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厦门筼筜湖龙须菜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
作者 郑新庆 姚雪芬 +4 位作者 黄凌风 郭丰 林玉美 徐向伟 傅迅毅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7-51,共5页
通过在高度富营养化的海水泻湖——厦门筼筜湖开展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的延绳夹苗挂养与网笼挂养实验和室内端足类啃食海藻实验,探讨了影响筼筜湖龙须菜生长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筼筜湖龙须菜的表观生长率为0.42%/d,实际... 通过在高度富营养化的海水泻湖——厦门筼筜湖开展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的延绳夹苗挂养与网笼挂养实验和室内端足类啃食海藻实验,探讨了影响筼筜湖龙须菜生长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筼筜湖龙须菜的表观生长率为0.42%/d,实际生长率为4.80%/d,强壮藻钩虾(Ampithoe valida)的摄食量占龙须菜总生长量的91.4%。而且,筼筜湖的水流缓慢,使藻体附着最高可达2.32g/g FW的颗粒物,明显抑制了龙须菜的生长。以上研究表明,端足类的啃食作用和不良的水动力条件是导致筼筜湖龙须菜表观生长率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生长率 端足类摄食 水动力条件 赁笤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筼筜湖大型海藻群落的几种藻栖端足类的种群动态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郑新庆 黄凌风 +3 位作者 王蕾 谢天宏 洪清波 黄邦钦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28-933,共6页
研究了2007年11月至2008年5月期间筼筜湖大型海藻群落几种藻栖端足类的种群动态.结果显示,筼筜湖藻栖的端足类主要有:上野蜾蠃蜚(Corophium uenoi)、日本大螯蜚(Grandidierella japonica)、强壮藻钩虾(A mpithoe vali-da)、平掌拟钩虾(G... 研究了2007年11月至2008年5月期间筼筜湖大型海藻群落几种藻栖端足类的种群动态.结果显示,筼筜湖藻栖的端足类主要有:上野蜾蠃蜚(Corophium uenoi)、日本大螯蜚(Grandidierella japonica)、强壮藻钩虾(A mpithoe vali-da)、平掌拟钩虾(Grammaropsis laevipalmata)和尖额麦秆虫(Caprella panantis).但不同时期、不同藻丛,端足类的种类组成和丰度存在差异.条浒苔(Enteromorpha clathrata)主导的藻丛,主要出现在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上野蜾蠃蜚和日本大螯蜚是丰度最高的两种端足类,它们在11月达到丰度的最大值,分别为3.22×104和1.07×104m-2.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la tenuistipitatavar.liui)和根枝藻(Rhizocloniumsp.)主导的藻丛分别出现在2008年1—3月和3—5月,上野蜾蠃蜚是其中最优势的端足类,但丰度较低.石莼(Ulva lactuca)主导的藻丛在整个调查期间都有分布,端足类以上野蜾蠃蜚和强壮藻钩虾为主,丰度在3月最高,分别为11.59×104和1.20×104m-2,而后迅速下降.不过,在石莼主导的藻丛,端足类的丰度和大型海藻生物量之间的变化并不同步,而是存在一个月的滞后,据推测,可能是由于大型海藻啃食者(如强壮藻钩虾)的滞后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足类 种群动态 大型海藻 筼筜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筼筜湖大型海藻群落的几种钩虾亚目端足类的种群产量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郑新庆 黄凌风 +3 位作者 贾晓燕 傅迅毅 徐向伟 黄邦钦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4-141,共8页
于2007年12月到2008年5月在厦门筼筜湖采集端足类样品,分析了筼筜湖大型海藻群落中端足类的种群结构并估算其种群产量。结果显示,生活在筼筜湖大型海藻群落的端足类生活史短暂,上野蜾蠃蜚(Corophium uenoi)、日本大螯蜚(Grandidierella ... 于2007年12月到2008年5月在厦门筼筜湖采集端足类样品,分析了筼筜湖大型海藻群落中端足类的种群结构并估算其种群产量。结果显示,生活在筼筜湖大型海藻群落的端足类生活史短暂,上野蜾蠃蜚(Corophium uenoi)、日本大螯蜚(Grandidierella japonica)和强壮藻钩虾(Ampithoe valida)的股群生产时限分别为30,120和90d。在各月采集的样品中,筼筜湖端足类具有雌体个体占优势,抱卵雌体和幼体数量比例高的种群结构特征。筼筜湖端足类种群生产力很高,每6个月上野蜾蠃蜚、强壮藻钩虾和日本大螯蜚的种群产量分别为101.91,29.17和9.49g/m2(干重),半年周转率分别为12.34,8.34和4.93。推测大型海藻群落中丰富的食物资源和端足类自身的生活史策略是筼筜湖端足类种群产量高的主要原因。此外,种群内个体的迁移也可能导致某些端足类(如强壮藻钩虾)种群生产力的高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足类 种群产量 周转率 大型海藻 筼筜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花莉栽培技术
4
作者 陈再佑 《花卉》 2014年第10期6-6,共1页
蓝花莉(Aphelandra Ruellia),又名芦莉草,为爵床科芦莉草属多年生宿根花卉,原产墨西哥。是近几年引进的耐热寒型新优品种,夏季在30℃以上的高温仍可正常开花生长,冬季最低温在-4℃以上的地区可安全越冬。
关键词 蓝花 技术 栽培 宿根花卉 新优品种 安全越冬 多年生 爵床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