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仑卡奈单抗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基线特征和短期安全性
1
作者 张楠 解恒革 +3 位作者 王刚 周炯 郑坤木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5-919,共5页
目的观察仑卡奈单抗在中国真实世界研究中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的基线特征和短期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收集2024年6月26日至2025年3月1日在全国84个医学中心就诊并接受仑卡... 目的观察仑卡奈单抗在中国真实世界研究中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的基线特征和短期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收集2024年6月26日至2025年3月1日在全国84个医学中心就诊并接受仑卡奈单抗治疗的646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评分,分别计算CDR总评分(CDR-global score,CDR-GS)和CDR各项目总分(CDR-sum of box,CDR-SB)。观察治疗3个月内静脉滴注相关反应(infusion-related reactions,IRR)和淀粉样蛋白相关影像学异常(amyloid-related imaging abnormalities,ARIA)发生情况。ARIA包括ARIA水肿(ARIA with edema and effusion,ARIA-E)和ARIA出血(ARIA with hemosiderin deposit,ARIA-H)。454例患者进行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检测。对基线特征和短期安全性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基线CDR-GS为0.5分和1分的患者分别为301例(46.59%)和345例(53.41%);ApoEε4携带者202例(31.27%),其中ApoEε4纯合子携带患者17例(8.42%)。发生IRR 32例(4.95%),其中90.63%(29/32)发生于首次静脉滴注,轻度IRR 31例(96.88%),中度IRR 1例(3.13%),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晕、呕吐等。发生ARIA 16例(2.48%),其中ARIA-E 5例(31.25%),ARIA-H 10例(62.50%),ARIA-E伴ARIA-H 1例(6.25%)。5例ARIA-E中2例为症状性ARIA-E;影像学上,3例为轻度、2例为中度ARIA-E。10例发生ARIA-H的患者均无临床症状;影像学上,6例为轻度、4例为中度ARIA-H。17例ApoEε4纯合子患者中发生ARIA-H 1例(5.88%),其影像学严重程度为中度。年龄增长有增加ARIA发生风险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结论中国真实世界研究中接受仑卡奈单抗治疗的AD患者具有年龄较轻但疾病严重程度较高的特征,短期随访数据提示仑卡奈单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疾病特征 仑卡奈单抗 淀粉样蛋白相关影像学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詹奕红 马琪林 +4 位作者 安星凯 鲁丛霞 曲红丽 毕敏 童绥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422-2425,共4页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07-01—2013-06-30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安慰剂组和艾司西酞普兰,各40例,分别接受安慰剂和艾司西酞普...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07-01—2013-06-30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安慰剂组和艾司西酞普兰,各40例,分别接受安慰剂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均每日晨口服安慰剂或艾司西酞普兰1片,治疗90 d。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Barthel指数(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治疗前及治疗90 d时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抑郁程度;治疗结束时比较两组患者卒中后抑郁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oCA评分、BI、HAMD评分间无差异(P>0.05);治疗后,艾司西酞普兰组MoCA评分、BI均高于安慰剂组(P<0.05),而HAMD评分低于安慰剂组(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低于安慰剂组〔11.1%(4/36)与40.5%(15/37),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早期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有利于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可使抑郁程度明显减轻,并可以降低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而且患者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卒中 艾司西酞普兰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low成像辅助诊断脑血管性病变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远亮 周玉明 +3 位作者 童绥君 傅建新 王向东 姜园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5期401-404,共4页
目的评估iFlow成像在脑血管性病变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常规全脑2DDSA检查,对所采集的图像用iFlow软件编码,由低年资和高年资医师分别观察2D DSA图像及iFlow彩色编码血流图的血管解剖、病灶形态、大小、血流... 目的评估iFlow成像在脑血管性病变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常规全脑2DDSA检查,对所采集的图像用iFlow软件编码,由低年资和高年资医师分别观察2D DSA图像及iFlow彩色编码血流图的血管解剖、病灶形态、大小、血流动力学情况,评估iFlow对脑血管病变是否具有辅助诊断价值。结果 iFlow成像能在一幅iFlow彩色编码血流图上完整显示脑血管DSA采集的动态序列所包含的病变信息,包括病灶的解剖形态、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组织灌注情况,较2D DSA更加直观。低年资医师和高年资医师对iFlow辅助诊断价值认定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2,P=0.014)。结论 iFlow较单独2D DSA图像显示病变更全面,能对临床医师、尤其是低年资医师诊断和评估脑血管病变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iFlow成像 彩色编码血流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总负荷与中老年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超 万慧娟 +3 位作者 董文玉 王圣松 余苹 邵晓秋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6期622-627,共6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癫痫患者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总负荷以及单个CSVD影像标志物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1月-2021年12月住院的50岁及以上中老年癫痫患... 目的探讨中老年癫痫患者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总负荷以及单个CSVD影像标志物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1月-2021年12月住院的50岁及以上中老年癫痫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脑电图、影像学信息和MoCA分值。判读此次住院前1周或住院期间首次头颅MRI中的CSVD影像标志物,包括腔隙、白质高信号、微出血和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并计算CSVD总负荷评分。采用简单及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中老年癫痫患者CSVD总负荷评分以及单个CSVD影像标志物与MoCA评分的关系。结果共纳入54例患者,平均年龄63.6±8.7岁,男性35例(64.8%)。校正了混杂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显示CSVD总负荷评分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β-1.713,95%CI-3.388~-0.038,P=0.045)。单独分析单个CSVD影像标志物,在对相同混杂因素进行校正后,只有针对白质高信号的Fazekas评分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β-1.457,95%CI-2.599~-0.315,P=0.014)。结论合并高CSVD负荷的中老年癫痫患者认知功能较差,脑血管病理与中老年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值得被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脑小血管病 认知功能 脑小血管病总负荷 白质高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磁共振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征的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林志伟 陈丽芳 +2 位作者 马琪林 鲁丛霞 王丹妮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2-157,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现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征(FVH)的影响因素以及FVH与责任血管狭窄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360例,于发病72 ...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现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征(FVH)的影响因素以及FVH与责任血管狭窄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360例,于发病72 h内完善头部MR检查,且梗死责任动脉为单侧大脑中动脉(MCA),排除了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者。给予控制血压、调整血糖等一般治疗及抗血栓治疗。根据患者MRI是否显示FVH,将360例患者分为FVH阴性组[256例(71.1%)]和FVH阳性组[104例(28.9%)]。收集并比较FVH阴性组和FVH阳性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卒中危险因素[吸烟、饮酒,既往卒中和(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缺血性心脏病、心房颤动、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影像学资料。以FVH阳性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自变量纳入FVH阳性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FVH阴性组和FVH阳性组患者MCA狭窄部位及M1段狭窄程度的差异。结果(1)与FVH阴性组比较,FVH阳性组患者高脂血症比例较低,而心房颤动、既往卒中和(或)TIA比例较高,且入院时NIHSS评分较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4.6%(36/104)比56.2%(144/256),χ^(2)=13.846;20.2%(21/104)比8.6%(22/256),χ^(2)=9.459;21.2%(22/104)比11.7%(30/256),χ^(2)=5.327;7.5(5.0,12.0)分比5.0(3.0,8.0)分,Z=-5.687;均P<0.05]。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烟酒史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FVH阳性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脂血症为FVH阳性的保护因素(OR=0.448,95%CI:0.271~0.742,P=0.002),入院时高NIHSS评分为FVH阳性的危险因素(OR=1.143,95%CI:1.084~1.205,P<0.01);心房颤动、既往卒中和(或)TIA史与FVH阳性无关(均P>0.05)。(3)104例FVH阳性组患者中,M1段、M2段、M3段及其远端狭窄比例分别为61.5%(64例)、20.2%(21例)、18.3%(19例),以M1段狭窄比例最高;256例FVH阴性组中,M1段、M2段、M3段及其远端狭窄比例分别为30.9%(79例)、32.0%(82例)、37.1%(95例),以M1段狭窄比例最低,狭窄部位分布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36,P<0.01)。(4)79例M1段狭窄的FVH阴性组患者中,M1段狭窄轻度、中度、重度或闭塞比例分别为13.9%(11例)、67.1%(53例)、19.0%(15例);64例M1段狭窄的FVH阳性组患者中,M1段狭窄轻度、中度、重度或闭塞比例分别为9.4%(6例)、17.2%(11例)、73.4%(47例),以重度狭窄或完全闭塞比例最高,且高于FVH阴性组,MCA M1段狭窄程度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75,P<0.01)。结论入院时高NIHSS评分是FVH出现的危险因素,而高脂血症对FVH出现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索。FVH阳性中M1段狭窄比例更高,其中以MCA M1段重度狭窄或闭塞更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磁共振成像 缺血性卒中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 大脑中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LRRK2基因单核苷酸rs34778348:G>A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志明 安兴凯 +2 位作者 林青 马琪林 曾骥孟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60-865,共6页
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是导致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发生的遗传因素之一,但受不同种族和地域的影响.通过联合使用引物重叠PCR定点突变,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 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是导致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发生的遗传因素之一,但受不同种族和地域的影响.通过联合使用引物重叠PCR定点突变,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筛查了帕金森病的重要致病基因Leucine-Rich Repeat kinase 2(LRRK2)的突变体:rs34778348:G>A(G2385R);用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技术进行验证.在237个散发性帕金森病人和190个对照者中虽然未发现rs34778348:G>A的纯合子突变,但存在rs34778348:G>A的杂合子突变,并且统计分析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rs34778348:G>A的等位基因频率(p=0.010)和基因型频率(p=0.001)差异显著.显示筛查到rs34778348:G>A可能是中国散发帕金森病易感性的风险因子.该方法有助于促进帕金森病分子诊断的临床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LRRK2 rs34778348 G>A 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肌钙蛋白I升高和STAF评分对心源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鲁桃 吕哲 +3 位作者 陆小林 鲁丛霞 马琪林 王丹妮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31-335,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并比较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升高及STAF评分(Score for the Targeting of Atrial Fibrillation)对心源性脑梗死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2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源性脑梗死38例,非心...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并比较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升高及STAF评分(Score for the Targeting of Atrial Fibrillation)对心源性脑梗死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2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源性脑梗死38例,非心源性脑梗死185例。收集患者详细的临床资料后,检测血清cTnI的浓度,计算STAF评分。比较两组临床基线资料,采用ROC曲线确定cTnI和STAF评分对心源性脑梗死诊断的界值,并对比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心源性脑梗死组患者相比于非心源性脑梗死组,年龄更大,心房颤动、缺血性心脏病史更多,NIHSS评分、cTnI 值以及STAF评分明显更高(P<0.05)。STA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4,其95%CI为0.924~0.985。cTnI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其95%CI为0.788~0.916。STAF评分截点为4分,此时灵敏度为92.1%,特异度为89.2%。cTnI值截点为0.0085 ng/mL,此时灵敏度为73.7%,特异度为84.9%。结论本研究中STAF评分和cTnI 值均对心源性脑梗死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且STAF评分对心源性脑梗死诊断的预测价值高于cTnI。血清cTnI 值和STAF评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因分型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脑梗死 心肌肌钙蛋白I STAF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相关过度运动癫的临床及脑电图特征分析
8
作者 万慧娟 陈超 +8 位作者 王圣松 王秀 桑林 郑重 周峰 胡文瀚 张凯 张建国 邵晓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75-981,共7页
目的探讨睡眠相关过度运动癫之临床特征并评价头皮视频脑电图(VEEG)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20年1月确诊的32例睡眠相关过度运动癫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其一般临床资料、发作期症状学、发作间期及发作期脑电图模式。结果10例(31.2... 目的探讨睡眠相关过度运动癫之临床特征并评价头皮视频脑电图(VEEG)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20年1月确诊的32例睡眠相关过度运动癫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其一般临床资料、发作期症状学、发作间期及发作期脑电图模式。结果10例(31.25%)患者MRI呈异常征象。依据发作症状学模式(SPs)分类,SP1(早期的初级运动表现)1例(3.13%)、SP2(不自然的过度运动)18例(56.25%)、SP3(协调的过度运动)6例(18.75%)、SP4(富有情感内容的姿势行为)7例(21.88%)。发作间期及发作期脑电图异常率分别为81.25%(26/32)和71.88%(23/32);其中发作期头皮脑电图起始早于临床症状者23例(71.88%),放电部位局灶性14例(43.75%)、脑区性8例(25%),两种起始模式以包含各种低波幅快活动者为主;双侧性/广泛性1例(3.13%)。11例(34.38%)患者发作间期样放电部位与发作期脑电图所示起始部位相符且恒定局限于1个或相邻23个电极。结论睡眠相关过度运动癫影像学阳性检出率较低,症状学具有特殊性,高质量视频脑电图记录及判读在诊断与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发作期脑电图可为术前评估提供必要的定侧及定位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运动(非MeSH词) 睡眠 脑电描记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