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95——1945年厦门茶业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彭景元 《古今农业》 2008年第1期87-95,共9页
厦门的茶业具有较久的历史传统,是一个传统强势产业,也是出口产品之中的大宗;在1895—1945年期间,厦门的茶叶生产因仍沿用传统的加工等方法,茶叶的产量一直难以突破,但仍是厦门港出口的主要品种之一,也是当地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行业;在茶... 厦门的茶业具有较久的历史传统,是一个传统强势产业,也是出口产品之中的大宗;在1895—1945年期间,厦门的茶叶生产因仍沿用传统的加工等方法,茶叶的产量一直难以突破,但仍是厦门港出口的主要品种之一,也是当地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行业;在茶业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受到各种苛捐杂税的影响,这种现象较之其他地方要严重得多,是厦门港口茶叶出口日渐式微的原因之一;因茶业贸易的外向性色彩极浓,所以国内外时局的因素与国外政策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厦门茶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茶业 出口产品 时局因素 国外政策 苛捐杂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时期的散茶法及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沈水红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共8页
中国6000多年的茶叶利用史经历了药用、食用、饮用三个历史阶段。“以茶为饮”的饮茶法主要是末茶法和散茶法。其中,末茶法盛行于唐宋时期,散茶法盛行于明清至今。其实,唐宋时期的散茶法也有较大发展,并于南宋末至元代逐步取代末茶法,... 中国6000多年的茶叶利用史经历了药用、食用、饮用三个历史阶段。“以茶为饮”的饮茶法主要是末茶法和散茶法。其中,末茶法盛行于唐宋时期,散茶法盛行于明清至今。其实,唐宋时期的散茶法也有较大发展,并于南宋末至元代逐步取代末茶法,将中国的茶饮文化引向散泡茶发展阶段。以往学界多聚焦明清时期成熟的散茶法,较少关注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唐宋时期的散茶法。文章通过对唐宋时期散茶产地与名品、制作与沏茶法、贮藏方式等的梳理,以期探讨唐宋时期散茶法的文化面貌和发展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散茶法 文化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发展功夫茶文化的当代价值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
3
作者 沈水红 彭维斌 《福建茶叶》 2024年第9期4-6,共3页
发源于闽南地区的功夫茶文化是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福建茶文化瑰宝。曾深刻影响中国台湾、广东潮汕等区域,并传播至日本、东南亚、欧美,是具有广泛传播力和深远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传统茶文化艺术。但是,现阶段功夫茶文化的发展遇到诸多问... 发源于闽南地区的功夫茶文化是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福建茶文化瑰宝。曾深刻影响中国台湾、广东潮汕等区域,并传播至日本、东南亚、欧美,是具有广泛传播力和深远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传统茶文化艺术。但是,现阶段功夫茶文化的发展遇到诸多问题和困难,本文在深入调研功夫茶文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创新发展功夫茶文化的实践路径,以期为重塑其作为“福茶”文化的形象代表,提升中华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夫茶文化 创新发展 当代价值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原住民始祖神话的文化史线索 被引量:5
4
作者 吴春明 彭维斌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5-92,共8页
台湾原住民各族群的始祖神话十分丰富,从岛外的大陆、海洋起源,到岛内的山地、洞穴、平原起源,并伴随着石头、树木、竹林、葫芦、蛇、虫等图腾,是族群历史模糊化的集体记忆与万物有灵的原住宗教心理糅合的产物。各族群的始祖神话有一定... 台湾原住民各族群的始祖神话十分丰富,从岛外的大陆、海洋起源,到岛内的山地、洞穴、平原起源,并伴随着石头、树木、竹林、葫芦、蛇、虫等图腾,是族群历史模糊化的集体记忆与万物有灵的原住宗教心理糅合的产物。各族群的始祖神话有一定的共性,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体现了原住民文化来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岛外起源始祖神话的普遍性,体现了原住民的外来文化特征。始祖神话的多样性和分层性,反映了原住民起源的多元性和族群迁徙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原住民 始祖神话 民族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寿幛的艺术特色探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沈金颖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4-56,共3页
以清代寿幛为研究对象,从纹样布局和刺绣艺术两方面进行了分析,以展示其工艺技术之美,为现代研究宗教文化和刺绣工艺提供借鉴。
关键词 寿幛 纹样 刺绣 清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变迁及其社会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彭维斌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1-152,共12页
台湾少数民族是古代东亚族群文化"多元一体"格局中的边缘环节。自17世纪以来的四百多年里,受汉移民宗教信仰和基督教、天主教等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台湾少数民族传统宗教文化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迁。这些外来宗教文化在台湾少... 台湾少数民族是古代东亚族群文化"多元一体"格局中的边缘环节。自17世纪以来的四百多年里,受汉移民宗教信仰和基督教、天主教等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台湾少数民族传统宗教文化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迁。这些外来宗教文化在台湾少数民族社会传播的方式和程度不同,且由于接受与涵化外来宗教文化的形式与历史条件不同,导致台湾少数民族传统宗教与社会的变迁呈现出不同的历史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少数民族 传统宗教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功夫茶的形成及对日本煎茶道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彭维斌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61,共9页
闽南功夫茶是明代“叶茶泡饮法”影响下所形成的区域性品茗艺术,产生于明中后期,之后传播至中国粤东潮汕和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闽南籍华人华侨聚居区,成为闽南文化圈的特色饮茶艺术。1654年隐元禅师赴日弘法,闽南功夫茶文化随之东传日本... 闽南功夫茶是明代“叶茶泡饮法”影响下所形成的区域性品茗艺术,产生于明中后期,之后传播至中国粤东潮汕和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闽南籍华人华侨聚居区,成为闽南文化圈的特色饮茶艺术。1654年隐元禅师赴日弘法,闽南功夫茶文化随之东传日本,首先在僧人和文人阶层流行。17、18世纪从事中日贸易的闽南籍商人和旅日闽南籍华人华侨,助推了功夫茶文化在日本商人、常民阶层的普及,进而促成了日本江户时代晚期新的茶文化——“煎茶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 功夫茶 日本 煎茶道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古代农业述略 被引量:3
8
作者 彭景元 《古今农业》 2005年第2期11-25,共15页
古代闽南农业的发展总体上与古代中国农业历史一致,但区域的地理因素在很多方面影响了闽南农业,使其在一出现就展现出较为浓郁的地方特色。中原等地区人们的南迁入闽,对闽南的社会发展,特别是农业开拓与发展影响甚钜,使闽南的农业不因... 古代闽南农业的发展总体上与古代中国农业历史一致,但区域的地理因素在很多方面影响了闽南农业,使其在一出现就展现出较为浓郁的地方特色。中原等地区人们的南迁入闽,对闽南的社会发展,特别是农业开拓与发展影响甚钜,使闽南的农业不因人口、技术、工具等的限制而落后。素有与海外交往的传统,也对闽南农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一些农作物的引进,对当时中国农业产生过比较大的作用,进而对中国社会发展也产生过一些影响。闽南人对台湾的开发,是台湾农业得以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进入近代农业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农业 社会发展 农业历史 古代中国 地理因素 地方特色 中国农业 历史时期 农作物 闽南人 台湾 迁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唐诗中试探唐代茶文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彭景元 《古今农业》 2006年第4期101-107,共7页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繁荣阶段,诗歌创作也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日益兴起的饮茶之风促使茶业更加兴旺,众多名茶争奇斗艳,各有拥趸;采茶及制茶场景精彩纷呈,一派繁荣景象;因气候、土壤、加工方法等不同,使茶的种类繁多,从而导致饮用方...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繁荣阶段,诗歌创作也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日益兴起的饮茶之风促使茶业更加兴旺,众多名茶争奇斗艳,各有拥趸;采茶及制茶场景精彩纷呈,一派繁荣景象;因气候、土壤、加工方法等不同,使茶的种类繁多,从而导致饮用方式和所使用的器皿也各不相同,但优质的器具逐渐得得到认可;人们在饮茶过程中,逐渐地认识到茶的许多功效,这些认识直至今天仍是正确的。文人士大夫对茶的认识与喜好,对当时饮茶之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留下了许多有关茶的诗歌,对我们认识当时的茶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名茶 茶之功效 茶文化 茶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宋代诗词中探析宋代茶文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景元 《古今农业》 2007年第3期59-63,共5页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繁荣阶段,以宋词为代表的文化成就达到了历史的高峰。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在唐代的基础上涌现出更多、更绚丽的篇章,在众多的宋词中有许多描写当时茶文化的面貌,为后人认识中国茶文化发展史提供了十分珍贵的...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繁荣阶段,以宋词为代表的文化成就达到了历史的高峰。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在唐代的基础上涌现出更多、更绚丽的篇章,在众多的宋词中有许多描写当时茶文化的面貌,为后人认识中国茶文化发展史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名茶 斗茶 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外来物到原生物——台湾原住民烟草文化的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维斌 《古今农业》 2014年第2期72-80,共9页
烟草自十七世纪由荷兰人及迁台汉人传入台湾原住民社会。在之后的两三百年里,台湾原住民学会栽培烟草,制作烟具,形成独特的烟草文化习俗,烟草从外来物转变为原住民部落具有特定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原生物。人类学界在认知与建构台湾原... 烟草自十七世纪由荷兰人及迁台汉人传入台湾原住民社会。在之后的两三百年里,台湾原住民学会栽培烟草,制作烟具,形成独特的烟草文化习俗,烟草从外来物转变为原住民部落具有特定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原生物。人类学界在认知与建构台湾原住民传统社会的核心物质文化内涵时将烟草纳入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原住民 烟草 外来物 原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历史建筑瑰宝——仙游清代“乐善好施”坊
12
作者 陈建标 《文博》 2010年第6期66-70,共5页
仙游地区的清代"乐善好施"坊,是地方官吏奉旨为捐资兴学、修桥、铺路的清代巨商陈天高构建的表彰性牌坊,它是福建省迄今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雕刻工艺最精湛的清代功德坊建筑。作为地方有影响力的历史建筑,其产生的... 仙游地区的清代"乐善好施"坊,是地方官吏奉旨为捐资兴学、修桥、铺路的清代巨商陈天高构建的表彰性牌坊,它是福建省迄今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雕刻工艺最精湛的清代功德坊建筑。作为地方有影响力的历史建筑,其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传统的慈善文化己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植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并世代传承下去。因此,"乐善好施"坊的作用已超出建筑本身,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研究地方民俗文化、建筑文化和传统的慈善文化等诸多领域方面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仙游 清代功德坊 图案装饰 文化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