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卢秀龙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8期100-101,共2页
目的 :探究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相关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l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8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干预(优质护... 目的 :探究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相关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l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8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干预(优质护理干预包括一般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和心理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糖值、尿蛋白排泄率、血尿素氮水平和肌酐值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不仅能够阻抑患者肾功能的恶化、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还能够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护理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杏林地区某高中血尿酸与BMI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许秀华 林泉水 +2 位作者 陈秋月 陈双如 胡伟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0年第8期727-729,共3页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若嘌呤代谢异常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即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随着经济发展、传统饮食结构改变高尿酸血症发病率越来越高,有报道示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以近10%的速率增长,且发病趋势呈年轻化 [1] 。大量...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若嘌呤代谢异常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即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随着经济发展、传统饮食结构改变高尿酸血症发病率越来越高,有报道示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以近10%的速率增长,且发病趋势呈年轻化 [1] 。大量报道示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与体重指数密切相关,基于上述报道,本研究调查分析厦门杏林地区某高中血尿酸水平与BMI关系,了解青少年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并做好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水平 终末产物 高尿酸血症 饮食结构 嘌呤代谢 杏林 发病趋势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市杏林地区单中心血尿酸水平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许秀华 张冬 胡伟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9年第10期897-899,共3页
目的:了解厦门市杏林地区18岁以上人群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及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09月就诊患者,比较不同性别及年龄段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和血尿酸水平,对其血尿酸、血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资料进... 目的:了解厦门市杏林地区18岁以上人群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及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09月就诊患者,比较不同性别及年龄段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和血尿酸水平,对其血尿酸、血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厦门市杏林地区男性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年龄段无论是否合并高尿酸血症男性血尿酸水平均高于女性,(P<0.05)。高尿酸血症组血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均明显高于血尿酸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肌酐升高、血脂异常、血糖升高是血尿酸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厦门市杏林地区成人高尿酸血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女性绝经后高尿酸血症发病率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年龄 高尿酸血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管理系统运用于慢性肾脏病管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庄敏婷 杨厦黎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3年第7期525-528,共4页
介绍目前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管理、慢性肾脏病管理系统运用于CKD管理的应用现状,分析现存问题,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为广大医护人员应用慢性肾脏病管理系统进行CKD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管理 慢性肾脏病管理系统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对腹膜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胡伟平 张燕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年第12期1100-1102,I0011,共4页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对腹膜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方法:21只惠斯脱(WISTAR)大鼠分成三组:(1)对照组(n=7):每日腹腔内加入一次生理盐水100 ml/kg;(2)模型组(n=7):每日腹腔内加入一次4.25%葡萄糖腹透液100 ml/kg,同时在第1、...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对腹膜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方法:21只惠斯脱(WISTAR)大鼠分成三组:(1)对照组(n=7):每日腹腔内加入一次生理盐水100 ml/kg;(2)模型组(n=7):每日腹腔内加入一次4.25%葡萄糖腹透液100 ml/kg,同时在第1、3、5、7天联合脂多糖腹腔注射,按0.6 mg/kg;(3)试验组(n=7):每日腹腔内加入一次4.25%葡萄糖腹透液100 ml/kg同时每天加入一次三七总皂苷35 mg/kg,在第1、3、5、7天联合脂多糖腹腔注射,按0.6 mg/kg;透析4周后行1 h腹膜平衡试验,并分别测定透析液和血浆尿素氮的比值(D/P)、葡萄糖重吸收值(D1/D0)、超滤容积,透析液中白细胞总数、用ELISA方法行腹膜透析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果:模型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超滤量均显著下降(P<0.05);而透析液中TGF-β1、表达均显著增多,腹膜组织增厚也均显著增多(P<0.05)。试验组与模型组比较,其超滤量明显改善(P<0.05),而透析液中TGF-β1显著减少(P<0.05),腹膜组织增厚明显改善(P<0.05)。结论:PNS可以通过下调腹膜分泌TGF-β1,从而改善试验性腹膜纤维化,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腹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腹膜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护士能级管理提升透析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6
作者 连敏玲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6期131-133,235,共4页
目的通过对护士实施能级管理,更有针对性地护理不同风险层级的患者,提升透析治疗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透析患者的生命。方法在2016年11月19日~2017年11月19日期间选取200例透析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随后实施随机化分组,对照组选... 目的通过对护士实施能级管理,更有针对性地护理不同风险层级的患者,提升透析治疗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透析患者的生命。方法在2016年11月19日~2017年11月19日期间选取200例透析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随后实施随机化分组,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选用能级管理,并比较实施前后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白蛋白、血钾、血磷、血肌酐、血尿素、体重、动静脉瘘栓塞率、低血糖率、低血压率、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收缩压(151.11±15.77)mm Hg、舒张压(75.68±12.79)mm Hg、血红蛋白(118.26±12.77)g/L、白蛋白(44.54±4.69)g/L、血钾(5.05±0.70)mmol/L、体重(61.31±12.04)kg、动静脉瘘栓塞率(7.00%)、低血糖率(17.00%)、低血压率(15.00%)均优于实施前(P <0.05),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98.00%)、护理质量满意度(97.00%)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实施护士能级管理,从护理管理层面保证了临床护理规范要求,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可以促进护士积极自发地提升自身核心能力,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级管理 透析质量 护理质量 护理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式带涤纶套股静脉导管作为临时过渡血管通路在老年糖尿病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白培进 周凌辉 +4 位作者 陈仕智 胡伟平 张俊 贺德刚 黄继义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1年第8期563-566,共4页
目的探讨隧道式带涤纶套股静脉导管代替临时中心静脉导管作为临时过渡血管通路在老年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本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并行血液透析治疗资料完整... 目的探讨隧道式带涤纶套股静脉导管代替临时中心静脉导管作为临时过渡血管通路在老年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本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并行血液透析治疗资料完整的老年糖尿病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在该期间置入隧道式带涤纶套股静脉导管(简称股静脉半永久导管组)患者共38例,并选择同期置入中心静脉临时导管(包括股静脉、颈内静脉等中心静脉临时导管,简称临时导管组)的老年糖尿病透析患者共61例作为对照组。所选取的2组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均在置管2周内完成,对2组患者在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前的透析充分性、导管通畅率、通路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等5个方面进行1-3个月观察比较。结果①在透析充分性上,分别对2组患者透析后的Kt/V值进行比较,结果提示股静脉半永久导管组在透析充分性方面优于临时导管组[(1.39±0.05)比(1.25±0.04),t=21.750,P=0.001];②在导管通畅率方面,股静脉半永久导管组导管通畅率明显高于临时导管组(94.7%比80.3%,χ^(2)=4.004,P=0.045);③在透析导管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上,主要以导管感染及血栓栓塞最为常见,其中股静脉半永久导管导管组发生导管感染需要住院拔管1例,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6%;临时导管组发生导管感染需要住院拔管5例、血栓堵管需要住院拔管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4%,2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6%比16.4%,χ^(2)=4.690,P=0.037);④在透析导管留置时间上,股静脉半永久导管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临时导管组[(74.0±8.2)d比(51.7±9.9)d,t=11.630,P=0.001]。⑤在卫生经济学指标方面,2组患者在内瘘使用前实际产生的总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异[(15636.3±2148.7)元比(14634.1±4208.1)元,t=-2.027,P=0.177],但在总住院时间方面,股静脉半永久导管组实际住院时间要少于临时导管组[(8.3±2.7)d比(10.4±5.1)d,t=1.360,P=0.045]。结论在老年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中,特别是血管条件差、内瘘成熟缓慢的患者,隧道式带涤纶套股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临时过渡血管通路,不仅留置时间更长,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未显著增加住院费用,并且在透析充分性及导管通畅率方面优于中心静脉临时导管,可替代中心静脉临时导管作为首选过渡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静脉 导管 血液透析 糖尿病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改良MILLER手术在血液透析高流量自体动静脉内瘘限流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白培进 周凌辉 +5 位作者 张佐炳 张俊 贺德刚 胡伟平 杨厦黎 黄继义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2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有效的对高流量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限流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2016年1月~2020年12月对高流量自体动静脉内瘘在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MILLER手术进行动脉限流患者共12例,手术前内瘘均进行...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有效的对高流量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限流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2016年1月~2020年12月对高流量自体动静脉内瘘在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MILLER手术进行动脉限流患者共12例,手术前内瘘均进行彩超检查,手术中使用泰尔茂6F血管鞘芯置于距瘘口2cm的近端动脉表面,用7号丝线套圈2处,并于手术中实时彩超监测,通过调节丝线套圈的松紧度使肱动脉流量在800~1000ml/min,于手术当天、手术后3个月及手术后6个月复查内瘘彩超。结果①手术后套圈处动脉的平均直径较手术前缩小[(3.32±0.28)比(4.85±0.35)mm,t=20.282,P=0.001],手术后套圈处动脉直径分别与手术后3个月(t=-1.295,P=0.209)及手术后6个月(t=-1.342,P=0.19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手术后肱动脉流量较手术前下降,[(913±33)比(1905±243)ml/min,t=13.923,P=0.001],手术后3个月(t=-0.364,P=0.719)及手术后6个月(t=-0.806,P=0.429)复查肱动脉流量与手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MILLER手术在超声引导下套圈精确,可以对高流量动静脉内瘘进行有效限流,手术后内瘘血流量稳定,术式简单易做,安全有效,花费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高流量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磁共振初始T1 mapping表现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姚理京 孙芳 +4 位作者 沈洋 刘婧 马丽洁 刘敏 周亦伦 《中国血液净化》 2017年第12期816-821,共6页
目的应用心脏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MRI)初始T1mapping技术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心肌纤维化病变,并探寻MHD患者心肌纤维化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32例MHD患者行CMRI... 目的应用心脏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MRI)初始T1mapping技术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心肌纤维化病变,并探寻MHD患者心肌纤维化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32例MHD患者行CMRI检查,并收集动态血压数据及各项化验结果,另选取1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CMRI检查。探究两组人群心肌初始T1值的差异,及MHD患者初始T1值的改变与动态血压指标、各项实验室化验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MHD组患者心脏初始T1值高于对照组(1208.9±90.9ms比1134.5±28.1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270,P=0.045),MHD组患者左室基底段[(1213.1±89.1)ms]、室中段[(1200.6±89.8)ms]、远段[(1213.1±10.3)ms]初始T1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F=0.186,P=0.831)。MHD组患者心脏初始T1值与全段甲状旁腺素水平呈正相关(r=0.418,P=0.017),与三酰甘油水平呈负相关(r=-0.366,P=0.039);初始T1值与44h平均收缩压、44h平均舒张压、收缩压变异和舒张压变异之间均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r_1=0.204,P_1=0.320;r_2=0.316,P_2=0.208;r_3=0.259,P_3=0.402;r_4=0.135,P_4=0.662)。MHD患者心脏初始T1值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体表面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体表面积、左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r_1=0.528,P_1=0.014;r_2=0.506,P_2=0.019;r_3=0.600,P_3=0.005),与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呈负相关(r=-0.551,P=0.010),与心脏指数无线性关系(r=-0.210,P=0.357)。结论 MHD患者心肌初始T1值较健康人高,提示其心肌纤维化程度重,初始T1值大小与心脏结构、功能指标关联密切,全段甲状旁腺素、三酰甘油可能在MHD患者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心脏核磁 初始T1 MAPPING 心肌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旁切口缝合固定矫正腹膜透析导管漂管3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秀雯 裴娟 +3 位作者 张冬 黄培燕 潘明明 胡伟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2年第6期548-549,I0006,共3页
腹膜透析导管的功能直接影响腹膜透析质量,进一步影响了患者整体健康相关生活质量[1]。我院采用小旁切口缝合固定的方法对经非手术方法复位失败的腹膜透析导管漂管问题进行矫正,选取3例病例进行分享。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女,74岁,2019年0... 腹膜透析导管的功能直接影响腹膜透析质量,进一步影响了患者整体健康相关生活质量[1]。我院采用小旁切口缝合固定的方法对经非手术方法复位失败的腹膜透析导管漂管问题进行矫正,选取3例病例进行分享。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女,74岁,2019年05月29日因“咳嗽、咳黄白色痰、伴恶心、呕吐”就诊我院,完善检查提示:血红蛋白74.00 g/L↓,磷1.89 mmol/L↑,钙2.13 mmol/L↓,全段甲状旁腺激素222 pg/ml↑,肌酐586μmol/L↑,总肾小球滤过率20.81 ml/min;诊断为: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性肾病,慢性肾脏病(5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缝合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非手术方法 腹膜透析导管 肾小球滤过率 全段甲状旁腺激素 糖尿病性 病例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钠与枸橼酸钠在血液透析存在高危出血风险患者中的临床对照分析
11
作者 陈双如 贺德刚 +1 位作者 林秀贞 刘玉 《北方药学》 2023年第7期157-159,共3页
目的:观察存在高危出血风险的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钠与枸橼酸钠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20年1月~2021年9月;对象来源:我院血液透析患者50例,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利用低分子肝素钠、枸橼酸... 目的:观察存在高危出血风险的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钠与枸橼酸钠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20年1月~2021年9月;对象来源:我院血液透析患者50例,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利用低分子肝素钠、枸橼酸钠治疗,分析治疗前后临床相关指标、凝血功能指标、不良反应情况以及体外循环凝血情况。结果: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均有所改善,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体外凝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滤器使用时间较观察组长(P<0.05)。结论:高危出血风险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低分子肝素钠、枸橼酸钠的效果均理想,枸橼酸钠的价值高于低分子肝素钠,针对于高危出血风险患者也同样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钠 枸橼酸钠 血液透析 高危出血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感染的临床分析及防控
12
作者 陈双如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10期132-132,共1页
目的通过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感染情况,探究其感染因素与防治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肾内科行血液透析治疗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患者中,发生感染的患者有25例,感染率为29.4%,其中... 目的通过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感染情况,探究其感染因素与防治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肾内科行血液透析治疗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患者中,发生感染的患者有25例,感染率为29.4%,其中发生感染最多的部位为呼吸道与胃肠道,且伴有贫血、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透析不彻底、患者高龄、贫血、自身抵抗力差、个人卫生等是导致患者感染的主要因素,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感染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