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鼠妇治疗癌性疼痛的作用机制及相关实验验证 被引量:1
1
作者 安炯俊 杨涛 +4 位作者 赖慧容 朱雪莹 孙可意 曾瑜 李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8期10-15,共6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与动物实验探索鼠妇治疗癌性疼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Pub Med数据库中相关文献获取鼠妇的化学成分,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2月。利用Pub Chem获得各成分的SMILES结构后,进一...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与动物实验探索鼠妇治疗癌性疼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Pub Med数据库中相关文献获取鼠妇的化学成分,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2月。利用Pub Chem获得各成分的SMILES结构后,进一步利用Swiss ADME进行筛选,继由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药物作用靶点;由Gene Cards数据库构建癌性疼痛疾病靶点库,并与鼠妇药物靶点进行映射;构建“药物-成分-共有靶点”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用Cytoscape软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和可视化;利用R包cluster Profiler对靶点和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选取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40只,6~8周龄,体重为20~25 g。其中10只设为假手术组,30只造模。采用胫骨内肺癌细胞注射构建癌痛模型。造模成功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模型组、高剂量组(200 mg/kg)组、低剂量组(50 mg/kg),各10只。Western blot法检测所筛选关键靶点的蛋白表达。结果共筛选得到483个鼠妇靶点,2940个癌性疼痛靶点,260个药物-疾病共有靶点。白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3、EGFR、SRC、MAPK1和ESR1被筛选为关键基因,这些靶点主要富集于PI3K-Akt信号通路。模型组小鼠脊髓中IL-6、VEGFA、MAPK3和MAPK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脊髓中IL-6、MAPK3、VEGFA和MAPK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脊髓中IL-6、MAPK3和MAPK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VEGFA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脊髓中IL-6、VEGFA、MAPK1和MAPK3蛋白表达水平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妇对癌性疼痛的小鼠的镇痛效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6、MAPK3、VEGFA和MAPK1表达的异常增加,调节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妇 癌性疼痛 网络药理学 实验验证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