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细胞间黏附分子1、白介素1β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及辛伐他汀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弋南 金建生 张燕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介素1β(IL-1β)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及辛伐他汀治疗DN的机制。方法 89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清蛋白尿(UAER<20μg/min)31例(正... 目的探讨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介素1β(IL-1β)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及辛伐他汀治疗DN的机制。方法 89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清蛋白尿(UAER<20μg/min)31例(正常组)、微量清蛋白尿(20μg/min≤UAER<200μg/min)28例(微量组)、显性清蛋白尿(UAER≥200μg/min)30例(显性组)及健康体检正常者30例(对照组),用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各组中AOPP、ICAM-1、IL-1β的水平,微量组及显性组用辛伐他汀治疗。结果(1)3组糖尿病患者AOPP、ICAM-1、IL-1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显性组AOPP、ICAM-1、IL-1β水平高于微量组、正常组(P<0.01);微量组AOPP、ICAM-1、IL-1β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血清AOPP、ICAM-1、IL-1β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AOPP、ICAM-1、IL-1β水平与UAER均呈正相关(P<0.01)。(2)微量组及显性组患者经辛伐他汀治疗前后的UAER、血清AOPP、ICAM-1、IL-1β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OPP、ICAM-1、IL-1β可成为糖尿病肾微血管病变的早期预测因子,与UAER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DN,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在预防糖尿病肾微血管病变中有重要意义。辛伐他汀可通过抗氧化作用和抑制炎症反应,直接或间接抑制肾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细胞外基质沉积,延缓DN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胞间黏附分子1 白介素1Β 辛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OS/NO途径在单侧输尿管梗阻小鼠肾间质微血管病变中的作用与机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雁 牛潼 +3 位作者 白海涛 杨晓晶 张燕林 羊钦裕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4-489,共6页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 NOS)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肾间质纤维化小鼠微血管病变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64只KM小鼠随机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 NOS)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肾间质纤维化小鼠微血管病变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64只KM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n=32只;单侧输尿管梗阻UUO组n=32只。观察4周,每周检测各组小鼠血BUN、Scr及一氧化氮,流式细胞计数外周血CD133+/VEGFR+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肾间质CD34+表达计数微血管密度,实时定量PCR检测肾皮质e NOS、VEGF mRNA表达。结果 UUO组血一氧化氮、内皮祖细胞计数、肾间质微血管密度、e NOS、VEGF mRNA表达水平持续下降,在第2、3、4周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氧化氮水平与肾间质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r=0.715,P<0.05);e NOS mRNA表达水平与肾间质微血管密度(r=0.624,P<0.05)、内皮祖细胞计数(r=0.375,P<0.05)、VEGF mRNA(r=0.351,P<0.05)呈正相关。结论 e NOS/NO途径参与了UUO小鼠肾间质微血管的调节,其调节涉及对血管舒张功能影响、介导促血管肾脏因子VEGF mRNA表达及动员内皮祖细胞等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肾小管周围微血管 内皮祖细胞 血管生长因子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合并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林梦婕 白培进 +5 位作者 陈仕智 张俊 李弋南 丁鑫 何金选 张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908-2912,共5页
背景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多发于老年人,最容易累及肾脏,且多表现为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肾脏受累病理特征表现为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及新月体肾炎,以往认为免疫荧光检查主要提示为寡免疫复合物沉积,但近年来有报... 背景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多发于老年人,最容易累及肾脏,且多表现为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肾脏受累病理特征表现为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及新月体肾炎,以往认为免疫荧光检查主要提示为寡免疫复合物沉积,但近年来有报道,AAV肾脏免疫荧光上免疫复合物沉积并非罕见。目前,国内很少有关于伴有免疫复合物沉积的AAV研究,对于老年AAV合并有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特征及对治疗的反应尚不完全清楚。目的探讨合并有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的老年AAV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8年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肾内科经临床病理确诊的AAV患者56例,根据免疫荧光及电镜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情况,分为免疫复合物沉积组(共14例)和寡免疫复合物沉积组(共42例),两组均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多系统受累、实验室检查结果、肾脏病理特点及疗效。结果免疫复合物沉积组和寡免疫复合物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ANCA类型、伯明翰系统性血管炎活动评分系统(BVAS)评分、肾脏受累、肺部受累、皮疹、关节疼痛、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发生率、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水平、新月体>50%比例、毛细血管袢坏死比例、肾小球硬化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复合物沉积组患者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水平、新月体比例、间质纤维化比例高于寡免疫复合物组(P<0.05)。免疫复合物沉积组治疗6个月后缓解率为9/14,寡免疫复合物组为76.2%(32/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3,P=0.601)。结论老年AAV患者合并有免疫复合物沉积时提示更为严重的肾损害,肾脏病理上新月体比例更多,间质纤维化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A相关性血管炎 老年人 肾脏病理 免疫复合物 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年间老年肾脏病患者肾组织穿刺活检病理特点对比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白培进 林梦婕 +4 位作者 陈建 张燕林 何金选 钟鸿斌 张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047-2051,共5页
背景老年肾脏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老年肾脏病患者在临床病理类型和临床表现均有其特殊性,并且肾脏病的病理类型因不同种族、地理区域,构成差别较大,随时间的推移又有不同的演变趋势。目的了解近10年来老年肾脏病患者肾组织穿刺活... 背景老年肾脏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老年肾脏病患者在临床病理类型和临床表现均有其特殊性,并且肾脏病的病理类型因不同种族、地理区域,构成差别较大,随时间的推移又有不同的演变趋势。目的了解近10年来老年肾脏病患者肾组织穿刺活检病理特点的变化。方法收集2008-201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住院并行肾组织穿刺活检,年龄≥60岁的老年肾脏病患者652例。根据住院的时间分为2008-2012年284例,2013-2017年368例。对比分析老年肾脏病患者的性别、年龄、主要临床表现及病理分型。结果2008-2012年与2013-2017年老年肾脏病患者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肾脏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45.2%(295/652)],其次为急性肾损伤[23.3%(152/652)]。2008-2012年与2013-2017年老年肾脏病患者肾病综合征、肾炎综合征、隐匿性肾炎、慢性肾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3-2017年老年肾脏病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率较2008-2012年升高(P<0.05)。2008-2012年与2013-2017年老年肾脏病患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8-2012年与2013-2017年老年肾脏病患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13-2017年老年肾脏病患者膜性肾病所占比例高于2008-2012年(χ^2=12.224,P<0.001)。2008-2012年与2013-2017年老年肾脏病患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肾脏病患者中,肾病综合征仍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但急性肾损伤发生率较前升高,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仍为主要病理类型,但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老年肾脏病患者肾脏病理构成的演变可能与实际发病率的改变及诊断水平的提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老年人 活组织检查 吸针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敏感受体激动剂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新进展
5
作者 孙青宜 张燕林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664-664,共1页
随着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常常出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血管钙化、CKD—MBD等并发症,钙敏感受体CaSR激动剂是目前公认的有效控制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的药物之一。然而,许多研究均表明CaSR不仅仅只表达在甲状旁腺还表达于... 随着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常常出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血管钙化、CKD—MBD等并发症,钙敏感受体CaSR激动剂是目前公认的有效控制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的药物之一。然而,许多研究均表明CaSR不仅仅只表达在甲状旁腺还表达于肾脏、心血管以及消化道等器官组织,该激动剂在CKD患者中有可能发挥着其他潜在的作用。本文就CaSR在细胞增殖、肾脏损害、血管高血压、血管钙化以及炎症反应方面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SHPT) 钙离子敏感受体(6aSR)钙离子敏感受体激动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低钾饮食和低钾饮食联合小剂量聚苯乙烯磺酸钙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0
6
作者 周凌辉 裴娟 +2 位作者 侯香华 张恒远 张燕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7期3351-3355,共5页
背景高钾血症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血液透析间期血钾波动幅度过大易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因此如何维持血液透析间期的血钾水平稳定十分重要。目的比较单纯低钾饮食和低钾饮食联合小剂量聚苯乙烯磺酸钙治疗维持性... 背景高钾血症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血液透析间期血钾波动幅度过大易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因此如何维持血液透析间期的血钾水平稳定十分重要。目的比较单纯低钾饮食和低钾饮食联合小剂量聚苯乙烯磺酸钙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透析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52例,血液透析前血钾≥5.0 mmol/L,按照患者用药情况分为对照组21例和研究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低钾饮食,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聚苯乙烯磺酸钙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行连续治疗,治疗1个月行相关检查。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透析前后血钾水平及其差值和血液透析前血钙、清蛋白(Alb)水平。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钾水平及其差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所有患者血液透析前血钙、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液透析前后血钾水平及其差值和血液透析前血钙、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液透析前血钾水平、血液透析前后血钾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透析后血钾、血液透析前血钙、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血液透析前血钾水平、血液透析前后血钾差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患者血液透析后血钾、血液透析前血钙、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钾水平及其差值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研究组患者血液透析前血钙、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低钾饮食或低钾饮食联合小剂量聚苯乙烯磺酸钙均能降低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前血钾水平,并能缩小血液透析前后血钾波动幅度,且低钾饮食联合小剂量聚苯乙烯磺酸钙的降钾效果优于单纯低钾饮食,不增加患者的钙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高钾血症 饮食习惯 聚苯乙烯磺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疗程西那卡塞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2
7
作者 周凌辉 张恒远 +2 位作者 裴娟 程翱 张燕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89-992,共4页
目的观察西那卡塞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合并难治性SHPT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例为研究对象。西那卡塞初始剂量为25.0 mg/d... 目的观察西那卡塞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合并难治性SHPT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例为研究对象。西那卡塞初始剂量为25.0 mg/d,每4周根据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血钙、血磷调整剂量,调整范围为加减12.5~25.0 mg/d,最大用药量不超过100.0 mg/d,治疗目标为i PTH在150~300 pg/ml;血钙、血磷降至参考范围后决定是否联用骨化三醇。监测治疗期间i PTH、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尿素、血肌酐水平变化,共随访84周。结果 11例患者初始i PTH水平为(1 375±352)pg/ml,末期为(245±82)pg/ml,达标均值为(243±47)pg/ml,首次达标时间为12~84周;西那卡塞最大剂量(46.3±20.4)mg/d,末期剂量(20.0±13.4)mg/d,最大剂量治疗时间4~36周;10例患者联用骨化三醇。西那卡塞剂量在第8周达到最大,较初始剂量明显增加,在第60~84周时下降至初始剂量。骨化三醇剂量在第36~84周较初始剂量明显增加。患者治疗后各周i PTH、血钙、血磷水平均低于初始水平,治疗后第60~84周,ALP水平低于初始水平(P<0.05)。治疗前后ALB、Hb、尿素、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疗程的西那卡塞能有效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SHPT,联用骨化三醇效果更佳;随着治疗期间i PTH的下降,维持期西那卡塞剂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继发性 西那卡塞 血液透析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静脉隧道式带涤纶套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过渡通路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周凌辉 张恒远 +2 位作者 裴娟 陈幸 张燕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57-1360,共4页
目的探讨股静脉隧道式带涤纶套导管(股静脉半永久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过渡通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完成血液透析过渡通路138例,其中股静脉半永久导管(股静脉组)36例,颈内静脉半永久导管(... 目的探讨股静脉隧道式带涤纶套导管(股静脉半永久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过渡通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完成血液透析过渡通路138例,其中股静脉半永久导管(股静脉组)36例,颈内静脉半永久导管(颈内静脉组)40例,各种中心静脉临时导管(股静脉、颈内静脉临时导管,临时导管组)62例,3组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均在置管1周内完成,记录3组插管时并发症(手术出血情况)、插管次数、导管留置时间、透析充分性、透析血流量、导管使用情况。结果 3组患者手术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插管次数、导管留置时间、尿素清除分数(Kt/V)、透析血流量、导管使用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股静脉组和颈内静脉组插管次数少于临时导管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临时导管组,Kt/V高于临时导管组,透析血流量多于临时导管组,导管功能良好率高于临时导管组(P<0.05或P<0.01)。结论股静脉半永久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过渡通路优于各种临时导管,与颈内静脉半永久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过渡通路的作用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股静脉 颈静脉 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V、PDW联合PAIg对急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加勤 侯香华 +5 位作者 洪强 陈志奇 卢榕 刘朔婕 赵金涛 洪国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49-1954,共6页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输血科;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摘要: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在急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输血科;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摘要: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在急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aITP)患儿中的变化及其联合检测对aITP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用Sysmex XN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分别检测36例aITP患儿和33例未累及巨核细胞系的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ATP)的血小板数量及其相关参数、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及其分类;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2组PAIg水平;SPSS软件处理数据,分析两组患者MPV、PDW、PAIg的分布,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骨髓巨核细胞成熟的影响因素后,绘制ROC曲线,计算MPV、PDW、PAIg及其联合检测对a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诊断的ROC曲线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与ATP患儿组相比,aITP组MPV、PDW及PAIg升高,Plt和产板型巨核细胞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RBC、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位面积巨核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t、MPV、PDW及PAIg进入回归模型,其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χ^2=65.491,P=0.000,R^2=0.713)。MPV+PDW+PAIg联合检测的AUC为0.863,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167%和89.697%,均高于单独检测及MPV、PDW、PAIg两两联合检测。结论:MPV及PDW用于aITP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诊断存在不足,联合PAIg检测能够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相关抗体 巨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腹膜透析置管术和传统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漂管率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伟平 张燕林 +1 位作者 黄继义 余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3867-3869,共3页
目的比较延长腹直肌内段的改良腹膜透析置管术和传统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漂管率。方法 2004年1月—2010年3月在我科行腹膜透析置鹅颈直管术的患者68例,其中采用传统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患者36例为A组,采用延长腹直肌内段改良腹膜透析置管术的... 目的比较延长腹直肌内段的改良腹膜透析置管术和传统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漂管率。方法 2004年1月—2010年3月在我科行腹膜透析置鹅颈直管术的患者68例,其中采用传统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患者36例为A组,采用延长腹直肌内段改良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患者32例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置管术后1年内腹膜透析导管的漂管率。结果 A组36例患者中有6例(16.7%)发生漂管,B组32例患者中均未发生漂管,两组漂管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腹膜透析置管术相比,延长腹直肌内段的改良腹膜透析置管术能有效减少导管的漂管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鹅颈直管 漂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异链球菌clpP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活性测定
11
作者 张加勤 侯香华 +5 位作者 张世阳 郑港森 马晓波 赵元勋 黄朝阳 洪国粦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26-1130,共5页
目的克隆变异链球菌clpP基因启动子,并进行初步验证。方法 PCR分别扩增变异链球菌clpP基因5′-侧翼序列FclpP及其突变体FclpP-ΔRS,插入β-半乳糖苷酶(β-glucuronidase,gusA)报道基因表达载体pIB107 BamHI/XhoI酶切位点之间,构建clpP基... 目的克隆变异链球菌clpP基因启动子,并进行初步验证。方法 PCR分别扩增变异链球菌clpP基因5′-侧翼序列FclpP及其突变体FclpP-ΔRS,插入β-半乳糖苷酶(β-glucuronidase,gusA)报道基因表达载体pIB107 BamHI/XhoI酶切位点之间,构建clpP基因5′-侧翼序列及其突变体gusA报道基因表达载体pFclpP和pFclpP-ΔRS,PCR、酶切及测序鉴定;经Bgl II线性化后转化变异链球菌UA159,卡那霉素筛选阳性克隆,得到clpP基因5′-侧翼序列及其突变体gusA报道基因表达株SClpP和SClpP-ΔRS,经PCR及测序鉴定后,测定SClpP、SClpP-ΔRS、阳性对照SAmi和阴性对照SIB107的GusA活性。结果成功扩增出变异链球菌clpP基因5′-侧翼序列及其突变体;变异链球菌clpP基因gusA报道基因表达载体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无误;PCR及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clpP基因5′-侧翼序列及其突变体变异链球菌gusA报道基因表达株SClpP和SClpP-ΔRS;GusA活性测定证实变异链球菌clpP基因5′-侧翼序列及其变体gusA报道基因表达株SClpP和SClpP-ΔRS的GusA活性分别是阴性对照pIB107的34.6和8.7倍,是阳性对照松鼠葡萄球菌ami基因启动子片段gusA报道基因表达株活性的5.2和1.3倍,提示插入片段FclpP和FclpP-ΔRS具有较强的启动子活性。结论成功定位并克隆变异链球菌clpP基因启动子,为今后研究clpP基因上游调控序列提供试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CLPP 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