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厦门市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验证 被引量:1
1
作者 庄世坚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4,共3页
间断采样和旧监测网络数据与新测点、新方法(24小时连续采样或自动连续监测)所提供的数据可比性如何?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替代?新监测网络设计是否能用实测结果加以验证?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因此,1989年我们在新监测网络按连续采样法开... 间断采样和旧监测网络数据与新测点、新方法(24小时连续采样或自动连续监测)所提供的数据可比性如何?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替代?新监测网络设计是否能用实测结果加以验证?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因此,1989年我们在新监测网络按连续采样法开展监测的同时,对旧监测网络仍按原来间断采样的规定,同步运转四个月(1、4、7、10月)以便分析。 一、监测条件及设备 新监测网络四个测点。用上海长城仪表厂生产的CW—1A大气连续恒温采样仪进行连续采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监测 布点 最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市区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监测 被引量:2
2
作者 樊敏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3-35,共3页
参照国家环保局颁发的《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规定》,在厦门城市建城区开展了原野、道路和建筑物室内 γ辐射剂量率监测 ,查明了市区环境的天然放射性水平现状 ,为厦门市放射性环境管理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关键词 天然放射性水平 放射性监测 厦门市 城市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监测中确定最佳点位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8
3
作者 庄世坚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4-29,共6页
环境监测网络设计的关键问题是确定最佳的环境监测点位 ,而最优的监测点位必须既能代表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的平均水平 ,又能反映该区域环境质量的变化状况。为此提出一个兼容样本贴近与相似程度的统计量——近似度 ,不仅在理论上证明了其... 环境监测网络设计的关键问题是确定最佳的环境监测点位 ,而最优的监测点位必须既能代表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的平均水平 ,又能反映该区域环境质量的变化状况。为此提出一个兼容样本贴近与相似程度的统计量——近似度 ,不仅在理论上证明了其合理性 ,而且在厦门的应用中得到满意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 点位确定 近似度 网络设计 布点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监测特异测定值的计算机判别法
4
作者 庄世坚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1991年第1期43-44,共2页
一、问题的提出环境质量的正确反映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环境监测的质量.而在保证环境监测结果可靠性的全部活动中,数据处理是一个环节.数据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人们能否从环境监测中提取可靠的环境信息,依此对环境质量作分析评价,制订环... 一、问题的提出环境质量的正确反映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环境监测的质量.而在保证环境监测结果可靠性的全部活动中,数据处理是一个环节.数据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人们能否从环境监测中提取可靠的环境信息,依此对环境质量作分析评价,制订环境质量控制方案.在环境监测分析中特异测定值的出现是数据处理经常遇到的问题.如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是在监测分析中,由于已知差错所造成的,可以舍弃外,应从技术上仔细寻找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 计算机判别法 特异测定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港叶绿素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水环境因子关系的多元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俞秀霞 孙琳 陈长平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9-62,共14页
叶绿素(Chl)是水体初级生产的重要指标,随环境因素变化而波动,因此,周年持续的原位实时监测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水体初级生产水平及受控因素。作者于2017年全年通过水质自动在线监测对厦门港海域的叶绿素及水温、溶解氧、pH、盐度等水环境... 叶绿素(Chl)是水体初级生产的重要指标,随环境因素变化而波动,因此,周年持续的原位实时监测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水体初级生产水平及受控因素。作者于2017年全年通过水质自动在线监测对厦门港海域的叶绿素及水温、溶解氧、pH、盐度等水环境因子进行了实时监测分析,并基于多元分析研究了叶绿素含量时空分布与主要水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厦门港叶绿素含量年平均值为(3.89±7.76)mg/m^(3),最大值为163.00 mg/m^(3),出现在同安湾(夏季);叶绿素含量具有北岸大于南岸的平面分布特点和夏秋季高、冬春季低的季节变化特点。一年中出现两次与浮游植物繁盛期一致的叶绿素含量高值,分别为夏季(7月,10.34 mg/m^(3))和冬季(2月,7.00 mg/m^(3))。叶绿素含量存在显著的昼夜变化规律,并在不同季节表现为不同的节律:春季叶绿素含量正午最高;夏季和秋季在白天降低,中午达到最低值,最高值出现在夜间;冬季叶绿素含量白天上升,夜晚降低。在聚类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叶绿素含量与水环境因子的多元线性模型,得到了与叶绿素含量关系最密切的环境因子是溶解氧饱和度和水温;叶绿素含量与溶解氧饱和度和水温均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港 叶绿素 时空分布 水环境因子 多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计算机实现环境噪声的自动监测 被引量:5
6
作者 符江涛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7-30,共4页
国内环境噪声监测仍沿袭着“仪器放点”、“数据整理”、“计算机录入”等旧的一套监测模式 ,自动化程度较低并且没有留存原始声级数据。文章介绍的用计算机实现环境噪声自动监测 ,比较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文中对监测系统的功能要求、... 国内环境噪声监测仍沿袭着“仪器放点”、“数据整理”、“计算机录入”等旧的一套监测模式 ,自动化程度较低并且没有留存原始声级数据。文章介绍的用计算机实现环境噪声自动监测 ,比较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文中对监测系统的功能要求、系统构成、系统软件以及系统的先进性作了简要的说明与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 自动监测 环境噪声 噪声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宇光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3-24,共2页
目前 ,我国重点城市都在开展环境空气质量日报或预报工作 ,开展这一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必须建立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由于我国目前的研制水平有限 ,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基本上是靠引进国外技术及设备来完成的。而引进设备往往... 目前 ,我国重点城市都在开展环境空气质量日报或预报工作 ,开展这一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必须建立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由于我国目前的研制水平有限 ,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基本上是靠引进国外技术及设备来完成的。而引进设备往往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不够 ,尤其是在系统结构、数据采集、远程控制与诊断方面同我们的实际要求相去甚远。为此本文将围绕国内环境监测共同关注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及其设计的问题展开讨论 ,内容包括目前国内自动监测系统的现状 ;国外发展情况及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设计 自动监测 远程测控 干法测量 长光程 环境空气质量 大气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地区气溶胶液态水含量特征及其对硝酸根生成的影响
8
作者 张杰儒 张燕茹 苏捷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8,共9页
环境气溶胶中包含大量吸湿性组分,其可吸收液态水,进而改变气溶胶的尺度及环境、气候效应,因此,需要对气溶胶液态水(ALW)开展研究。厦门地区环境空气中的水汽丰富,ALW在气溶胶中占比较大,但关于其特征和影响因素,目前仍缺乏相关报道。利... 环境气溶胶中包含大量吸湿性组分,其可吸收液态水,进而改变气溶胶的尺度及环境、气候效应,因此,需要对气溶胶液态水(ALW)开展研究。厦门地区环境空气中的水汽丰富,ALW在气溶胶中占比较大,但关于其特征和影响因素,目前仍缺乏相关报道。利用ISORROPIAⅡ热动力学平衡模型,对厦门地区PM_(2.5)中主要吸湿性物质的含量和特征,以及气溶胶液态水含量(ALWC)的季节和日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影响ALWC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厦门地区二次离子对气溶胶吸湿性的贡献最大,冬季浓度最高。春梅雨季ALWC的平均值最高,达到了113.5μg/m^(3)。各季节ALWC占气溶胶总质量浓度的比例为37.1%~86.6%。厦门地区能见度和ALWC呈现负相关,ALWC水平决定了大气能见度整体状况。通过敏感性分析发现:硫酸根浓度对ALWC的影响显著,二者呈线性关系;硝酸根在低浓度的时候与ALWC也呈现线性相关,而当其浓度上升到一定水平后,对ALWC的影响不明显;温度变化对于ALWC几乎没有影响;相对湿度对ALWC的影响呈现指数变化。ALW对硝酸根的生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分析硝酸根生成速率和ALWC的比值发现,在单位质量浓度条件下,白天ALW对硝酸根的生成的促进能力比夜间更强。此外,从季节角度,秋季单位浓度ALW对硝酸根的生成的促进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 气溶胶 液态水 影响因素 硝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胺甲恶唑和卡马西平在孔隙介质中的吸附行为与影响因素研究
9
作者 张威 张书缘 +5 位作者 孔祥科 许瑞峰 韩梅 刘圣华 曾少坚 吴林 《岩矿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5-657,共13页
磺胺甲恶唑(SMX)和卡马西平(CBZ)作为水环境中被广泛检出的药用活性化合物,其进入水土环境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为探究SMX和CBZ进入不同类型土壤后的吸附行为,本文研究了SMX和CBZ在粉土及细砂两种典型孔隙介质中的吸附动... 磺胺甲恶唑(SMX)和卡马西平(CBZ)作为水环境中被广泛检出的药用活性化合物,其进入水土环境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为探究SMX和CBZ进入不同类型土壤后的吸附行为,本文研究了SMX和CBZ在粉土及细砂两种典型孔隙介质中的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特征及溶液pH值、可溶性腐植酸(DHA)和土壤矿物组分三种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SMX和CBZ在孔隙介质上的吸附均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具有快速吸附、缓慢平衡的特点,属于单分子层化学吸附。孔隙介质对SMX的吸附属于自发的放热反应,而对CBZ的吸附则是吸热反应。在实验条件下,粒径小、有机质含量高和比表面积较大的粉土对SMX和CBZ的最大吸附量分别是细砂的3.0倍和2.3倍。SMX的吸附主要受矿物表面静电引力和有机质分配作用影响,而CBZ更多受分配作用控制。随溶液pH值升高(pH=5.0~9.0),孔隙介质对主要以阴离子态存在的SMX的吸附量明显下降,而对分子态CBZ的吸附量变化不明显。溶液中DHA(8~50mg/L)的共存对孔隙介质吸附SMX和CBZ具有竞争抑制作用。孔隙介质中蒙脱石和铁氧化物的含量越高,其对SMX和CBZ的吸附能力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甲恶唑 卡马西平 孔隙介质 吸附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地区酸沉降现状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欧寿铭 潘荔卿 +1 位作者 庄马展 杨红斌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1996年第5期51-56,共6页
在1992~1994年,厦门地区进行了降水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厦门地区降水已呈酸性,其年均pH值范围为4.48~5.09,酸雨的频率为46%~92%;降水酸化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四季的降水酸化程度顺序为春季>冬季>夏... 在1992~1994年,厦门地区进行了降水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厦门地区降水已呈酸性,其年均pH值范围为4.48~5.09,酸雨的频率为46%~92%;降水酸化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四季的降水酸化程度顺序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降水中的主要阴离子为SO2-4,表明厦门地区的酸雨为硫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PH值 厦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酸雨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及污染源的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俞绍才 蔡小平 +1 位作者 陈小江 陈泽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0-23,共4页
根据厦门市1983-1991年9年春雨、梅雨及台风雨酸度的观测结果,结合各场雨水同步观测的气象要素资料,分析各类型雨水酸度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同时依降水的酸化原理估计了外来源及局地源对厦门酸雨形成的贡献。
关键词 酸雨 污染源 气象要素 厦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煤渣与粉煤灰开发应用可行性研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丹红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7-59,共3页
厦门的年耗煤量已突破 1 50万吨 ,煤渣与粉煤灰的出路是政府与公众所关注的问题。 1 986年与 1 996年相隔 1 0年的两次放射性水平监测与研究相互印证表明 ,厦门以煤渣砖为建材的建筑物 ,放射性水平低于砖混、砖木、泥木、花岗岩等类的... 厦门的年耗煤量已突破 1 50万吨 ,煤渣与粉煤灰的出路是政府与公众所关注的问题。 1 986年与 1 996年相隔 1 0年的两次放射性水平监测与研究相互印证表明 ,厦门以煤渣砖为建材的建筑物 ,放射性水平低于砖混、砖木、泥木、花岗岩等类的建筑物。厦门煤渣与粉煤灰的核素含量 ,均低于《建筑材料用工业废渣放射性物质限制标准》,从而为厦门煤渣与粉煤灰的开发与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渣 粉煤灰 放射水平 核素含量 燃料废渣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鳖池一些环境因子变化特征及其对鳖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红卫 池信才 +1 位作者 黄槐 吴定虎 《福建水产》 1998年第3期51-55,共5页
本文通过对鳖池水体进行理化处理,分析了主要的环境因子对养殖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鳖池水体溶解氧的提高对鳖池水质和底质改善及养殖鳖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皮肤病的治疗没有明显的作用;大换水后鳖池水体pH值昼夜变化较大,... 本文通过对鳖池水体进行理化处理,分析了主要的环境因子对养殖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鳖池水体溶解氧的提高对鳖池水质和底质改善及养殖鳖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皮肤病的治疗没有明显的作用;大换水后鳖池水体pH值昼夜变化较大,午后出现较高的pH值高峰;午后高pH值对正常养殖鳖虽无明显的不适反应,但在随后的养殖过程中出现较多的疖疮病和白底板病。利用外加电源提高鳖池氧化还原电位,试图改善鳖池底质和水质的方法,未能得到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水质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湖水表面微层砷、磷酸盐、悬浮颗粒物及藻类富集现象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郁建栓 戴树桂 陈甫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59-363,共5页
本文利用自制的玻璃板表面微层水采样器采集并分析了天津水上公园湖水表面微层中砷的四种不同形态:亚砷酸盐[As(Ⅲ)]、砷酸盐[As(Ⅴ)]、一甲基胂酸盐(MMA)、二甲基胂酸盐(DMA),以及溶解态总磷(TDP)、总磷(TP)、悬浮颗粒物和藻类的富集情... 本文利用自制的玻璃板表面微层水采样器采集并分析了天津水上公园湖水表面微层中砷的四种不同形态:亚砷酸盐[As(Ⅲ)]、砷酸盐[As(Ⅴ)]、一甲基胂酸盐(MMA)、二甲基胂酸盐(DMA),以及溶解态总磷(TDP)、总磷(TP)、悬浮颗粒物和藻类的富集情况,初步探讨了它们在湖水表面微层富集的原因.结果表明.它们在湖水表面微层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富集现象.其中以总磷、悬浮颗粒物和藻类尤为明显.它们在湖水表面微层的富集除了与大气物理运动过程和生物活动有关外,还与采样站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微层 磷酸盐 颗粒物 富集 水质监测 湖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重金属对生物毒性效应的分子机理 被引量:36
15
作者 郁建栓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8-31,共4页
初步阐明了重金属对生物产生毒性效应的分子机理以及重金属参与生物过程的生物活性点位;阐述了金属离子对生物活性点位的竞争及其对金属生物毒性的影响;讨论了重金属在生物体内积累的分子机理以及对生物毒性的关系。
关键词 重金属 生物活性点位 生物毒性效应 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快速分析水中氯苯类化合物 被引量:26
16
作者 杨红斌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03-105,共3页
固相微萃取是一种快速、简便、集萃取浓缩进样于一体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具有分析时间短、灵敏度高、无需有机溶剂的优点。方法用固相微萃取富集水中氯苯类化合物,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分析,整个分析过程只需20min,检出限可达0.1~2μg·... 固相微萃取是一种快速、简便、集萃取浓缩进样于一体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具有分析时间短、灵敏度高、无需有机溶剂的优点。方法用固相微萃取富集水中氯苯类化合物,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分析,整个分析过程只需20min,检出限可达0.1~2μg·L^(-1),已用于地面水水源中氯苯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ME GC 氯苯 水分析 测定 饮用水 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快速同步分析水中挥发性卤代烃及氯苯类化合物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杨红斌 王若苹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3-26,共4页
固相微萃取是一种快速、简便、集萃取浓缩进样于一体的样品前处理技术 ,具有分析时间短、灵敏度高、无需有机溶剂的优点。本工作用固相微萃取富集水中挥发性卤代烃、氯苯类化合物 ,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分析 ,整个分析过程只需 2 0 min,... 固相微萃取是一种快速、简便、集萃取浓缩进样于一体的样品前处理技术 ,具有分析时间短、灵敏度高、无需有机溶剂的优点。本工作用固相微萃取富集水中挥发性卤代烃、氯苯类化合物 ,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分析 ,整个分析过程只需 2 0 min,检出限可达 0 .0 1~ 0 .3μg/L,已用于自来水、地面水源中挥发性卤代烃、氯苯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相色谱 挥发性卤代烃 氯苯类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快速分析水中多环芳烃化合物 被引量:12
18
作者 郁建栓 朱晨红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0-22,共3页
本文利用等梯度淋洗,荧光检测器实现了水中七种多环芳烃化合物的快速分析,七种多环芳烃的分离效果好,无基线漂移,样品分析时间短,一个样品的分析时间小于20分钟。七种多环芳烃分别为:荧蒽、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 本文利用等梯度淋洗,荧光检测器实现了水中七种多环芳烃化合物的快速分析,七种多环芳烃的分离效果好,无基线漂移,样品分析时间短,一个样品的分析时间小于20分钟。七种多环芳烃分别为:荧蒽、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h)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水质监测 高效液相色谱 地面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铁锰混合金属氧化物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染料废水 被引量:11
19
作者 黄全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63-1268,1273,共7页
采用高温煅烧法制备纳米铁锰混合金属氧化物(MnFe-MMO)作为催化剂,活化过一硫酸盐(PMS)氧化染料废水中的活性黑5(RB5)。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MnFe-MMO的晶体结构及形貌特征。探讨了催化剂投加量... 采用高温煅烧法制备纳米铁锰混合金属氧化物(MnFe-MMO)作为催化剂,活化过一硫酸盐(PMS)氧化染料废水中的活性黑5(RB5)。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MnFe-MMO的晶体结构及形貌特征。探讨了催化剂投加量、PMS投加量、pH以及无机阴离子和天然有机物对RB5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nFe-MMO投加量为0.3 g/L、PMS投加量为0.3 g/L、pH=7的条件下,RB5(10 mg/L)在60 min时的降解率达到88%。HCO-3和腐殖酸抑制了RB5的降解,而Cl-轻微促进RB5的降解。自由基猝灭实验表明,MnFe-MMO/PMS体系中产生的自由基主要为SO_(4)^(-)·和·OH,并且SO_(4)^(-)·在降解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协同效应实验证明铁锰的协同作用提升了MnFe-MMO对PMS的催化能力。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MnFe-MMO/PMS体系产生的·OH和SO_(4)^(-)·可破坏RB5大分子,使其最终降解为小分子聚羧酸类腐殖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锰混合金属氧化物 过一硫酸盐 有机染料 高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pH平均值的正确算法 被引量:8
20
作者 庄世坚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55-56,共2页
陈晋鼎同志在《中国环境监测》1988年第五期发表了“谈谈pH值算法问题”
关键词 环境监测 PH值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