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x-Staurt趋势检验分析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趋势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世阳 连羡玉 +1 位作者 金旭红 张加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0-453,共4页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采用Vitek2 COMPACT自动化微生物分析系统对2008—2010年医院感染患者送检的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Cox-Staurt趋势检验分析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趋势。结果...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采用Vitek2 COMPACT自动化微生物分析系统对2008—2010年医院感染患者送检的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Cox-Staurt趋势检验分析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趋势。结果共分离出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230株,分离率为14.90%,呈上升趋势,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占83.04%。分布在23个临床科室,其中重症医学科检出最多,占28.26%,对阿米卡星的总耐药率最低,为5.08%,对其余抗菌药物的总耐药率均大于40%,其中呋喃妥因、头孢替坦、氨曲南、头孢曲松、头孢唑啉、氨苄西林的总耐药率>85%。经Cox-Staurt趋势检验分析,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左旋氧氟沙星、妥布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吡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而对氨曲南、头孢替坦、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呋喃妥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无变化趋势。结论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越来越高,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且耐药率多呈上升趋势,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和抗菌谱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Cox-Staurt趋势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感染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SCCmec分型及同源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马晓波 侯舒毅 +4 位作者 徐和平 赵元勋 张加勤 房丽丽 宋秀宇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研究多重耐药的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菌株的SCCmec基因分型,并对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纳入26株耐药谱相同的MRSA菌株,采用多重PCR检测SCCmec的分型;应用Rep-PCR法采用DiversiLb系统对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26株MRSA的... 目的研究多重耐药的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菌株的SCCmec基因分型,并对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纳入26株耐药谱相同的MRSA菌株,采用多重PCR检测SCCmec的分型;应用Rep-PCR法采用DiversiLb系统对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26株MRSA的SCmec多数为Ⅲ型,占84.6%,另检出Ⅱ型2株、Ⅳ型1株,1株未能分型;未发现I型SCCmec。DiversiLab分析结果显示MRSA可分为10组,同源性介于40%~100%。其中SCCmee-Ⅱ亚型2株完全相同。SCCmec-Ⅲ亚型subtype 1型相似性在90%以上;subtype 3型4株为同一组、MRSA相似性在95%以上;subtype 2型可分为5组,相似性在90%以上。结论医院感染多重耐药的MRSA多数以SCCmec-Ⅲ型为主,医院内存在一定流行,应引起临床医师及感染控制部门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mec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组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儿童重症感染病原耐药监测协作网2023年细菌耐药监测
3
作者 周金兰 陆国平 +55 位作者 闫钢风 刘静 闫慧源 付盼 王传清 张育才 周益平 张泓 潘芬 王莹 任宏 李娟珍 黄卫春 黄娇甜 刘健龙 张晨美 陈振杰 周明明 成怡冰 张群群 高凯杰 肖署芳 何娟 蒋立 陈赫赫 郑耀 陈群英 杨卫国 马伟科 孟青 陈建莉 林谊 江倩倩 朱碧溱 施惠萱 马晓波 王义 杜彦强 王增国 柏振江 黄赛虎 黄莉莉 金丹群 童文佳 张晨宇 洪少贤 黄育坤 黄美恋 诸澎伟 李勇 唐晨杰 许惠敏 李玉霞 丁航海 陈媛媛 周树平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7-175,共9页
背景中国儿童重症感染病原耐药监测协作网(China PICU pathogen surveillance network,CHIPS)于2021年成立,每年对国内18家三级甲等医院PICU细菌耐药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以了解PICU主要感染细菌及其耐药情况。目的分析2023年PICU主要... 背景中国儿童重症感染病原耐药监测协作网(China PICU pathogen surveillance network,CHIPS)于2021年成立,每年对国内18家三级甲等医院PICU细菌耐药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以了解PICU主要感染细菌及其耐药情况。目的分析2023年PICU主要感染细菌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菌株资料来源于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国内1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PICU病房。细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自动仪器法或纸片扩散法,结果判断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2023年标准。主要结局指标PICU主要的细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2023年CHIPS共分离5706株非重复临床菌株,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分别占41.4%和58.6%。分离的前5位病原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7.5%),肺炎链球菌(8.8%),鲍曼不动杆菌(8.6%),肺炎克雷伯菌(8.4%),铜绿假单胞菌(7.6%)。下呼吸道是最主要的标本来源(68.6%),其最主要的分离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1.5%)和肺炎链球菌(11.2%)。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检出403株、479株、489株、433株,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carbapenem-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CRE)、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的检出率分别为4.5%、20.0%、56.2%、19.9%。除天然耐药菌株外,其他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和肠杆菌目细菌对替加环素、黏菌素、多黏菌素B均高度敏感,耐药率为0~2.6%。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中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分别为69.9%和100%,对阿奇霉素的非敏感率分别为58.3%和47.7%。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人亚种分别检出999株、201株、145株,其中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MRSE)和甲氧西林耐药人葡萄球菌人亚种(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hominis ss.hominis,MRSH)的检出率分别为36.9%、83.5%和84.9%,甲氧西林耐药菌株相比于甲氧西林敏感菌株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表现出更高的耐药性,尚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2023年,PICU患儿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高度耐药性,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和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较儿童整体检出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重症监护室 细菌耐药 CHIPS 20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马晓波 林粼 +6 位作者 张加勤 赵元勋 郑港森 郑燕青 房丽丽 宋秀宇 吴维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25-629,共5页
目的研究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机制(PMQR)在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上的分布情况,并对阳性菌株上染色体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机制进行分析。方法细菌的鉴定和药敏采用Vitek-2compact系统;采用PCR法检测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 目的研究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机制(PMQR)在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上的分布情况,并对阳性菌株上染色体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机制进行分析。方法细菌的鉴定和药敏采用Vitek-2compact系统;采用PCR法检测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aac,(69-Ib-cr和qepA的分布情况。对包含PMQR的细菌,采用E.试验测定环丙沙星的MIC大小,同时扩增测序分析染色体基因gyrA、gyrB、parC、parE的突变情况。结果临床分离的6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qnrS、qnrB、aac-(6`).Ib.cr、qepA的检出率分别为14.93%、2.99%、2.99%和16.42%。8株细菌同时包含qn,和卵p4基因,其中2株qnr、qepA和aac-(6`)-Ib-cr同时阳性。PMQR阳性菌株对环丙沙星的MIC值不定(0.032~≥64μg/mL),其中8株(占61.54%)对环丙沙星高水平耐药(≥64μgg/mL)。比对结果显示,环丙沙星MIC≤0.5μg/mL的3株细菌几乎未见染色体的氨基酸序列改变;而环丙沙星MIC≥8μg/mL的菌株全部存在gyrA和parC编码氨基酸序列改变,且突变主要集中在gyrA83位、87位~[1parC80位上。所有PMQR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膪和pa旭均未发现任何氨基酸序列突变。结论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上检测到qnr、aac-(6`)-Ib-cr、qepA的分布与共存。PMQR阳性菌株对环丙沙星的MIC值不定,但染色体机制仍是肺炎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突变主要见于gyrA的83位、87位及parC的80位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 QNR aac-(6')-Ib-cr QEPA GY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尿酸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高海杰 周丽端 +1 位作者 逯晓辉 张世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6-587,共2页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尿酸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科门诊的65例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为IR组41例和非胰岛素抵抗(NIR)...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尿酸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科门诊的65例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为IR组41例和非胰岛素抵抗(NIR)组24例.分别于月经周期第2~4天上午空腹抽取肘静脉血,测定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尿酸(UA)、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并计算体质指数(BMI),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 IR组BMI及FBG、FINS、UA水平高于NIR组(P<0.05);BMI、FINS、FBG、UA与HOMA-I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8、0.95、0.25、0.42,P<0.05).结论 UA与 IR 关系密切,二者在PCOS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共同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尿酸 代谢综合征X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ABO新生儿溶血病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郑艳玲 洪强 王前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30-1333,共4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不规则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的血清学检测特点和抗体特异性分布。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送检的疑似HDN病例3 047例,以本实验室检测证实为非ABO-HDN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同期检测...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不规则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的血清学检测特点和抗体特异性分布。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送检的疑似HDN病例3 047例,以本实验室检测证实为非ABO-HDN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同期检测标本中随机选取的ABO-HDN病例作为对照,分析致病抗体特异性、血清学检测特点、总胆红素变化趋势以及患儿性别构成比。结果:送检病例中67例确诊为非ABO-HDN患儿,其中男性患儿45例,阳性率1.48%;女性患儿22例,阳性率0.72%。65例患儿母亲有≥2次的妊娠史。检出的不规则抗体主要涉及Rh系统、MNS系统、Kidd系统和Lewis系统,其中Rh系统最多,抗体检出率88.07%。与ABO-HDN患儿相比,非ABO-HDN患儿的总胆红素水平发展较迅速,峰值较高(P<0.001),且持续时间较长。在血清学检测方面,非ABO-HDN直抗试验阳性率97.01%,高于ABO-HDN直抗试验阳性率47.00%(P<0.001),且凝集强度常常≥2+,但仍存在直抗弱阳性或阴性的情况。结论:不规则抗体导致的非ABO-HDN大多发生在母亲有多次妊娠史的胎儿,且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患儿,检出的不规则抗体以Rh系统为主。与ABO-HDN患儿相比,非ABO-HDN患儿的胆红素峰值较高且持续时间长。直抗试验结果或能用于粗略区分ABO-HDN和非ABO-HD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溶血病 多次妊娠 微柱凝胶法 高胆红素血症 换血疗法 不规则抗体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V、PDW联合PAIg对急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加勤 侯香华 +5 位作者 洪强 陈志奇 卢榕 刘朔婕 赵金涛 洪国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49-1954,共6页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输血科;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摘要: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在急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输血科;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摘要: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在急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aITP)患儿中的变化及其联合检测对aITP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用Sysmex XN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分别检测36例aITP患儿和33例未累及巨核细胞系的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ATP)的血小板数量及其相关参数、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及其分类;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2组PAIg水平;SPSS软件处理数据,分析两组患者MPV、PDW、PAIg的分布,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骨髓巨核细胞成熟的影响因素后,绘制ROC曲线,计算MPV、PDW、PAIg及其联合检测对a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诊断的ROC曲线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与ATP患儿组相比,aITP组MPV、PDW及PAIg升高,Plt和产板型巨核细胞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RBC、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位面积巨核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t、MPV、PDW及PAIg进入回归模型,其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χ^2=65.491,P=0.000,R^2=0.713)。MPV+PDW+PAIg联合检测的AUC为0.863,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167%和89.697%,均高于单独检测及MPV、PDW、PAIg两两联合检测。结论:MPV及PDW用于aITP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诊断存在不足,联合PAIg检测能够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相关抗体 巨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感染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子机制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马晓波 黄朝阳 +4 位作者 徐和平 房丽丽 李珣 胡祖凤 洪国粦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519-52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流感染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药机制,分析菌株同源性及患者的临床特征,为CRAB的感染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系统进行血培养,细菌鉴定和药敏使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 目的探讨血流感染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药机制,分析菌株同源性及患者的临床特征,为CRAB的感染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系统进行血培养,细菌鉴定和药敏使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2010年6月—2016年5月临床血流感染患者分离到的27株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和/或美罗培南MIC≥16μg/m L)耐药的CRAB复苏菌株,重新采用Vitek-MS质谱分析仪鉴定,采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PCR法检测B类酶基因(bla_(NDM)、bla_(IMP)和bla_(VIM))和D类酶基因(bla_(OXA-23)、bla_(OXA-24)、bla_(OXA-51)和bla_(OXA-58))并测序比对。采用MALDI-TOF分析菌株同源性,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感染相关信息。结果血流感染的CRAB绝大多数对常用抗生素耐药。27株CRAB改良Hodge试验均阳性。所有CRAB均未检测到B类酶基因(bla_(NDM)、bla_(IMP)和bla_(VIM));25株CRAB同时检测到bla_(OXA-23)和bla_(OXA-51);另2株CRAB则为bla_(OXA-58)阳性。采用Vitek-MS进行同源性分析,细菌分成3大簇(Ⅰ型13株、Ⅱ型12株、Ⅲ型2株)。85.2%(25/27)患者来自重症监护病房或专科的监护病床,原发感染灶以肺部炎症最常见(11例)。所有的患者在血培养出CRAB前的30d内均有抗菌药物使用史,使用频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有: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头霉素类。15例CRAB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结论厦门地区的CRAB以D类产碳青霉烯酶OXA-23和OXA-51最为多见。CRAB血流感染的原发感染多为肺部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类耐药 碳青霉烯酶 血流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Mur在闽南地区人群分布频率及其导致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郑艳玲 洪强 王前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24-1828,共5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抗-Mur的分布频率以及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特点,为指导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备血或输血病例中检出的抗-Mur,并对患者的实验室检测数据和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9... 目的:了解本地区抗-Mur的分布频率以及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特点,为指导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备血或输血病例中检出的抗-Mur,并对患者的实验室检测数据和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9069份备血或输血病例检出不规则抗体345例,其中抗-Mur 23例,男性7例,4例有输血史;女性16例,9例仅有妊娠史,2例仅有输血史,5例既有输血史又有妊娠史;抗-Mur检出者中位年龄为59(19-78)岁,高于同期其他抗筛阳性患者的中位年龄[45(1天-93岁)岁](P<0.05),而组间性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其红细胞放散液和母亲血清中检出抗-Mur,确诊为Mur新生儿溶血病。结论:抗-Mur在闽南地区是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同种抗体,抗-Mur的产生与免疫史密切相关,抗-Mur检出者年龄高于其他抗筛阳性患者。抗-Mur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贫血症状重,容易漏检,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MUR 抗体筛查 新生儿溶血病 抗筛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δ在Dectin-1-Src-Syk介导的巨噬细胞杀灭白假丝酵母菌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珣 黄宇 +3 位作者 房丽丽 马晓波 黄朝阳 宋秀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22-1626,共5页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δ在Dectin-1-Src-Syk介导的巨噬细胞杀灭白假丝酵母菌中的作用,探讨固有免疫抗真菌的分子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受体;用蛋白酶抑制剂预处理体外培养的小鼠巨噬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分析相关蛋白的...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δ在Dectin-1-Src-Syk介导的巨噬细胞杀灭白假丝酵母菌中的作用,探讨固有免疫抗真菌的分子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受体;用蛋白酶抑制剂预处理体外培养的小鼠巨噬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分析相关蛋白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并利用luminol法、荧光标记法和培养法检测巨噬细胞在白假丝酵母菌的刺激下释放活性氧分子、吞噬并杀灭真菌细胞的能力。结果:Dectin-1封闭剂与Src或Syk抑制剂均能抑制白假丝酵母菌诱导的PKC-δ磷酸化;蛋白激酶C-δ抑制剂Rottlerin对巨噬细胞吞噬白假丝酵母菌无显著影响;Rottlerin抑制白假丝酵母菌诱导的巨噬细胞p40phox磷酸化、活性氧分子的产生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杀灭作用。结论:蛋白激酶C-δ抑制剂Rottlerin通过抑制巨噬细胞NADPH氧化酶复合物的活化和活性氧分子的释放降低对真菌细胞的杀灭作用,提示PKC-δ在固有免疫抗真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δ 巨噬细胞 白假丝酵母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色探针熔解曲线分析技术的华法林个体化用药相关基因多态性快速检测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秋英 夏众敏 +1 位作者 洪国粦 李庆阁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5-832,共8页
华法林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凝剂,其治疗窗口较窄,患者达到抗凝所需剂量的变异性大.已有研究表明CYP2C9*3(rs1057910)、CYP2C9 IVS3-65G>C(rs9332127)、VKORC1 c.-1639G>A(rs9923231)和CYP4F2*3(rs210862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 华法林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凝剂,其治疗窗口较窄,患者达到抗凝所需剂量的变异性大.已有研究表明CYP2C9*3(rs1057910)、CYP2C9 IVS3-65G>C(rs9332127)、VKORC1 c.-1639G>A(rs9923231)和CYP4F2*3(rs210862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是影响中国人群华法林敏感性的主要遗传因素.该研究利用多色探针熔解曲线分析(MMCA)技术,建立可同时检测4个华法林敏感性基因多态性位点的单管PCR反应体系,可在2.5 h内完成检测,每个反应能检测低至0.05 ng的人基因组DNA.对218份厦门市随机人群的4类SNPs进行筛查及其中40份样本测序的结果表明,MMCA体系准确性高,厦门市人群的4类SNPs发生频率与此前报道的中国汉族人群的相近,其中rs1057910的等位基因A和C的频率分别为96.4%和3.6%,rs9332127的等位基因G和C的频率分别为96.4%和3.6%,rs9923231的等位基因G和A的频率分别为7.8%和92.2%,rs2108622的等位基因G和A的频率分别为75.7%和24.3%.上述基于MMCA技术的SNP分型体系具有快速、简便、准确、低成本等优点,适合在临床上推广用于指导华法林用药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熔解曲线分析 个体化用药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栓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Th17及Treg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三福 陈宇翔 +1 位作者 郭伟溪 王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1-444,共4页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后体内Th17、Treg细胞及相关因子含量,从而探讨三者的相关性。方法: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及Treg含量,ELISA方法检测上清IL-17及TGF-β含量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RORγT及Foxp3含量。结果...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后体内Th17、Treg细胞及相关因子含量,从而探讨三者的相关性。方法: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及Treg含量,ELISA方法检测上清IL-17及TGF-β含量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RORγT及Foxp3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在溶栓前、后体内Th17细胞,IL-17及RORγT含量均显著升高;Treg细胞、TGF-β及Foxp3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实验组患者溶栓前相比,溶栓后7 d体内Th17细胞,IL-17及RORγT含量显著降低;Treg细胞、TGF-β及Foxp3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心肌梗死患者体内中存在Th17及相关因子升高,Treg及相关因子降低,溶栓治疗后可使Th17及相关因子降低,Treg及相关因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7 TREG 溶栓治疗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clpP基因缺陷株的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加勤 饶慧华 +4 位作者 徐巧丽 黄朝阳 房丽丽 马晓波 宋秀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27-630,共4页
目的构建铜绿假单胞菌clpP基因缺陷株。方法分别以质粒pUCGM和铜绿假单胞菌PAO1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庆大霉素抗性基因(GM)和铜绿假单胞菌clpP基因及其3′、5′侧翼序列,将clpP基因及其3′、5′侧翼序列克隆至pMD19T载体,EcoRV切除clpP基... 目的构建铜绿假单胞菌clpP基因缺陷株。方法分别以质粒pUCGM和铜绿假单胞菌PAO1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庆大霉素抗性基因(GM)和铜绿假单胞菌clpP基因及其3′、5′侧翼序列,将clpP基因及其3′、5′侧翼序列克隆至pMD19T载体,EcoRV切除clpP基因37bp^453bp片段后,引入庆大霉素抗性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CKR2;EcoRⅠ/HindⅢ双酶切重组质粒pCKR2,回收FclpP-GM-clpPR片段,与自杀质粒pEX18Tc连接,得到clpP基因缺陷的同源重组载体pCKR3;将pCKR3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SM10,与铜绿假单胞菌PAO1双亲杂交,庆大霉素筛选得到铜绿假单胞菌clpP基因缺陷株。结果经酶切鉴定同源重组载体pCKR3构建正确;PCR和DNA测序鉴定铜绿假单胞菌clpP基因缺陷株构建成功。结论本研究成功敲除了铜绿假单胞菌clpP基因,为进一步研究clpP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clpP基因 双亲杂交 同源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RNA干扰AKT基因对Jeko-1细胞增殖、凋亡及Notch1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波 黄轶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79-683,共5页
目的:探讨RNA干扰沉默AKT基因对套细胞淋巴瘤Jeko-1细胞株的增殖、凋亡及Notch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设计针对AKT基因短发夹RNA,将其连入pGPU6/GFP/Neo质粒中,构建AKT shRNA真核表达载体,经脂质体转染入Jeko-1细胞,应用RQ-PCR及Western... 目的:探讨RNA干扰沉默AKT基因对套细胞淋巴瘤Jeko-1细胞株的增殖、凋亡及Notch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设计针对AKT基因短发夹RNA,将其连入pGPU6/GFP/Neo质粒中,构建AKT shRNA真核表达载体,经脂质体转染入Jeko-1细胞,应用RQ-PCR及Western blot鉴定其干扰效果,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信号及通路相关蛋白p-AKT、Notch1、HES1的变化。结果:AKT shRNA转染Jeko-1细胞后,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组细胞增殖率明显低于Neg-shRNA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AKT shRNA传染48 h后,凋亡率为(37.72±4.39)%,而NegshRNA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为(2.62±1.53)%、(1.57±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下降,而BAX、caspase-3、caspase-9表达上升;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KT磷酸化水平下降、Notch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otch1、HES1表达下调。结论:干扰沉默AKT基因可抑制套细胞淋巴瘤Jeko-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特异性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也能下调Notch1信号通路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eko-1细胞 AKT RNA干扰 PI3K/AKT信号通路 Notch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预防先天性肾积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明学 刘靖 +1 位作者 刘星 魏光辉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28-432,共5页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先天性肾积水的预防作用。方法在第12个妊娠日(gestational day,GD),将C57BL/6J孕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以玉米油灌胃,TCDD组以2,3,7,8-四氯二苯并二噁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dioxin,TCDD,25μg...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先天性肾积水的预防作用。方法在第12个妊娠日(gestational day,GD),将C57BL/6J孕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以玉米油灌胃,TCDD组以2,3,7,8-四氯二苯并二噁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dioxin,TCDD,25μg/kg)灌胃,槲皮素组以槲皮素(100mg/kg)灌胃,TCDD+槲皮素组以槲皮素(100mg/kg)及TCDD(25μg/kg)灌胃。于GD18,检查胎鼠畸形发生情况,并留取胎鼠泌尿系统做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对照组及槲皮素组胎鼠元畸形发生。TCDD组胎鼠双侧肾盂及输尿管上段积水的发生率为100%(肾积水3级占84.1%,4级占15.9%),TCDD+槲皮素组肾积水的发生率为13.4%(均为3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与槲皮素组胎鼠输尿管黏膜上皮Prx1蛋白均呈阴性表达;TCDD组及TCDD+槲皮素组存在肾积水的胎鼠输尿管黏膜上皮呈阳性表达。TCDD组胎鼠输尿管黏膜上皮Prx1蛋白阳性表达率(100%)高于TCDD+槲皮素组(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槲皮素能有效降低TCDD所致胎鼠。肾积水的发生率,其对TCDD所致胎鼠肾积水的预防作用与抑制胎鼠输尿管黏膜上皮Prx1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肾盂积水 先天性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异链球菌clpP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活性测定
16
作者 张加勤 侯香华 +5 位作者 张世阳 郑港森 马晓波 赵元勋 黄朝阳 洪国粦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26-1130,共5页
目的克隆变异链球菌clpP基因启动子,并进行初步验证。方法 PCR分别扩增变异链球菌clpP基因5′-侧翼序列FclpP及其突变体FclpP-ΔRS,插入β-半乳糖苷酶(β-glucuronidase,gusA)报道基因表达载体pIB107 BamHI/XhoI酶切位点之间,构建clpP基... 目的克隆变异链球菌clpP基因启动子,并进行初步验证。方法 PCR分别扩增变异链球菌clpP基因5′-侧翼序列FclpP及其突变体FclpP-ΔRS,插入β-半乳糖苷酶(β-glucuronidase,gusA)报道基因表达载体pIB107 BamHI/XhoI酶切位点之间,构建clpP基因5′-侧翼序列及其突变体gusA报道基因表达载体pFclpP和pFclpP-ΔRS,PCR、酶切及测序鉴定;经Bgl II线性化后转化变异链球菌UA159,卡那霉素筛选阳性克隆,得到clpP基因5′-侧翼序列及其突变体gusA报道基因表达株SClpP和SClpP-ΔRS,经PCR及测序鉴定后,测定SClpP、SClpP-ΔRS、阳性对照SAmi和阴性对照SIB107的GusA活性。结果成功扩增出变异链球菌clpP基因5′-侧翼序列及其突变体;变异链球菌clpP基因gusA报道基因表达载体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无误;PCR及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clpP基因5′-侧翼序列及其突变体变异链球菌gusA报道基因表达株SClpP和SClpP-ΔRS;GusA活性测定证实变异链球菌clpP基因5′-侧翼序列及其变体gusA报道基因表达株SClpP和SClpP-ΔRS的GusA活性分别是阴性对照pIB107的34.6和8.7倍,是阳性对照松鼠葡萄球菌ami基因启动子片段gusA报道基因表达株活性的5.2和1.3倍,提示插入片段FclpP和FclpP-ΔRS具有较强的启动子活性。结论成功定位并克隆变异链球菌clpP基因启动子,为今后研究clpP基因上游调控序列提供试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CLPP 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乳酸脱氢酶LDH2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鉴定
17
作者 张加勤 侯香华 宋秀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9-353,365,共6页
目的克隆弓形虫乳酸脱氢酶LDH2基因启动子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 PCR扩增出LDH2基因5′侧翼序列系列截短突变体,定向插入载体pTX3–basic的Kpn I/Xhol I酶切位点之间,转化大肠埃希菌Top 10,氨苄西林筛选,建立重组LDH2基因5′侧翼序列系... 目的克隆弓形虫乳酸脱氢酶LDH2基因启动子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 PCR扩增出LDH2基因5′侧翼序列系列截短突变体,定向插入载体pTX3–basic的Kpn I/Xhol I酶切位点之间,转化大肠埃希菌Top 10,氨苄西林筛选,建立重组LDH2基因5′侧翼序列系列截短突变体荧光素酶表达载体。转染刚地弓形虫速殖子,利用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测定所克隆片段的启动转录活性。结果成功扩增出LDH2基因5′侧翼序列系列突变体;系列重组荧光素酶表达质粒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无误;系列重组荧光素酶表达质粒在弓形虫速殖子中的相对活性与阴性对照pTX3-basic基本相同,而在弓形虫缓殖子中,除pTX3-293和pTX3-193外,其他重组荧光素酶活性均是阴性对照pTX3-basic的40~50倍之多,是阳性对照pTX3-control的1.2~1.5倍,说明插入片段具有较强的启动子活性。结论成功定位并克隆弓形虫LDH2基因启动子,为今后研究LDH2基因上游调控序列提供试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乳酸脱氢酶 启动子 荧光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流量先天性血管畸形的腔内治疗(附132例分析)
18
作者 詹腾辉 苏秋妮 +9 位作者 蔡方刚 庄晖 张金池 刘学强 吴捷 戴贻权 何天敏 李先涛 陈宏宇 郭平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99-801,815,共4页
目的总结低流量先天性血管畸形的腔内治疗经验。方法 2009年7月~2014年7月,对低流量先天性血管畸形132例,采用聚桂醇经皮硬化治疗61例,无水乙醇经皮硬化治疗3例,乙烯-乙烯基醇共聚物(ethylene vinyl alcohol copolymer,Onyx)经皮硬化... 目的总结低流量先天性血管畸形的腔内治疗经验。方法 2009年7月~2014年7月,对低流量先天性血管畸形132例,采用聚桂醇经皮硬化治疗61例,无水乙醇经皮硬化治疗3例,乙烯-乙烯基醇共聚物(ethylene vinyl alcohol copolymer,Onyx)经皮硬化2例,联合聚桂醇、无水乙醇、Onyx、平阳霉素或弹簧圈经皮硬化66例。结果随访6~66个月,平均18.8月。治愈57例(43.2%),显效51例(38.6%),好转18例(13.6%),无效6例(4.5%)。1例(0.8%)治疗时发生一过性病灶疼痛。结论腔内治疗是低流量先天性血管畸形的有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血管畸形 低流量病灶 腔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cK基因ATP结合位点对变异链球菌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黄珊珊 宋秀宇 +2 位作者 徐巧丽 饶慧华 张加勤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5-443,共9页
目的构建变异链球菌UA159 vicK ATP缺失突变株,研究vicK基因ATP结合位点对变异链球菌生长、产酸耐酸、细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和生物膜形成等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quick change法构建vicK ATP缺失突变质粒,同时引入Sma lI... 目的构建变异链球菌UA159 vicK ATP缺失突变株,研究vicK基因ATP结合位点对变异链球菌生长、产酸耐酸、细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和生物膜形成等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quick change法构建vicK ATP缺失突变质粒,同时引入Sma lI,Sma lI插入kan基因盒(lox71-kan-lox66),建立vicK ATP缺失同源重组载体。所获载体转化变异链球菌,卡那霉素筛选阳性菌。pCrePA质粒转化阳性菌,30℃移除kan基因,37℃去除pCrePA,同源重组法获得无标记基因组vicK ATP缺失突变株。表达纯化VicK ATP缺失蛋白,并验证其ATP激酶活性。结果成功构建UA159 vicK ATP缺失突变株和补偿株。vicK ATP突变株生长速率和pH值下降均较野生株缓慢;实验株随致死性酸处理时间延长,生存率呈下降趋势,但突变株生存率较野生株高,即耐酸性增强;突变株EPS和生物膜形成较野生株明显减少。结论vicK基因ATP结合位点对变异链球菌的生长、产酸、酸耐受、EPS和生物膜形成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vicK基因 ATP结合位点 Cre/lox P系统 双组分信号传导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亚单位单克隆抗体制备和鉴定及其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丁焕弟 韩莹 +3 位作者 黄安根 孟圆 胡华新 李晓彤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78-1281,1286,共5页
目的制备抗幽门螺杆菌(Hp)的单克隆抗体(mAb),并对该Hp mAb进行分析鉴定,建立一种检测患者由于Hp感染而在血清中产生Hp抗体的竞争ELISA检测方法。方法用灭活的Hp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Hp mAb。我们采用Hp混合蛋白包括毒素... 目的制备抗幽门螺杆菌(Hp)的单克隆抗体(mAb),并对该Hp mAb进行分析鉴定,建立一种检测患者由于Hp感染而在血清中产生Hp抗体的竞争ELISA检测方法。方法用灭活的Hp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Hp mAb。我们采用Hp混合蛋白包括毒素相关蛋白A(CagA)、空泡毒素A(VacA)和尿素酶以及灭活的Hp菌体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用ELISA和Western blot等技术对所获得的Hp mAb进行鉴定。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所筛选的Hp mAb来建立一个可检测患者血清中Hp抗体的竞争ELISA。结果通过大规模的杂交瘤筛选,我们选择了1株将其命名为C3 Hp mAb,其抗体亚型为IgG2a,腹水效价可达1×107。Western blot法、ELISA和质谱检测结果显示,该C3 Hp mAb能特异地识别Hp的尿素酶B亚单位。用这个C3 Hp mAb,我们建立了一种可检测患者血清中Hp抗体的竞争ELISA。结论成功获得一种可以特异识别Hp尿素酶B亚单位的mAb,建立了一种可检测患者血清中Hp抗体的竞争ELI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单克隆抗体 竞争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