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厦门非公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实证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林赞歌
赖朝晖
周国治
方钧泽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集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中共集美区委宣传部
厦门市委宣传部
-
出处
《西北人口》
CSSCI
2014年第4期118-123,共6页
-
基金
福建思政立项课题(闽政研2012-B3):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效性研究
厦社科研(2012)-42号:厦门市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调研
2013年度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重点调研课题项目(厦社科研2013-05号):厦门非公企业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案例研究
-
文摘
本文通过随机抽样法对厦门市312家非公企业的2239名员工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知觉压力(PSS)测试,以了解他们心理健康状况和压力情况。分析结果表明非公企业员工存在一定心理健康问题和面临较大的压力,性别、婚姻、职务、户口等因素对心理健康水平和压力状况有影响,需要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关注。
-
关键词
非公企业员工
心理健康
症状自评量表
知觉压力
SCL-90
-
Keywords
non-public Enterprise employees
Mental health
Perceived Pressure
-
分类号
C912.64
[经济管理]
-
-
题名将厦门建成国际大都市构想
- 2
-
-
作者
林衍超
吴成荣
封斌林
-
机构
厦门市委宣传部
厦门大学
-
出处
《东南学术》
CSSCI
1995年第3期39-43,共5页
-
-
关键词
厦门建设
自由港
国际市场
海峡两岸
科研机构
东南地区
高技术产业区
公务员队伍
产业群
产业结构
-
分类号
F299.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
-
题名掌握三个标准 努力促进厦门经济特区再上新台阶
- 3
-
-
作者
杜明聪
-
机构
福建省委党校修一班
中共厦门市委
厦门市委宣传部
-
出处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2年第10期58-61,共4页
-
文摘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深刻地提出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一精辟论断,对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推进经济特区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
关键词
厦门经济特区
标准
姓“资”姓“社”
台阶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国家
经济特区建设
邓小平同志
-
分类号
F127.5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特区文化建设的时空坐标
- 4
-
-
作者
林衍超
封斌林
-
机构
厦门大学政治学系
-
出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8-13,共6页
-
文摘
特区文化建设的时空坐标林衍超,封斌林特区是全国改革开放的实验区,它处在特殊的时空契合点上。特区既是新体制与旧体制、历史与未来的转折点,又是国际与国内、大陆与港、澳、台、侨及特区所处地区与全国的联结点。把握住这一时空特征,是为特区文化建设定位、划界和谋...
-
关键词
特区文化
特区经济
特区建设
文化队伍建设
产业化
专业化
文化事业发展
文化建设
政府主导
传播文化
-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
-
题名《尚书·吕刑》中的“五过”新解
被引量:3
- 5
-
-
作者
周学军
-
机构
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
-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20-121,共2页
-
文摘
《尚书·吕刑》中的“五过”新解周学军《尚书·吕刑》云:“两造具备,师听五辞。五辞简孚,正于五刑;五辞不简,正于五罚;五罚不服,正于五过。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其罪惟钧,其审克之。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对其中的五刑、五...
-
关键词
五过
过失犯罪
“过”
五刑
行政处罚
尚书
司法官
《吕刑》
《中国法制史》
刑事处罚
-
分类号
D929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经济特区意识形态的特点及其建设的思路
- 6
-
-
作者
毛振亚
封斌林
-
机构
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
-
出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8-15,共8页
-
文摘
经济特区意识形态的特点及其建设的思路毛振亚,封斌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西文化观念的交流碰撞,使社会生活的原有进程和秩序被扰动,出现了新的动态失衡,带来了特区意识形态领导的新情况、新特点。如何抓住这些新情况、新特点,有的放矢地搞好特区意识形态...
-
关键词
主流意识形态
特区意识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领域
社会主义方向
厦门特区
意识形态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从台湾私人资本的发展看海峡两岸对口贸易的可能性
- 7
-
-
作者
纪荣华
-
机构
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
-
出处
《社会科学家》
1987年第4期25-28,共4页
-
文摘
在台湾资本中,可以划分为官僚资本、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三种。其中,官僚资本的“国营事业”营业额为148亿美元,私人资本的“集团企业”为134亿美元,外国资本的“跨国公司”为106亿美元。台湾的私人资本,特别是私人集团企业,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超过了官僚资本。仅一九七九年民营工业产值就为262.55亿美元,比一九五二年增长近80倍,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0%。由此可见,台湾的私人资本在台湾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分析台湾私人资本的发展来探讨台湾私人资本对大陆投资、贸易的可能性,以促进海峡两岸的经济往来,促进统一祖国大业的完成。
-
关键词
私人资本
台湾当局
台湾经济
海峡两岸
大陆投资
直接贸易
官僚资本
民营工业
外国资本
世界经济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