局限于被驯个体本身,不遗传给后代。因此,它们的后代没有从亲本中获得驯伏了的习性或性状,必须重新驯养才能驯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生物 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鳗养殖若干技术问题的探讨
2
作者 王雪虹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欧洲鳗 养殖 鳗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锯缘青蟹卵母细胞的卵黄发生 被引量:17
3
作者 颜素芬 李少菁 上官步敏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30-436,共7页
锯缘青蟹(Scyllaserrata)卵母细胞的卵黄粒形成是通过多种胞器的共同作用完成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是参与卵黄粒和脂滴形成的主要胞器,其演化方式复杂多样:高尔基液泡和胞溶酶体不同程度参与卵黄粒的形成;卵黄粒还... 锯缘青蟹(Scyllaserrata)卵母细胞的卵黄粒形成是通过多种胞器的共同作用完成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是参与卵黄粒和脂滴形成的主要胞器,其演化方式复杂多样:高尔基液泡和胞溶酶体不同程度参与卵黄粒的形成;卵黄粒还可直接在胞质中聚集形成,此外.微吞饮颗粒可参与卵黄合成表明部分卵黄物质也来源于卵母细胞之外.中文讨论了上述结构在卵黄发生中的变化特点和作用。还描述了卵黄粒内一种类似“微管”的微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缘青蟹 卵黄发生 卵黄粒 卵母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锯缘青蟹卵子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颜素芬 上官步敏 李少菁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31-236,共6页
锯缘青蟹的卵子发生可划分为卵原细胞、卵黄发生前期和卵黄发生期卵母细胞三个时期,卵原细胞核大而圆,卵质稀少;胞器以滑而内质网为主。卵黄发生前的卵母细胞核显著膨大。部分核内可见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卵质细密,出现核仁外... 锯缘青蟹的卵子发生可划分为卵原细胞、卵黄发生前期和卵黄发生期卵母细胞三个时期,卵原细胞核大而圆,卵质稀少;胞器以滑而内质网为主。卵黄发生前的卵母细胞核显著膨大。部分核内可见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卵质细密,出现核仁外排物和大量的核糖体,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和自噬泡.卵黄发生的卵母细胞核膜上核孔密集;卵黄中各种胞器高度发达,参与形成卵黄粒和脂滴;细胞出现微吞饮活动并形成卵黄膜,细胞外围单层滤泡细胞。本文讨论了卵黄发生前后卵母细胞内部构造的变化及意义,自噬泡的来源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子发生 超微结构 锯缘青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对真鲷生理生化作用的研究——Ⅰ.铜、锌、铬和硒对真鲷肝脏碱性磷酸酶活性的综合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蓝伟光 陈霓 杨孙楷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92-97,共6页
本文探讨了铜、锌、铬和硒对真鲷肝脏碱性磷酸酶(Alpase)活性的综合影响。重金属铜、锌、铬和硒以不同的浓度混合,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设计实验,把人工孵化后并养殖10个月的真鲷作为试验材料,暴露(Exposure)于各种混合浓度的实验海水中,以... 本文探讨了铜、锌、铬和硒对真鲷肝脏碱性磷酸酶(Alpase)活性的综合影响。重金属铜、锌、铬和硒以不同的浓度混合,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设计实验,把人工孵化后并养殖10个月的真鲷作为试验材料,暴露(Exposure)于各种混合浓度的实验海水中,以真鲷肝脏Alpase的活性变化作为检测指标,将实验测定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适量的铜和锌能激活真鲷肝脏Alpase的活性,过量时真鲷肝脏Alpase的活性又会受到明显的抑制;硒本身的影响很小,但硒和铜之间的交互效应却降低了过量铜对真鲷肝脏Alpase活性的抑制作用,证明硒与铜之间呈现颉颃作用;不同浓度的铬对真鲷肝脏Alpase的活性没有明显的影响;真鲷肝脏Alpase的活性有可能作为真鲷体内铜和锌缺乏或过量引起中毒的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生理作用 生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繁殖的生态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灿忠 叶永健 +1 位作者 蔡郁兰 郑金宝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2年第1期54-60,共7页
本文研究了栖息于厦门杏林海区的双齿围沙蚕的繁殖习性等。结果表明,其繁殖期出现在每年2~5月,3月末至4月初为繁殖高峰期;雌雄性比为1∶1.7;卵径为186~214μm;胚胎发育经担轮幼虫、膜内疣足幼虫、疣足幼虫和刚节幼虫而达稚虫。幼虫和... 本文研究了栖息于厦门杏林海区的双齿围沙蚕的繁殖习性等。结果表明,其繁殖期出现在每年2~5月,3月末至4月初为繁殖高峰期;雌雄性比为1∶1.7;卵径为186~214μm;胚胎发育经担轮幼虫、膜内疣足幼虫、疣足幼虫和刚节幼虫而达稚虫。幼虫和幼体的体节(X_1)与体长(Y_1)的回归方程为Y_1=139.77X_1-24.62;幼虫的生长特性为Y_2=323.40X_2^(0.35);幼虫和幼体的实验表明,亚心形扁藻是较好的饵料;疣足幼虫对海水的适宜比重为1.010~1.025;幼虫的生长速度随着投饵密度的增加而加快;在幼虫培养期间应铺以泥沙底质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蚕 双齿围 繁殖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鲷嗅上皮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艺磊 张子平 郑微云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29-132,T001,共5页
通过扫描与透射电镜观察了黑鲷嗅上皮的超微结构。嗅上皮内侧是感觉上皮区,其主要的细胞类型是:纤毛感觉细胞、微绒毛感觉细胞、柱状细胞、支持细胞和基细胞。非感觉上皮分布在嗅上皮边缘及点缀于感觉上皮区,似指状结构,具有粘液细... 通过扫描与透射电镜观察了黑鲷嗅上皮的超微结构。嗅上皮内侧是感觉上皮区,其主要的细胞类型是:纤毛感觉细胞、微绒毛感觉细胞、柱状细胞、支持细胞和基细胞。非感觉上皮分布在嗅上皮边缘及点缀于感觉上皮区,似指状结构,具有粘液细胞、支持细胞、基细胞等。根据上述观察结果,可认为黑鲷属以视觉为主进行活动的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鲷 嗅上皮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山湾鱼类食物网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张雅芝 李福振 +2 位作者 刘向阳 蓝晞文 陈锦坤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4年第1期52-61,共10页
本文分析了东山湾85种经济鱼类的食物关系。结果表明,东山湾鱼类的食性类型可分为:浮游生物食性;底栖生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食性;底栖生物和游泳动物食性及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动物食性等6种。这些鱼类... 本文分析了东山湾85种经济鱼类的食物关系。结果表明,东山湾鱼类的食性类型可分为:浮游生物食性;底栖生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食性;底栖生物和游泳动物食性及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动物食性等6种。这些鱼类可分为4个营养复:(1)杂食性鱼类;(2)低级肉食性鱼类;(3)中级肉食性鱼类;(4)高级肉食性鱼类。其中低级肉食性鱼类占优势。东山湾鱼类食物网的能量流动可简要归纳为6种途径。小公鱼、犀鳕、细螯虾、糠虾、桡足类、寻氏肌蛤、毛虾、磷虾和底栖硅藻是东山湾鱼类的优势食料。据此可把东山湾鱼类划分为5个捕食类群:(1)以鲻类为代表,主食有机碎屑和底栖硅藻;(2)以鲷类为代表,主食寻氏肌蛤;(3)以沙丁鱼和科为代表,主食桡足类、磷虾、毛虾、细螯虾和糠虾;(4)以叫姑鱼、褐菖鲉、短吻为代表,主食短尾类、长尾类和小型鱼类;(5)以蛇鲻、金线鱼为代表,主食鱼类和长尾类。经粗略估算,东山湾的最大可捕量约为10.041kt,目前东山湾的年捕捞量约为8k~10kt,接近最大可捕量,应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食物网 港湾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鳅全人工繁殖技术及胚胎发育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黄山君 孙微涛 郑松勇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3-36,共4页
本文报道了用人工繁殖获得的泥鳅苗培育成亲鱼和人工催产、孵化技术以及胚胎发育全过程的形态特征。催产亲鱼为二冬龄,健产药物HCO,剂量20-35IU/g,健产率95%,孵化率78.80-85.6%.43天后,幼鱼外部形态... 本文报道了用人工繁殖获得的泥鳅苗培育成亲鱼和人工催产、孵化技术以及胚胎发育全过程的形态特征。催产亲鱼为二冬龄,健产药物HCO,剂量20-35IU/g,健产率95%,孵化率78.80-85.6%.43天后,幼鱼外部形态发育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全人工繁殖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山湾褐菖鲉食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雅芝 李福振 郭长春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33-241,共9页
本文对东山湾褐菖鲉的摄食习性、胃含物和摄食强度的季节变化以及消化器官与其食性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褐菖鲉以底栖生物食性为主,兼食游泳动物,主要摄食短尾类、蛇尾类、鱼类、长尾类、歪尾类、端足类和多板类等生物类群... 本文对东山湾褐菖鲉的摄食习性、胃含物和摄食强度的季节变化以及消化器官与其食性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褐菖鲉以底栖生物食性为主,兼食游泳动物,主要摄食短尾类、蛇尾类、鱼类、长尾类、歪尾类、端足类和多板类等生物类群。其食料和生物组成随季节而变化。摄食强度以春季最高(摄食率47.34%,胃饱满系数14.77‰)、夏季最低(摄食率25.5%、胃饱满系数6.09‰)。该鱼生殖行为对摄食没有明显的影响,消化器官则与其广食性相适应。在东山湾开展褐菖鲉的人工增养殖工作具有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性 褐菖YOU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鲷视顶盖的细胞构筑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艺磊 郑微云 张子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94-198,共5页
次甲基蓝染色及快Golgi法显示,真(?)(Chrysophrys major)视顶盖结构组成由表及里依次为边缘层、视觉层、表面灰管及纤维层、中央灰质层、中央白质层、(?)脑室层,除边缘层外,每一层各含有不同类型的神经元。
关键词 细胞构筑 视顶盖 真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额新对虾精子发生过程中碱性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艺磊 张子平 李少菁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947-951,共5页
采用氨银反应与光镜、电镜技术相结合,研究了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ensis)成熟精子发生过程中碱性蛋白的变化.精原细胞、精母细胞、早期精细胞核内均含有丰富的碱性蛋白,但在精细胞变态成精子过程中,核内碱性蛋... 采用氨银反应与光镜、电镜技术相结合,研究了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ensis)成熟精子发生过程中碱性蛋白的变化.精原细胞、精母细胞、早期精细胞核内均含有丰富的碱性蛋白,但在精细胞变态成精子过程中,核内碱性蛋白被抛弃,顶体内出现碱性蛋白.且在成熟精子中内外顶体层碱性蛋白的分布不同,外顶体层多于内顶体层,棘突中无碱性蛋白存在.同时还探讨了鞭毛型精子和无鞭毛型精子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银反应 碱性蛋白 精子发生 刀额新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菜一新种——福建紫菜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章景荣 王素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56-359,共4页
于1978年1月在福建莆田县乐屿岛采集紫菜属标本,进行分类研究。经鉴定表明,其中一种系新种,定名为福建紫菜Porphyra fujianensis sp.nov.。分类方法见曾呈奎等(1962)。本种特征为:藻体长带状,边缘细胞为刺缘型;雌雄同体,精子囊器与果孢... 于1978年1月在福建莆田县乐屿岛采集紫菜属标本,进行分类研究。经鉴定表明,其中一种系新种,定名为福建紫菜Porphyra fujianensis sp.nov.。分类方法见曾呈奎等(1962)。本种特征为:藻体长带状,边缘细胞为刺缘型;雌雄同体,精子囊器与果孢子囊成条状或块状,混生或呈镶嵌式分布,形似条斑紫菜;精子囊器分裂式为(?)A_4B_4C_4,果孢子囊分裂式为♀A_2B_4c_2;藻体产生单孢子,进行无性繁殖。模式标本存放于厦门水产学院养殖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菜 新种 雌雄同体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虾两个种群的F_1的LDH和MDH同功酶初步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子平 王艺磊 《热带海洋》 CSCD 1994年第1期87-90,共4页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法,分析了黄、渤海南移和珠江口北移的中国对虾Penaeusorientalis及其杂交于一代的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氨酶(MDH)同工酶。结果表明:这两种同工酶具明显的组织...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法,分析了黄、渤海南移和珠江口北移的中国对虾Penaeusorientalis及其杂交于一代的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氨酶(MDH)同工酶。结果表明:这两种同工酶具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均只在尾部肌肉表达。LDH同工酶表现为紧密相邻的两条带。MDH的表达谱式与其它物种类似,表现为趋向阳极的上清液型和趋向阴极的线粒体型。本研究分析的两种同工酶未见两种来源的中国对虾及其杂交子一代的差异。文中对此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种群 同功酶 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鳍鲷嗅觉器官组织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微云 杨玻琍 +1 位作者 王艺磊 张子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1期144-148,共5页
黄鳍鲷的嗅觉器官——嗅囊由中隔和嗅板组成,对嗅囊进行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黄鳍鲷的嗅囊具有初级嗅板,无次级嗅板的分化.嗅板边缘为非感觉区,是许多凸出的小嵴构成指纹状结构;嗅板内侧为感觉区与非感觉区交错分布,... 黄鳍鲷的嗅觉器官——嗅囊由中隔和嗅板组成,对嗅囊进行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黄鳍鲷的嗅囊具有初级嗅板,无次级嗅板的分化.嗅板边缘为非感觉区,是许多凸出的小嵴构成指纹状结构;嗅板内侧为感觉区与非感觉区交错分布,感觉区具众多纤毛.感觉细胞有纤毛感觉细胞、微绒毛感觉细胞、柱状细胞;非感觉细胞有粘液细胞、基底细胞、支持细胞、纤电非感觉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鲷 嗅觉器官 感觉区 非感觉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嗅上皮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艺磊 郑微云 张子平 《热带海洋》 CSCD 1995年第1期77-81,T001,共6页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显示: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嗅上皮的边缘为非感觉区,内侧为连续的感觉区,属嗅觉鱼类。非感觉区由表皮细胞、粘液细胞及基底细胞等组成,表皮细胞在游离面相互连接形成似指纹状的嵴...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显示: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嗅上皮的边缘为非感觉区,内侧为连续的感觉区,属嗅觉鱼类。非感觉区由表皮细胞、粘液细胞及基底细胞等组成,表皮细胞在游离面相互连接形成似指纹状的嵴的结构。感觉区由纤毛感觉细胞、微绒毛感觉细胞、纤毛非感觉细胞、支持细胞及基底细胞等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上皮 超微结构 牙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雌二醇对长毛对虾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吴仲庆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53-56,共4页
本试验结果:17β一雌二醇不影响长毛对虾的性别比率和性别基因的表达。
关键词 雌二醇 长毛对虾 生长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口以北福建沿岸潮间带软体动物生态初步调查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品健 宋振荣 《台湾海峡》 CAS 1988年第2期180-188,共9页
本文根据1984年10—11月和1985年4—5月对闽江口以北沿岸潮间带16条断面的生态调查,总结了该区软体动物的分布、种类组成,探讨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软体动物187种,属5纲13目61科。其中腹足纲100种、瓣鳃纲74种。岩岸生... 本文根据1984年10—11月和1985年4—5月对闽江口以北沿岸潮间带16条断面的生态调查,总结了该区软体动物的分布、种类组成,探讨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软体动物187种,属5纲13目61科。其中腹足纲100种、瓣鳃纲74种。岩岸生物量最高(421.71g/m^2)、密度761.1个/m^2;垂直分布以岩礁和砂质岸的低潮带最高。在种类组成上以暖水性种类(占55%)为主,广温广布种占42.8%。全区种类多,数量大,经济种和主要种占41.2%,应予以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体动物 生物量 福建沿岸 初步调查 现存量 潮汐带 潮间带 珠带拟蟹守螺 闽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药物对长毛对虾无节幼体变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余德恭 陈政强 +1 位作者 林梅 蒋孝墩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14-18,共5页
近年来,随着对虾工厂化人工育苗的普及,在育苗生产过程中对虾幼体的疾病逐渐增多和日趋严重,我们以长毛对虾无节幼体作为材料,通过单种药物与混合药物不同浓度的试验,观察其幼体的变态速度、变态率、活力等,为对虾人工育苗使用药物提供... 近年来,随着对虾工厂化人工育苗的普及,在育苗生产过程中对虾幼体的疾病逐渐增多和日趋严重,我们以长毛对虾无节幼体作为材料,通过单种药物与混合药物不同浓度的试验,观察其幼体的变态速度、变态率、活力等,为对虾人工育苗使用药物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对虾 长毛对虾 幼体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坛紫菜和拟线形紫菜的原生质体融合及培养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昌生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80-184,T001,共6页
应用PEG 法和电融合法进行了坛紫菜和拟线形紫菜的原生质体融合试验,探讨了PEG 的浓度、处理时间以及洗涤液种类与融合的关系。结果表明,PEG 法的融合率为4.9%~10.2%,电融合率高达32.3%。融合细胞经诱导长成多细胞团的愈伤组织,从愈伤... 应用PEG 法和电融合法进行了坛紫菜和拟线形紫菜的原生质体融合试验,探讨了PEG 的浓度、处理时间以及洗涤液种类与融合的关系。结果表明,PEG 法的融合率为4.9%~10.2%,电融合率高达32.3%。融合细胞经诱导长成多细胞团的愈伤组织,从愈伤组织上升出小紫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菜 原生质体 PEG融合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