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水平基因转移介导抗菌素耐药性传播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7
1
作者
蓝惠华
张玲
王厚照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93-97,共5页
近几十年来,病原菌耐药性的出现和蔓延已上升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抗菌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不仅仅见于临床所分离的病原体,而是包括所有的致病菌、共生菌以及环境中的细菌,它们都能在可移...
近几十年来,病原菌耐药性的出现和蔓延已上升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抗菌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不仅仅见于临床所分离的病原体,而是包括所有的致病菌、共生菌以及环境中的细菌,它们都能在可移动遗传元件和噬菌体的作用下,通过水平基因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HGT)途径获得耐药性,进而形成抗菌素耐药基因簇(耐药基因组)。HGT可导致抗菌素的耐药性在环境共生菌和病原菌之间传播扩散,这可通过临床上一些重要的抗菌素耐药基因的传播证实。传统观念认为HGT的三种机制中,接合对ARGs的传播影响最大,最近研究表明转化和转导对ARGs播散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深入了解耐药基因组的传播及其在动员病原菌耐药中发挥的作用,对于控制这些基因的播散是至关重要的。将讨论耐药基因组的概念,提供临床相关的抗菌素抗性基因水平基因转移的例子,对当前已研究的促使抗菌素耐药性传播的各种HGT机制进行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素抗性
耐药基因组
转化
接合
转导
基因水平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临床产ESBLs大肠埃希菌整合子检测及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
8
2
作者
蓝惠华
张玲
+5 位作者
王玮玮
杨艳
程玲
骆园园
金丹丹
王厚照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71-76,共6页
了解临床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ESBLs-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ESBL-EC)中Ⅰ、Ⅱ、Ⅲ类整合子及ESBL-EC基因型的分布。收集2014年1月至12月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经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鉴定并检测其对临床常用抗菌...
了解临床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ESBLs-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ESBL-EC)中Ⅰ、Ⅱ、Ⅲ类整合子及ESBL-EC基因型的分布。收集2014年1月至12月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经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鉴定并检测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双纸片协同试验确定ESBL-EC,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整合子基因和ESBLs基因进行检测。K-B法比较整合子阳性菌株与阴性菌株的耐药率。结果发现,98株临床非重复ESBL-EC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单环酰胺类和庆大霉素耐药率均大于50%,对妥布霉素耐药率为31.62%,对呋喃妥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阿米卡星较敏感,分别为11.11%、13.4%和6.12%;对碳青霉烯类抗菌素、替加环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100%。98株菌中检出47株含Ⅰ类整合子(47.96%),3株含Ⅱ类整合子(3.06%),所有菌株中有1株同时含Ⅰ类和Ⅱ类整合子,未检出Ⅲ类整合子。整合子阳性菌株对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P<0.05)。98株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TEM、CTX-M-9、CTX-M-1、CTX-M-2和SHV阳性率分别为62.24%、53.06%、32.65%、4.08%和3.06%,ESBL-EC基因分型分布以TEM合并CTX-M-9型(共30株)最多见,占30.61%。结果表明,Ⅰ类整合子在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分布广泛,本研究尚不足以证明整合子的存在可影响ESBL-EC菌株抗生素耐药水平。同时携带TEM和CTX-M-9基因是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174临床学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临床耐药菌株产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Β内酰胺酶类
整合子类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黏菌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6
3
作者
陈涌泉
王厚照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28-735,共8页
多黏菌素对多种革兰阴性菌具有很强的杀菌活性,是目前被用于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细菌感染临床治疗的最后选择,多黏菌素主要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带负电荷的脂质A成分相互作用,并将带正电的残基(例如4-氨基-L-阿拉伯糖、磷酸乙...
多黏菌素对多种革兰阴性菌具有很强的杀菌活性,是目前被用于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细菌感染临床治疗的最后选择,多黏菌素主要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带负电荷的脂质A成分相互作用,并将带正电的残基(例如4-氨基-L-阿拉伯糖、磷酸乙醇胺和/或半乳糖胺)添加到LPS中,减少细菌表面上的负电荷,从而降低LPS的稳定性并破坏外膜的完整性,以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然而,随着多黏菌素使用频率的增加,耐药菌株正以惊人的速度出现。革兰阴性菌的大多数多黏菌素耐药机制与细菌LPS结构的变化有关,多黏菌素耐药性物种产生的LPS本质上含有这些添加物中的一种或多种,这些添加物的产生所需的基因大多数是染色体编码的,然而,最近已鉴定出携带磷酸乙醇胺转移酶基因(mcr-1~mcr-8)的质粒,这些质粒可能会加快多黏菌素耐药性的传播速度。独特的是,鲍曼不动杆菌可以通过脂质A生物合成基因lpxA、lpxC或lpxD中的自发突变而不产生LPS或脂质A,从而对多黏菌素具有高度抗性。此外,在细菌中还发现了一系列其他非LPS依赖性多黏菌素抗性机制,但这些机制通常仅导致较低水平的抗性,如肺炎克雷伯菌产生的阴离子荚膜多糖,脑膜炎奈瑟菌表达的MtrCDE外排系统,以及少数物种外膜蛋白表达的改变。鉴于多黏菌素对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细菌临床治疗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对多黏菌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菌素
耐药性
脂多糖
脂质A
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平基因转移介导抗菌素耐药性传播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7
1
作者
蓝惠华
张玲
王厚照
机构
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检验科
出处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93-97,共5页
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3D006)
文摘
近几十年来,病原菌耐药性的出现和蔓延已上升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抗菌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不仅仅见于临床所分离的病原体,而是包括所有的致病菌、共生菌以及环境中的细菌,它们都能在可移动遗传元件和噬菌体的作用下,通过水平基因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HGT)途径获得耐药性,进而形成抗菌素耐药基因簇(耐药基因组)。HGT可导致抗菌素的耐药性在环境共生菌和病原菌之间传播扩散,这可通过临床上一些重要的抗菌素耐药基因的传播证实。传统观念认为HGT的三种机制中,接合对ARGs的传播影响最大,最近研究表明转化和转导对ARGs播散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深入了解耐药基因组的传播及其在动员病原菌耐药中发挥的作用,对于控制这些基因的播散是至关重要的。将讨论耐药基因组的概念,提供临床相关的抗菌素抗性基因水平基因转移的例子,对当前已研究的促使抗菌素耐药性传播的各种HGT机制进行回顾。
关键词
抗菌素抗性
耐药基因组
转化
接合
转导
基因水平转移
Keywords
antibiotic resistance
ARG
metaplasia
conjugation
joint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分类号
Q93 [生物学—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临床产ESBLs大肠埃希菌整合子检测及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
8
2
作者
蓝惠华
张玲
王玮玮
杨艳
程玲
骆园园
金丹丹
王厚照
机构
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检验科
出处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71-76,共6页
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3D006)
全军医学科技创新项目(13QNP047)
+1 种基金
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项目(2013ZD27)
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项目(14MS08)
文摘
了解临床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ESBLs-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ESBL-EC)中Ⅰ、Ⅱ、Ⅲ类整合子及ESBL-EC基因型的分布。收集2014年1月至12月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经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鉴定并检测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双纸片协同试验确定ESBL-EC,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整合子基因和ESBLs基因进行检测。K-B法比较整合子阳性菌株与阴性菌株的耐药率。结果发现,98株临床非重复ESBL-EC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单环酰胺类和庆大霉素耐药率均大于50%,对妥布霉素耐药率为31.62%,对呋喃妥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阿米卡星较敏感,分别为11.11%、13.4%和6.12%;对碳青霉烯类抗菌素、替加环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100%。98株菌中检出47株含Ⅰ类整合子(47.96%),3株含Ⅱ类整合子(3.06%),所有菌株中有1株同时含Ⅰ类和Ⅱ类整合子,未检出Ⅲ类整合子。整合子阳性菌株对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P<0.05)。98株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TEM、CTX-M-9、CTX-M-1、CTX-M-2和SHV阳性率分别为62.24%、53.06%、32.65%、4.08%和3.06%,ESBL-EC基因分型分布以TEM合并CTX-M-9型(共30株)最多见,占30.61%。结果表明,Ⅰ类整合子在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分布广泛,本研究尚不足以证明整合子的存在可影响ESBL-EC菌株抗生素耐药水平。同时携带TEM和CTX-M-9基因是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174临床学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临床耐药菌株产生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大肠杆菌
Β内酰胺酶类
整合子类
聚合酶链反应
Keywords
Escherichia coli
beta-lactamases
integron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分类号
Q939.93 [生物学—微生物学]
R378.2 [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黏菌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6
3
作者
陈涌泉
王厚照
机构
福建医
科
大学
附属
厦门
弘爱
医院
医学
检验
中心
厦门大学
附属
翔安
医院
医学
检验
科
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检验科
出处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28-735,共8页
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2018D0017)。
文摘
多黏菌素对多种革兰阴性菌具有很强的杀菌活性,是目前被用于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细菌感染临床治疗的最后选择,多黏菌素主要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带负电荷的脂质A成分相互作用,并将带正电的残基(例如4-氨基-L-阿拉伯糖、磷酸乙醇胺和/或半乳糖胺)添加到LPS中,减少细菌表面上的负电荷,从而降低LPS的稳定性并破坏外膜的完整性,以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然而,随着多黏菌素使用频率的增加,耐药菌株正以惊人的速度出现。革兰阴性菌的大多数多黏菌素耐药机制与细菌LPS结构的变化有关,多黏菌素耐药性物种产生的LPS本质上含有这些添加物中的一种或多种,这些添加物的产生所需的基因大多数是染色体编码的,然而,最近已鉴定出携带磷酸乙醇胺转移酶基因(mcr-1~mcr-8)的质粒,这些质粒可能会加快多黏菌素耐药性的传播速度。独特的是,鲍曼不动杆菌可以通过脂质A生物合成基因lpxA、lpxC或lpxD中的自发突变而不产生LPS或脂质A,从而对多黏菌素具有高度抗性。此外,在细菌中还发现了一系列其他非LPS依赖性多黏菌素抗性机制,但这些机制通常仅导致较低水平的抗性,如肺炎克雷伯菌产生的阴离子荚膜多糖,脑膜炎奈瑟菌表达的MtrCDE外排系统,以及少数物种外膜蛋白表达的改变。鉴于多黏菌素对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细菌临床治疗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对多黏菌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多黏菌素
耐药性
脂多糖
脂质A
外膜
Keywords
Polymyxin
Drug resistance
Lipopolysaccharide
Lipid A
Outer membrane
分类号
R978 [医药卫生—药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水平基因转移介导抗菌素耐药性传播机制的研究进展
蓝惠华
张玲
王厚照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临床产ESBLs大肠埃希菌整合子检测及基因型分析
蓝惠华
张玲
王玮玮
杨艳
程玲
骆园园
金丹丹
王厚照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多黏菌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陈涌泉
王厚照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