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乳腺X线影像组学辅助诊断BI-RADS 4和5类良性病变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光松 石大发 +4 位作者 郭秋 张浩然 王思远 任振东 任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0-544,共5页
目的评价乳腺X线影像组学辅助诊断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和5类良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44例乳腺病变患者,包括194例良性病变、150例恶性病变;根据接受乳腺X线检查时间将前70%归为训练集(n=240)、后30%... 目的评价乳腺X线影像组学辅助诊断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和5类良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44例乳腺病变患者,包括194例良性病变、150例恶性病变;根据接受乳腺X线检查时间将前70%归为训练集(n=240)、后30%归为验证集(n=104)。基于头足(CC)位和内外斜(MLO)位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以组内相关系数(ICC)、Spearman相关性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应用支持向量机建立组学模型,预测BI-RADS 4和5类中的良性病变。由2名放射科医师对训练集及验证集数据进行判断,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组学模型与放射科医师的诊断效能,并比较其差异。结果分别基于CC位和MLO位图像提取92个影像组学特征,并最终选出7个及2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ROC曲线显示,组学模型诊断训练集及验证集良性乳腺病变的曲线下面积(0.92、0.87)均大于放射科医师(0.76、0.75,Z=-4.20、-2.40,P均<0.05),诊断特异度(0.93、0.85)均高于放射科医师(0.71、0.70,χ^(2)=9.26、5.11,P均<0.05),而诊断敏感度(0.81、0.81)与放射科医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81、0.82,χ^(2)=0、0.10,P均>0.05)。结论乳腺X线影像组学有助于诊断BI-RADS 4和5类良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X线摄影 影像组学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分子影像技术在药物疗效评估和乳腺癌外科手术导航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陈敏 林琳玲 +2 位作者 何悦洋 杜智铖 张国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5-326,共12页
近几十年来光学分子影像特别是近红外荧光分子影像技术发展迅速,能在活体上可视化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并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具有高灵敏度、高时空分辨率和实时成像的特性,因此已成为科研人员和外科医生的重要工具,用于肿瘤检测和外科手术... 近几十年来光学分子影像特别是近红外荧光分子影像技术发展迅速,能在活体上可视化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并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具有高灵敏度、高时空分辨率和实时成像的特性,因此已成为科研人员和外科医生的重要工具,用于肿瘤检测和外科手术导航.该综述主要总结以下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1)光学分子影像技术的概述与优势;2)借助可视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光学分子影像平台评估药物疗效;3)有临床转化潜力的光学分子影像系统在乳腺癌外科手术导航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分子影像技术 手术导航 疗效评估 近红外荧光成像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