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质量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吴宏伟 黄婧 +2 位作者 陈春晓 黄赐煌 李玲玲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60-464,共5页
目的综合评价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的质量现状。方法采用现行法定标准结合探索性研究对市场上4家生产企业的102批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的质量进行系统比较,通过对原料药和制剂有关物质、聚合物及杂质谱等的考察,结合加速稳定... 目的综合评价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的质量现状。方法采用现行法定标准结合探索性研究对市场上4家生产企业的102批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的质量进行系统比较,通过对原料药和制剂有关物质、聚合物及杂质谱等的考察,结合加速稳定性试验,分析不同企业产品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的质量差异。结果法定标准检验102批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合格率为100%;探索性研究揭示现行标准中有关物质检查方法欠缺和聚合物杂质检查缺失,导致质量控制不到位。结论国内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整体质量一般,质量标准有待统一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 质量分析 有关物质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鲜皮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及其潜在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何钦 胡静 +4 位作者 童黄锦 邵露 高珣 郑薇 秦昆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85-89,共5页
研究分析中药白鲜皮中挥发油类成分组成,探讨其潜在的抗菌活性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鲜皮中挥发油类成分,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类成分进行分离和分析鉴定.从白鲜皮挥发油中分离出36个化学成分,通过质谱数据库鉴定出其中匹配... 研究分析中药白鲜皮中挥发油类成分组成,探讨其潜在的抗菌活性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鲜皮中挥发油类成分,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类成分进行分离和分析鉴定.从白鲜皮挥发油中分离出36个化学成分,通过质谱数据库鉴定出其中匹配度高于90%的25个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是烯类成分(37.84%)、醇类成分(4.06%)、芳香醚类成分(2.25%)和芳香烃类成分(2.03%).通过与文献报道比较,不同产地白鲜皮挥发油成分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其抗菌活性可能与α-蒎烯、β-蒎烯、茴香脑、麝香草酚甲醚和榄香醇等成分有关.白鲜皮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复杂,以烯类成分类成分为主,研究结果为中药白鲜皮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与质量控制评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鲜皮 挥发油 GC-MS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快速检测试剂盒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10
3
作者 叶雅真 骆和东 +1 位作者 张淑琼 叶子欢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1-95,共5页
依据食药监办科[2017]43号《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和KJ 201708《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_(1)的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制定评价方案,对目前福建省内应用较广的4种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快速检测胶体金试剂盒产品进行质量... 依据食药监办科[2017]43号《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和KJ 201708《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_(1)的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制定评价方案,对目前福建省内应用较广的4种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快速检测胶体金试剂盒产品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4个品牌产品中,只有2个品牌产品符合要求,不同品牌产品的黄曲霉毒素B_(1)检测效果存在差异。为确保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_(1)的快检监管效果,结合试剂盒评价结果和市场调研情况,建议快检试剂盒产品须经质量评价合格再投入使用,并不定期对产品进行跟踪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_(1) 胶体金免疫层析 食用油 质量评价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市售氢溴酸右美沙芬止咳糖浆的生产溯源和产品质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熊晨汝 吴浩平 +6 位作者 徐婧 罗思恒 郑淑凤 唐立超 王亚君 许永彬 刘国坤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3-748,共6页
药物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市售成品药物的生产溯源是保障消费者用药安全的关键环节。目前常见的药物分析方法存在操作繁琐或抗干扰能力差等问题,实现高效快速的药物分析仍是尚未解决的难题。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的指纹图谱高... 药物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市售成品药物的生产溯源是保障消费者用药安全的关键环节。目前常见的药物分析方法存在操作繁琐或抗干扰能力差等问题,实现高效快速的药物分析仍是尚未解决的难题。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的指纹图谱高分辨能力和痕量检测灵敏度,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弱信号的准确识别和分类能力,该文开展了氢溴酸右美沙芬止咳糖浆成品药的产地溯源(不同厂家)和产品质控(某一厂家)的可行性研究。通过支持向量机(SVM)分类算法验证,SERS-PCA方法对不同厂家分类的准确度为100%。研究结果为推动“SERS+化学计量学”在药物分析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 氢溴酸右美沙芬 主成分分析(PCA) 样品溯源 质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气压化学电离的GC-MS/MS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8种酰胺类除草剂残留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志金 林彬彬 +3 位作者 黄旭良 陈倩妮 林小莲 蓝燕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73-379,共7页
建立基于大气压化学电离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8种酰胺类除草剂(甲草胺、乙草胺、丙草胺、丁草胺、敌草胺、吡唑草胺、二甲吩草胺、异丙甲草胺)。采用乙腈提取、EMR-Lipid材料净化作为前处理方法,使用乙酸乙酯稀释... 建立基于大气压化学电离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8种酰胺类除草剂(甲草胺、乙草胺、丙草胺、丁草胺、敌草胺、吡唑草胺、二甲吩草胺、异丙甲草胺)。采用乙腈提取、EMR-Lipid材料净化作为前处理方法,使用乙酸乙酯稀释乙腈净化液代替溶剂转换,大气压化学电离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测定。结果表明,在猪肉、猪肝、鸡蛋、牛奶基质中,8种酰胺类除草剂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63.3%~108%,相对标准偏差为2.51%~13.8%,检出限为0.029~1.3μg/kg,定量限为0.095~4.2μg/kg,基质效应为-11%~12%。本方法可有效降低基质效应,简便、高效、准确、灵敏,可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8种酰胺类除草剂的快速定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化学电离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酰胺类除草剂 动物源性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S的毒理学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真 翁鹭娜 +3 位作者 洪颖 盖雅婷 林丽花 李玲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4-351,共8页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S(bisphenol S,BPS)作为双酚A最普遍的替代物,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容器等塑料制品的生产制造中。研究发现,BPS对机体同样可产生负面影响,其应用安全性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BPS的人群暴露风险及在食品中的...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S(bisphenol S,BPS)作为双酚A最普遍的替代物,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容器等塑料制品的生产制造中。研究发现,BPS对机体同样可产生负面影响,其应用安全性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BPS的人群暴露风险及在食品中的污染现状进行总结,并对其一般毒性作用和对遗传物质、生殖发育、神经内分泌系统、物质代谢、循环和免疫系统等的影响以及与受体、酶等相互作用的机制进行概述,为评价BPS的健康危害和环境风险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S 毒理学效应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PFOS暴露干扰睾丸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海滨 华炜桢 黄清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326-4333,共8页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了0.015,0.15,1.5mg/kg的PFOS暴露2个月后,大鼠睾丸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谱.结果显示,PFOS暴露后大鼠血清中孕酮和睾酮的水平均显著上升,并且睾丸组织中56种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发生了显著改变.其中,有10种差异表达蛋...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了0.015,0.15,1.5mg/kg的PFOS暴露2个月后,大鼠睾丸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谱.结果显示,PFOS暴露后大鼠血清中孕酮和睾酮的水平均显著上升,并且睾丸组织中56种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发生了显著改变.其中,有10种差异表达蛋白与脂肪酸代谢及睾丸类固醇激素合成密切相关(9种蛋白表达上调,1种表达下调).大部分脂肪酸代谢相关蛋白与睾丸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蛋白在统计学和生物学上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低剂量PFOS暴露可通过加速睾丸中的脂肪酸代谢及类固醇激素合成进程,促进孕酮和睾酮等类固醇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提示普通环境PFOS暴露的男性生殖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酸 低剂量暴露 蛋白质组学 睾丸类固醇激素合成 脂肪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诺沙星滴眼液质量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宏伟 陈春晓 +1 位作者 黄婧 李玲玲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47-251,共5页
目的通过对4家生产企业的50批依诺沙星滴眼液的质量分析,评价依诺沙星滴眼液的质量现状。方法采用现行法定标准及探索性研究的检测方法,分析pH对依诺沙星溶解性的影响、有关物质、抑菌剂使用的合理性等项目,探讨依诺沙星滴眼剂处方及工... 目的通过对4家生产企业的50批依诺沙星滴眼液的质量分析,评价依诺沙星滴眼液的质量现状。方法采用现行法定标准及探索性研究的检测方法,分析pH对依诺沙星溶解性的影响、有关物质、抑菌剂使用的合理性等项目,探讨依诺沙星滴眼剂处方及工艺的合理性。结果按法定标准检验50批依诺沙星滴眼液,合格率为100%;但探索性研究发现,仅66%的产品中抑菌剂的含量在处方量的80%~120%范围,两家企业处方中的抑菌剂含量偏高,部分处方不合理。结论国内依诺沙星滴眼液整体质量亟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诺沙星滴眼液 质量分析 抑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畜禽肉中9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及5种代谢物残留量 被引量:5
9
作者 林彬彬 杨志金 +1 位作者 黄旭良 林小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73-281,共9页
本研究使用QuEChERS(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Safe)净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同时测定畜禽肉中新烟碱类杀虫剂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1%乙酸-乙腈提取,加入盐析剂(1 g NaCl、4 g无水MgSO_(4))盐... 本研究使用QuEChERS(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Safe)净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同时测定畜禽肉中新烟碱类杀虫剂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1%乙酸-乙腈提取,加入盐析剂(1 g NaCl、4 g无水MgSO_(4))盐析分层,上清液用C_(18)粉末净化后经XSelect HSS T3(150 mm×3.0 mm,2.5 μm)色谱柱进行分离,以0.1%甲酸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正离子模式下以多反应监测方式监测,采用基质匹配法进行外标定量。结果表明:9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及5 种代谢物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5,12种目标化合物的定量限为2 μg/kg,2种化合物的定量限为20 μg/kg,方法回收率在61.0%~116.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14.81%。该方法前处理步骤简便、回收率优良,可用于畜禽肉中新烟碱类杀虫剂及其代谢物的快捷、精准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烟碱类杀虫剂 代谢物 畜禽肉 QUECHER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对西地那非类药物的快速检测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红梅 李玲玲 +6 位作者 陈海滨 曾勇明 陈宏炬 陈启振 林惠真 田中群 刘国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40-1045,共6页
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并结合简单的前处理流程,对保健品样品中11种西地那非类药物进行了非定向快速筛查研究.结果表明,11种西地那非类药物可根据结构分为5类,类别之间SERS谱图差异显著;类别内SERS谱图具有共性特征,特征峰相... 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并结合简单的前处理流程,对保健品样品中11种西地那非类药物进行了非定向快速筛查研究.结果表明,11种西地那非类药物可根据结构分为5类,类别之间SERS谱图差异显著;类别内SERS谱图具有共性特征,特征峰相对强度差异明显.实际样品的检测中,西地那非类药物的最低检出浓度约为0.05 mg/kg;前处理和测试的总时长约为3~5 min,且与检测目标物和样品无关.本方法高灵敏度、快速和非定向检测的设计理念为快速检测保健品中违禁添加药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西地那非类药物 非定向快速检测 高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菜类蔬菜农药残留限量的新要求与监测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赖彩如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9期50-53,共4页
新标准GB 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对叶芥菜、叶用莴苣的农残限量分别增加了51项、53项,增幅为71.8%、55.2%;GB 2763.1—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2,4-滴丁酸钠盐等112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对叶芥菜... 新标准GB 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对叶芥菜、叶用莴苣的农残限量分别增加了51项、53项,增幅为71.8%、55.2%;GB 2763.1—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2,4-滴丁酸钠盐等112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对叶芥菜的农药残留限量增加了氰戊菊酯和茚虫威。新标准GB 2763—2021修订了叶芥菜、叶用莴苣杀螟硫磷、乙酰甲胺磷的最大残留限量,叶用莴苣氟苯虫酰胺的最大残留限量由临时限量修订为正式限量,降低了叶用莴苣毒死蜱、乐果的最大残留限量,同时提高了叶用莴苣啶虫脒、呋虫胺和噻虫嗪的最大残留限量。该文监测48批叶菜类蔬菜(叶芥菜、叶用莴苣各24批)中的12项农药残留数据,2批叶用莴苣中检出甲拌磷,1批叶芥菜检出甲胺磷,且甲胺磷含量超标,为不合格样品。该研究农药残留检出率为6.25%,不合格率为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菜类蔬菜 国家标准 农药残留限量 检出率 不合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PFOA暴露对睾丸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干扰机制
12
作者 陈海滨 华炜桢 黄清育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9-86,共8页
全氟辛酸(PFOA)是全氟烷基化合物的典型代表之一,其环境暴露可显著影响男性生殖健康。然而,长期低剂量PFOA暴露对于男性生殖内分泌的干扰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该研究分析了0.015、0.15、1.5 mg/(kg·d)PFOA暴露2个月后,大鼠血清中类... 全氟辛酸(PFOA)是全氟烷基化合物的典型代表之一,其环境暴露可显著影响男性生殖健康。然而,长期低剂量PFOA暴露对于男性生殖内分泌的干扰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该研究分析了0.015、0.15、1.5 mg/(kg·d)PFOA暴露2个月后,大鼠血清中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变化及睾丸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谱。结果显示,PFOA暴露后大鼠血清中孕酮和睾酮的水平均显著上升,并且睾丸中54种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发生显著改变。其中,与脂肪酸代谢和睾丸类固醇激素合成有关的差异蛋白共有11种(5种表达上调,6种表达下调)。此外,大部分脂肪酸代谢相关蛋白与睾丸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蛋白在统计学上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并且C3与APOE、GC还具有生物学上的相互作用。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低剂量PFOA暴露可加速大鼠睾丸内的脂肪酸代谢及类固醇激素合成进程,从而促进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研究结果揭示了低剂量PFOA长期暴露对雄性生殖内分泌的干扰机制,可为环境PFOA暴露所致男性生殖健康风险的预防与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酸 低剂量暴露 蛋白质组学 睾丸类固醇激素合成 脂肪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