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性膈疝胸腔镜手术的围术期麻醉处理 被引量:5
1
作者 白炳生 刘永前 +2 位作者 刘锦瑶 单立刚 周德珠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5期397-397,共1页
关键词 创伤性膈疝 胸腔镜手术 麻醉处理 围术期 膈肌修补术 胸腹部损伤 腹内脏器 胸腔镜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非甾体类抗炎药对妇科腔镜术后疼痛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郭一闽 陈亚迟 王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用于妇科腔镜术后超前镇痛的效果及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腔镜手术患者240例,随机分为酮咯酸镇痛组(K组)、氟比洛芬酯镇痛组(F组)、氯诺昔康镇痛组(L组)和对照组(C组)。于麻醉后手...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用于妇科腔镜术后超前镇痛的效果及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腔镜手术患者240例,随机分为酮咯酸镇痛组(K组)、氟比洛芬酯镇痛组(F组)、氯诺昔康镇痛组(L组)和对照组(C组)。于麻醉后手术开始前15min分别给予酮咯酸30mg、氟比洛芬酯50mg、氯诺昔康16mg。评估术后4、8、12、24h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及舒适度(BCS评级),于术前、术毕、术后12、24h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结果术后8、12hF、L组VAS评分明显低于K、C组(P<0.05),BCS明显高于K、C组(P<0.05)。术毕、术后12hF、L组IL-6明显低于K、C组(P<0.05);术后12hF、L组IL-10明显高于K、C组(P<0.05)。结论三种NSAIDs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均有一定效果,其中以氯诺昔康组在镇痛效果、平衡细胞因子方面的个体差异最小,有利于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非甾体类抗炎药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2
3
作者 白炳生 刘永前 +3 位作者 姜燕 单立刚 马多 郑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428-429,共2页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单肺通气 (one-lung ventilation,OLV) 期间应用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对...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单肺通气 (one-lung ventilation,OLV) 期间应用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对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 方法 1999年1月~2005年12月,23例 MG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A、B 2组,A组为单肺通气,B组为单肺通气联合呼气末正压5 cm H2O,观察不同时点SPO2变化. 结果 术前双肺通气5 min SPO2 A组与B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差异(t=0.318,P=0.754);OLV 30、60 min时SPO2 A组明显低于B组(t=-4.787,-7.028;P=0.000),须双肺通气5 min才能达到B组水平.A组此后每1 h间断双肺通气5 min维持SPO2在正常范围至手术结束. 结论 胸腔镜下胸腺瘤切除术治疗MG, OLV时应用 PEEP 5 cm H2O能维持满意的SPO2,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低氧血症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胸腺瘤 单肺通气 呼气末正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链部分切除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1
4
作者 叶秀清 刘永前 +2 位作者 颜丽晖 王占天 范晓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8期629-630,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双侧交感神经链部分切除术单肺通气的麻醉处理。方法双腔气管插管,在胸腔镜下双侧交感神经链部分切除术时分别行左肺、右肺两次单肺通气,观察不同时段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结果双侧交感神经链部分切除过程...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双侧交感神经链部分切除术单肺通气的麻醉处理。方法双腔气管插管,在胸腔镜下双侧交感神经链部分切除术时分别行左肺、右肺两次单肺通气,观察不同时段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结果双侧交感神经链部分切除过程中,左侧(首次)单肺通气条件下,患者SPO2下降轻微,与术前双肺通气相应时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q=3·026,P>0·05);右侧(二次)单肺通气条件下SPO2下降显著,与术前双肺通气、术中左肺通气、术后双肺通气、术后拔管各时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63·76,P=0·000),11例须行双肺通气才能纠正。结论胸腔镜下双侧交感神经链部分切除术,以双腔支气管导管分别行左、右肺单肺通气时,应加强呼吸管理,及时纠正低氧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交感神经链 麻醉 手汗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肺动脉高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5
作者 刘明丽 于忠元 刘永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8期462-463,共2页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心脏瓣膜置换术 麻醉处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对老年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杨龙慧 高爱敏 +2 位作者 白炳生 王忱 周春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585-3587,共3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超前镇痛组(A组),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组(B...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超前镇痛组(A组),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组(B组),单用舒芬太尼术后镇痛组(C组)。分别记录患者术后0、2、4、8、12、24、48h视觉模拟评分(VAS)。并于麻醉前,手术结束时,术后8、16、24、48h采血测定P物质的浓度。记录各组追加镇痛药物剂量及术后第一次应用镇痛药的时间。记录生命体征指标变化,观察和记录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不良事件。结果:B、C组各时间点VAS与A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C组手术结束时及术后各时间点P物质与A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术后基本生命体征指标波动在正常范围内。三组患者中C组有3例尿潴留。各组术后均没有追加镇痛药物。结论:老年患者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应用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超前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氟比洛芬酯 舒芬太尼 超前镇痛 老年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低位B-Lynch缝合术对前置胎盘术中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1
7
作者 殷思珍 孙瑞勤 杨龙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4120-4122,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短暂阻断子宫血流量联合低位B-Lynch缝合术对前置胎盘术中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短暂阻断子宫血流量联合低位B-Lynch缝合术对前置胎盘术中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胎儿娩出后即开始干预,预防性对患者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并予以低位B-Lynch缝合术,辅助短暂阻断子宫血流防止手术操作过程中出血的方法,如压迫腹主动脉,子宫下段用止血带捆绑等。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 h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切除子宫例数、输血例数、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量、术后切口感染情况、晚期产后出血病例及子宫复旧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 h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切除子宫例数、输血例数、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等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量、术后切口感染情况、晚期产后出血病例、子宫复旧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低位B-Lynch缝合术对前置胎盘术中出血有很好的止血效果,降低了子宫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低位B-Lynch缝合术 前置胎盘 产后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在小鼠的坐骨神经阻滞时效及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8
8
作者 田洪居 陈仲清 +2 位作者 王照飞 傅卫军 陈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RVP-PLGA-MS)在小鼠的坐骨神经阻滞时效及体内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雌性昆明小鼠25只,双侧坐骨神经旁分别植入RVP-PLGA-MS和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空白微球(PLAC-PLGA-MS)建立动物模型(每侧植药量为4...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RVP-PLGA-MS)在小鼠的坐骨神经阻滞时效及体内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雌性昆明小鼠25只,双侧坐骨神经旁分别植入RVP-PLGA-MS和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空白微球(PLAC-PLGA-MS)建立动物模型(每侧植药量为400mg/kg)。按微球植入后4、10、18、30、48h分为A、B、C、D、E五组,以PLAC-PLGA-MS植入侧为对照,采用热踏板法及4-point scale评分测定小鼠坐骨神经的阻滞效应。考察小鼠RVP-PLGA-MS植入侧手术切口情况,坐骨神经、周围组织及全身主要脏器的病理学变化研究其生物相容性。结果微球植入后4~30h小鼠RVP-PLGA-MS植入侧肢体感觉阻滞时间明显较PLAC-PLGA-MS植入侧长(P<0.05)。PLAC-PLGA-MS植入侧肢体运动均未受阻滞,4-point scale评分均为1分;RVP-PLGA-MS植入侧在药物植入后4h至30h4-point scale评分为1~3分,明显高于PLAC-PLGA-MS侧,运动阻滞轻微(P<0.05),48h后感觉运动阻滞恢复。RVP-PLGA-MS植入侧手术切口未见明显的炎症反应;神经及附近组织病理切片仅见轻微炎症改变,全身主要脏器无病理学改变。结论RVP-PL-GA-MS在小鼠体内可显著延长罗哌卡因的作用时效,且组织相容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罗哌卡因乳酸羟乙基乙酸共聚物微球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PLGA微球在小鼠坐骨神经旁的缓释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田洪居 陈仲清 +1 位作者 刘永前 刘玲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296-299,共4页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PLGA微球(ROP-PLGA-MS)在小鼠坐骨神经旁的缓释作用。方法:昆明小鼠110只,随机均分为A、B两组,给药侧坐骨神经旁分别植入ROP-PLGA-MS和罗哌卡因PL-GA空白微球混合物(ROP/PLGA-MS);对照侧均植入PLGA空白微球(PLGA-MS),...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PLGA微球(ROP-PLGA-MS)在小鼠坐骨神经旁的缓释作用。方法:昆明小鼠110只,随机均分为A、B两组,给药侧坐骨神经旁分别植入ROP-PLGA-MS和罗哌卡因PL-GA空白微球混合物(ROP/PLGA-MS);对照侧均植入PLGA空白微球(PLGA-MS),建立动物模型(每侧植药量800mg/Kg)。各组小鼠均随机分11组(n=5),分布于给药后5min、15min、30min、1h、2h、3h、4h、10h、18h、30h、48h时间点,采用热踏板法及4-point scale评分测定坐骨神经阻滞时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药浓度。结果:两组小鼠坐骨神经阻滞结果发现A组的局麻药阻滞时间较B组延长约10倍。血药浓度变化显示:A组3h后测罗哌卡因,血药浓度相对平稳,达到峰值时间晚,峰值(Cmax)=129.80±259.70ng/ml,且血药浓度一直维持较低水平。B组在5min时血浆即可测及较高浓度罗哌卡因,并迅速达到Cmax=1559.00±123.39ng/ml,其后快速下降。结论:ROP-PLGA-MS在小鼠体内具有缓释作用,有效延长罗哌卡因时效,且血药浓度低,毒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罗哌卡因PLGA微球 植入 坐骨神经 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后镇痛对体温及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郭一闽 王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263-265,共3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后镇痛对体温及血糖的影响。方法:行扁桃体摘除术患儿60例随机分3组。A、B组分别于术前、术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C组为空白对照组。观察各时点体温及血糖变化,并记录镇痛、镇静评分及不...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后镇痛对体温及血糖的影响。方法:行扁桃体摘除术患儿60例随机分3组。A、B组分别于术前、术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C组为空白对照组。观察各时点体温及血糖变化,并记录镇痛、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各时点A、B组的疼痛评分及血糖均明显低于C组(P<0.05)而A、B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毕至术后6hA、B组体温明显低于C组(P<0.05),且A组明显低于B组(P<0.05)。三组均无过度镇静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术前或术后应用氟比洛芬酯均能有效缓解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后发热及疼痛引起的血糖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小儿 扁桃体摘除术 体温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用于单侧下肢创伤手术对PCEA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郭一闽 王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观察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用于下肢创伤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其对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影响。方法 ASAⅠ或Ⅱ级下肢创伤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L1、L2、W1、W2四组。L1、L2组分别用轻比重罗哌卡因7.5~15.0mg、15.0~22.5mg,W... 目的观察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用于下肢创伤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其对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影响。方法 ASAⅠ或Ⅱ级下肢创伤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L1、L2、W1、W2四组。L1、L2组分别用轻比重罗哌卡因7.5~15.0mg、15.0~22.5mg,W1、W2组分别用重比重罗哌卡因7.5~15.0mg、15.0~22.5mg。术后用罗哌卡因150mg+舒芬太尼0.05mg+阿扎司琼10mg+生理盐水至100ml行PCEA。记录两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术始、术中及PCEA结束时双下肢的Bromage评分。结果 L1、L2、W2组麻醉效果优于W1组(P<0.05)。L1、L2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W1、W2组(P<0.05)。L1组各时点健肢Bromage评分明显低于患肢(P<0.05)。L1组低血压、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L2、W2组(P<0.05)。结论下肢创伤手术使用0.3%轻比重罗哌卡因7.5~15.0mg单侧腰麻,麻醉效果满意,术后PCEA期间运动阻滞仅限于患肢,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总体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腰麻 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诺昔康用于小儿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一闽 王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2-814,共3页
目的评估氯诺昔康用于小儿术后静脉镇痛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A)、自控镇痛(PICA)组(B)、单次给药组(C)3组,记录术后不同时点疼痛、镇静、总体印象评分及不良反应,检测手术前后凝血功能及白细胞介素2,6的变化。结果... 目的评估氯诺昔康用于小儿术后静脉镇痛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A)、自控镇痛(PICA)组(B)、单次给药组(C)3组,记录术后不同时点疼痛、镇静、总体印象评分及不良反应,检测手术前后凝血功能及白细胞介素2,6的变化。结果B组术后各时点疼痛评分逐渐降低,明显低于A、C组(P<0.05),总体印象最佳。3组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3组术后白细胞介素2和6均较术前显著变化,B组改变程度最小(P<0.05)。3组术后凝血功能均未发现有临床意义的改变。结论氯诺昔康用于小儿术后PCIA安全、有效,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有较好的平衡细胞因子和缓解围术期免疫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诺昔康 围术期镇痛 凝血功能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氨基-5-磷酰基戊酸酯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的机械痛敏和热痛敏的影响
13
作者 周树勤 王忱 郑镇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840-2842,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动物模型,腹腔注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竞争性拮抗剂2-氨基-5-磷酰基戊酸酯(AP5)后观察腹腔用药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动物模型机械痛敏和热痛敏的影响。方法:48只成年Wis... 目的: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动物模型,腹腔注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竞争性拮抗剂2-氨基-5-磷酰基戊酸酯(AP5)后观察腹腔用药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动物模型机械痛敏和热痛敏的影响。方法:48只成年Wistar大鼠,雌雄不拘,随机分成3组,即Ⅰ组,假手术组(Sham),8只大鼠;Ⅱ组,CCI组,8只大鼠;Ⅲ组,治疗组,32只大鼠再分为4个亚组,Ⅲa组(CCI+NS),Ⅲb组[CCI+AP50.1mg/(kg·d)]、Ⅷc组(CCI+AP50.2mg/kg)、Ⅲd组(CCI+AP50.5mg/kg),每个亚组8只大鼠。48只大鼠分别于术前(0d)及术后1、3、5、7、14、21d测量每组大鼠的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腿潜伏期(TWL)。结果:CCI组从术后第3天开始直到本实验观察的术后第21天,MWT和TWL均明显降低,与假手术组Sham相比具有显著性(P<0.01);CCI加生理盐水组大鼠与CCI组大鼠的MWT和TWL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腹腔注射AP5各个剂量的CCI组在术后5~21d的MWT和TWL明显增加,与给药前和生理盐水组相比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腹腔注射AP5有明显减轻大鼠CCI模型的机械性痛敏和热痛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痛 2-氨基-5-磷酰基戊酸酯 慢性压迫性损伤 机械痛敏 热痛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