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RANTES单抗联合环孢素诱导小鼠二次移植心脏长期存活
1
作者 黄建 罗增荣 +2 位作者 庄嘉伟 单忠贵 林链凤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6期467-472,共6页
目的探讨抗RANTES单克隆抗体(单抗)联合环孢素(Cs A)在抗小鼠心脏二次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以BALB/c小鼠为供体,C57BL/6小鼠为受体构建小鼠心脏二次移植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实验A组(抗RANTES单... 目的探讨抗RANTES单克隆抗体(单抗)联合环孢素(Cs A)在抗小鼠心脏二次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以BALB/c小鼠为供体,C57BL/6小鼠为受体构建小鼠心脏二次移植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实验A组(抗RANTES单抗治疗组)、实验B组(Cs A治疗组)及实验C组(抗RANTES单抗+Cs A联合治疗组),每组6只。观察各组小鼠二次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应用组织病理学观察各组移植心脏急性排斥反应的程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移植心脏组织中RANTES、白细胞介素(IL)-2、IL-10、干扰素(IFN)-γ和转录生长因子(TGF)-β基因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ANTES、IFN-γ、IL-2、IL-10和TGF-β在血清中的含量。结果所有实验小鼠二次心脏移植全部成功复跳。与对照组比较,实验A、B、C组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均为P<0.01)。移植心脏病理学染色可见,实验C组炎症细胞的浸润较对照组、实验A组、实验B组明显减少。与其它3组比较,实验C组的移植心脏组织RANTES、IFN-γ、IL-2的mRNA表达量均明显减少,而IL-10、TGF-β的mRNA表达量均明显增加(均为P<0.05)。与其它3组比较,实验C组的血清中RANTES、IL-2、IFN-γ含量均明显降低,而血清中IL-10、TGF-β含量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结论联合应用抗RANTES单抗和Cs A可更有效诱导小鼠对二次心脏移植的免疫耐受,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RANTES单克隆抗体 环孢素 二次移植 炎症细胞因子 急性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临床使用情况调查 被引量:9
2
作者 陈亚丹 白志贤 吕丽敏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9期50-52,共3页
目的了解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的临床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临床使用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便利抽取105例住院患者,由临床护士和跌倒/坠床风险管理小组分别应用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通过焦点团体访谈了解临床... 目的了解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的临床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临床使用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便利抽取105例住院患者,由临床护士和跌倒/坠床风险管理小组分别应用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通过焦点团体访谈了解临床护士使用该评估表的看法。结果临床护士与风险管理小组评估总分及感觉、机体功能障碍、活动范围、排泄异常、药物5项因素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护士对该量表的应用持肯定态度,但也认为存在一些问题。结论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具有较强的临床可操作性,但部分因子的判断标准需进一步明确。建议管理者结合医院情况,对评估表各标准进行明确的定义,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跌倒 坠床 危险因素 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细胞结合光氧化处理对兔颈动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匡锋 单忠贵 +3 位作者 尤文俊 周新民 尹邦良 周小彪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3-509,共7页
目的:分析探讨去细胞结合光氧化反应处理兔颈动脉的可行性。方法:将60根兔颈动脉血管片随机分成新鲜对照组、深低温组、戊二醛交联组、去细胞结合光氧化处理组共4组(n=15),通过比较热皱缩温度、最大抗张强度和最大拉伸距离评价各血管物... 目的:分析探讨去细胞结合光氧化反应处理兔颈动脉的可行性。方法:将60根兔颈动脉血管片随机分成新鲜对照组、深低温组、戊二醛交联组、去细胞结合光氧化处理组共4组(n=15),通过比较热皱缩温度、最大抗张强度和最大拉伸距离评价各血管物理性能。建立大鼠皮下包埋模型,通过HE染色、原子吸收光谱法、Von-Kossa钙盐染色评价各组血管生物稳定性及抗钙化性能。结果:体外性能研究显示:深低温处理组的兔颈动脉热皱缩温度、抗张强度及最大拉伸距离均明显低于戊二醛组及去细胞光氧化组(P<0.05);戊二醛处理组热皱缩温度、抗张强度及最大拉伸距离明显高于新鲜对照组(P<0.05),去细胞光氧化组与戊二醛组相比在热皱缩温度和抗张强度这两个性能上有所降低(P<0.05),但其最大拉伸距离明显增强(P<0.05)。体内性能研究结果显示:去细胞光氧化组的炎性反应在所有组别中最轻,钙化程度最低,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戊二醛处理组钙含量测定结果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去细胞光氧化法处理小口径动脉(<6 mm),机械性能无明显破坏,生物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细胞 光氧化 抗钙化 生物稳定性 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交联技术处理的兔去细胞颈动脉性能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磊 匡锋 +1 位作者 孔德淼 周新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1-446,共6页
目的:比较兔去细胞颈动脉采用不同交联技术处理后的血管性能差别。方法:将兔去细胞颈动脉随机分成光氧化组和原花青素组,分别采用染料介导的光氧化交联技术、原花青素交联技术处理。对光氧化组和原花青素组分别进行热皱缩温度、最大抗... 目的:比较兔去细胞颈动脉采用不同交联技术处理后的血管性能差别。方法:将兔去细胞颈动脉随机分成光氧化组和原花青素组,分别采用染料介导的光氧化交联技术、原花青素交联技术处理。对光氧化组和原花青素组分别进行热皱缩温度、最大抗张强度及最大拉伸距离的血管体外性能检测,以及血管形态、炎症反应及钙化情况的血管体内性能检测。结果:光氧化组与原花青素组兔去细胞颈动脉,在血管体外性能方面,热皱缩温度、最大抗张强度和最大拉伸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性能方面,两组在血管组织结构、炎症反应方面相似,VonKossa钙染色均未见明显钙化斑块,但原花青素组的钙含量明显低于光氧化组(P<0.05)。结论:两种交联技术处理的兔去细胞颈动脉均保持了与新鲜血管相似的物理性能,具有较好的抗钙化能力和较低的免疫原性;原花青素交联技术处理的血管抗钙化能力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细胞 光氧化 原花青素 抗钙化 交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新冠疫情期间方舱患者出舱流程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亚丹 吕丽敏 +1 位作者 余玲 邓建玉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 分析并改进新冠疫情期间方舱患者出舱流程,保证患者顺利出舱。方法 便利抽样选取2022年4月上海某方舱医院某区域178例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5月同区域收治的134名患者为干预组,对出舱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 目的 分析并改进新冠疫情期间方舱患者出舱流程,保证患者顺利出舱。方法 便利抽样选取2022年4月上海某方舱医院某区域178例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5月同区域收治的134名患者为干预组,对出舱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FMEA)方法梳理现有的患者出舱流程,分析失效模式及其潜在影响,找出主要的失效模式,进行原因分析,并从沟通环节、岗位设置等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比较活动实施前后的干预效果。结果 通过FMEA活动共确定8项主要失效模式,活动后各项主要失效模式的优先风险数值(risk priority number, RPN)下降辐度达70.93%~96.60%,避免了出舱患者滞留的情况。结论 FMEA活动有效降低了方舱患者出舱的潜在风险,保障了患者的顺利出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方舱 出舱 流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颈动脉狭窄的冠状动脉搭桥发生围手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因素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黄磊 匡锋 +2 位作者 单忠贵 赖轶权 郭宏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40-1344,共5页
目的:分析同时合并有颈动脉疾病的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因素,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至2014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4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合并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1... 目的:分析同时合并有颈动脉疾病的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因素,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至2014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4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合并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12例。所有患者在处理颈部病变后再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其手术效果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术后出现偏瘫,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5例患者在术后1周再发脑血管后循环梗死。12例患者术后48h内出现神经损伤表现。早期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9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胸骨哆开3例;术后早期出现心房颤动27例。总计死亡2例。随访1~7年,随访率为90%,44例患者脑缺血症状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6例患者诉心绞痛症状再发,但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无异常发现,随访期间1例患者因恶性肿瘤死亡。结论: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一旦合并颈动脉疾病,其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概率更高,但颈动脉狭窄并不是该类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卒中的唯一原因,其他危险因素同样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搭桥 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内膜剥脱 颈动脉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