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厦门市松材线虫病持续控制技术效果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8
1
作者 杜瑞卿 张华峰 +2 位作者 张征田 许章华 王彩霞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5-139,共5页
为了监测厦门市松材线虫病发生趋势,建立有效的防控技术措施体系。2011—2020年采用5种防控技术措施(喷施噻虫啉化学防治、释放管氏肿腿蜂或白绿僵菌生物防治、清理枯死松树、设置立式诱木和挂设松墨天牛诱捕器)进行松材线虫病防治和监... 为了监测厦门市松材线虫病发生趋势,建立有效的防控技术措施体系。2011—2020年采用5种防控技术措施(喷施噻虫啉化学防治、释放管氏肿腿蜂或白绿僵菌生物防治、清理枯死松树、设置立式诱木和挂设松墨天牛诱捕器)进行松材线虫病防治和监测,并统计了诱捕松墨天牛数量和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应用判别分析和灰色系统预测模型GM(1,1)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单一的松材线虫病防控技术措施及诱捕松墨天牛数量因素与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无显著相关性,但多个技术措施综合作用对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有显著影响,其影响因素重要性依次为挂设诱捕器数量、喷施噻虫啉化学防治面积、管氏肿腿蜂或白绿僵菌生物防治面积、清理枯死松树数量、诱捕松墨天牛数量、设置立式诱木数量。(2)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呈现出一定周期性和阶段性(每5年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内变化幅度又分为2个阶段,从第二周期内变化幅度开始收窄。(3)通过建立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预测模型,预测2021年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为267.956 hm^(2),比2020年有所增加,符合第三个周期起始年的特征。因此,厦门市松材线虫病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综合防控技术措施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防治措施 判别分析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竹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5
2
作者 樊改丽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9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明确引起棕竹叶片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方法]通过常规组织分类法、形态学方法以及多基因系统发育方法对棕竹炭疽病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棕竹病叶上分离的病原菌可以侵染有伤的棕竹叶片并引发炭疽病;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 [目的]明确引起棕竹叶片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方法]通过常规组织分类法、形态学方法以及多基因系统发育方法对棕竹炭疽病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棕竹病叶上分离的病原菌可以侵染有伤的棕竹叶片并引发炭疽病;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该病原菌与暹罗刺盘孢菌株聚为一类。[结论]引起棕竹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类群中的暹罗刺盘孢菌(C.siame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竹 炭疽病 病原菌 多基因系统发育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榄耐盐内生细菌分离及其16S rDNA鉴定
3
作者 戴婧婷 林丽玲 +2 位作者 范铭丰 张华峰 刘希华 《园艺与种苗》 CAS 2022年第10期16-17,83,共3页
[目的]从木榄根茎叶中分离筛选鉴定耐盐碱菌株。[方法]以不同盐浓度的LB培养基分离筛选木榄根茎叶中耐盐内生细菌,对其进行生理生化分析和分子鉴定。[结果]从根茎叶中初步分离出耐盐的内生细菌24株,经革兰氏染色、过氧化氢试验、吲哚试... [目的]从木榄根茎叶中分离筛选鉴定耐盐碱菌株。[方法]以不同盐浓度的LB培养基分离筛选木榄根茎叶中耐盐内生细菌,对其进行生理生化分析和分子鉴定。[结果]从根茎叶中初步分离出耐盐的内生细菌24株,经革兰氏染色、过氧化氢试验、吲哚试验与甲基红试验均为阳性,淀粉水解酶有1株细菌为阴性。提取各菌株的DNA并扩增其16S rDNA序列,以HinfⅠ等4种酶进行酶切,选择不同类型酶切结果的代表菌株测序,BLAST比对分析并利用MEGA软件建立发育树,初步推断出,所分离的内生细菌分别为越南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白翎芽孢杆菌和巴氏葡萄球菌。[结论]该研究为培育耐盐农作物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技术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榄 耐盐菌 16S rDNA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