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范式转型及其突破路径 被引量:13
1
作者 黄巨臣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60,共10页
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范式转型及其突破路径本质上是一个解决认识论、方法论与实践论三者相统一的问题,其过程呈现出了动态演化、关联复杂的特征,有必要将之置于社会结构整体转型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双重背景下来加以考察。以往高等... 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范式转型及其突破路径本质上是一个解决认识论、方法论与实践论三者相统一的问题,其过程呈现出了动态演化、关联复杂的特征,有必要将之置于社会结构整体转型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双重背景下来加以考察。以往高等教育研究深受惯性思维逻辑的影响和形塑,单一视角常常被用于解释和应对现阶段研究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新情况,却忽视了单一的切入点无法从根本上促进复杂性情境中研究范式的真正转型。基于'问题—主体—方法'分析框架的整合构建,可从三维度的视角来探讨高等教育研究的问题、主体以及方法在内外部多重推力下所展示的互动关系样态以及当下研究范式转型的本土实践困境。基于此,为更好应对研究范式转型的困境与挑战,应遵循'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标、以提升主体专业性为重点、以创新研究方法为核心'的三位一体路径来予以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改革 教育研究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中的农村教育扶贫政策:价值意蕴、实践困境与推进路径——基于“权力—技术—组织”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20
2
作者 黄巨臣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26,共9页
农村贫困治理是当前“乡村振兴”中重要且不可回避的议题,而教育扶贫政策作为国家治理农村社会贫困问题的主要工具之一,是推进农村贫困群体减贫脱贫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于政策“运行”的基点,聚焦于支配政策整体运行逻辑的“权力”、... 农村贫困治理是当前“乡村振兴”中重要且不可回避的议题,而教育扶贫政策作为国家治理农村社会贫困问题的主要工具之一,是推进农村贫困群体减贫脱贫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于政策“运行”的基点,聚焦于支配政策整体运行逻辑的“权力”、影响政策运行发展方向的“技术”、形塑政策基层运行结构的“组织”这三个与教育扶贫政策在农村场域运行有着本质勾连的核心要素,并关照当下农村社会转型变迁的具体现实,尝试构建起一个“权力—技术—组织”的整合性分析框架,以此探讨和阐释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背景下农村教育扶贫政策在权力共享、技术应用以及组织保障三个维度上的当代价值意蕴,并揭示出政策运行中存在的权力失序、技术扩张、组织涣散等本土实践困境,进而提出应通过监督制约公共权力的无序性、提升技术及技术治理的科学性以及推动农村基层组织的再组织化的三位一体式联动路径来予以共同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教育扶贫政策 价值意蕴 实践困境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教育扶贫“项目制”:运作逻辑、执行困境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3
3
作者 黄巨臣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2期108-114,共7页
教育扶贫"项目制"作为满足广大农村地区贫困群体的各类教育及与教育相关需求并促进贫困人口减贫脱贫的重要手段,是政府治理农村贫困问题的新型政策工具。教育扶贫"项目制"的运作遵循"权力—资本—技术"... 教育扶贫"项目制"作为满足广大农村地区贫困群体的各类教育及与教育相关需求并促进贫困人口减贫脱贫的重要手段,是政府治理农村贫困问题的新型政策工具。教育扶贫"项目制"的运作遵循"权力—资本—技术"的三重逻辑,而逻辑网络的展开始终受到上级政府、基层政府、农民群体等多个行为主体的深刻影响和形塑。基于政策过程的视角分析,以"项目制"运作的教育扶贫模式,在政策制定阶段出现了主体参与"缺失",在政策执行阶段出现了方式选择"异化",在政策评估阶段遭遇了成果考核"失真"等意外困境。因此,为使教育扶贫"项目制"真正发挥扶贫的功能与效益,需要从"保障农民基本权利、完善执行监督程序、优化考核评价体系"三位一体的策略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地区 教育扶贫 “项目制” 政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耳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动因、策略与特色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滢 黄巨臣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57,共8页
随着世界各国间综合实力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加快转型,土耳其政府基于土耳其特殊的文化传统、经济结构以及政治制度等背景,适时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振兴本国高等教育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的大学体系的远景式规划、保障性法规、... 随着世界各国间综合实力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加快转型,土耳其政府基于土耳其特殊的文化传统、经济结构以及政治制度等背景,适时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振兴本国高等教育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的大学体系的远景式规划、保障性法规、目标性政策等,包括《土耳其愿景规划2023》《土耳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条例》《"100/2000"计划》《美乌拉那交换生计划》等。这些政策法规和目标计划涉及土耳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多个层面,主要包括构建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拓展经费来源渠道、创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加强学术人才及教师队伍建设。由此形成了鲜明的"土耳其大学发展模式"特色,其中不乏有启示我国"双一流"建设的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体系 动因 策略 特色 土耳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衡发展:一流学科建设的逻辑、局限及其应对 被引量:15
5
作者 黄巨臣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4-101,202,203,共10页
一流学科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支撑,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在新时期“双一流”政策实施背景下,国家意图以重点投入、竞争分配的非均衡政策来实现部分学科的优先发展,但却使得我国学科建设总体上呈现出了不均衡发展的状态。当前,非... 一流学科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支撑,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在新时期“双一流”政策实施背景下,国家意图以重点投入、竞争分配的非均衡政策来实现部分学科的优先发展,但却使得我国学科建设总体上呈现出了不均衡发展的状态。当前,非均衡发展成为一流学科建设的主导逻辑,深刻影响和形塑着学科的建设过程和形态,其逻辑的局限性以及非均衡政策工具本身的缺陷导致了资源配置与学科发展动力的失衡、评价机制与学科内在目标的失衡、等级排序与学科应有定位的失衡等问题。协调发展理论认为,推进“非均衡”与“均衡”的协调发展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必然归宿。应通过建立新型公共财政体制、构建中国特色学科评价机制和创建科学合理的分类体系,来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的整体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一流学科 学科建设 非均衡发展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学位:日本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机制的改革实践及启示 被引量:7
6
作者 黄巨臣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51,共7页
受到国家战略与发展目标转变、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人口结构与教育需求变化以及危机意识强化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日本开始了新一轮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主要做法是在本土推行联合学位,通过实施严选合作标准和实行多元选拔、共同开... 受到国家战略与发展目标转变、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人口结构与教育需求变化以及危机意识强化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日本开始了新一轮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主要做法是在本土推行联合学位,通过实施严选合作标准和实行多元选拔、共同开发课程和弹性学分管理、拓展资金来源和提升师资国际化、开展学业审查和规范学位授予等措施,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征并取得一定成效。现阶段,我国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过程中,可借鉴日本有益经验,重点从提供法律支持与政策保障、进行课程创新性建设与研发、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以及实施多导师联合培养模式等方面着手,系统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并提升国际化培养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学位 研究生 人才培养 日本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博士后角色冲突:理论·诱因·调适 被引量:11
7
作者 徐东波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4-171,共8页
本文引入社会学中的角色理论,结合对7名博士后的访谈,深入剖析博士后角色冲突现象。从理论上看,博士后角色本质上是一种学术性角色,其冲突分为角色内冲突、角色间冲突。个体层面,角色转换的困境与角色期待的矛盾是博士后冲突的直接原因... 本文引入社会学中的角色理论,结合对7名博士后的访谈,深入剖析博士后角色冲突现象。从理论上看,博士后角色本质上是一种学术性角色,其冲突分为角色内冲突、角色间冲突。个体层面,角色转换的困境与角色期待的矛盾是博士后冲突的直接原因;制度层面,角色定位的模糊与角色流动的风险是博士后冲突的根本原因。调适博士后角色冲突应将个体与制度策略相结合。政府部门要利用制度明确博士后角色的定位与职能,构建具有吸引力的博士后角色;设站单位应摒弃"花瓶思维"、坚守"质量底线"、营造"创新氛围",加强站点建设,提升博士后角色科研创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后制度 博士后角色 角色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