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表型不孕患者AFC、AMH、性激素和糖脂代谢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1
作者 叶雅萍 王龙梅 李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7-762,共6页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同表型不孕患者年龄、窦卵泡数(AFC)、抗苗勒管激素(AMH)、性激素和糖脂代谢特点,以改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结局。方法:选择于本院就诊的11 660例不孕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POCS患者3 110例,...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同表型不孕患者年龄、窦卵泡数(AFC)、抗苗勒管激素(AMH)、性激素和糖脂代谢特点,以改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结局。方法:选择于本院就诊的11 660例不孕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POCS患者3 110例,非PCOS患者8 550例,根据Rotterdam标准以及纳入和排除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PCOS组(2 261例PCOS患者)和对照组(1 871例非PCOS患者),PCOS组分为4种表型,A型(345例)为稀发排卵或无排卵(OA)+高雄激素血症或高雄临床表现(HA)+卵巢多囊样改变(PCO),B型(204例)为OA+HA,C型(102例)为HA+PCO,D型(1 610例)为OA+PCO,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AMH水平,葡萄糖氧化酶法和生物化学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空腹血糖(FBG)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基础性激素水平,阴道超声检测各组研究对象AFC。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PCOS表型组患者年龄和血清中bFSH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AFC和血清中AMH、总睾酮(TESTO)及基础促黄体生成素(bLH)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A型PCOS组比较,B、C和D型PCOS组患者AFC及血清中AMH和bLH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A和D型PCOS组患者血清中TG、TCHO、FBG和FINS水平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明显升高(P<0.01),B型PCOS组患者血清中FBG和FINS水平及HOMA-IR均明显升高(P<0.01),C型PCOS组患者血清中TG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A型PCOS组比较,B、C和D型PCOS组患者血清中TG和FINS水平及HOMA-IR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不同表型PCOS患者基础性激素水平和糖脂代谢特征不同,对PCOS不孕患者进行表型划分有助于预测PCOS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不同表型PCOS患者ART助孕前应进行个性化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抗苗勒管激素 窦卵泡数 糖脂代谢 辅助生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助孕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叶雅萍 范岩峰 +2 位作者 丁露 王龙梅 李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1-507,共7页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不同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与卵巢反应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结局的关系,阐明血清AMH水平对PCOS患者助孕结局的影响,为PCOS患者助孕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行IVF-ET助孕...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不同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与卵巢反应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结局的关系,阐明血清AMH水平对PCOS患者助孕结局的影响,为PCOS患者助孕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行IVF-ET助孕21~39岁患者1 837例,根据是否被诊断为PCOS分为PCOS组(n=910)和非PCOS组(n=927);PCOS组中有437例患者进行新鲜单优质囊胚移植,根据其血清AMH水平分为AMH<7μg·L^(-1)组和AMH≥7μg·L^(-1)组,并根据患者年龄分为20~24岁组、 25~29岁组、 30~34岁和35~39岁组。比较PCOS组与非PCOS组患者年龄、血清AMH水平、促性腺激素(Gn)用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雌二醇(E2)值、获卵数、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取消移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分析PCOS组不同血清AMH水平患者Gn用量、HCG日E2值、获卵数、预防OHSS取消移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比较PCOS组中不同年龄段妊娠组与非妊娠组患者血清AMH水平。结果:PCOS组患者血清AMH水平、HCG日E2值、获卵数和预防OHSS取消移植率均高于非PCOS组(P<0.05),Gn用量和临床妊娠率则低于非PCOS组(P<0.05)。PCOS组患者血清AMH水平与HCG日E2值和获卵数呈正相关关系(r=0.502, P=0.001;r=0.233, P=0.001),与Gn用量呈负相关关系(r=-0.400, P=0.001)。PCOS组中AMH≥7μg·L^(-1)组患者HCG日E2值、获卵数和预防OHSS取消移植率较AMH<7μg·L^(-1)组增加(Z=-3.952,P=0.001;Z=-2.858,P=0.004;χ^(2)=23.154,P=0.001);Gn用量和临床妊娠率较AMH<7μg·L^(-1)组降低(Z=-6.727, P=0.001;χ^(2)=6.640, P=0.010)。PCOS组中妊娠组患者血清AMH水平低于非妊娠组(Z=-4.192, P=0.001);在25~29岁组和30~34岁组中妊娠组患者血清AMH水平低于非妊娠组(Z=-2.197,P=0.028;Z=-3.700,P<0.01)。结论:对血清AMH≥7μg·L^(-1) PCOS患者应预处理以降低AMH后再行助孕,在IVF-ET助孕中应掌握好Gn用量,以降低HCG日E2值,降低预防OHSS取消移植率,争取有鲜胚移植机会并提高临床妊娠率,改善助孕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苗勒管激素 多囊卵巢综合征 促性腺激素 获卵数 临床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腺肌病相关性不孕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叶荣慧 何雪梅 +2 位作者 邓冰冰 马金秀(综述) 李萍(审校)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18-922,共5页
子宫腺肌病在育龄期女性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子宫腺肌病导致不孕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解剖结构异常、病理生理改变、子宫内膜容受性受损等均可能影响子宫腺肌病的生殖能力。目前临床上尚无规范的诊疗标准,现有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 子宫腺肌病在育龄期女性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子宫腺肌病导致不孕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解剖结构异常、病理生理改变、子宫内膜容受性受损等均可能影响子宫腺肌病的生殖能力。目前临床上尚无规范的诊疗标准,现有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病灶以及辅助生殖技术等。单纯的药物治疗对改善妊娠结局的作用较小,手术切除病灶后发生不良产科结局的风险较高,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和/或曼月乐预联合辅助生殖技术能较为有效的改善子宫腺肌病相关性不孕患者的生殖结局。本文旨在综述影响子宫腺肌病相关性不孕的可能因素以及现有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不孕 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