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厦门滨海湿地鸟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方文珍 陈小麟 +2 位作者 陈志鸿 林清贤 徐春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3-137,共5页
秋季对厦门滨海湿地12个样区的鸟类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说明:厦门滨海湿地鸟类共有19科52种.其中,白鹭、环颈、苍鹭、普通鸬鹚和中白鹭为数量优势种,反映出厦门滨海湿地主要作为水鸟的越冬栖息场所.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以杏林湾... 秋季对厦门滨海湿地12个样区的鸟类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说明:厦门滨海湿地鸟类共有19科52种.其中,白鹭、环颈、苍鹭、普通鸬鹚和中白鹭为数量优势种,反映出厦门滨海湿地主要作为水鸟的越冬栖息场所.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以杏林湾水库和湖两个样区较高,分别为3.66和3.35,西堤和高浦的多样性指数较低,分别为1.42和1.17,群落多样性指数的高低主要受物种数量和各物种种群数量均匀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滨海湿地 鸟类群落 群落多样性 白鹭 苍鹭 物种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滨海湿地冬季鸟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方文珍 陈志鸿 +1 位作者 陈小麟 林清贤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16,27,共8页
1999年12月-2000年2月对厦门滨海湿地12个样区冬季鸟类的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并选取调查地的7个参数定量分析滨海湿地鸟类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显示,厦门冬季滨海湿地鸟类共有15科45种。其中,风头潜鸭(Aythya fuligula)... 1999年12月-2000年2月对厦门滨海湿地12个样区冬季鸟类的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并选取调查地的7个参数定量分析滨海湿地鸟类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显示,厦门冬季滨海湿地鸟类共有15科45种。其中,风头潜鸭(Aythya fuligula)、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黑腹滨鹬(Calidris alptina)和白鹭(Egretta garzetta)为优势种,其数量之和占总数量的76%。白鹭为厦门湿地的广布种,在12个样区均有分布。厦门冬季湿地鸟类群落的相似性与其滩涂底质的相似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湿地鸟类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湿地周边建筑物、交通干扰、人工水产养殖场和周边陆地植被覆盖状况等。湿地鸟类的种群密度则受水域含盐量、交通干扰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鸟类 群落多样性 水鸟 涉禽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环境问题研究中的社会学方法——居民对卷烟厂烟味污染的感应研究
3
作者 黄国和 孙飒梅 陈丽玉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8,共5页
采用表格形式随机对工厂附近居民进行询答调查,从而通过结果的统计和分析研究,为正确评价该厂烟味污染和合理制订污染控制规划方案提供了公众方面的有效论据。
关键词 卷烟厂 污染调查 居民 烟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两个优势种的发现及其数量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杨洁 蔡立哲 +3 位作者 梁俊彦 周细平 金亮 陈志鸿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44-49,共6页
根据2004年在厦门海域22个取样站获得的4个季度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数据以及历史资料,发现软体动物双壳纲的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是厦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局部、季节性优势种;环节动物多毛纲的昆士兰稚齿虫(Prionospio ... 根据2004年在厦门海域22个取样站获得的4个季度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数据以及历史资料,发现软体动物双壳纲的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是厦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局部、季节性优势种;环节动物多毛纲的昆士兰稚齿虫(Prionospio queenslandica)是局部优势、周年常见种。春季和夏季,光滑河蓝蛤在鼓浪屿附近海域的密度分别为1098.8个/m2和1720.0个/m2,夏季,在曾厝安附近海域的密度为3773.3个/m2,均占所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密度的50%以上,而冬季和秋季,很少采集到光滑河蓝蛤。夏季和秋季,昆士兰稚齿虫在鼓浪屿附近海域的密度分别为871.3个/m2和232.5个/m2;从季度平均值看,昆士兰稚齿虫密度和生物量夏季最高,秋季次之,春季第三,冬季最低;昆士兰稚齿虫的优势度没有光滑河蓝蛤高,但在整个厦门海域均有一定的密度和生物量。本研究分析了光滑河蓝蛤、昆士兰稚齿虫数量与有机质、硫化物含量、水动力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海域 优势种 昆士兰稚齿虫(Prionospio queenslandica) 光滑河蓝蛤 (Potamocorbula laev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海区潮间带海洋动植物共附生拮抗微生物的分布 被引量:12
5
作者 黄耀坚 陈连兴 +2 位作者 郑忠辉 陈品健 苏文金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7-41,共5页
研究厦门海区潮间带海洋动植物共附生抗菌微生物的分布,结果表明,海洋动植物体表或肠道存在细菌10^4 ̄10^5个/g、真菌10^3 ̄10^5个/g和放线菌10^3 ̄10^4个/g,其菌量随宿主而变化;在289株分离菌株... 研究厦门海区潮间带海洋动植物共附生抗菌微生物的分布,结果表明,海洋动植物体表或肠道存在细菌10^4 ̄10^5个/g、真菌10^3 ̄10^5个/g和放线菌10^3 ̄10^4个/g,其菌量随宿主而变化;在289株分离菌株中,53株菌株有抑菌活性,28株为细菌,17株为放线菌,8株为真菌,30%的拮抗菌可抑制3种以上敏感菌的生长;鉴定结果表明,拮抗细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放线菌为链霉菌和小单孢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共生 附生 潮间带 海洋动物 海洋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饲料造粒过程中三聚氰胺形成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林建云 王海燕 +2 位作者 林涛 王玮玮 许艳红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7,共7页
对我国饲料原料、水产饲料产品中三聚氰胺含量(CMA)背景值的调查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饲料原料CMA<0.25 mg/kg;自2009年以来,水产饲料的CMA持续以2倍以上的速度递减;至2011年,饲料中CMA大多数低于0.25 mg/kg的低残留水平... 对我国饲料原料、水产饲料产品中三聚氰胺含量(CMA)背景值的调查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饲料原料CMA<0.25 mg/kg;自2009年以来,水产饲料的CMA持续以2倍以上的速度递减;至2011年,饲料中CMA大多数低于0.25 mg/kg的低残留水平,且未发现CMA超标的现象。水产饲料造粒前后CMA的对比试验表明:饲料在挤压造粒过程中存在着三聚氰胺的增量(ΔCMA),且增量值的大小与其饲料原料中CMA背景值密切相关。经过对饲料中形成ΔCMA主要影响因素的探讨试验结果发现:尿素在饲料挤压造粒过程中或许能够产生微小ΔCMA,但不可能是引起饲料中三聚氰胺超标的主要因素;而形成饲料原料中CMA较大残留背景值、并引起饲料在造粒过程中产生较大ΔCMA主要影响因素是原料中非法添加缩二脲类"蛋白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饲料 造粒 三聚氰胺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萘和芘处理对红树植物秋茄胚轴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7
7
作者 陆志强 郑文教 +1 位作者 马丽 陈文田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0-583,共4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以0.1、1和10 mg/L三个浓度的萘和芘培养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candel(L.)D ruce)幼苗,培养基盐度15,培养期60 d,以不加污染物培养为对照,分析了萘和芘对幼苗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萘和芘(0.1 mg/L...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以0.1、1和10 mg/L三个浓度的萘和芘培养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candel(L.)D ruce)幼苗,培养基盐度15,培养期60 d,以不加污染物培养为对照,分析了萘和芘对幼苗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萘和芘(0.1 mg/L)对秋茄胚轴萌发没有影响,对幼苗生长甚至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高浓度处理(10 mg/L)则对胚轴第二对叶的展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高浓度萘处理的幼苗根、茎、叶及总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95.2%、89.7%、85.5%和91.6%;高浓度芘处理则分别降低了50.4%,52.9%、73.9%和57.6%.在抑制程度上,萘处理明显大于芘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苗生长 红树植物 萌发 胚轴 秋茄 实验室条件 研究结果 抑制作用 刺激作用 低浓度 污染物 培养期 培养基 幼苗根 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近海几种海藻的营养成分与饲用安全评价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林建云 林涛 +2 位作者 林丽萍 陈维芬 贺青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997-1002,共6页
对福建近海浒苔、龙须菜、羊栖菜、海带等4种海藻进行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元素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基本成分测定结果表明:4种海藻中多糖类膳食纤维和粗纤维的含量最高,二者总量均高于50%。粗蛋白质含量以浒苔、... 对福建近海浒苔、龙须菜、羊栖菜、海带等4种海藻进行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元素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基本成分测定结果表明:4种海藻中多糖类膳食纤维和粗纤维的含量最高,二者总量均高于50%。粗蛋白质含量以浒苔、龙须菜为高(15.6%~38.2%),羊栖菜(14.6%)、海带(9.12%)较低。17种氨基酸的测定结果表明了4种海藻的氨基酸含量均较高(TAA/CP:79.8%~91.4%),必须氨基酸的比率(EAA/TAA:35.4%~40.0%、EAA/NEAA:0.55~0.67)基本符合FAO/WTO推荐的理想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模式。4种海藻均属低脂产物,其脂肪酸结构体现出陆生与水生动植物油脂的共性,富含n-3PUFA。海藻中矿物元素含量极为丰富,均富含Ca、Mg、K、Na、Fe等元素;浒苔中Mg以及Fe、Zn、Cu、Mn等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均较高。有害元素Pb、Hg、Cd和As的含量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01)中鱼粉的限量指标要求。因此,4种海藻均可成为一类富含膳食纤维、富含矿物元素、高蛋白、低脂的天然饲料原料,尤其是浒苔与龙须菜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 营养成分 饲料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