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PV、PDW联合PAIg对急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加勤 侯香华 +5 位作者 洪强 陈志奇 卢榕 刘朔婕 赵金涛 洪国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49-1954,共6页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输血科;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摘要: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在急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输血科;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摘要: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在急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aITP)患儿中的变化及其联合检测对aITP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用Sysmex XN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分别检测36例aITP患儿和33例未累及巨核细胞系的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ATP)的血小板数量及其相关参数、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及其分类;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2组PAIg水平;SPSS软件处理数据,分析两组患者MPV、PDW、PAIg的分布,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骨髓巨核细胞成熟的影响因素后,绘制ROC曲线,计算MPV、PDW、PAIg及其联合检测对a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诊断的ROC曲线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与ATP患儿组相比,aITP组MPV、PDW及PAIg升高,Plt和产板型巨核细胞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RBC、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位面积巨核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t、MPV、PDW及PAIg进入回归模型,其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χ^2=65.491,P=0.000,R^2=0.713)。MPV+PDW+PAIg联合检测的AUC为0.863,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167%和89.697%,均高于单独检测及MPV、PDW、PAIg两两联合检测。结论:MPV及PDW用于aITP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诊断存在不足,联合PAIg检测能够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相关抗体 巨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分析仪、血小板聚集仪和血栓弹力图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 被引量:12
2
作者 江慧 苏蕊 洪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22-1626,共5页
目的:分析并比较血小板分析仪、血小板聚集仪和血栓弹力图仪三者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的相关性。方法:对血小板分析仪在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性能方面进行评估;分别采用血栓弹力图仪、血小板聚集仪和血小板分析仪对55例2型糖尿病(T2... 目的:分析并比较血小板分析仪、血小板聚集仪和血栓弹力图仪三者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的相关性。方法:对血小板分析仪在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性能方面进行评估;分别采用血栓弹力图仪、血小板聚集仪和血小板分析仪对55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单用阿司匹林(32例)、单用氯匹格雷(23例)前后血小板聚集率进行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不同仪器设备所测结果的相关性,将所得数据纳入统计学分析。结果:血小板分析仪日间和批内精密度均低于1/3总误差(7%),携带污染率为0.30%,在4.15×10^9/L至1379.95×10^9/L的线性范围内的回归方程斜率为1.02,R^2=0.99,血小板计数所测结果与血小板参考方法的检测结果符合率达85%,符合行业标准要求。血栓弹力图仪、血小板聚集仪和血小板分析仪测定T2DM患者单用氯匹格雷和阿司匹林后血小板聚集率较服药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血小板分析仪能够为临床检测血小板计数和聚集功能提供可靠、客观、准确的信息,并符合行业标准要求,且其与血小板聚集仪和血栓弹力图仪对血小板聚集率的检测结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率 血栓弹力图仪 血小板聚集仪 血小板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TX或E-CHOP化疗联合G-CSF动员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成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富臻 骆宜茗 洪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12-816,共5页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环磷酰胺(CTX)或E-CHOP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HSC)成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院7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均行CTX或E-CHOP化疗联合G-...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环磷酰胺(CTX)或E-CHOP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HSC)成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院7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均行CTX或E-CHOP化疗联合G-CSF动员采集HSC,对其成功率(CD34^+细胞≥2×10~6/kg)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全组75例患者共行86次动员采集,平均采集CD34^+细胞数为3.22(0.12-22.28)×10~6/kg,采集成功率为70.67%(53/75)。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采集前化疗疗程数和疾病状态与HSC采集成功率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不同性别、年龄、疾病分型、ISS分期和动员方案均无显著关系(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采集前化疗疗程数与HSC采集成功率呈正相关(OR=2.95,95%CI:1.60-5.41,P<0.01),而与采集前疾病状态并无显著关系(OR=1.01,95%CI:0.88-1.16,P=0.89)。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性别、疾病分型、ISS分期和动员方案对HSC采集成功率均无明显影响,并且采集前化疗疗程数较少(<5)的患者HSC采集成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造血干细胞 环磷酰胺 E-CHOP方案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评估急性白血病骨髓浸润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德浩 汪敬群 +2 位作者 吴小强 庄雄杰 周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65-1368,共4页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在评估急性白血病(AL)骨髓浸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AL患者(患者组)及100例健康者(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常规M RI及增强扫描M RI(CEM RI),比较两组的髂...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在评估急性白血病(AL)骨髓浸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AL患者(患者组)及100例健康者(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常规M RI及增强扫描M RI(CEM RI),比较两组的髂骨及椎体的最大强化率(Emax)及强化斜率(Slope),分析AL患者Emax及Slope与原始细胞百分比(protocells%)的相关性。结果:AL患者的腰椎Emax及Slope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CR患者及PR患者的Emax及Slope明显下降(P<0.05)。Protocells%=-0.5632+0.0540Emax+0.0056Slope。AL患者的Emax及Slope与患者的Protocells%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增强扫描MRI检查与急性白血病骨髓浸润患者的病理学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急性白血病 骨髓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TA对TP53突变人套细胞淋巴瘤细胞株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华佳叶 周旭红 +1 位作者 王焱 徐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80-1784,共5页
目的:研究RITA对TP53突变的人套细胞淋巴瘤细胞株Mino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ino细胞,不同浓度(0-16μmol/L) RITA作用于Mino细胞24、48、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RITA对Mino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0-8μmol/L浓度RITA作用于Min... 目的:研究RITA对TP53突变的人套细胞淋巴瘤细胞株Mino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ino细胞,不同浓度(0-16μmol/L) RITA作用于Mino细胞24、48、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RITA对Mino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0-8μmol/L浓度RITA作用于Mino细胞48 h,采用Annexin V/PI流式细胞术检测RITA对Mino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BCL-2、Caspase-3、Cleaved Caspase-3、PARP、MDM2、P53的表达。结果:RITA能显著抑制TP53突变细胞株Mino增殖,经0.5、1、2、4、8、16μmol/L的RITA作用Mino细胞48 h后,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2±5.6)%、(14.9±4.9)%、(41.7±5.0)%、(61.8±2.4)%、(70.2±2.8)%和(70.8±2.4)%,随着RITA作用浓度的增加,抑制率也增加(r=0.767)。Mino细胞经4μmol/L的RITA作用24、48和72 h后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5.2±3.8)%、(61.8±2.4)%和(87.0±0.7)%,随着RITA作用时间增加,抑制率亦增加(r=0.978)。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Mino细胞经0、2、4、8μmol/L的RITA作用48 h后的凋亡率分别为(5.4±0.4)%、(15.3±0.6)%、(38.7±1.7)%和(50.8±1.1)%,随着RITA作用浓度增加,诱导Mino细胞凋亡的作用增强(r=0.96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随着RITA浓度的增加,BCL-2蛋白表达下降(r=0.932),出现PARP切割和Caspase-3激活,而MDM2、P53蛋白表达无变化。结论:P53小分子RITA对套细胞淋巴瘤TP53突变细胞株Mino有显著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依赖于Caspase途径,而与P53通路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53突变 RITA 套细胞淋巴瘤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MT2A通过lncRNA-HOTAIR激活Akt/mTOR信号通路影响AML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被引量:2
6
作者 黄耘 张爱丽 +3 位作者 苏蕊 张莉娟 邹榕 王思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32-73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A(KMT2A)的表达及其影响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KMT2A和长链非编码RNA-HOX转录反义RNA(lncRNA-HOTAIR)之间的结合,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A(KMT2A)的表达及其影响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KMT2A和长链非编码RNA-HOX转录反义RNA(lncRNA-HOTAIR)之间的结合,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实验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结果:KMT2A组PCR扩增信号明显强于阴性对照组和IgG组(P<0.01)。与阴性对照组和KMT2A过表达并敲低lncRNA-HOTAIR表达组相比,KMT2A过表达组以及lncRNA-HOTAIR过表达组EdU+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KMT2A沉默组以及lncRNA-HOTAIR沉默组EdU+细胞比例均明显下降(P<0.01),KMT2A过表达组以及lncRNA-HOTAIR过表达组p-Akt和p-mTOR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KMT2A能够与lncRNA-HOTAIR相互结合,促进Akt/mTOR信号通路的活化,进而促进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A 长链非编码RNA-HOX转录反义RNA 增殖 Akt/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蛋白激酶B通路在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心室重构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7
作者 郑三福 郭伟溪 +1 位作者 骆锦忠 覃水庆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67-173,共7页
目的:分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蛋白激酶B(AKT)通路在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心室重构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C57BL/6雌性小鼠55只,建立主动脉弓缩窄模型,成功建模45只,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DMSO组和实验组,假手术组小鼠开... 目的:分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蛋白激酶B(AKT)通路在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心室重构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C57BL/6雌性小鼠55只,建立主动脉弓缩窄模型,成功建模45只,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DMSO组和实验组,假手术组小鼠开胸后逐层缝合,不进行主动脉缩窄术(TAC),开胸24 h后给予PBS溶液200μL加DMSO 50μL,DMSO组TAC术后24 h给予PBS溶液200μL加DMSO 50μL,实验组TAC术后24 h给予PBS溶液200μL加抑制剂AG129650μL,观察小鼠心功能及心肌组织病理形态。慢病毒感染建立PDGF基因不同表达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细胞鉴定和培养,依据细胞不同处理方式分为对照组、PDGF组、shRNA组和PDGF+IMA组,检测p-AKT及t-AKT蛋白在HUVEC细胞内表达情况。结果:DMSO组小鼠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假手术组升高,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较假手术组降低。实验组LVESV、LVEDV、LVESD及LVEDD较DMSO组降低,EF、FS较DMSO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小鼠心肌组织整齐排列,间隙正常;DMSO组小鼠形态不规整,炎性细胞浸润,细胞间隙变大,胞核深染。实验组小鼠膨大或坏死细胞减少,间隙变小,炎性浸润降低。DMSO组小鼠心肌细胞横截面积较假手术组升高,实验组小鼠心肌细胞横截面积较DMSO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GF+IMA组细胞内p-AKT及t-AKT蛋白表达较PDGF组及shRNA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GF可加速压力超负荷诱导心室重构,促进形成心肌组织纤维化,而抑制PDGF/AKT通路可改善心肌细胞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压力超负荷 心肌纤维化 心室重构 心肌肥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外泌体miRNA预防骨髓干细胞移植后aGVHD的效应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骆宜茗 钟佳颖 +7 位作者 简欣怡 张礼翼 张黎 丁毅 马云瀚 陈映宇 林清如 齐忠权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71-1178,共8页
目的:探索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抑制骨髓干细胞移植后GVHD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构建小鼠骨髓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模型,并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用于aGVHD小鼠模型中观察其预防效应。同时通过分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 目的:探索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抑制骨髓干细胞移植后GVHD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构建小鼠骨髓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模型,并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用于aGVHD小鼠模型中观察其预防效应。同时通过分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观察外泌体对aGVHD小鼠的预防效应。通过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外泌体进行miRNA测序、分析和验证,探索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预防骨髓干细胞移植后aGVHD的分子机制。结果:成功构建了小鼠骨髓干细胞移植后aGVHD模型。与骨髓干细胞移植后aGVHD模型小鼠相比,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够降低移植小鼠aGVHD评分,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外泌体注射同样具有降低aGVHD评分,延长移植小鼠生存时间的疗效。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外泌体中富含miR-21等miRNA分子,主要影响细胞粘附、细胞RNA降解等信号通路。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够预防骨髓干细胞移植后aGVHD的发生,该效应可能由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外泌体中miRNA所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微小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