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腔积液中hTERT mRNACEA CA19-9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赵年贵 叶小群 +2 位作者 杨维兰 邹叶青 颜春松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CEA、CA19-9在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的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法检测胸腔积液中CEA、CA19-9含量及RT-PCR检测胸腔积液中hTERT mRNA表达。结果:恶...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CEA、CA19-9在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的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法检测胸腔积液中CEA、CA19-9含量及RT-PCR检测胸腔积液中hTERT mRNA表达。结果:恶性组中hTERTmRNA、CEA、CA19-9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三者在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hTERT mRNA:81.8/90.5/86.1,CEA:52.3/92.9/72.1,CA19-9:34.1/90.5/61.6。hTERT mRNA+CEA在恶性胸腔积液中诊断阳性率97.7%。结论:三者均有助于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而hTERT mRNA对于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有更大的临床价值,CA19-9不宜作为首选指标;hTERT mRNA和CEA联合检测可以进一步提高恶性胸腔积液的阳性检出率,有助于提高其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hTERT MRNA CEA CA19-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胸水与水通道蛋白AQP1之间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许相范 赵年贵 +3 位作者 徐显辉 叶美治 柳春宝 姜燕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322-1325,1334,共5页
目的:拟阐明水通道蛋白AQP1与恶性胸水产生机制的相关性,给予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AQP1、CD34和TNF-αmRNA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胸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果提示AQP... 目的:拟阐明水通道蛋白AQP1与恶性胸水产生机制的相关性,给予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AQP1、CD34和TNF-αmRNA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胸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果提示AQP1在正常肺近胸膜下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强阳性表达,间皮细胞中弱表达。荧光定量PCR结果有胸水的肺癌组织中CD34和TNF-αmRNA的表达量比对照组、无胸水肺癌组织和炎性胸水相比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4的表达与VEGF有着密切的正相关,但AQP1的表达与CD34不相关,伴有胸水的肺癌组织中AQP1表达相对减少。结论:NSCLC伴有胸水时其癌组织中TNF-α和VEGF高表达导致新生毛细血管增多,即CD34表达增多;肿瘤来源TNF-α导致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胸腔内渗出液不断增多;新生血管大量出现但相应的AQP1并未同步增多,导致机体水的严重失衡最后形成恶性胸水,推测癌性胸水与AOP1具有潜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P1 TNF-Α 恶性胸水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SLC和免疫佐剂CpG-ODN联合应用对小鼠移植黑素瘤的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许相范 许振柱 +3 位作者 唐丽华 李安娜 徐显辉 柳春宝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eccondary lymphoid tissue chemokine,SLC)和CpG寡聚脱氧核苷酸(CpG oligodeoxynucleotide,CpG-ODN)联合应用对小鼠移植黑素瘤的治疗效果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制备SLC-Fc融合蛋白,体外检测SLC-Fc对小鼠... 目的:探讨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eccondary lymphoid tissue chemokine,SLC)和CpG寡聚脱氧核苷酸(CpG oligodeoxynucleotide,CpG-ODN)联合应用对小鼠移植黑素瘤的治疗效果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制备SLC-Fc融合蛋白,体外检测SLC-Fc对小鼠淋巴细胞的趋化效应。建立小鼠黑素瘤移植模型,随机分生理盐水对照组、CpG-ODN组、SLC-Fc组以及SLC-Fc+CpG-ODN组共4组。观察治疗后各组小鼠肿瘤的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瘤组织中淋巴细胞的种类和浸润情况。结果:成功制备SLC-Fc蛋白,SLC-Fc对小鼠淋巴细胞具有剂量依赖性(0.03、0.3和3μg/L)趋化作用。瘤内注射SLC-Fc和(或)CpG-ODN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联合治疗组瘤体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并且小鼠存活时间也明显延长。联合治疗组瘤体内CD4+、CD8+T淋巴细胞和CD11c+树突状细胞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P<0.01),并且其肿瘤引流淋巴结也明显增大。结论:SLC和CpG-ODN联合应用对小鼠移植黑素瘤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趋化CD4+T、CD8+T细胞和促进DCs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 CPG寡聚脱氧核苷酸 黑素瘤 抗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