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在脊柱内镜下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1
作者 廖鑫 陈瑞松 +2 位作者 熊墨梁 陈飞雄 刘好源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10期26-33,共8页
目的探讨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在脊柱内镜下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诊断为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共65例,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ESSYS)组31例采用标准TESSYS技术行椎间孔成形,可视化组34例采... 目的探讨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在脊柱内镜下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诊断为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共65例,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ESSYS)组31例采用标准TESSYS技术行椎间孔成形,可视化组34例采用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椎间孔成形,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节段、术中C臂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及临床效果,利用术前及术后各时段随访时患者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末次随访时利用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变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视化组术中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明显低于TESSY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腰痛及腿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腰痛、腿痛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近期临床疗效与标准TESSYS椎间孔成形技术相当,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具有术中透视次数少、操作程序简化、手术时间短、安全、对腰椎关节稳定性干扰小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可视化椎间孔成形 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内侧解剖学参数测量及临床意义
2
作者 黄哲元 苏郁晖 +5 位作者 王博文 陈小林 王光泽 黄燕鹏 黄建明 刘好源 《解剖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16-220,233,共6页
目的 :通过对成人股骨标本近端,尤其是股骨颈内侧区解剖参数的测量,为设计出适合国人股骨近端内侧解剖特点的内固定物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选用正常国人股骨干标本,通过人工直接测量和基于X线的AutoCAD软件测量2种方法。测量指标包括小... 目的 :通过对成人股骨标本近端,尤其是股骨颈内侧区解剖参数的测量,为设计出适合国人股骨近端内侧解剖特点的内固定物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选用正常国人股骨干标本,通过人工直接测量和基于X线的AutoCAD软件测量2种方法。测量指标包括小转子纵径、小转子横径、小转子高度、股骨小转子方位角α、股骨颈下缘线长度、股骨颈放散角β、γ、δ、股骨长度、股骨头直径、股骨头长径、头颈比例等解剖学参数。结果 :直接测量和基于X线的AutoCAD软件测量结果无差异。股骨长度(38.65±2.25)cm;股骨头直径(4.27±0.38)cm;股骨头长径(3.35±0.48)cm;股骨小转子方位角α 35.00°±6.00°;小转子纵径(2.39±0.33)cm;小转子横径(1.46±0.24)cm;小转子高度(1.37±0.20)cm;股骨颈下缘线长度(2.27±0.43)cm;头颈比例(1.39±0.11);股骨颈近端放散角β近(90.29±13.94)°、γ近(45.38±7.95)°、δ近(44.34±7.35)°;股骨颈中份放散角β中(76.27±8.85)°、γ中(52.70±7.43)°、δ中(51.03±4.99)°;股骨颈远端放散角β远(77.44±11.63)°、γ远(51.72±8.07)°、δ远(50.84±7.10)°。结论 :基于X线的AutoCAD软件测量股骨近端解剖学参数简便易行,数据可靠。股骨近端内侧解剖学参数的测量数据为适合国人股骨颈内侧内固定系统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转子 股骨近端 解剖学 测量 计算机辅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