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导向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23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郑后军 杨汉丰 +6 位作者 杜勇 徐晓雪 李杨 张勇 胡富碧 付国丽 周雅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55-657,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CT导向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经CT导向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的心包积液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并对比患者置管引流手术前后的血压、心率及氧饱和度,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目的初步探讨CT导向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经CT导向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的心包积液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并对比患者置管引流手术前后的血压、心率及氧饱和度,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3例患者均1次心包置管引流成功。术中3例患者感觉轻度胸疼,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及无穿刺并发症的发生;心包置管引流前后患者的心率减慢,由(91.7±12.5)次/min降至(86.7±9.6)次/min(P<0.05),收缩压由(104.3±16.4)mmHg升至(107.4±13.6)mmHg(P<0.05)。结论 CT导向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穿刺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率低、准确且有效等特点,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积液 心包穿刺 CT导向 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61例 被引量:9
2
作者 汪涛 李志民 陈文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95-79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疗效。方法 2013年2月~2014年5月对61例甲状腺良性结节(87枚结节)超声引导下应用单针单极式射频消融针(18G×7 cm,射频工作段长度1 cm)进行消融治疗,观察术后1、3、6、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疗效。方法 2013年2月~2014年5月对61例甲状腺良性结节(87枚结节)超声引导下应用单针单极式射频消融针(18G×7 cm,射频工作段长度1 cm)进行消融治疗,观察术后1、3、6、12个月结节大小变化,测量结节最大径、体积、体积减少率。结果 61例均成功完成射频消融,其中3例1个月后行二次消融。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穿刺部位血肿,1例声音嘶哑,3例治疗中疼痛不适,1例呕吐,均顺利恢复。消融前结节最大径(2.24±0.63)cm,消融后1、3、6、12个月结节最大径分别为(1.82±0.81)、(1.52±0.72)、(1.03±0.43)、(0.56±0.36)cm;消融前结节体积(5.37±1.85)ml,消融后1、3、6、12个月结节体积分别为(4.41±2.16)、(3.19±1.92)、(1.34±0.61)、(0.69±0.41)ml;消融后体积减少率分别(20.7±13.2)%、(48.6±16.1)%、(77.3±4.7)%、(88.7±5.6)%。消融后第12个月,51个结节(58.6%)完全消失。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良性结节 超声引导 射频消融 移动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23通过FGF9调控缺氧诱导的心肌H9C2细胞凋亡 被引量:7
3
作者 张邻川 郑武扬 唐文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4-221,共8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323(miR-323)对缺氧诱导大鼠心肌H9C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缺氧损伤的H9C2细胞模型,在H9C2细胞转染anti-miR-323、pcDNA-FGF9和si-FGF9,并缺氧处理48 h。采用qPCR检测miR-323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成... 目的:探讨微小RNA-323(miR-323)对缺氧诱导大鼠心肌H9C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缺氧损伤的H9C2细胞模型,在H9C2细胞转染anti-miR-323、pcDNA-FGF9和si-FGF9,并缺氧处理48 h。采用qPCR检测miR-323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GF9)、cleaved caspase-3、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p-JNK的蛋白水平,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生物学信息预测miR-323的靶基因并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进一步验证。结果:缺氧明显降低H9C2细胞12 h、24 h和48 h的细胞活力(P<0.05),显著提高细胞凋亡率和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P<0.05),效应均呈时间依赖性。缺氧处理的H9C2细胞中miR-323和p-JNK水平上调,FGF9蛋白表达下调(P<0.05)。下调miR-323表达或过表达FGF9显著提高缺氧处理的H9C2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水平(P<0.05)。FGF9是miR-323的靶基因。下调FGF9表达逆转下调miR-323表达对缺氧诱导H9C2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miR-323调控FGF9影响p-JNK水平。结论:miR-323通过靶向FGF9调节JNK信号通路,从而影响缺氧处理心肌H9C2细胞的活力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323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 缺氧 心肌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良性大结节射频消融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10
4
作者 汪涛 李志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大结节(结节最大径≥3 cm)的安全性。方法 2013年2月~2017年12月对62例甲状腺良性大结节分别采用液体隔离带法、杠杆撬离法、二次消融法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大结节(结节最大径≥3 cm)的安全性。方法 2013年2月~2017年12月对62例甲状腺良性大结节分别采用液体隔离带法、杠杆撬离法、二次消融法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62例成功完成射频消融,其中液体隔离带法22例,结节大小3.1~3.8 cm,(3.34±0.27) cm,消融时间21~35 min(平均25.2 min);杠杆撬离法17例,结节大小3.0~3.4 cm,(3.22±0.21) cm,消融时间18~30 min(平均23.4 min);二次消融法23例(9例在首次消融后1个月行二次消融,14例在首次消融后3个月行二次消融,均完全消融),结节大小3.3~5.9 cm,(3.78±0.46) cm,单次消融时间15~26 min(平均20.8 min)。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不良反应6例,发生率9.7%(6/62),3种方法各发生2例。结论甲状腺良性大结节采用液体隔离带法、杠杆撬离法、二次消融法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可避免重要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良性结节 射频消融 液体隔离带法 杠杆撬离法 二次消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蔡丽秋 杨丽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910-1913,共4页
目的了解我院60岁及以上老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7—12月使用抗菌药物的老年患者出院病历资料758份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 137份老年出院患者病历,758例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 目的了解我院60岁及以上老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7—12月使用抗菌药物的老年患者出院病历资料758份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 137份老年出院患者病历,758例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6.67%,其中联合用药占63.06%(478/758)。使用例次居前3位的药物种类分别是:头孢菌素类(35.16%,596/1 695)、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21.71%,368/1 695)、喹诺酮类(18.70%,317/1 695);使用例次居前3位的药品分别为: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19.40%,221/1 139)、头孢地尼胶囊(15.01%,171/1 139)、注射用头孢地秦钠(12.91%,147/1 139)。44.99%(341/758)做了一般细菌培养及鉴定,31.13%(236/758)做了常规药敏试验。用药不合理的典型病历117份,占总病历数的15.44%。结论我院老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不合理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仍需进一步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用药分析 老年 住院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患者华法林与其他药物联用对抗凝作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蔡丽秋 杨丽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3期4114-4117,共4页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对住院患者行抗凝治疗时联用其他药物对抗凝作用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某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服用华法林的住院患者病历信息,以华法林的药品说明书和《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为参考依据,总结出可能...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对住院患者行抗凝治疗时联用其他药物对抗凝作用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某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服用华法林的住院患者病历信息,以华法林的药品说明书和《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为参考依据,总结出可能与华法林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药品,分析可能由于药物相互作用导致出血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重点监测平均每日国际化标准比值(INR)增加>0.50的患者及INR>3.00的患者。结果使用华法林患者48例。合并用药情况:应用可能增强华法林作用的药物15种(如左氧氟沙星、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可能减弱华法林作用的药物4种(如氢氯噻嗪片、螺内酯片等);未与19种药品合并用药的有7例;存在1种合并用药的有10例,存在2种合并用药的有8例,存在3种合并用药的有11例,存在4种及以上合并用药的有12例。43例患者进行了INR监测,INR平均监测次数为(3.2±1.4)次,其中10例患者平均每日INR增加>0.50,导致出血的患者有6例,涉及药物共8种。结论华法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抗凝药品,可能增强华法林作用的药物有左氧氟沙星、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可能减弱华法林作用的药物有氢氯噻嗪片、螺内酯片等,应加强INR监测,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住院病人 药物相互作用 抗凝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器械清洗方法效果探讨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宝清 陈珍梅 《中国护理管理》 2011年第5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正确的医疗器械清洗方法。方法:将不同用途的重复使用医疗器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单纯清洗法,实验组采用综合清洗法。结果:对实验组清洗后的器械用目测和带灯放大镜检查、血红蛋白检测显示,器械清洗合格率... 目的:探讨正确的医疗器械清洗方法。方法:将不同用途的重复使用医疗器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单纯清洗法,实验组采用综合清洗法。结果:对实验组清洗后的器械用目测和带灯放大镜检查、血红蛋白检测显示,器械清洗合格率高。结论:对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采用单纯的手工清洗、单纯的超声波清洗、单纯的清洗机清洗均不能使器械达到100%清洁,而只有根据器械的不同用途采用分类、综合的清洗方法才能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器械 综合清洗 清洗质量 灭菌成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肺淀粉样变性影像学表现以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8
作者 杨秀荣 李英丽 柴晓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4-387,共4页
目的 结合回顾文献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继发肺淀粉样变性(PA)的CT及^(18)F-FDG PET/CT表现。方法 回顾性收集4例经病理证实的pSS继发PA患者,均接受胸部CT检查,其中1例接受全身^(18)F-FDG PET/CT检查;结合文献分析pSS继发PA的CT及^... 目的 结合回顾文献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继发肺淀粉样变性(PA)的CT及^(18)F-FDG PET/CT表现。方法 回顾性收集4例经病理证实的pSS继发PA患者,均接受胸部CT检查,其中1例接受全身^(18)F-FDG PET/CT检查;结合文献分析pSS继发PA的CT及^(18)F-FDG PET/CT表现。结果 4例胸部CT均表现为双肺多发结节或团块,病灶最大径3~36 mm、中位最大径13 mm, CT值15~410 HU、中位CT值65 HU,部分伴钙化(3/4);并均见肺囊腔样病变(4/4)。^(18)F-FDG PET/CT示部分结节^(18)F-FDG摄取轻度升高。结论 pSS继发PA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18)F-FDG PET/CT有助于与肿瘤性病变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淀粉样变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作不锈钢带漏孔分隔器用于纱布清点
9
作者 陈珍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6期68-68,共1页
纱布清点是手术室护士较为繁琐的工作之一,尤其是较复杂或者是手术时间长、纱布用量多的手术,清点纱布费时费力,即使反复清点仍不易点清,给护士增加了工作量及心理负担;此外,清点时需将纱布放置在污物盆内或地面上,易造成手术间... 纱布清点是手术室护士较为繁琐的工作之一,尤其是较复杂或者是手术时间长、纱布用量多的手术,清点纱布费时费力,即使反复清点仍不易点清,给护士增加了工作量及心理负担;此外,清点时需将纱布放置在污物盆内或地面上,易造成手术间地面污染。为解决这个问题,2011年8月,笔者根据手术室所使用的铝制纱布清点盆进行改良设计,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纱布清点 不锈钢带漏孔分隔器 护理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Meta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苏晶莹 陈先睿 林刚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2期4126-4136,共11页
背景近几年来全球维生素D营养状况备受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可能存在差异,我国关于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多中心大样本量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分析中国大陆地区儿童维生素D水平的营养状况。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 背景近几年来全球维生素D营养状况备受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可能存在差异,我国关于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多中心大样本量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分析中国大陆地区儿童维生素D水平的营养状况。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等数据库,收集第一作者、发表时间、地区(南/北)、样本量、性别、年龄、结局指标{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血清25(OH)D水平缺乏(<20μg/L)率}等信息,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04-08。两名研究者独立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2以及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9篇文献,133441例健康儿童青少年,平均血清25(OH)D水平为(29.62±12.45)μg/L。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大陆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为21.4%〔95%CI(17.5%,25.4%)〕,南方地区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为17.5%〔95%CI(13.1%,22.0%)〕,北方地区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为29.0%〔95%CI(19.4%,38.6%)〕。不同性别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OR=0.99,95%CI(0.95,1.03),P=0.71〕、血清25(OH)D水平〔SMD=0.01,95%CI(-0.24,0.26),P=0.9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婴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幼儿组〔SMD=0.16,95%CI(0.06,0.27),P=0.002〕、学龄前组〔SMD=0.77,95%CI(0.55,1.00),P<0.00001〕、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0.65,95%CI(0.27,1.04),P=0.0001〕,南方地区婴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幼儿组〔SMD=1.51,95%CI(0.31,2.72),P=0.01〕、学龄前组〔SMD=6.22,95%CI(3.97,8.47),P<0.00001〕、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6.80,95%CI(2.95,10.65),P<0.0005〕,北方地区婴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幼儿组〔SMD=1.23,95%CI(0.33,2.12),P=0.007〕、学龄前组〔SMD=8.41,95%CI(2.04,14.79),P=0.01〕。幼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前组〔SMD=0.61,95%CI(0.43,0.80),P<0.00001〕、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0.65,95%CI(0.27,1.04),P=0.001〕,南方地区幼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前组〔SMD=5.53,95%CI(3.57,7.49),P<0.00001〕、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6.07,95%CI(3.04,9.10),P<0.0001〕,北方地区幼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前组〔SMD=6.56,95%CI(1.19,11.92),P=0.02〕。学龄前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0.33,95%CI(0.15,0.51),P=0.0004〕,南方地区学龄前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1.89,95%CI(0.58,3.21),P<0.005〕,北方地区学龄前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4.94,95%CI(1.51,8.38),P=0.005〕。结论中国大陆儿童维生素D缺乏仍较严峻,不同性别儿童维生素D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儿童维生素D水平和年龄密切相关,但是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状况 维生素D 25羟维生素D 25(OH)D 儿童 META分析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脑梗死后患者抑郁与认知损害程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彩堂 张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237-238,共2页
目的探讨新发脑梗死后患者抑郁状况与认知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神经内科就诊的83例新发脑梗死患者,持续4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 目的探讨新发脑梗死后患者抑郁状况与认知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神经内科就诊的83例新发脑梗死患者,持续4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老年抑郁量表(GDS)监测评估,根据HAMD评分将患者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将患者分为无认知损害组、轻度认知损害组和严重认知损害组。结果严重认知损害组Mo CA、HAMD、MMSE、GDS评分均高于轻度认知损害组和无认知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MMSE、SDS评分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发脑梗死后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认知损害及抑郁的情况,存在抑郁的患者认知损害情况更显著,呈交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抑郁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L-6/STAT3信号通路观察维生素D3对子宫肌瘤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56-960,共5页
目的:基于IL-6/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观察维生素D3(VitD3)对子宫肌瘤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肌瘤组织进行细胞原代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剂量VitD3对子宫肌瘤细胞活力的影响,将细胞随机分为3组,采用... 目的:基于IL-6/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观察维生素D3(VitD3)对子宫肌瘤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肌瘤组织进行细胞原代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剂量VitD3对子宫肌瘤细胞活力的影响,将细胞随机分为3组,采用无显著毒性的剂量0、20、50 U/g进行后续实验。采用CCK-8法检测VitD3对人子宫肌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流式分选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RT-PCR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Caspase-9、Bax的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STAT3、IL-6及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VitD30 U/g组比较,VitD320、50 U/g组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P<0.05),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P<0.05),抗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m 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促凋亡相关基因Bax和Caspase-9的m 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并下调p-STAT3和IL-6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VitD3可能通过介导IL-6/STAT3通路,减弱子宫肌瘤细胞增殖能力并且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3 子宫肌瘤 凋亡 IL-6/STAT3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