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以及肠道抗氧化能力、菌群及代谢的影响
1
作者 陈伟军 陈铭钒 +3 位作者 李栋 宋涛 张海涛 叶继丹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58-2575,共18页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将225尾健康珍珠龙胆石斑鱼[平均体重(24.89±0.02)g/尾]随机分成3组,分别饲喂基础饲料(CON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种不同来源的丁酸梭菌菌株(CB1组、CB2组...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将225尾健康珍珠龙胆石斑鱼[平均体重(24.89±0.02)g/尾]随机分成3组,分别饲喂基础饲料(CON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种不同来源的丁酸梭菌菌株(CB1组、CB2组)的试验饲料,饲料中丁酸梭菌浓度均为107 CFU/g。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CB1、CB2组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性能没有显著改善(P>0.05),但显著提高了肠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短链脂肪酸含量(P<0.05)。与CON组相比,CB2组肠道黏膜褶皱高度和肌层厚度显著提高(P<0.05),且肠道丙二醛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CB2组的优势菌门由变形菌门变为厚壁菌门,且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有所提高,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有所下降;CB2组的主要优势菌属由假单胞菌属变成乳杆菌属,且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增加;CB2组与CON组进行肠道代谢组学比对分析,共筛选到184个差异代谢物,其中,数量最多的差异代谢物是脂类代谢物,在这些脂类代谢物中以表达上调的鞘脂和磷脂居多。通过KEGG富集分析,共富集到5条代谢通路:淀粉和蔗糖代谢、半乳糖代谢、ABC转运蛋白、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亚油酸代谢。综上所述,丁酸梭菌改善了肠道菌群结构,促进糖、脂代谢和提高糖、脂利用率,并调节了肠道渗透压,从而提高了肠道抗氧化能力,进而维持了肠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珍珠龙胆石斑鱼 肠道微生物 肠道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油在鱼类配合饲料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闭然 叶继丹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01-108,共8页
以中国为代表的全球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拉动了鱼油的强劲消费,从而造成鱼油持续供给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局面,因此,寻求鱼油替代品已成为水产饲料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棕榈油是一种种植面积广、产量大的植物油,已广泛应用于饲料、食品、... 以中国为代表的全球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拉动了鱼油的强劲消费,从而造成鱼油持续供给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局面,因此,寻求鱼油替代品已成为水产饲料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棕榈油是一种种植面积广、产量大的植物油,已广泛应用于饲料、食品、化工、医药、生物质能和其他领域。本文综述了棕榈油在鱼类配合饲料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为合理配制鱼类配合饲料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油 鱼油替代 鱼类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两种寡糖和一种芽孢杆菌对牙鲆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琨 孙云章 +1 位作者 李富东 叶继丹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9-305,共7页
在饲料中单独或联合添加果寡糖(FOS)、甘露寡糖(MOS)和克劳氏芽孢杆菌Bacillus clausii,共配制8种试验饲料,分别为对照组(不添加寡糖和芽孢杆菌)、5 g/kg FOS(F组)、5 g/kg MOS(M组)、2.5 g/kg FOS+2.5 g/kg MOS(FM组)、107CFU/gB.claus... 在饲料中单独或联合添加果寡糖(FOS)、甘露寡糖(MOS)和克劳氏芽孢杆菌Bacillus clausii,共配制8种试验饲料,分别为对照组(不添加寡糖和芽孢杆菌)、5 g/kg FOS(F组)、5 g/kg MOS(M组)、2.5 g/kg FOS+2.5 g/kg MOS(FM组)、107CFU/gB.clausii(B组)、5 g/kg FOS+107CFU/gB.clausii(FB组)、5 g/kg MOS+107CFU/gB.clausii(MB组)和2.5 g/kg FOS+2.5 g/kg MOS+107CFU/gB.clausii(FMB组)。用8种饲料饲喂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56 d后,取牙鲆肠道用2216E琼脂培养基培养肠道细菌,并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结果表明:从各组牙鲆肠道中共检出细菌11种,其中共有细菌为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弗尼斯弧菌Vibrio furnissii、鲍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溶酪大球菌Macrococcus caseolyticus、铅黄肠球菌Macrococcus caseolyticus和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各试验组(除B组外)肠道可培养细菌总数低于对照组,且FMB组最低;各试验组(B组除外)的表皮葡萄球菌、弗尼斯弧菌数、鲍氏不动杆菌和溶酪大球菌数明显低于对照组;F组、M组和FM组肠道优势菌与对照组基本相似,B组、FB组和FMB组的优势菌与对照组差异较大;各试验组的铅黄肠球菌和施氏假单胞菌比例均大幅度高于对照组。在试验饲料中添加FOS、MOS和B.clausii可不同程度地抑制牙鲆肠道病原菌,有利于改善牙鲆肠道健康,且寡糖与B.clausii联合使用表现出一定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果寡糖 甘露寡糖 克劳氏芽孢杆菌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牛磺酸水平对不同生长阶段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学习 周铭文 +2 位作者 黄岩 王琨 叶继丹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10-1820,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牛磺酸水平对不同生长阶段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质源,配制牛磺酸水平分别为0(D1)、0.5%(D2)、1.0%(D3)和1.5%(D4)的试验饲料。将初始体重为(13.85±0.25)g斜带石斑鱼幼鱼...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牛磺酸水平对不同生长阶段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质源,配制牛磺酸水平分别为0(D1)、0.5%(D2)、1.0%(D3)和1.5%(D4)的试验饲料。将初始体重为(13.85±0.25)g斜带石斑鱼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水族箱(体积为120 L),每箱放养25尾。试验鱼每天投喂饲料2次至表观饱食,养殖周期84d,分别在饲喂的第28、56和84天称重、取样。试验第1~28天为第1个生长阶段,第29~56天为第2个生长阶段,第57~84天为第3个生长阶段。结果表明:在每个生长阶段下,牛磺酸添加组(D2、D3和D4组)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高于未添加牛磺酸组(D1组)(P<0.05),且D3组试验鱼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牛磺酸添加组(第3个生长阶段的D4组除外)(P<0.05)。在同一饲料牛磺酸水平下,第1个生长阶段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高于第2个和第3个生长阶段(P<0.05)。在饲喂至第28、56和84天时,各牛磺酸添加组试验鱼的肝体比和脏体比均显著低于未添加牛磺酸组(P<0.05),肥满度则与未添加牛磺酸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同一饲料牛磺酸水平下,饲喂至第56和84天时的肝体比和脏体比均显著低于饲喂至第28天时(P<0.05)。饲喂至第84天时,各牛磺酸添加组鱼体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未添加牛磺酸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饲料中维持一定水平的牛磺酸有利于斜带石斑鱼幼鱼的生长,饲料牛磺酸不足或过多均不利于其生长。饲料中添加牛磺酸降低斜带石斑鱼幼鱼体脂沉积而增加体蛋白质沉积。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得到3个生长阶段斜带石斑鱼幼鱼饲料的适宜牛磺酸水平分别为1.20%(第1个生长阶段)、1.08%(第2个生长阶段)、1.00%(第3个生长阶段)。斜带石斑鱼幼鱼对牛磺酸的需要量随鱼龄的增长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幼鱼 饲料牛磺酸水平 生长阶段 生长性能 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在鱼类营养中的作用及其在鱼类饲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5
作者 王和伟 叶继丹 陈建春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18-1428,共11页
牛磺酸是维持鱼类正常生理功能的营养物质之一,在鱼类营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牛磺酸的性质与分布、合成与代谢、营养生理功能及鱼类牛磺酸的需要量及其在鱼类饲料中的应用。
关键词 牛磺酸 合成 代谢 鱼类营养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CGMCC No.3755)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玲 张春晓 +1 位作者 孙鸣 温俊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52,共6页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对虾初始平均体重为(2.03±0.01)g]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GMCC No.3755,简称B.S.3755)对其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向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6...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对虾初始平均体重为(2.03±0.01)g]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GMCC No.3755,简称B.S.3755)对其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向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6、00和1 200 mg/kg的B.S.3755,另外,以植物蛋白替代基础饲料中3.5%鱼粉蛋白配制低鱼粉饲料,并向低鱼粉饲料中分别添加600和1 200 mg/kg的B.S.3755,共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投喂期为8周。实验结果表明:各实验组对虾成活率在90%以上,且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B.S.3755的高鱼粉饲料组,对虾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基础饲料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基础饲料组(P<0.05),其中600 mg/kg B.S.3755添加组的凡纳滨对虾增重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在添加600和1 200 mg/kg B.S.3755的低鱼粉饲料组与基础饲料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B.S.3755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血清酸性磷酸酶(ACP)和酚氧化物酶(PO)活力(P<0.05),而对凡纳滨对虾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以上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600 mg/kg B.S.3755可提高凡纳滨对虾生长率和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饲料系数,并可在不影响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情况下,以植物蛋白替代对虾饲料中3.5%的鱼粉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枯草芽孢杆菌 生长 非特异性免疫力 替代鱼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添加剂对大黄鱼幼鱼生长、免疫和肠道形态的影响
7
作者 黄柯云 杨红玲 +4 位作者 赵芸 蔡国鹤 汪攀 朱传忠 孙云章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9-54,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在大黄鱼幼鱼饲料中添加果寡糖(FOS)、短小芽孢杆菌SE5(SE5)和三丁酸甘油酯(Tb)对其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选取4500尾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0尾鱼。对照组(T1组)饲喂基础日粮,T2组... 试验旨在研究在大黄鱼幼鱼饲料中添加果寡糖(FOS)、短小芽孢杆菌SE5(SE5)和三丁酸甘油酯(Tb)对其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选取4500尾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0尾鱼。对照组(T1组)饲喂基础日粮,T2组、T3组在T1组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087%SE5+0.1%Tb+0.1%FOS、0.087%SE5+0.1%Tb+0.2%FOS。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与T1组相比,复合添加剂组末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显著提高(P<0.05)。与T1组相比,复合添加剂组肠道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T3组肠道脂肪酶活显著升高(P<0.05)。与T1组相比,T3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ZM)活性显著提高(P<0.05),T2组血清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提高(P<0.05),T2组和T3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提高(P<0.05)。此外,补充复合添加剂明显改善了大黄鱼肠道肠绒毛高度、数量和肌层厚度。研究表明,复合添加剂能够提高大黄鱼生长性能,增强免疫力,改善肠道形态,且以0.087%SE5+0.1%Tb+0.2%FOS的配伍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添加剂 大黄鱼 生长性能 免疫功能 肠道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组织游离氨基酸含量对饲料中牛磺酸含量的响应 被引量:6
8
作者 周铭文 王和伟 叶继丹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85-794,共10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中牛磺酸含量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及组织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质源配制低牛磺酸含量的基础饲料,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0.4%、0.8%、1.2%、1.6%的牛磺酸,配制成5种试验饲料。...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中牛磺酸含量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及组织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质源配制低牛磺酸含量的基础饲料,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0.4%、0.8%、1.2%、1.6%的牛磺酸,配制成5种试验饲料。将300尾平均体重为(19.14±0.06)g斜带石斑鱼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每组投喂1种试验饲料,饲养周期为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牛磺酸添加组试验鱼的增重率、摄食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增加(P<0.05),内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肝脏指数、肥满度无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牛磺酸添加组试验鱼全鱼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全鱼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则无显著变化(P>0.05)。各牛磺酸添加组试验鱼肝脏和肌肉中总非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游离丝氨酸含量以及肝脏游离蛋氨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鱼血清、肝脏、肌肉和全鱼中牛磺酸含量随饲料中牛磺酸含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且与饲料中牛磺酸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907,P<0.05)。随饲料中牛磺酸含量的增加,肝脏牛磺酸保留率呈上升趋势,而肌肉中牛磺酸保留率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此外,各组试验鱼肌肉牛磺酸保留率均高于肝脏。由此得出,饲料中一定含量的牛磺酸能促进斜带石斑鱼生长和摄食,降低全鱼脂肪沉积,增加全鱼蛋白质沉积,降低组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增重率为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斜带石斑鱼饲料中牛磺酸的适宜含量为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牛磺酸 生长性能 体成分 游离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及添加表面活性素对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翟少伟 苏保元 张春晓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460-2467,共8页
通过2组试验分别研究饲料中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蜕壳间期及添加表面活性素对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和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一:将100尾均重为(0.61±0.02)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10组(每组10... 通过2组试验分别研究饲料中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蜕壳间期及添加表面活性素对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和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一:将100尾均重为(0.61±0.02)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10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尾虾),即饲喂基础饲料的对照组以及饲喂分别添加0.2%、0.4%和0.6%胆固醇与1.0%、2.0%和3.0%卵磷脂的试验饲料的9个试验组,试验期为35 d,研究饲料中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对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的影响。试验二:将90尾均重为(0.48±0.03)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6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尾虾),对照组饲喂试验一中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4%和2.0%的试验饲料,5个表面活性素添加组分别饲喂在对照组饲料基础上添加10、20、40、80和160 mg/kg表面活性素的试验饲料,研究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对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及肝胰腺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饲料中胆固醇水平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P<0.05),卵磷脂水平对蜕壳间期的影响不显著(P>0.05);饲料中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对蜕壳间期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4%和1.0%组、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4%和2.0%组以及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6%和2.0%组的蜕壳间期显著短于其他组(P<0.05),其中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4%和2.0%组蜕壳间期最短。与对照组相比,仅10 mg/kg表面活性素添加组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显著缩短(P<0.05),肝胰腺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各表面活性素添加组的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10和20 mg/kg表面活性素添加组的肝胰腺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P<0.05),其他表面活性素添加组则显著降低(P<0.05);除10 mg/kg表面活性素添加组外,各表面活性素添加组的肝胰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仅10和20 mg/kg表面活性素添加组的肝胰腺丙二醛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胆固醇水平及其与卵磷脂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4%和2.0%时蜕壳间期最短;在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4%和2.0%的饲料中添加10 mg/kg表面活性素可缩短凡纳滨对虾的蜕壳间期,提高肝胰腺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 卵磷脂 表面活性素 凡纳滨对虾 蜕壳间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配合饲料入水后的散失率及其水体COD值的变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叶继丹 关瑞章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29,共2页
采用烘干干燥法和高锰酸钾法分别测定了市售的罗非鱼沉性饲料、罗非鱼膨化饲料、对虾沉性饲料、牛蛙膨化饲料入水后的散失率及水体COD值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四种饲料散失率高低依次为对虾沉性饲料>罗非鱼沉性饲料>罗非鱼膨化... 采用烘干干燥法和高锰酸钾法分别测定了市售的罗非鱼沉性饲料、罗非鱼膨化饲料、对虾沉性饲料、牛蛙膨化饲料入水后的散失率及水体COD值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四种饲料散失率高低依次为对虾沉性饲料>罗非鱼沉性饲料>罗非鱼膨化饲料>牛蛙膨化饲料。罗非鱼沉性饲料和对虾沉性饲料的散失率较两种膨化饲料高,但其水体COD值比两种膨化饲料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失率 COD值 水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不同半胱胺添加水平对牙鲆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继丹 王子甲 王琨 《水产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9-22,共4页
以牙鲆实用饲料为基础试验料,分别按0、300、600、900、1200、1500mg/kg的剂量添加半胱胺,制备6组不同半胱胺含量的试验料,对牙鲆幼鱼进行为期60d的饲养试验。以饱食方式饲喂牙鲆,日投喂饲料3次,采用自然光照,持续充气。结果表明,饲料... 以牙鲆实用饲料为基础试验料,分别按0、300、600、900、1200、1500mg/kg的剂量添加半胱胺,制备6组不同半胱胺含量的试验料,对牙鲆幼鱼进行为期60d的饲养试验。以饱食方式饲喂牙鲆,日投喂饲料3次,采用自然光照,持续充气。结果表明,饲料添加半胱胺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牙鲆的生长性能,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在0~900mg/kg范围内牙鲆血清GH呈逐渐升高趋势,在1200~1500mg/kg范围内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牙鲆血清T3水平各剂量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1500mg/kg组牙鲆血清T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血清GLU变化趋势与GH类似(P>0.05)。血清BUN水平和GOT活力各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除300mg/kg组牙鲆血清GPT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外(P<0.05),其余各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分析认为牙鲆饲料中半胱胺的适宜剂量为600~90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半胱胺 生长 激素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添加剂半胱胺对牙鲆毒性作用的初步研究
12
作者 王子甲 叶继丹 +3 位作者 王琨 孙云章 李富东 凌泽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15928-15930,共3页
[目的]研究饲料添加剂半胱胺对牙鲆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和口腔灌服2种方式按等对数浓度梯度进行半胱胺对牙鲆的急性毒性试验,同时采用一次腹腔注射方式以100 mg/kg BW的半胱胺剂量对牙鲆进行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急性毒性... [目的]研究饲料添加剂半胱胺对牙鲆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和口腔灌服2种方式按等对数浓度梯度进行半胱胺对牙鲆的急性毒性试验,同时采用一次腹腔注射方式以100 mg/kg BW的半胱胺剂量对牙鲆进行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腹腔注射组半胱胺96 h的LD50为263.6 mg/kg BW,95%可信区间为237.40-292.80 mg/kg BW,其安全剂量为26.36 mg/kg BW。口腔灌服组半胱胺96 h的LD50为1754.70 mg/kg BW,95%可信区间为1534.60-2006.30 mg/kg BW,其安全剂量为175.47 mg/kg BW。亚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在注射100 mg/kg BW半胱胺后2 h,与对照相比,牙鲆血浆葡萄糖含量显著升高,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血浆谷草转氨酶活性随注射时间有所升高,谷丙转氨酶活性随注射时间有所降低。[结论]半胱胺对牙鲆的毒性属于低等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半胱胺 毒性试验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牛蛙生长性能、体组成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26
13
作者 胡田恩 王玲 +2 位作者 张春晓 宋凯 李金宝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7-685,共9页
试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牛蛙[Rana(Lithobates)catesbeiana]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基础饲料以鱼粉、豆粕为主要蛋白源,棕榈油为主要脂肪源,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0、200和300 mg/kg的胆汁酸(含量99.1%... 试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牛蛙[Rana(Lithobates)catesbeiana]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基础饲料以鱼粉、豆粕为主要蛋白源,棕榈油为主要脂肪源,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0、200和300 mg/kg的胆汁酸(含量99.1%)制作4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试验将144只牛蛙[初始体重(75.01±4.23)g]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牛蛙,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试验。结果显示:各试验组牛蛙成活率和摄食率差异不显著(P>0.05)。200 mg/kg胆汁酸添加组牛蛙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氮保留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饲料中添加胆汁酸显著降低了牛蛙脏体指数和全体的脂肪含量(P<0.05),但不影响肌肉粗脂肪以及全体和肌肉水分、粗蛋白、粗灰分含量(P>0.05)。各处理组间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均无显著变化(P>0.05),血清尿素氮含量随着饲料中胆汁酸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添加300 mg/kg胆汁酸组牛蛙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糖水平则随着胆汁酸添加量的增加而先降低后升高,其中100 mg/kg胆汁酸添加组牛蛙血糖水平最低(P<0.05)。100 mg/kg胆汁酸添加组牛蛙肠道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00 mg/kg胆汁酸添加组(P<0.05),与200 mg/kg胆汁酸添加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酶活力与脂肪酶活力有相似的变化趋势,而淀粉酶活力未受胆汁酸添加水平影响。各处理组饲料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随饲料中胆汁酸添加量的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其中饲料添加200 mg/kg胆汁酸显著增加了牛蛙对饲料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P<0.05)。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胆汁酸能提高牛蛙对饲料的消化率,提高饲料效率,从而促进牛蛙的生长,同时可促进蛙体脂肪代谢,降低机体脂肪沉积,提高牛蛙可食部分比例。根据本试验结果,建议牛蛙饲料中胆汁酸添加水平为20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蛙 胆汁酸 体组成 消化酶 表观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鱼粉饲料中添加低分子水解鱼蛋白对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晓丽 王玲 +3 位作者 宋凯 鲁康乐 张春晓 袁香丽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91,共7页
以鱼粉水平为30%的饲料为高鱼粉饲料对照组,以豆粕替代高鱼粉饲料中50%鱼粉形成低鱼粉基础饲料,低鱼粉基础饲料添加0、0.5%、1.0%、1.5%和2.0%低分子水解鱼蛋白,配制6种实验饲料,对初始体重为(0.44±0.02)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以鱼粉水平为30%的饲料为高鱼粉饲料对照组,以豆粕替代高鱼粉饲料中50%鱼粉形成低鱼粉基础饲料,低鱼粉基础饲料添加0、0.5%、1.0%、1.5%和2.0%低分子水解鱼蛋白,配制6种实验饲料,对初始体重为(0.44±0.02)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进行48 d的养殖实验。实验结束后采集样品,测定肝胰腺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并分析肠道先天免疫缺陷基因(IMD)、对虾素3a分子(Penaiedin 3a)、溶菌酶(LZM)和Crustin相关免疫基因的表达量,以探讨低分子水解鱼蛋白对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适宜水平的低分子水解鱼蛋白能够显著提高对虾肝胰腺T-SOD、AKP和ACP的活力,降低MDA的含量;且1.5%低分子水解鱼蛋白能增加IMD、Penaiedin 3a、LZM和Crustin基因表达量。综上,凡纳滨对虾非特异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的降低可能是影响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的关键原因之一,而在饲料中补充1.0%–1.5%的低分子水解鱼蛋白可有效提高凡纳滨对虾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增强其非特异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鱼粉替代 水解鱼蛋白 非特异免疫 抗病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维生素C对急性降温后花鲈免疫、抗氧化及抗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敬诚 李潇 +3 位作者 鲁康乐 王玲 宋凯 张春晓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6-133,共8页
为研究饲料维生素C(Vc)对急性降温后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免疫、抗氧化及抗应激的影响,以含有不同水平Vc(6.85、46.90、88.24、167.43、329.21和658.69 mg/kg)的饲料饲养花鲈56 d后,进行急性降温(从33℃水体转入27℃水体)处理24 ... 为研究饲料维生素C(Vc)对急性降温后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免疫、抗氧化及抗应激的影响,以含有不同水平Vc(6.85、46.90、88.24、167.43、329.21和658.69 mg/kg)的饲料饲养花鲈56 d后,进行急性降温(从33℃水体转入27℃水体)处理24 h和48 h。结果显示,降温24 h和48 h时,各组血清补体3(C3)水平高于0h,而补体4(C4)水平低于0h。饲料Vc在6.85~167.43mg/kg时,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随降温时间的增加,在24 h和48 h显著高于0 h(P<0.05);当饲料Vc含量高于167.43 mg/kg时,各时间点Ig M差异不显著。血清溶菌酶(LZM)活性在降温48 h后显著低于降温前(P<0.05),而各Vc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在降温后显著高于降温前,但在降温后随着饲料Vc水平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含量随降温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各时间点,花鲈肝脏谷胱甘肽(GSH)含量都随着饲料Vc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当饲料Vc为6.85mg/kg时,肝脏血红素氧合酶(HO-1)活性在降温后显著高于降温前(P<0.05);当饲料Vc为88.24~167.43 mg/kg时,肝脏HO-1活性在降温后显著低于降温前(P<0.05)。花鲈血清热休克蛋白(HSP70)水平在降温后显著高于降温前(P<0.05),而当降温时间达到48h时,各Vc添加组HSP70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饲料中适量的Vc(46.90~167.43 mg/kg)能提高花鲈肝脏的抗氧化能力,减轻脂质过氧化水平,缓解花鲈急性降温引起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维生素C 急性降温 抗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牛磺酸含量对不同生长阶段尼罗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凌云 周铭文 +2 位作者 孙云章 宋凯 叶继丹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4-20,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生长阶段下饲料牛磺酸含量对尼罗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以酪蛋白和明胶(不含牛磺酸)作为蛋白源,配制成4种不同牛磺酸含量(0、400、800、1 200 mg/kg)的试验料,分别用来饲喂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饲...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生长阶段下饲料牛磺酸含量对尼罗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以酪蛋白和明胶(不含牛磺酸)作为蛋白源,配制成4种不同牛磺酸含量(0、400、800、1 200 mg/kg)的试验料,分别用来饲喂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饲喂期为84 d。整个饲喂期分三个生长阶段:第1个生长阶段(1~28 d)、第2个生长阶段(29~56 d)和第3个生长阶段(57~84 d)。结果表明,在每个生长阶段,以800 mg/kg牛磺酸饲料组试验鱼的增重率为最大且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以对照组的增重率为最低且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但饲料效率不受牛磺酸含量的影响。各牛磺酸添加组的摄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牛磺酸添加组之间差异不明显。在饲喂的第84 d,牛磺酸添加组尼罗罗非鱼体成分中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增重率为指标,用二次曲线回归拟合的方程得出三个生长阶段下尼罗罗非鱼幼鱼对牛磺酸的需要量分别为0.72%、0.68%和0.64%。该试验结果显示尼罗罗非鱼幼鱼对牛磺酸的需要量是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牛磺酸 生长阶段 营养需要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仔猪功能性生物发酵饲料的营养价值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邓奕妮 邓莉萍 +4 位作者 胡承镇 徐骏 温灿权 陆黎明 孙云章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0-63,共4页
利用本实验室前期筛选的两株优良益生菌——地衣芽孢杆菌8147和干酪乳杆菌8149,开发了一种乳仔猪功能性生物发酵饲料。饲料原料经发酵后,pH值由5.41下降到4.36,总酸则由0.78上升到2.95。饲料粗蛋白含量由24.13%上升到25.35%,酸溶蛋白含... 利用本实验室前期筛选的两株优良益生菌——地衣芽孢杆菌8147和干酪乳杆菌8149,开发了一种乳仔猪功能性生物发酵饲料。饲料原料经发酵后,pH值由5.41下降到4.36,总酸则由0.78上升到2.95。饲料粗蛋白含量由24.13%上升到25.35%,酸溶蛋白含量由4.79%上升到5.96%。蛋白电泳结果表明,发酵后饲料中小肽种类明显增加。饲料原料经发酵后,饲料中的多种抗营养因子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分别下降70.2%、76.9%和79.9%。发酵饲料对常见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对大肠杆菌K88、大肠杆菌K99、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均超过10 mm。动物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发酵饲料组仔猪日增重极显著提高(P<0.01),料重比和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料经复合菌发酵后,营养价值明显提升,抗营养因子含量显著下降,可以显著降低仔猪的腹泻率,提高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 发酵饲料 营养价值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肉粉替代鱼粉饲料添加明胶、淀粉包被的氨基酸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易魁 陈庭 +2 位作者 孙云章 宋凯 叶继丹 《养殖与饲料》 2018年第3期5-10,共6页
将凡纳滨对虾(初重为0.3±0.01 g)随机分配到24个水族箱(150 L)中,每箱30尾,3个水族箱为1个试验处理。配制8组试验饲料,即鱼粉组(Diet1)、鸡肉粉组(Diet2)、鸡肉粉+EAA组(Diet3)、鸡肉粉+NEAA+EAA组(Diet4)、鸡肉粉+明胶包被EAA组(D... 将凡纳滨对虾(初重为0.3±0.01 g)随机分配到24个水族箱(150 L)中,每箱30尾,3个水族箱为1个试验处理。配制8组试验饲料,即鱼粉组(Diet1)、鸡肉粉组(Diet2)、鸡肉粉+EAA组(Diet3)、鸡肉粉+NEAA+EAA组(Diet4)、鸡肉粉+明胶包被EAA组(Diet5)、鸡肉粉+明胶包被NEAA+EAA组(Diet6)、鸡肉粉+淀粉包被EAA组(Diet7)、鸡肉粉+淀粉包被NEAA+EAA组(Diet8)。每个处理组对虾饲喂1组试验料,每天投喂3次,每次至饱食,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与鸡肉粉组相比,饲料添加CAA显著提高了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和饲料效率;添加包被氨基酸饲料组的生长性能高于添加未包被氨基酸饲料组;与明胶包被EAA组相比,淀粉包被EAA组提高了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添加包被EAA比添加包被EAA+NEAA对凡纳滨对虾有更好的生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鱼粉替代 包被氨基酸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饲料中补充包被氨基酸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体成分及组织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林建伟 张春晓 +3 位作者 孙云章 翟少伟 宋凯 叶继丹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00-711,共12页
为了探讨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时饲料氨基酸的平衡性以及外源氨基酸的添加方式与凡纳滨对虾生长、体成分、血浆游离氨基酸及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关系,本试验采用2×6因子试验设计进行了为期56d的饲养试验。2个饲料蛋白质水平分别为40%和3... 为了探讨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时饲料氨基酸的平衡性以及外源氨基酸的添加方式与凡纳滨对虾生长、体成分、血浆游离氨基酸及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关系,本试验采用2×6因子试验设计进行了为期56d的饲养试验。2个饲料蛋白质水平分别为40%和32%,6个饲料处理分别为鱼粉组(对照组)、鸡肉粉组、鸡肉粉+晶体EAA组、鸡肉粉+晶体EAA+晶体NEAA组、鸡肉粉+包被EAA组、鸡肉粉+包被EAA+包被NEAA组,配制12组饲料。将凡纳滨对虾(0.30±0.01)g随机分配到36个圆桶(150 L)中,每桶30尾,每3个桶为一个处理组,饲喂一种饲料,每天饱食投喂三次。在每一饲料蛋白质水平下,无论是补充晶体氨基酸(CAA)组还是包被氨基酸组对虾的增重率均显著高于鸡肉粉组(P<0.05),且在32%蛋白质水平下,包被EAA组对虾增重率达到了鱼粉组水平(P>0.05);补充晶体EAA+NEAA组对虾增重率与补充晶体EAA组无差异(P>0.05),但均显著低于补充包被氨基酸组(P<0.05);补充包被EAA组对虾增重率显著高于补充包被EAA+NEAA组(P<0.05)。饲料系数的变化正好与增重率变化相反(P<0.05)。饲喂高蛋白质水平饲料较之饲喂低蛋白质饲料明显提高对虾增重率、虾体蛋白含量(P<0.05),但降低虾体脂肪含量(P<0.05)。包被氨基酸组凡纳滨对虾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总体显著低于CAA组(P<0.05)。除谷氨酸、甘氨酸以及脯氨酸外,各组对虾肌肉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32%饲料蛋白质水平下,用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时,饲料中补充包被EAA可明显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且达到了鱼粉组的饲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鸡肉粉 氨基酸平衡 生长性能 游离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饲料中补充晶体氨基酸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浆及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林建伟 张春晓 +3 位作者 孙云章 翟少伟 宋凯 叶继丹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09-1721,共13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时饲料氨基酸的平衡性与对虾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浆及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关系。试验设2个饲料蛋白质水平,分别为40%和31%,在每个蛋白质水平下分设鱼粉组(基础饲料)、鸡肉粉组(鸡肉粉完全替代基础饲... 本试验旨在探讨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时饲料氨基酸的平衡性与对虾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浆及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关系。试验设2个饲料蛋白质水平,分别为40%和31%,在每个蛋白质水平下分设鱼粉组(基础饲料)、鸡肉粉组(鸡肉粉完全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鸡肉粉+必需氨基酸(EAA)组(鸡肉粉完全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并补充晶体EAA)、鸡肉粉+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鸡肉粉完全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并补充晶体EAA+NEAA)。将平均体重为(0.37±0.01)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配到32个圆桶(150 L)中,每桶30尾,每4个桶为1组,饲喂1种饲料,每天饱食投喂3次,进行为期56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在每一饲料蛋白质水平下,鸡肉粉+EAA组、鸡肉粉+EAA+NEAA组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比鸡肉粉组有显著提高(P<0.05),但仍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饲料系数的变化正好与之相反;鸡肉粉+EAA+NEAA组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与鸡肉粉+EAA组无显著差异(P>0.05)。饲喂40%蛋白质水平饲料较饲喂31%蛋白质饲料显著提高对虾的增重率和虾体粗蛋白质含量(P<0.05),但显著降低虾体粗脂肪含量(P<0.05)。凡纳滨对虾血浆游离EAA/NEAA与饲料EAA/NEAA呈正线性关系,且血浆游离赖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均与特定生长率呈正相关。鸡肉粉组血浆游离蛋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各组对虾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在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的饲料中补充晶体EAA可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但进一步补充晶体NEAA并没有进一步改善其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鸡肉粉 氨基酸平衡 生长性能 游离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