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风灾害对厦门市翔安区古树的影响分析及对策——以“莫兰蒂”台风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叶机械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1期126-129,共4页
该文以"莫兰蒂"台风为例,通过调查台风灾害对厦门市翔安区古树的损害情况,分析古树遭受风害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台风 古树 灾害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深基坑开挖效应土体小应变参数敏感性分析——以厦门地区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施有志 林树枝 赵花丽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94-1301,共8页
小应变硬化模型(HSS)可以同时考虑土体剪切硬化和压缩硬化,以及土体剪切模量在微小应变范围内随应变衰减的行为,因此在深基坑开挖数值分析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为研究厦门地区土层HSS模型刚度参数E^(ref)_(50),G^(ref)_(0)和γ0.7对深... 小应变硬化模型(HSS)可以同时考虑土体剪切硬化和压缩硬化,以及土体剪切模量在微小应变范围内随应变衰减的行为,因此在深基坑开挖数值分析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为研究厦门地区土层HSS模型刚度参数E^(ref)_(50),G^(ref)_(0)和γ0.7对深基坑数值分析结果的敏感性,基于敏感性分析和正交试验原理,选择厦门地区典型土层残积砂质黏性土、粉质黏土和淤泥质土,以坑外地表沉降值及围护墙的最大弯矩值作为控制指标,分别进行了单一控制土层的参数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要在深基坑数值分析中精确计算地表沉降和围护墙弯矩,最重要是控制好土层G^(ref)_(0)的取值,其次是E^(ref)_(50),而γ0.7的影响相对小一些;随开挖深度加深,G^(ref)_(0)对地表沉降的影响逐渐降低,E^(ref)_(50)和γ0.7的影响有所提高;E^(ref)_(50)对围护墙弯矩的影响随开挖进行有所降低,G^(ref)_(0)和γ0.7的影响则有增大趋势,其中G^(ref)_(0)相对较明显。土体小应变行为对于基坑施工效应有重要影响,在相关设计和施工中应予以重视。分析结果可为深基坑有限元分析中获得更合理的地层变形和结构内力响应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应变硬化模型(HSS) 刚度参数 敏感性分析 深基坑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地区孤石分布规律及对地铁工程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施有志 赵花丽 +1 位作者 黄钰琳 林树枝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62-869,共8页
厦门地区的花岗岩地层中发育了大量的球状风化体(俗称孤石),对地铁工程的建设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通过对厦门地铁一号线、二号线进行钻探及室内试验研究,根据揭示的孤石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对地铁工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厦门地区花岗岩孤... 厦门地区的花岗岩地层中发育了大量的球状风化体(俗称孤石),对地铁工程的建设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通过对厦门地铁一号线、二号线进行钻探及室内试验研究,根据揭示的孤石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对地铁工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厦门地区花岗岩孤石埋深主要集中在0.7~20m之间;89%的孤石厚度不超过4m;近半数孤石分布于强风化层;其饱和抗压强度主要集中在40~45MPa和90~100MPa,天然抗压强度集中在45~50MPa和100~110MPa;地铁施工时孤石可能会导致盾构机损坏和姿态失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地铁 花岗岩球状风化体 孤石 分布规律 统计分析 盾构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隔震构造设计与应用现状 被引量:47
4
作者 吴应雄 黄净 +1 位作者 林树枝 祁皑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2-73,94,共13页
隔震技术应用于建筑结构中日趋成熟,其在振动控制效果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较传统抗震结构具有显著优势。隔震构造是影响隔震结构减震性能的重要因素,国内的工程应用表明隔震构造的设计与应用不被重视。全面综述了国内外隔震建筑构造... 隔震技术应用于建筑结构中日趋成熟,其在振动控制效果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较传统抗震结构具有显著优势。隔震构造是影响隔震结构减震性能的重要因素,国内的工程应用表明隔震构造的设计与应用不被重视。全面综述了国内外隔震建筑构造的设计与应用现状,总结了目前隔震构造设计与应用方面存在的不足,为隔震构造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同时通过国内现有的隔震建筑构造相关设计成果及存在问题的阐述,讨论了我国隔震构造技术研究的下一步发展方向,研究成果对隔震构造技术的完善和隔震建筑减震性能的更有效发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技术 隔震构造 构造设计 隔震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基坑监测数据的土体小应变刚度参数优化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施有志 林树枝 车爱兰 《应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4-660,共7页
考虑土体小应变特性的HSS模型在深基坑的数值分析中得到较多的应用,但受试验条件的限制,其刚度参数往往不易获得。为对HSS模型的初始剪切模量G_0^(ref)、小应变参数r_(0.7)、三轴实验割线模量E_(50)^(ref)等三个刚度参数进行优化分析,... 考虑土体小应变特性的HSS模型在深基坑的数值分析中得到较多的应用,但受试验条件的限制,其刚度参数往往不易获得。为对HSS模型的初始剪切模量G_0^(ref)、小应变参数r_(0.7)、三轴实验割线模量E_(50)^(ref)等三个刚度参数进行优化分析,以厦门市某一地铁深基坑工程为依托,基于施工过程的实测数据,提出一套简便易行的刚度参数优化方法。基于地表沉降和围护墙水平变形的实测数据,以修正后的极差和标准差为收敛指标,对深基坑的浅部开挖工况进行弹塑性位移反分析;然后对深部开挖工况继续进行优化分析,通过不同工况、不同断面的实测数据进行若干次参数优化,可将收敛误差控制到较小范围内;最后得出厦门地区代表性土层淤泥质土、粉质粘土、残积砂质粘性土的刚度优化参数,积累了土工参数的地区经验值。该方法不仅可用于刚度优化分析,也可用来预测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周边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弹塑性位移反分析 小应变刚度模型(HSS) 实测数据 有限元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缝厚度及水泥砂浆抹面对历史建筑砌体结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石建光 郑雪锋 +1 位作者 林树枝 谢益人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4,共8页
在保证最小干预原则的前提下,对由于砂浆性能退化引起的历史建筑砌体结构安全性不足问题,提出了置换砂浆加固砌体结构的方法。以鼓浪屿历史建筑砌体结构为工程背景,模拟其结构力学性能,考虑不同灰缝厚度和单双面水泥砂浆抹面对历史建筑... 在保证最小干预原则的前提下,对由于砂浆性能退化引起的历史建筑砌体结构安全性不足问题,提出了置换砂浆加固砌体结构的方法。以鼓浪屿历史建筑砌体结构为工程背景,模拟其结构力学性能,考虑不同灰缝厚度和单双面水泥砂浆抹面对历史建筑砌体结构性能的影响,共设计6个砌体试件,并进行了剪压复合试验。结果表明:在置换砂浆深度都是40 mm的情况下,灰缝厚度对砌体结构抗剪性能的影响十分显著,5 mm灰缝厚的试件比10 mm灰缝厚的试件承载力下降幅度为68.6%,而20 mm灰缝厚的试件比10 mm灰缝厚的试件承载力下降了8.7%;在都未置换砂浆的情况下,单面水泥砂浆抹面的试件比未抹面的试件承载力提高了13.4%,双面水泥砂浆抹面的试件比未抹面的试件承载力提高了19.6%;灰缝厚度和单双面水泥砂浆抹面对砌体结构的影响较为显著,在采用置换砂浆加固砌体结构时需要考虑这些影响;试验结果可以为历史建筑砌体结构的加固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建筑 置换砂浆 砌体加固 剪压试验 灰缝厚度 砂浆抹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真空击密法在平潭综合实验区吹填软基处理效果评价 被引量:9
7
作者 施有志 柴建峰 +1 位作者 林树枝 赵花丽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8,共8页
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金井湾片区吹填场地面积大、工期紧,选用6.9×10~4m^2具有代表性的区域采用高真空击密法进行加固试验研究。在软土地基处理前、处理施工结束后和处理施工结束5个月后,分别对地基土进行检测,并在施工结束后对表层... 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金井湾片区吹填场地面积大、工期紧,选用6.9×10~4m^2具有代表性的区域采用高真空击密法进行加固试验研究。在软土地基处理前、处理施工结束后和处理施工结束5个月后,分别对地基土进行检测,并在施工结束后对表层吹填砂进行平板载荷试验,对淤泥层进行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表明:经过处理后,淤泥层锥尖阻力q_c的标准值提高52.6%,侧壁摩阻力f_s的标准值提高58.7%,不排水抗剪强度的标准值提高约60.3%,且深度6~7m的范围内的处理效果较为明显;土体物理力学特性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干密度ρ_d的标准值提高了6.08%,孔隙比e的标准值减小了8.96%,压缩系数a_(1-2)的标准值减小了10.53%,压缩模量的标准值Es_(1-2)提高了12.18%,直接快剪的黏聚力c的标准值提高了8.91%,内摩擦角φ的标准值提高了41.01%,三轴(UU)试验的黏聚力c的标准值提高了33.04%;地基承载力由处理前的不足50k Pa提高到大于120k Pa,砂土层的液化特性被消除,满足地基处理要求。以上结论有助于该工法在平潭地区的推广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基处理 高真空击密法 静力触探试验 十字板剪切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应变硬化模型(HSS)在Rayleigh波作用下场地响应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施有志 林树枝 杨荣华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96-902,共7页
为研究冲击荷载或地震作用下产生的,以Rayleigh波为主的面波对浅层地表土体动力响应特征以及数值模拟中土层阻尼的设置方法,以厦门地区浅层的素填土及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动力分析,土体本构采用小应变硬化模型(HSS),利用模型... 为研究冲击荷载或地震作用下产生的,以Rayleigh波为主的面波对浅层地表土体动力响应特征以及数值模拟中土层阻尼的设置方法,以厦门地区浅层的素填土及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动力分析,土体本构采用小应变硬化模型(HSS),利用模型本身的滞回环特性,输入变化的小应变参数,考察HSS模型的小应变参数对场地动力响应的影响,并与土体采用摩尔-库伦模型结合Rayleigh阻尼("MC+Rayleigh阻尼")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当采用带有滞回环的HSS模型时,波速随初始剪切模量Gref0的增大而增大,但振幅减小,残余变形量也有所减小;小应变参数γ0.7对波的影响较小;HSS模型能够给出残余变形量,而"MC+Rayleigh阻尼"由于本构模型为理想弹塑性模型,在卸载重加载条件下表现为纯弹性行为,无法反映出卸载重加载过程中塑性应变的积累及其累积阻尼效应;但HSS模型还不能够全面反映循环加载作用下塑性体积应变的累积,因此在考虑滞回阻尼的基础上,仍然建议借助Rayleigh阻尼来更加全面地模拟土体的实际阻尼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应变硬化模型(HSS) 瑞利阻尼 RAYLEIGH波 地震动力响应 有限元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不同产地洋甘菊油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4
9
作者 徐杨斌 唐辉 +5 位作者 朱劭涌 者为 王凯 冒德寿 付磊 陈瑞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69-74,共6页
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联用技术测定了不同产地洋甘菊油的挥发性成分,并通过质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比对,从法国、德国和英国三个产地的洋甘菊油中分别鉴定出65、70和53种挥发性成分,分别占总峰面积的85.06%、96.70%和8... 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联用技术测定了不同产地洋甘菊油的挥发性成分,并通过质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比对,从法国、德国和英国三个产地的洋甘菊油中分别鉴定出65、70和53种挥发性成分,分别占总峰面积的85.06%、96.70%和89.85%。三个产地洋甘菊油的挥发性成分在数量及含量上有一定的差异,并对其特征致香物质的香气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洋甘菊中的多种挥发性成分的分析方法。该研究为洋甘菊油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初步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甘菊油 气相色谱 飞行时间质谱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地震映像法的地铁盾构区间孤石勘探及其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施有志 林树枝 +3 位作者 车爱兰 惠祥宇 冯少孔 黄钰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85-1893,共9页
球状或块状花岗岩不均匀风化残留的风化核(俗称"孤石")在我国南方沿海城市普遍发育。"孤石"经常导致盾构刀盘卡住及损坏,且可能引起地表的隆起等问题,因此在盾构施工前对"孤石"进行探测便于提前处理,是... 球状或块状花岗岩不均匀风化残留的风化核(俗称"孤石")在我国南方沿海城市普遍发育。"孤石"经常导致盾构刀盘卡住及损坏,且可能引起地表的隆起等问题,因此在盾构施工前对"孤石"进行探测便于提前处理,是地铁工程勘察的难题。孤石与周围土层波阻抗不同的特点为地震映像法在孤石勘探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首先介绍三维地震映像法的基本工作原理及方法;其次,建立含有孤石的三维地层模型,模拟三维地层中的地震映像法试验,研究不同位置测线的波形剖面图规律,结果表明:当测线在孤石投影区域内的时候,会产生明显的反射波和绕射波,可清晰观察到孤石的存在,经过数据处理后可确定孤石平面性状及埋深;最后,利用该方法对厦门地铁盾构区间的孤石进行勘探,当发现波形异常,揭示反射频率明显变低、振幅增强、有震荡现象和类似于短弧形的同相轴时,可判断为地下孤石。通过对比勘探结果与钻孔资料,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本文提出了地铁孤石的探测及三维成像方法,供类似地区进行地质勘探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映像法 地铁盾构区间 孤石 扫描式观测模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深基坑施工扰动下邻近管线安全评价及保护措施 被引量:30
11
作者 施有志 华建兵 +1 位作者 连宇新 林树枝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43-1053,共11页
为研究深基坑施工对邻近管线影响程度,判断其安全度,并提出保护措施,以厦门地铁1号线某车站深基坑为依托,考虑土体小应变、地层不均匀分布及土-管线刚度差异等特性,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以管线沉降的实测值与计算值进行对比,验证计算... 为研究深基坑施工对邻近管线影响程度,判断其安全度,并提出保护措施,以厦门地铁1号线某车站深基坑为依托,考虑土体小应变、地层不均匀分布及土-管线刚度差异等特性,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以管线沉降的实测值与计算值进行对比,验证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不同材质、直径的管线在基坑开挖过程的变形及内力,对不安全的管线提出不同保护方案,通过数值模拟选择最优保护方案。研究表明:管线的变形和轴力变化受基坑施工三维时空效应的影响显著,最大变形部位与地形最大变形区域一致;以管线允许转角、最大拉力的安全控制标准值为依据,判断DN1000的混凝土给水管处于不安全状态,最后采用的保护方案为:全长管线四周进行2 m×2 m的注浆加固,同时在主要沉降段的管线两侧打入各两排预制管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应变刚度模型(HSS) 地铁工程 深基坑 管线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综合管廊地震动力响应三维数值分析 被引量:27
12
作者 施有志 华建兵 +1 位作者 阮建凑 林树枝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85-793,共9页
综合管廊由于埋深较浅,在抗震分析中应考虑Rayleigh波的作用,为研究Rayleigh波与底部地震加速度共同作用下综合管廊的动力响应特征,建立双仓的综合管廊三维动力有限元数值模型,土体采用考虑滞回环特性的高级本构模型(HSS模型),通过边界... 综合管廊由于埋深较浅,在抗震分析中应考虑Rayleigh波的作用,为研究Rayleigh波与底部地震加速度共同作用下综合管廊的动力响应特征,建立双仓的综合管廊三维动力有限元数值模型,土体采用考虑滞回环特性的高级本构模型(HSS模型),通过边界上多次脉冲荷载生成Rayleigh波,模型底部横向分别作用Upland波、Kobe波、Taft波,并与仅考虑底部横向作用的常规时程分析进行对比。研究表明:综合管廊结构的横向动力响应主要受横向地震波影响,结构纵向动力响应受沿其轴向入射的Rayleigh波影响相对较大;采用Rayleigh波+底部地震波的输入方法比单独底部地震波输入得到的结构动力响应整体上要更显著一些;输入不同的地震加速度时程,管廊动力反应规律相似,但综合管廊结构影响大小有差异,可见底部地震波与地表Rayleigh波作用的匹配程度对结构动力响应结果有一定影响。研究成果可供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地震动力响应精细化数值分析及抗震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YLEIGH波 HSS模型 地下综合管廊 地震动力响应 动力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深基坑施工对周边管线影响数值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施有志 葛修润 +1 位作者 李秀芳 林树枝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3-93,共11页
以厦门地铁一号线某深基坑的实测资料为基础,采用考虑土体小应变刚度特性的有限元方法,对基坑施工对邻近管线影响规律进行参数分析;结合规范中的变形控制标准,划分了基坑开挖对邻近管线影响分区。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管线距基坑的水平距... 以厦门地铁一号线某深基坑的实测资料为基础,采用考虑土体小应变刚度特性的有限元方法,对基坑施工对邻近管线影响规律进行参数分析;结合规范中的变形控制标准,划分了基坑开挖对邻近管线影响分区。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管线距基坑的水平距离,管线埋深对最大沉降量的影响更大;管线最大变形与坑外地层变形有较大的相关性,管-土之间的刚度对土体位移的限制作用有限;管线轴力随其距基坑的水平距离的减小而有所增大;管线轴线刚度越大,截面积越大,产生的轴力也越大。综合考虑基坑外管线的水平距离和埋深,基坑开挖对邻近管线的影响可划分为主要影响区(Ⅰ)、次要影响区(Ⅱ)、一般影响区(Ⅲ)和微弱影响区(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应变刚度模型(HSS) 地铁工程 深基坑 管线 数值模拟 影响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位移法在地下综合管廊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施有志 华建兵 +1 位作者 李秀芳 林树枝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85-1796,共12页
为探讨反应位移法在地下综合管廊地震分析中的适用性及地基弹簧刚度选取和模拟方法,采用SAP2000结构有限元软件进行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基床系数、地层剪应力计算方法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并与PLAXIS软件的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进行... 为探讨反应位移法在地下综合管廊地震分析中的适用性及地基弹簧刚度选取和模拟方法,采用SAP2000结构有限元软件进行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基床系数、地层剪应力计算方法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并与PLAXIS软件的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反应位移法在地下综合管廊的初步抗震计算中可优先选用;在地基弹簧刚度计算方法中,推荐使用日本公式法和常规静力有限元法,并尽量考虑土层分层情况,若一味作均匀等效化,可能导致土体动剪切模量偏大,土层均质等效计算的结构内力值与动力时程法的结构内力偏差达到-400%^-250%;建议采用SAP2000程序中实现仅受压行为的两节点缝单元+远端固定铰支座相结合的方法模拟法向地基弹簧,采用常规土弹簧单元模拟切向地基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工程 地下综合管廊 抗震分析 地震反应 反应位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yleigh波作用下地下综合管廊动力响应三维数值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施有志 孙爱琴 +1 位作者 林树枝 李秀芳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6-210,共15页
地下综合管廊由于埋深较浅,Rayleigh波能量对综合管廊的地震反应具有重要影响。建立非线性有限元三维动力数值模型,通过边界脉冲荷载生成Rayleigh波,研究Rayleigh波平行入射条件下综合管廊结构的加速度、位移和内力等响应特性,然后分别... 地下综合管廊由于埋深较浅,Rayleigh波能量对综合管廊的地震反应具有重要影响。建立非线性有限元三维动力数值模型,通过边界脉冲荷载生成Rayleigh波,研究Rayleigh波平行入射条件下综合管廊结构的加速度、位移和内力等响应特性,然后分别研究管廊断面尺寸、覆土厚度、Rayleigh波入射角和土体本构等因素对管廊结构动力响应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ayleigh波平行入射作用下,综合管廊结构顶板受力表现为时而受拉以及时而受压,Rayleigh波传递过程对管廊结构受力产生不利影响;当Rayleigh波入射方向与管廊结构轴向夹角越接近90°,引起的动力响应相对越大;土体采用摩尔-库伦模型(MC模型)时,由于不能考虑材料滞回环属性对能量的耗散,相对于小应变硬化模型(HSS模型)模拟出的管廊结构内力和位移响应要大;管廊埋深越浅,结构位移响应幅值和内力响应幅度变化越大;不同截面管廊结构的纵向位移差别不大,竖向位移则随截面增大而减小,表明随着截面刚度的提高,抗变形能力增强;管廊结构内力峰值变化量随截面增大而减小,单仓结构在Rayleigh波作用下的内力响应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YLEIGH波 HSS模型 地下综合管廊 地震动力响应 有限元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综合管廊土-结构接触面参数对地震动力响应的影响数值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施有志 孙爱琴 +1 位作者 林树枝 阮建凑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1-819,共9页
为研究土-结构接触面参数对地下综合管廊地震动力响应特征的影响,建立动力有限元数值模型,模型边界采用激励侧固定边界、远离激励侧黏性边界、其余侧自由场边界的优化组合动力边界,土体本构采用HSS模型,接触面采用改进Goodman单元,动力... 为研究土-结构接触面参数对地下综合管廊地震动力响应特征的影响,建立动力有限元数值模型,模型边界采用激励侧固定边界、远离激励侧黏性边界、其余侧自由场边界的优化组合动力边界,土体本构采用HSS模型,接触面采用改进Goodman单元,动力荷载考虑三种情况(Rayleigh波的作用、底部激励了美国加利福尼亚Upland地震波以及前两者的共同作用),分别研究不同地震动输入、接触面折减系数的改变对综合管廊内力及加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折减系数条件下,与静力作用相比,动力作用下的结构内力明显增大,综合管廊设计时应考虑地震荷载作用下内力增大的情况;随着界面折减系数的增加,正弯矩极值减小,负弯矩极值增大,加速度峰值增大;在相同接触面折减系数条件下,底部地震波输入产生的结构内力极值显著高于仅有Rayleigh波输入的情况;考虑Rayleigh波和地震波共同作用条件下,引起的管廊结构内力极值与仅考虑底部地震波输入时的结构内力极值差异不大。研究成果可供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地震响应精细化数值模拟及抗震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综合管廊 土-结构接触面 折减系数 地震动力响应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深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影响分析 被引量:45
17
作者 施有志 柴建峰 +1 位作者 赵花丽 林树枝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27-935,共9页
为研究深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特征并评价其安全性,以厦门市某车站深基坑工程为例,通过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考虑土体小应变刚度行为以及基坑一地基一基础一上部结构共同作用,计算基坑开挖引起邻近建筑物的变形值,并将柱底支座变... 为研究深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特征并评价其安全性,以厦门市某车站深基坑工程为例,通过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考虑土体小应变刚度行为以及基坑一地基一基础一上部结构共同作用,计算基坑开挖引起邻近建筑物的变形值,并将柱底支座变位作为上部结构的强迫位移施加到上部结构上,然后进行结构内力分析和构件配筋验算,评价邻近建筑物的安全。研究表明:邻近建筑物越靠近基坑部分受基坑开挖影响越大,基坑开挖后,邻近建筑物结构变形主要表现为沉降和指向基坑的水平位移,结构最大水平位移为6.6mm,自顶部向下逐渐减小,即结构发生微量倾斜;邻近建筑物地下室以沉降变形为主,主要受影响区域约为基坑围护墙后3倍的基坑开挖深度范围,沉降急剧变化区域约为1.5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地下室最大沉降为15.9mm;受到邻近基坑开挖影响,上部结构虽然因支座变位产生内力重分布,但经检算认为整个结构仍然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深基坑 三维有限元分析 HSS模型 邻近建筑物 安全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中心地带地铁深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影响实测分析 被引量:25
18
作者 施有志 李秀芳 林树枝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00-909,共10页
为研究在城市中心地带开挖地铁深基坑对邻近高架桥墩、复杂市政管线等周边环境的影响特征,以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城市广场站深基坑工程为例,通过对围护桩沿深度的水平位移、内支撑的轴力、坑外地下水位的变化、坑外地表沉降、周边地下管... 为研究在城市中心地带开挖地铁深基坑对邻近高架桥墩、复杂市政管线等周边环境的影响特征,以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城市广场站深基坑工程为例,通过对围护桩沿深度的水平位移、内支撑的轴力、坑外地下水位的变化、坑外地表沉降、周边地下管线沉降、邻近高架桥桥墩基础的沉降等进行现场监测,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监测表明:桩身水平位移曲线呈典型的"内凸型";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轴力最大,距底板最近的第四道钢支撑轴力最小;地表沉降呈现凹槽形和三角形两种沉降形态,表现出了非对称性,在坑内施作底板之后地表沉降趋于收敛;受基坑开挖影响最大的管线并不一定是距离基坑最近的,其变形量受到坑外地表沉降槽形状及最大沉降位置的影响,同时也与截面尺寸、材质、刚度等有关。高架桥桥墩基础受基坑开挖扰动较小,变化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监测 地表沉降 水平位移 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综合管廊边界条件对地震动力响应影响数值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施有志 柴建峰 +1 位作者 林树枝 李秀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3-225,共13页
为研究综合管廊动力边界条件对地震动力响应的影响,以厦门地区的代表性土层为例,建立动力有限元数值模型,土体本构采用小应变硬化模型,分别设定固定边界、黏性边界和自由场3种人工边界条件,进行Rayleigh波和地震底部剪切波作用下的场地... 为研究综合管廊动力边界条件对地震动力响应的影响,以厦门地区的代表性土层为例,建立动力有限元数值模型,土体本构采用小应变硬化模型,分别设定固定边界、黏性边界和自由场3种人工边界条件,进行Rayleigh波和地震底部剪切波作用下的场地响应研究;并根据变形特征及拟绝对加速度反应谱(PSA)评价3种边界的有效性,提出综合管廊地震动力分析的优化动力边界组合方法。研究表明:在地震波(底部水平加速度时程)及Rayleigh波的作用下,由于考虑了黏性边界对外行波的吸收,但未考虑地震动的输入问题及边界外半无限介质的弹性恢复性能,边界会对模型内部土体的水平位移产生限制作用,使得场地内水平位移响应偏小,而采用自由场边界则基本不存在这种限制作用,表现出强烈的振荡;采用激励侧固定边界、远离激励侧黏性边界、其余侧自由场边界的优化组合动力边界,在Rayleigh波和底部加速度时程共同作用下,二者引起的动力响应交叉干扰较少,可按线性叠加处理;同时,黏性边界对地震波引起的动力响应有一定范围的吸收,自由场边界对Rayleigh波引起的动力响应也有一定范围的变形限制影响。研究成果可供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地震响应精细化数值模拟及抗震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综合管廊 地震 RAYLEIGH波 动力边界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跨度隧道分部开挖爆破对既有隧道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施有志 柴建峰 +1 位作者 阮建凑 林树枝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2-80,共9页
以平潭综合实验区牛寨山双洞八车道小净距公路隧道为例,针对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时,双洞八车道特大跨度隧道后行隧道断面分部开挖爆破对围岩及既有隧道的影响,采用LS-DYNA建立双隧道模型,结合现场振动速度的实测数据,对影响因素和变化... 以平潭综合实验区牛寨山双洞八车道小净距公路隧道为例,针对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时,双洞八车道特大跨度隧道后行隧道断面分部开挖爆破对围岩及既有隧道的影响,采用LS-DYNA建立双隧道模型,结合现场振动速度的实测数据,对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爆心距围岩监测点距离的增大,最大振速显著衰减。(2)在后行隧道爆破对既有隧道结构的影响因素中,爆源与既有隧道的距离影响最大,装药量其次;既有隧道迎爆侧与背爆侧的最大振速比值为12. 5;腰部是底部的2. 1倍;肩部是底部的1. 9倍。(3)在双侧壁导坑施工中,Ⅰ分部由于距离既有隧道较近、周边临空面最少,对既有隧道的影响也最大,施工中可作为爆破引起既有隧道振动的控制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跨度隧道 双侧壁导坑法 小净距隧道 多次爆破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