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厦门市养殖牡蛎的微生物污染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庄宏儒 《福建水产》 2005年第4期65-69,共5页
2005年3到6月间对厦门市(集美,同安,岛内)3个区养殖的带壳牡蛎及市售牡蛎肉进行微生物检测的结果表明:厦门地区的养殖牡蛎已经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开壳牡蛎肉受污染较为严重,其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等指标的合格率仅为50%和0%;带壳牡蛎的细... 2005年3到6月间对厦门市(集美,同安,岛内)3个区养殖的带壳牡蛎及市售牡蛎肉进行微生物检测的结果表明:厦门地区的养殖牡蛎已经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开壳牡蛎肉受污染较为严重,其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等指标的合格率仅为50%和0%;带壳牡蛎的细菌总数指标虽100%合格,但大肠菌群指标却只有25%合格。牡蛎受微生物污染主要在剥壳后到食用前这一段时间,放置越久污染程度越严重;牡蛎剥壳后泡水会加速其微生物的生长。净化贝类虽然其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全都合格,但作者仍然认为不宜生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污染 细菌总数 大肠菌群 牡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文昌鱼人工繁育批量生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仁杰 方琦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128,共8页
2005年5月21日至7月6日从厦门市翔安区欧厝附近海域采集文昌鱼亲体6批共计550余尾,移入室内进行强化培育.7月16日和17日夜间,培育的亲体自然排放精卵并受精,共获得受精卵125万粒.受精卵孵化获得浮游幼体115万尾,孵化率达92.0%.孵化的幼... 2005年5月21日至7月6日从厦门市翔安区欧厝附近海域采集文昌鱼亲体6批共计550余尾,移入室内进行强化培育.7月16日和17日夜间,培育的亲体自然排放精卵并受精,共获得受精卵125万粒.受精卵孵化获得浮游幼体115万尾,孵化率达92.0%.孵化的幼体经25d较高密度人工培育,获得99.2万尾体长0.31-0.72cm的文昌鱼苗及未成苗浮游幼体;分苗疏养后,又经28d继续培育,存活的幼体几乎全部潜入沙层中,最终获得体长0.55-1.30cm的厦门文昌鱼潜沙苗23.2万尾,其53d育苗成活率达20.7%.这是国内外首次人工培育获得成批量的文昌鱼增养殖苗种.进而于2005年11月6日向厦门文昌鱼自然保护区实施了国内外首次的文昌鱼资源人工增殖放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文昌鱼 人工繁育 批量生产技术 潜沙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海域养殖僧帽牡蛎质量的监测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庄宏儒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28,共6页
根据2005年厦门海域养殖僧帽牡蛎(Saccostreacucullata)的监测数据,分析了该种贝类的质量情况。研究表明,厦门市养殖僧帽牡蛎主要污染物为滴滴涕(平均污染物指数4.09)、镉(平均污染物指数2.92)和铅(平均污染物指数2.32),受石油烃(平均... 根据2005年厦门海域养殖僧帽牡蛎(Saccostreacucullata)的监测数据,分析了该种贝类的质量情况。研究表明,厦门市养殖僧帽牡蛎主要污染物为滴滴涕(平均污染物指数4.09)、镉(平均污染物指数2.92)和铅(平均污染物指数2.32),受石油烃(平均污染物指数1.00)的轻度污染,未受到汞、砷、多氯联苯、粪大肠菌群和麻痹性贝毒的污染。海区所有监测站位的僧帽牡蛎均已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本文对监测点按各站点僧帽牡蛎的质量进行R聚类分析,以期为养殖僧帽牡蛎质量的监控和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帽牡蛎 质量 厦门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检测水产品中大肠杆菌的新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振霖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8-79,共2页
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是各种样品是否受粪便污染的重要指示微生物。由于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不是微生物学上具有严格分类含义的概念,近年来国际上已开始采用在微生物分类学上严格定义的大肠杆菌来替代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大肠杆菌... 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是各种样品是否受粪便污染的重要指示微生物。由于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不是微生物学上具有严格分类含义的概念,近年来国际上已开始采用在微生物分类学上严格定义的大肠杆菌来替代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大肠杆菌是人和温血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如果样品中出现大量的大肠杆菌就说明该样品近期受到了粪便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快速检测 水产品 粪大肠菌群 生物分类学 粪便污染 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唑磷对四种水生生物的毒性及安全评价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周常义 池信才 +2 位作者 黄成 陈维权 严重玲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19-324,共6页
本文研究了三唑磷对小球藻、卤虫、南美白对虾、泥蚶四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作用 ,结果显示 ,三唑磷对小球藻的 4 8h的EC50 为 2 4 μg dm3,72h的EC50 为1 5μg dm3;对卤虫的 2 4hLC50 为 1 .6 4mg dm3,4 8hLC50 为 0 .8mg dm3;对南美... 本文研究了三唑磷对小球藻、卤虫、南美白对虾、泥蚶四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作用 ,结果显示 ,三唑磷对小球藻的 4 8h的EC50 为 2 4 μg dm3,72h的EC50 为1 5μg dm3;对卤虫的 2 4hLC50 为 1 .6 4mg dm3,4 8hLC50 为 0 .8mg dm3;对南美白对虾仔虾的 4 8hLC50 为 3.2 μg dm3,96hLC50 为 1 .1 μg dm3;对泥蚶的 4 8hLC50 为 2 1 .0mg dm3,96hLC50 为 1 0 .2mg dm3.三唑磷对小球藻、卤虫、南美白对虾为高毒农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物 毒性 安全评价 三唑磷 海洋生物化学 小球藻 卤虫 南美白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节对虾一种新球形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陈细法 吴定虎 +2 位作者 黄槐 陈平 池信才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59-162,T001,共5页
应用电镜超薄切片技术,发现斑节对虾肝胰腺上皮、肠上皮和淋巴样细胞质中一种新的球形形病毒,称之为斑节对虾球形病毒(MSV)。病毒粒子为球形,直径28~35nm,核衣壳直径21~28nm,囊膜光滑无纤突,包涵体多数为球形,体积差异颇大... 应用电镜超薄切片技术,发现斑节对虾肝胰腺上皮、肠上皮和淋巴样细胞质中一种新的球形形病毒,称之为斑节对虾球形病毒(MSV)。病毒粒子为球形,直径28~35nm,核衣壳直径21~28nm,囊膜光滑无纤突,包涵体多数为球形,体积差异颇大,外有单位膜色被。MSV与MBV混合感染,造成严重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 球表病毒 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氏文昌鱼幼鱼对海水温度和盐度变化的耐受力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方琦 周仁杰 钟指挥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74-278,281,共6页
研究了厦门海区白氏文昌鱼幼鱼对温度和盐度渐变、骤变的耐受力以及承受低水温后的恢复能力。实验结果显示:(1)14.5~34.0℃是白氏文昌鱼幼鱼生存的安全水温范围,在此水温范围内,无论渐变还是骤变均无碍其生存;白氏文昌鱼幼鱼生存的临... 研究了厦门海区白氏文昌鱼幼鱼对温度和盐度渐变、骤变的耐受力以及承受低水温后的恢复能力。实验结果显示:(1)14.5~34.0℃是白氏文昌鱼幼鱼生存的安全水温范围,在此水温范围内,无论渐变还是骤变均无碍其生存;白氏文昌鱼幼鱼生存的临界低水温为14.5~13.0℃,而其临界高水温则为34.0~35.5℃;白氏文昌鱼幼鱼对短时间的低水温有较强的耐受力。(2)16.0~31.0是白氏文昌鱼幼鱼生存的安全盐度范围,在此盐度范围内,无论渐变还是骤变均无碍其生存。(3)白氏文昌鱼幼鱼对海水盐度的渐变有较强的耐受力。在渐变条件下,白氏文昌鱼幼鱼可以耐受的临界低盐度为10~7,而其临界高盐度为34~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氏文昌鱼 幼鱼 温度 盐度 耐受力 存活率(死亡率) 不钻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海域贝类养殖环境中的大肠菌群和异养细菌 被引量:2
8
作者 钟硕良 黄万红 陈月忠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7-368,共12页
2005年和2006年春季(4月)和秋季(10月)研究了厦门海域贝类养殖环境(海水、底质)和养殖贝类中大肠菌群(TC)和异养细菌(HB)数量分布及其在不同介质中数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对贝类养殖环境卫生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潮间带贝类养殖区TC... 2005年和2006年春季(4月)和秋季(10月)研究了厦门海域贝类养殖环境(海水、底质)和养殖贝类中大肠菌群(TC)和异养细菌(HB)数量分布及其在不同介质中数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对贝类养殖环境卫生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潮间带贝类养殖区TC数量较高,虾池和浅海贝类养殖区的较低;虾池贝类养殖区HB数量较高,潮间带和浅海贝类养殖区的较低。总体上,厦门海域贝类养殖环境中TC和HB数量分布呈同安湾湾内和西海域高,同安湾湾口和大嶝海域低的格局。大多数站位海水中TC和HB数量春季稍高于秋季,养殖贝类体中TC和HB数量秋季高于春季,底质中HB数量春、秋季无明显差异,TC数量则秋季稍高于春季。浅海和虾池贝类养殖区海水与贝类、底质与贝类中TC和HB的数量之间均成显著正相关。贝类养殖区底质中HB和TC数量,软泥>粉砂质软泥>粉砂,贝类体内器官组织中HB和TC数量,僧帽牡蛎:外套膜>外套腔液>内脏团;缢蛏和菲律宾蛤仔:外套腔液>外套膜>内脏团。厦门海域贝类养殖环境受到TC和HB不同程度的污染,潮间带贝类养殖区和虾池贝类养殖区分别受到TC和HB的较重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菌群 异养细菌 海水 底质 养殖贝类 厦门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地区鲍溃烂病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陈月忠 黄万红 +2 位作者 蔡清海 周宸 杨火盛 《福建水产》 2008年第4期31-37,共7页
导致鲍发生溃烂的原因有多种。本研究通过对闽南地区鲍溃烂病的研究结果发现:除了已报道的荧光假单胞杆菌和亮弧菌-Ⅱ外哈维氏弧菌也是鲍溃烂病的主要病原。哈维氏弧菌导致发病养鲍池的COD值升高、pH值降低,异养菌数剧增并以弧菌为主;... 导致鲍发生溃烂的原因有多种。本研究通过对闽南地区鲍溃烂病的研究结果发现:除了已报道的荧光假单胞杆菌和亮弧菌-Ⅱ外哈维氏弧菌也是鲍溃烂病的主要病原。哈维氏弧菌导致发病养鲍池的COD值升高、pH值降低,异养菌数剧增并以弧菌为主;使用已报道的防治方法疗效不显著,却对妥布霉素、利复平、头孢三嗪、环丙沙星、呋喃妥因等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烂病 哈维氏弧菌 闽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弹涂鱼仔鱼的开口摄食期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杰 张其永 黄金龙 《福建水产》 1988年第4期47-53,30,共8页
孵化后的仔鱼由内源性营养转化到外源性营养的过渡阶段是鱼类早期发育的关键时期,人工育苗时经常出现饲养仔鱼大量死亡。死亡原因复杂,其中能否及时得到外源性营养9亦即开食期的适口饵料则是个重要因素。朱成德(1986)曾综述仔鱼开口... 孵化后的仔鱼由内源性营养转化到外源性营养的过渡阶段是鱼类早期发育的关键时期,人工育苗时经常出现饲养仔鱼大量死亡。死亡原因复杂,其中能否及时得到外源性营养9亦即开食期的适口饵料则是个重要因素。朱成德(1986)曾综述仔鱼开口摄食期及其饵料,李思发等(1987)也论述了仔鱼高死亡率的危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弹涂鱼 仔鱼 开口摄食期 生物学特性 资源增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九龙江河口区海水中溶解和颗粒态Cu、Pb、Cd的地球化学行为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建青 钱碧华 +9 位作者 党爱翠 庄宏儒 陈登辉 孙炯辉 王蕴 黄水英 齐安翔 刘晓艳 丘灿荣 蔡明刚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54-61,共8页
于2006年4月采集厦门九龙江河口水样,测定其溶解、颗粒态Cu、Pb、Cd及相关水化学参数的含量.结果表明,厦门九龙江河口区表层海水中溶解态Cu、Pb、Cd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96~2.16、1.02~2.49及0.16~0.44μg/L,平均值分别为1.52、1.60和0... 于2006年4月采集厦门九龙江河口水样,测定其溶解、颗粒态Cu、Pb、Cd及相关水化学参数的含量.结果表明,厦门九龙江河口区表层海水中溶解态Cu、Pb、Cd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96~2.16、1.02~2.49及0.16~0.44μg/L,平均值分别为1.52、1.60和0.34μg/L;颗粒态Cu、Pb、Cd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26~3.40、0.11~6.00、0.000 4~0.028 0μg/L,平均值分别为1.08、1.61和0.0064μg/L.在垂直变化上,除Cd变化较小外,Cu和Pb浓度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升高,其贡献主要来自底部沉积物再悬浮.九龙江河口溶解和颗粒态Cu、Pb、Cd的平均入海通量分别为6.57、6.91、1.47、4.66、6.96和0.027 kg/d.九龙江河口区表层水体中Cu、Pb、Cd的表观分配系数(Kd)分别为4.09、2.84和0.10 L/kg.3种金属在研究海域的固-液分配机制主要受"颗粒物浓度效应"影响,而Cd在低盐度区受到"盐度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行为 九龙江河口 厦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点石斑鱼雄性性腺及性转变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蔡友义 洪心 +3 位作者 张亚生 张杰 张其永 戴庆年 《福建水产》 1988年第3期24-30,共7页
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Temminck et Schlegel)是名贵的海产经济鱼类,近年来因钓捕过度,资源日趋衰退。为了开展赤点石斑鱼人工增养殖,我们进行了繁殖生物学的研究。S.M.Tan和K.S.Tan(1974)报道了巨石斑鱼(Epinephelus ta... 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Temminck et Schlegel)是名贵的海产经济鱼类,近年来因钓捕过度,资源日趋衰退。为了开展赤点石斑鱼人工增养殖,我们进行了繁殖生物学的研究。S.M.Tan和K.S.Tan(1974)报道了巨石斑鱼(Epinephelus tauvina)雌雄同体现象,曾文阳(1982)对赤点石斑鱼性转变年龄作过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 雄鱼 性腺发育 性转变 人工增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海域溶解氧日变化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蔡励勋 《海洋渔业》 CSCD 2008年第3期213-218,共6页
从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对厦门海域的同安湾和九龙江河口的溶解氧进行每30 min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厦门海域的溶解氧含量随潮汐的运动表现出很强的规律性。其表现形式有双峰双谷、单峰单谷和双齿状特征,特别是溶解氧随潮汐下降的过... 从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对厦门海域的同安湾和九龙江河口的溶解氧进行每30 min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厦门海域的溶解氧含量随潮汐的运动表现出很强的规律性。其表现形式有双峰双谷、单峰单谷和双齿状特征,特别是溶解氧随潮汐下降的过程中回带现象明显。从湾内和河口的统计比较看,湾内的溶解氧日平均含量高于河口3.2%,而日差平均值低河口2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 连续监测 日变化 厦门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典型养殖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及其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庄宏儒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3-47,共5页
根据2005年8月对厦门典型养殖海域——同安湾及大嶝海域表层沉积物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质量分数,研究了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以及与重金属的相关性,并运用单因子评价法评估了沉积环境质量。结果表明:同安湾和大嶝海域... 根据2005年8月对厦门典型养殖海域——同安湾及大嶝海域表层沉积物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质量分数,研究了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以及与重金属的相关性,并运用单因子评价法评估了沉积环境质量。结果表明:同安湾和大嶝海域表层沉积物中Hg,Cd,Pb,Cu,As的平均质量比分别为0.060,0.057,31.8,20.4,7.27mg/kg和0.047,0.096,26.6,25.2,6.65mg/kg;各重金属元素之间(除Cd外)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有机质也呈很好的正相关关系;各要素均未对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构成污染,表层沉积物质量符合国家一类沉积物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沉积物 环境质量 厦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海捕低值虾类加工珍味烤虾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情员 洪江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低值虾 珍味烤虾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文昌鱼人工育苗试验获得成功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仁杰 《现代渔业信息》 2004年第9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厦门市 文昌鱼 人工育苗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长毛对虾虾体长体重关系式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炎辉 洪心 《福建水产》 1996年第4期11-14,共4页
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 Aicock)是福建省近海大型虾类优势种群,也是我国南方对虾养殖优良的种质资源之一。福建省于1979年开展生产性养殖试验获得成功,尔后逐步推广发展到目前20多万亩的养殖规模。虽然近几年开展多种虾和多季... 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 Aicock)是福建省近海大型虾类优势种群,也是我国南方对虾养殖优良的种质资源之一。福建省于1979年开展生产性养殖试验获得成功,尔后逐步推广发展到目前20多万亩的养殖规模。虽然近几年开展多种虾和多季虾养殖,但是长毛对虾养殖面积仍占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长毛对虾 体长 体重 关系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鳗鱼头水解蛋白粉末的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洪江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6-77,共2页
关键词 鳗鱼头 水解蛋白粉末 加工工艺 调味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海域赤潮发生规律初探 被引量:8
19
作者 蔡励勋 《福建水产》 2008年第2期75-79,共5页
本文根据历史资料及2004~2005年厦门海域赤潮的监测结果和相关资料,对赤潮多发性规律及其与自然环境关系进行初步探讨。资料显示,太阳黑子活动峰年的前后3年是赤潮的多发年份、5~7月是多发季节、多发月份的中小潮期是多发日期。赤... 本文根据历史资料及2004~2005年厦门海域赤潮的监测结果和相关资料,对赤潮多发性规律及其与自然环境关系进行初步探讨。资料显示,太阳黑子活动峰年的前后3年是赤潮的多发年份、5~7月是多发季节、多发月份的中小潮期是多发日期。赤潮生物具有适应和利用自然环境变化的本能,同时也反映了太阳黑子活动、季节变化、引潮力变化和气象条件能够通过生物的、物理的或化学的过程影响赤潮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规律 多发 自然因素 厦门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点石斑鱼的病害及其防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定虎 《福建水产》 1989年第3期59-64,共6页
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是经济价值很高的名贵海产鱼类。近几年来,广东、福建、浙江等省除暂养出口外,尚大力发展网箱养殖,开展人工繁殖研究。在生产与试验中,鱼病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有关石斑鱼的病害,Yamaguti(1934,1935,194... 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是经济价值很高的名贵海产鱼类。近几年来,广东、福建、浙江等省除暂养出口外,尚大力发展网箱养殖,开展人工繁殖研究。在生产与试验中,鱼病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有关石斑鱼的病害,Yamaguti(1934,1935,1941,1965,1970),汪溥钦(1984,1986)等曾做过研究,但多偏重于病原体的分类方面,对鱼病则研究得很少,尤其是防治方面。黄琪琰等(1981)报导了石斑鱼的白斑病及其防治,欧瑞木等(1987)记载了石斑鱼的病害及防治。除外,新加坡、香港也有过一些报道。 1984年以来,作者就赤点石斑鱼的病害进行调查,并开展防治试验,先后发现有烂尾病、隐核虫病、鳞盘虫病及鱼虱病等10余种病害,可引起石斑鱼严重死亡或影响鱼的生长。现将初步结果报告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 病害 防治 石斑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