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康复组合》对创伤性脊髓损伤恢复期患者康复疗效和成本效益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14
1
作者 何晓阔 余果 +3 位作者 陈铖 张少武 陈智康 陈善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9-304,共6页
目的:采用ICF康复组合(ICF-RS)评价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状况,初步分析康复疗效与成本效益关系。方法:15例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TSCI)恢复期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集中康复训练,通过ICF-RS评估患者的功能改善情况,记录康复医疗支出。结果:TSCI... 目的:采用ICF康复组合(ICF-RS)评价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状况,初步分析康复疗效与成本效益关系。方法:15例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TSCI)恢复期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集中康复训练,通过ICF-RS评估患者的功能改善情况,记录康复医疗支出。结果:TSCI恢复期患者最常见的身体功能障碍主要为b730肌肉力量、b640性功能、b455运动和耐受能力、b280痛觉、b710关节活动能力;活动和参与功能障碍主要为d770亲密关系、d455到处移动、d450步行、d415保持一种身体姿势、d410改变身体基本姿势、d470利用交通工具、d850有报酬的就业、d570照顾个人健康、d920娱乐与休闲。康复治疗后患者总体功能改善平均9.6分,30条类目中13条明显改善(P<0.05),包括睡眠、情绪、痛觉、排尿,以及改变身体基本姿势、移动自身、步行、盥洗自身、穿着、照顾个人健康、做家务、基本的人际交往、娱乐与休闲。每人总医疗支出平均(8126.70±2631.69)元,康复总支出为(6610.83±2692.62)元,总体功能每改善1分,平均需要支出846.55元,其中康复支出688.63元。结论:ICF-RS可以用于评估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状况,指导患者的康复治疗和疗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康复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成本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人和脑卒中患者视觉反馈步行训练后脑激活特征的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
2
作者 谢丹丹 陈善佳 +4 位作者 雷蕾 余果 余佳慧 赵嘉培 何晓阔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74-1081,共8页
目的 比较健康受试者和脑卒中患者在视觉反馈步行训练(TWVF)时的皮质激活特征。方法 2021年8月至11月,厦门市第五医院招募8例脑卒中右侧偏瘫住院患者(患者组)和8例健康受试者(健康组)。两组均佩戴功能性近红外光谱帽并完成TWVF任务,范... 目的 比较健康受试者和脑卒中患者在视觉反馈步行训练(TWVF)时的皮质激活特征。方法 2021年8月至11月,厦门市第五医院招募8例脑卒中右侧偏瘫住院患者(患者组)和8例健康受试者(健康组)。两组均佩戴功能性近红外光谱帽并完成TWVF任务,范式包括预备期(10 s)和任务期(“迈步30 s-休息30 s”5个循环)。测量两组大脑皮质激活β值,感兴趣区(ROI)包括前运动皮质(PMC)、辅助运动区(SMA)、感觉运动皮质(S1与M1合称SMC)。结果 健康组步行时双侧M1无明显激活,左半球SMA、PMC和S1激活(P <0.05);患者组步行时健(右)侧半球M1激活程度高于患(左)侧半球,PMC激活程度低于患侧(P <0.05)。患者组双侧半球M1、健侧SMA和患侧PMC的激活程度高于健康组(P <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步行时涉及更多的SMC-PMC-SMA运动网络激活。健康受试者步行时无明显M1激活,偏瘫患者健侧M1存在代偿激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步行 脑激活模式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与功能性电刺激的不同时序组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脑功能连接的即时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何晓阔 刘慧华 +3 位作者 余果 雷蕾 燕铁斌 陈善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13-1219,共7页
目的:探究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 NIRS)动态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与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的不同时序组合治疗对... 目的:探究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 NIRS)动态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与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的不同时序组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初级运动皮质(primary motor cortex,M1)脑功能连接的即时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将1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依次给予单纯tDCS治疗、单纯FES治疗、tDCS和FES同步治疗、先tDCS后FES时序治疗,每种干预各1次,洗脱期为2天。干预前后进行f NIRS检测,静息态脑功能连接(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RSFC)采用相关分析和基于图论的复杂网络分析。利用NIRS-SPM工具包计算不同干预下氧合血红蛋白的脑激活图。结果:发现单纯FES治疗、tDCS+FES同步治疗、tDCSFES时序治疗下激活脑区显著于单纯tDCS治疗(P=0.023),而tDCSFES时序治疗下脑区激活显著于单纯FES治疗和tDCS+FES同步治疗组(P<0.05)。相关分析发现不同治疗方法下运动区相关皮质FC均较干预前增多,依次为tDCSFES时序治疗、单纯FES治疗、FES+tDCS同步治疗、单纯tDCS治疗。图论分析显示单纯tDCS或FES治疗在局部/全局网络效率、小世界方面程度相似,tDCS+FES同步治疗可一定程度改善脑区连接效率优于单纯电刺激治疗,tDCSFES时序治疗在改善脑区域连接效率方面最明显。结论:tDCS或FES的单纯或联合治疗均能不同程度增强患者的脑功能连接和效率,提高患者的运动皮质兴奋性,但建议临床多采用tDCSFES时序治疗,有助于促进运动区脑神经功能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功能性电刺激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 脑卒中 下肢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