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中物理概念建构思维可视化策略——以浮力概念的建构为例 被引量:22
1
作者 陈宗成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1期72-75,共4页
由于缺少认知的必要性激发、建构的充分性论证及确证的真实性"证实"或"证伪",物理概念教学往往沦为"伪建构";再加上初中学生抽象思维不强,建构时的思路不清、思考中断又进一步使概念教学沦为重灾区。利... 由于缺少认知的必要性激发、建构的充分性论证及确证的真实性"证实"或"证伪",物理概念教学往往沦为"伪建构";再加上初中学生抽象思维不强,建构时的思路不清、思考中断又进一步使概念教学沦为重灾区。利用思维可视策略立足于个体最近发展区,能记录思维表象,支持心理扫描,完成概念激发;建立思维链条,推动概念建构;进行反思回溯,完成概念建模确证,真正实现概念建模;同时又可将"因材施教、因材施助、因材施学"有机结合起来,培养深度学习能力和物理理性精神,进而将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可视化 伪建构 激发 建构 确证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定位与策略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步华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8-12,共5页
教育部于2014年3月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通知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1]在此指导思想下,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对传统... 教育部于2014年3月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通知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1]在此指导思想下,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对传统文化的内容编排作出了较大的调整。小学阶段的文言文篇幅由原来的4篇增加到16篇,从原来只编排于第三学段,扩大到第二、三学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材 内容编排 立德树人 第三学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文言文 指导思想 《纲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维地图与初中物理概念生成的可视化表征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宗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0-63,共4页
一、问题提出:为何要用思维地图进行概念生成的可视化表征 1.两大滞后制约概念生成 (1)抽象思维能力发展滞后于概念生成需要。皮亚杰认为,初中儿童,思维从具体运演阶段向形式运演阶段发展,且以形象思维为主。初中物理的概念比... 一、问题提出:为何要用思维地图进行概念生成的可视化表征 1.两大滞后制约概念生成 (1)抽象思维能力发展滞后于概念生成需要。皮亚杰认为,初中儿童,思维从具体运演阶段向形式运演阶段发展,且以形象思维为主。初中物理的概念比较抽象、严谨、深刻。个体的思维发展滞后于概念生成所需的思维能力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思维能力 物理概念 初中物理 可视化 表征 地图 发展滞后 问题提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物理项目学习的堂本化策略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宗成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1期70-72,共3页
解决富有挑战性问题的项目学习能够推动深度学习的开展。但由于所设计的活动相对庞大、所需要的知识相对复杂、所启用的资源相对众多、所历经的周期又相对较长,项目学习难以在常态课堂践行。通过规模微型化、活动课程化、资源配套化等&q... 解决富有挑战性问题的项目学习能够推动深度学习的开展。但由于所设计的活动相对庞大、所需要的知识相对复杂、所启用的资源相对众多、所历经的周期又相对较长,项目学习难以在常态课堂践行。通过规模微型化、活动课程化、资源配套化等"堂本化"策略处理,项目学习能在常态课堂条件下得以顺利践行,并通过系列单元化的"微项目"去形成"大项目",解决"大问题",最终完成既定的课程目标,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堂本化 常态课堂 项目学习 初中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被引量:5
5
作者 蔡莺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6-70,共5页
目前初中英语作业存在目标窄化、内容松散、形式僵化、反馈低效等问题。本文在分析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探讨了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内涵与意义,并结合作业设计案例,从提炼单元主题、制定单元目标、整合作业内容、优化作... 目前初中英语作业存在目标窄化、内容松散、形式僵化、反馈低效等问题。本文在分析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探讨了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内涵与意义,并结合作业设计案例,从提炼单元主题、制定单元目标、整合作业内容、优化作业形式和关注评估反馈五个方面阐述其实施路径,以期建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作业体系,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英语 作业设计 主题意义 单元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实验教学STEM要素整合策略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宗成 肖永琴 《教学与管理》 2021年第10期72-75,共4页
实验教学是用实证的手法来建构物理意义。实验教学由于较少地或不合理运用STEM要素而难以完成高水平的物理认知。通过科学地整合STEM各要素,即通过提炼突显教学主旨(S)、强化建模(M)论证意义内涵、巧妙设计(T)破除认知盲区及合理控制培... 实验教学是用实证的手法来建构物理意义。实验教学由于较少地或不合理运用STEM要素而难以完成高水平的物理认知。通过科学地整合STEM各要素,即通过提炼突显教学主旨(S)、强化建模(M)论证意义内涵、巧妙设计(T)破除认知盲区及合理控制培养工程意识(E),便能使STEM各要素形成有机整体,创设出富有挑战性项目实现深度学习,真正揭示出事物间因果关系,发挥物理实验以“物”成“理”的实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要素整合 物理实验教学 整合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进阶式培育 被引量:1
7
作者 林传忠 《教学与管理》 2023年第17期51-55,共5页
数学阅读是学好数学的基础。但目前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整体较弱,主要原因是缺乏持续性的培育。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通过教读阶段、导读阶段、运用阶段、反思阶段四个阶段的进阶式培育,助推学生... 数学阅读是学好数学的基础。但目前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整体较弱,主要原因是缺乏持续性的培育。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通过教读阶段、导读阶段、运用阶段、反思阶段四个阶段的进阶式培育,助推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阅读理解能力 教读阶段 导读阶段 运用阶段 反思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生物学“技能训练”栏目的特点及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田明礼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1-23,共3页
本文概括了人教版《生物学》教材中"技能训练"栏目的特点,论述了"技能训练"栏目在落实"倡导探究性学习"理念中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生物学 “技能训练” 探究性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阅读与写作“手牵手”——小学中段语文统编教材随文式日记写作探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月玲 《福建茶叶》 2020年第3期363-364,共2页
语文是一个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当前的语文教学,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等为代表的多方面语文素养,此外还需要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文学美学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操品味提升等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工... 语文是一个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当前的语文教学,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等为代表的多方面语文素养,此外还需要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文学美学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操品味提升等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充分用好语文教材,引导孩子运用课内所学的表达和写作方法进行课外写作、创作,由课内向课外扩展,使学生能够主动、充分、自由并有创意地进行写作能力的学习与培养,从而在读中写、写中读,有机结合,让阅读与写作相得益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把握规律 积累内化 丰富心智 建模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玩”是教学的一种境界
10
作者 田明礼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4-84,共1页
玩是什么?一直以来,人们过多地给玩戴上了贬义的帽子,如玩物丧志、玩弄等。殊不知,玩还是一种投入和兴趣,具有玩赏、研习等褒义(《辞海》)。龙应台曾说:“玩,便是最好的教育!玩,是天地间学问的根本!”可见玩在人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教学 《辞海》 龙应台 研习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这样确定《伶官传序》的教学点
11
作者 陈冬梅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7-29,共3页
我曾上过一节《伶官传序》的市级公开课,后来有机会听别的教师上《伶官传序》的公开课,虽然“同唱一首歌”,但风味全然不同。静而思之:我教了什么,是怎么教的?别人教了什么,又是怎么教的?这篇或者说这类文章还能怎么教?教与不... 我曾上过一节《伶官传序》的市级公开课,后来有机会听别的教师上《伶官传序》的公开课,虽然“同唱一首歌”,但风味全然不同。静而思之:我教了什么,是怎么教的?别人教了什么,又是怎么教的?这篇或者说这类文章还能怎么教?教与不教这篇文章对学生有什么不同呢?这样一想还真是颇有意趣,这大概就是迟到的教学反思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伶官传序》 教学点 教学反思 公开课 文章 教师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类性中质疑 在篇性中解惑——试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处误读
12
作者 陈冬梅 邱晴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7-60,共4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初中语文教材经典名篇,原来人教社编写的教材放在九下第五单元(先秦诸子散文),统编教材放在八上第六单元,单元人文主题为“人的品格与志趣”,语文要素(写作)是“表达要得体”。全文不足150字,分四个层次论述,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初中语文教材经典名篇,原来人教社编写的教材放在九下第五单元(先秦诸子散文),统编教材放在八上第六单元,单元人文主题为“人的品格与志趣”,语文要素(写作)是“表达要得体”。全文不足150字,分四个层次论述,如下图所示:笔者拟从统编本教材“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结构特点出发,从选文的类性篇性[1]入手,对论题、论点、立论、举证四个方面进行探究质疑,将其还原至孟子关于人的修养学说中去寻证解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忧患 解惑 类性 初中语文教材 误读 先秦诸子散文 人文主题 经典名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