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T原癌基因突变致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b型临床诊治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培颖 陈宁 +5 位作者 宋海曲 王彩虹 张惠杰 李小英 李学军 林明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9-232,共4页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2b型是RET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见临床表型为甲状腺髓样癌(MTC)、嗜铬细胞瘤、多发性黏膜神经瘤和类马凡体型,各表型可同时或先后发生,易漏诊。本文分析了1例MEN2b型患者病史、诊断、治疗及随访...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2b型是RET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见临床表型为甲状腺髓样癌(MTC)、嗜铬细胞瘤、多发性黏膜神经瘤和类马凡体型,各表型可同时或先后发生,易漏诊。本文分析了1例MEN2b型患者病史、诊断、治疗及随访资料。本例患者1995年无诱因出现颈部增粗,诊断为"右甲状腺腺瘤";1999年发现"左侧甲状腺占位";2000年发现舌、唇黏膜增厚并突起小肿物,肿物渐增大;2009年及2010年分别行左、右肾上腺肿物切除,术后病理示:嗜铬细胞瘤。本次入院行下唇内侧局部小突起切除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舌黏膜神经瘤、MTC。患者基因测序发现RET基因第16号外显子918密码子突变(M918T),患者父母、兄均未出现MEN2b表型特征,基因检测无异常发现。患者MTC术后1年降钙素水平仍高于参考值,结合肺部CT检查结果,考虑MTC肺部转移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b型 甲状腺肿瘤 嗜铬细胞瘤 RET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分泌雄激素肿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严芳芳 杨国庆 +6 位作者 母义明 窦京涛 巴建明 吕朝晖 臧丽 谷伟军 陈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5期4383-4387,共5页
目的分析和总结女性分泌雄激素肿瘤病因、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探讨此类肿瘤的诊治及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分泌雄激素肿瘤的20例患者,其中11例来源于卵巢(卵巢肿瘤组),9例来源于肾... 目的分析和总结女性分泌雄激素肿瘤病因、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探讨此类肿瘤的诊治及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分泌雄激素肿瘤的20例患者,其中11例来源于卵巢(卵巢肿瘤组),9例来源于肾上腺(肾上腺肿瘤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特点、影像特点、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卵巢肿瘤组平均发病年龄(37.4±20.2)岁;肾上腺肿瘤组平均发病年龄(32.2±14.8)岁。卵巢肿瘤组病程为7个月~10年,平均病程为(2.8±2.7)年;均表现为男性化;10例(10/11)患者表现为去女性化。肾上腺肿瘤组病程为7 d~2年,平均病程为(0.7±0.6)年;5例(5/9)患者表现为男性化;4例(4/9)患者表现为去女性化。卵巢肿瘤组血清睾酮(T)水平为14.1(9.0,25.4)nmol/L,血清17-羟孕酮(17-OHP)水平为(2.5±0.8)μg/L,血清硫酸去氢表雄酮(DHEAS)水平为(188±101)μg/dl;肾上腺肿瘤组血清T水平为7.1(4.9,16.1)nmol/L,血清17-OHP水平为(6.2±3.3)μg/L,DHEAS水平为(676±312)μg/dl。卵巢肿瘤组中10例(10/11)患者经阴道超声检出阳性,另1例(1/11)经手术探查发现,卵巢肿瘤组患者肿瘤直径为(5.2±3.2)cm,其肿瘤直径与血清T水平无直线相关关系(r=-0.50,P>0.05)。肾上腺肿瘤组均通过肾上腺增强CT检出,肿瘤直径为(10.7±4.1)cm,其肿瘤直径与血清T水平无直线相关关系(r=-0.23,P>0.05)。11例卵巢肿瘤患者术后病理提示3例(3/11)为支持-间质细胞瘤,7例(7/11)为脂质细胞瘤,1例(1/11)为畸胎瘤。9例肾上腺肿瘤患者3例(3/9)为肾上腺皮质腺瘤,6例为肾上腺皮质腺癌。11例卵巢肿瘤患者随访时9例存活,2例失访。肾上腺肿瘤患者随访时4例存活,3例失访,2例死亡。结论分泌雄激素卵巢肿瘤及肾上腺肿瘤均可出现男性化、去女性化,二者均可使T水平明显升高,但无明显差异。肾上腺肿瘤组的血清17-OHP及DHEAS水平较卵巢肿瘤组高,肿瘤的平均直径也更大,其预后较卵巢肿瘤组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增多症 卵巢肿瘤 肾上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甲亢患者血清和尿液的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沈桂平 戴晓侠 +5 位作者 邓伶莉 危阳洋 许晶晶 王彩虹 董继扬 陈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290-2295,共6页
采用基于核磁共振(NMR)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家族性甲亢患者、非家族性甲亢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人群的血清和尿液的代谢差异.结果表明,家族性甲亢组血清样品中的乙酰乙酸、柠檬酸及牛磺酸等代谢物的浓度显著升高,超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 采用基于核磁共振(NMR)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家族性甲亢患者、非家族性甲亢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人群的血清和尿液的代谢差异.结果表明,家族性甲亢组血清样品中的乙酰乙酸、柠檬酸及牛磺酸等代谢物的浓度显著升高,超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乳酸及甘氨酸等代谢物的浓度显著降低;尿样中的肌酐和葡萄糖的浓度显著升高,琥珀酸、苯乙酰甘氨酸及马尿酸等代谢物的浓度显著降低.以上结果表明家族性甲亢患者可能存在糖和脂类代谢的紊乱、肝脏和肾脏功能的损伤以及肠道环境的破坏等.此外,家族性甲亢组血清样品中的乙酰乙酸、葡萄糖、柠檬酸及肌酐等代谢物的浓度显著升高,表明家族性甲亢人群的肾脏功能受损更为严重,由此可区分家族性与非家族性甲亢的NMR代谢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代谢组学 家族性甲亢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亢患者血清和尿液的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危阳洋 王彩虹 +2 位作者 李伟 董继扬 陈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9-284,共6页
应用基于核磁共振(NMR)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血清和尿液,分析甲亢疾病的特征代谢物.实验收集33个甲亢患者和17个健康志愿者的血清样品以及53个甲亢患者和58个健康志愿者的尿液样品,采用多元统... 应用基于核磁共振(NMR)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血清和尿液,分析甲亢疾病的特征代谢物.实验收集33个甲亢患者和17个健康志愿者的血清样品以及53个甲亢患者和58个健康志愿者的尿液样品,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甲亢组和对照组血清和尿液中的内源性代谢差异.结果表明,甲亢组血清中的胆碱、葡萄糖和三甲胺等物质的含量升高,而VLDL,LDL和胆固醇等脂质以及乳酸、糖蛋白和丙氨酸等代谢物的含量下降;甲亢组尿液中的葡萄糖、柠檬酸、牛磺酸以及肌氨酸等代谢物的含量升高,而马尿酸、TMAO、甲酸和琥珀酸等代谢物的含量下降.结果表明,甲亢病不仅影响了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三大物质的代谢,还对能量代谢、肝肠循环和肠道微生物等多个生理系统产生显著影响,并且可能造成肝脏及肾脏等器官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 甲亢 体液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拉鲁肽对糖耐量异常OLETF大鼠糖脂代谢及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程彦臻 郭南京 +4 位作者 杨力 孙嘉 孙楠 张桦 蔡德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73-1575,共3页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糖耐量异常OLETF大鼠糖脂代谢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32只12周龄糖耐量异常的OLETF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不同剂量利拉鲁肽干预组(50、100、200μg/kg),8只同种系LETO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结束时,所有大鼠均...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糖耐量异常OLETF大鼠糖脂代谢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32只12周龄糖耐量异常的OLETF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不同剂量利拉鲁肽干预组(50、100、200μg/kg),8只同种系LETO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结束时,所有大鼠均检测糖脂及骨代谢指标。结果:生理盐水组OLETF大鼠与LETO组相比,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P<0.05),骨钙素及降钙素差异无显著性;利拉鲁肽干预后,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骨钙素、降钙素升高。结论:利拉鲁肽能够改善自发糖耐量异常动物模型糖脂代谢及骨代谢状况,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延缓或预防高糖所致的骨质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糖耐量异常 OLETF大鼠 骨形成 骨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地尔联合硫辛酸对老年2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纤维连接蛋白及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31
6
作者 山永仪 李舜君 +4 位作者 李冬萍 邹冬梅 田立 曹宏 杨叔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2期1708-1712,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硫辛酸对老年2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纤维连接蛋白及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足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病例组48例。对照组给予硫辛酸治疗,病例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硫辛酸对老年2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纤维连接蛋白及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足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病例组48例。对照组给予硫辛酸治疗,病例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前列地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溃疡愈合情况、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纤维连接蛋白及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病例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肿胀、跛行、麻木评分、溃疡面积、创面pH值、血浆D-二聚体水平低于治疗前,创面氧分压高、血流流速、血管内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纤维连接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临床疗效、溃疡愈合、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纤维连接蛋白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硫辛酸对老年2型糖尿病足患者临床疗效显著,纠正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促进足部溃疡愈合,提高溃疡组织纤维连接蛋白含量,降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改善高凝状态,具有较高的有效率和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硫辛酸 糖尿病足 血流动力学 溃疡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干预骨质疏松症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剑 孙海飚 +2 位作者 韩晓强 张子楠 郑彩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7-110,共4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低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骨骼疾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将会越来越高,尤其是绝经期女性,其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较男性更高。骨质疏松症所带来的问题日趋严重,其给社会及家庭带...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低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骨骼疾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将会越来越高,尤其是绝经期女性,其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较男性更高。骨质疏松症所带来的问题日趋严重,其给社会及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尤其是骨质疏松症导致的身体重要部位的骨折。目前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有限,药物的治疗虽然有一定成效,但是药物并不能彻底根治骨质疏松症且药物需长期使用,因此药物的副作用的问题不容忽视。在人类的肠道定植着数量繁多且对机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的菌群,其中益生菌的健康效应也逐渐被挖掘。目前研究发现益生菌对机体诸多的疾病有显著的疗效,其中益生菌和骨质疏松症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益生菌可以通过复杂的方式干预骨质疏松症,但其具体机制仍未阐明。本文通过相关的报道进行综述,并从(1)炎症因子;(2)基因、配体及信号通路;(3)破骨细胞;(4)钙离子吸收等方面探讨益生菌干预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机制,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肠道菌群 益生菌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1年中小学生眼健康筛查数据分析报告 被引量:4
8
作者 胡钦瑞 王依 +5 位作者 王海燕 陶新戈 海华侨 李扬 李奇渊 黎晓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9-77,共9页
目的分析华厦眼科医院收集的全国不同区域中小学生视力健康校筛数据,明确青少年人群筛查性近视患病率及发病率,总结不同区域内中小学人群视力发展趋势。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华厦眼科医院2019—2021年全国各地区中小学生视力健康... 目的分析华厦眼科医院收集的全国不同区域中小学生视力健康校筛数据,明确青少年人群筛查性近视患病率及发病率,总结不同区域内中小学人群视力发展趋势。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华厦眼科医院2019—2021年全国各地区中小学生视力健康校筛数据进行横断面及队列研究分析。以单眼裸眼视力<5.0且等效球镜度数<-0.50 D定义为筛查性近视。根据筛查总人次和人数概况、裸眼视力的分布情况、屈光度和近视患病率分布情况这3个维度,以性别、年级和地区层次,对中小学生视力、屈光度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筛查性近视患病率和发病率。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裸眼视力检查,自动电脑验光仪进行屈光检查,筛查流程一致。结果总计19个省51个城市,4027所学校,455.6万人纳入视力研究。中小学人群整体筛查性近视患病率为64.85%,其中小学阶段人群筛查性近视患病率为54.00%,初中78.18%,高中87.05%,不同年级筛查性近视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7,P<0.001)。不同性别人群筛查性近视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7.5,P<0.001)。中小学人群1年内筛查性近视发病率为18.68%。华东、华中和华北、西南和西北、华南1年内中小学人群筛查性近视发病率分别为16.57%、6.07%、15.11%、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0.9,P<0.001)。结论中小学生筛查性近视患病率和发病率较高,存在群体教育阶段差异及地区等差异,青少年近视科学防控要兼顾群体教育阶段及区域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视力 近视 患病率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虚寒凝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征特点 被引量:4
9
作者 胡欣 刘超 杨叔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初步揭示血虚寒凝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表征。目的将348例DPN患者根据证素辨证系统分为血虚寒凝型与非血虚寒凝型,其中,血虚寒凝型患者再分别分为夹痰组与非夹痰组、夹瘀组与非夹瘀组。分别记录其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 目的初步揭示血虚寒凝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表征。目的将348例DPN患者根据证素辨证系统分为血虚寒凝型与非血虚寒凝型,其中,血虚寒凝型患者再分别分为夹痰组与非夹痰组、夹瘀组与非夹瘀组。分别记录其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评估其并发症数量;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三酰甘油(TG)、尿酸(UA);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评定临床症状积分及Toronto临床评分。结果与非血虚寒凝型患者相比,血虚寒凝组女性构成比、HbA1c较高,吸烟史占比、舒张压较低,病程较长(P<0.05);同时,血虚寒凝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低于非血虚寒凝组(P<0.05);在Toronto评分方面,血虚寒凝组显著高于非血虚寒凝组(P<0.05)。血虚寒凝型夹痰组饮酒史占比、BMI、HbA1c、TC、TG、LDL-C及临床症状积分显著高于血虚寒凝型非夹痰组(P<0.05)。与血虚寒凝型非夹瘀组比较,血虚寒凝型夹瘀组吸烟史占比、SBP、HbA1c、TC、LDL-C、临床症状积分、Toronto评分明显较高(P<0.05);夹瘀组者病程较长且并发症数量较多(P<0.05);血虚寒凝型夹瘀组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低于非夹瘀组(P<0.05)。结论与非血虚寒凝型患者相比,血虚寒凝型患者的主要表征为女性构成比、HbA1c、Toronto评分高,病程较长,舒张压(DBP)、正中神经传导速度低。血虚寒凝型夹痰者以饮酒史占比、BMI、HbA1c、TC、LDL-C、HDL-C、临床症积分高为其表征。血虚寒凝型夹瘀者的表征则为吸烟史占比、收缩压(SBP)、HbA1c、TC、LDL-C、临床症状积分、Toronto评分高,病程长、并发症数量多,正中神经、尺神经神经传导速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血虚寒凝型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不是减重之本
10
作者 蒋秋惠 李学军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8期3477-3481,共5页
肥胖是日益普遍和代价高昂的公共卫生问题。不少人认为运动是一种有效的减重策略,甚至比控制饮食更有效。然而,肥胖个体运动减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仔细权衡。本文结合循证医学证据,从运动的减重效果轻微、长期坚持高强度运动的依从性... 肥胖是日益普遍和代价高昂的公共卫生问题。不少人认为运动是一种有效的减重策略,甚至比控制饮食更有效。然而,肥胖个体运动减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仔细权衡。本文结合循证医学证据,从运动的减重效果轻微、长期坚持高强度运动的依从性差、肥胖者从事高强度运动的安全性及运动减重效果不佳的机制探讨等方面简要阐述“运动不是减重之本”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运动 减重 治疗依从性 异议和争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