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堵塞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李兰 石洁 +6 位作者 林丽惠 蔡志云 叶熙君 林玉凤 侯雅真 王雅娇 杨柳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堵塞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进导管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96例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置管患儿的临床资料,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该类患儿导管堵塞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堵塞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进导管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96例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置管患儿的临床资料,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该类患儿导管堵塞的影响因素。结果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堵塞发生率为26.69%,年龄、是否静脉应用环孢素A、导管是否脱出、导管有无瓣膜为该类患儿导管堵塞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堵塞发生率较高,应重点关注低龄、静脉应用环孢素A的患儿,同时避免导管脱出,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带瓣膜的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以降低导管堵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患儿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耐高压PICC 导管堵塞 导管脱出 环孢素A 静脉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达拉滨的预处理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3
2
作者 牛小青 鹿全意 +2 位作者 王昭 赵江宁 张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观察含氟达拉滨的预处理方案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2月至2004年12月间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慢性粒细... 目的:观察含氟达拉滨的预处理方案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2月至2004年12月间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RAEB)1例。供受者HLA配型同胞全相合6例,同胞或亲缘不相合8例,非亲缘全相合1例。预处理方案采用氟达拉滨(Flu 30mg/m^2·d,共5d)、马利兰(Bu4mg/kg·d,共2~3d)、环磷酰胺(CTX50mg/kg·d,共2d),其中8例加用阿糖胞苷(Ara—c 1.0~2.0g/m^2·d,共2d),9例HLA不全相合及非血缘移植者加用兔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 3.0—5.0mg/kg·d,共3d)。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均采用骁悉(MMF)+环孢素(CsA)+短程甲氨喋呤(MTX)方案。利用SPSS11.5统计软件及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5例患者移植后均获得快速完全的植入,无严重的预处理相关毒性。46.7%发生急性GVHD,85.7%发生慢性GVHD;带状疱疹7.1%。5年总生存率为53.5%,其中移植时处于第一次完全缓解(CR1)和慢性期患者11例,5年生存率为72.7%,复发率9.1%,移植时处于第二次完全缓解(CR2)、复发、加速期及急变期的患者4例,2年生存率为0,复发率75,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03和P〈0.05),主要死亡原因为疾病复发和GVHD.结论:对于移植时处于CR1和慢性期患者,采用含Flu并适当减低放化疗剂量的预处理方案是有效的移植预处理方案,毒副作用较少,未增加机会性感染,复发率较低;预处理中加入Flu对GVHD发生卒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处理方案 氟达拉滨 恶性血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细胞自噬提高KPT-330抗套细胞淋巴瘤效应
3
作者 张永利 陈昱函 +1 位作者 郑瑞玑 张可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0-475,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CRM1抑制剂(KPT-330)对套细胞淋巴瘤(MCL)细胞自噬的影响,以及有无自噬溶酶体抑制剂,KPT-330对MCL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KPT-330体外对MCL细胞(Z-138、Jeko-1、Granta-519、Rec-1)增殖的影响;通过MDC染色... 目的:探讨新型CRM1抑制剂(KPT-330)对套细胞淋巴瘤(MCL)细胞自噬的影响,以及有无自噬溶酶体抑制剂,KPT-330对MCL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KPT-330体外对MCL细胞(Z-138、Jeko-1、Granta-519、Rec-1)增殖的影响;通过MDC染色分析自噬体的形成和Western blot检测LC3B的切割以探讨KPT-330对MCL细胞自噬的影响;进一步联合应用自噬溶酶体抑制剂氯喹(CQ),观察其对KPT-330导致LC3B-Ⅱ增加的影响。通过CalcuSyn联合用药软件分析CQ与KPT-330的联合用药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结果:新型CRM1抑制剂KPT-330对MCL细胞株(Z-138、Jeko-1、Granta-519、Rec-1)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r分别为:0.930,0.946,0.691,0.968)。KPT-330作用于Jeko-1细胞和Granta-519细胞后,导致自噬泡形成增加,LC3B-Ⅱ表达增加,并具有浓度依赖性(r=0.993,r=0.971),表明,KPT-330导致MCL细胞自噬体形成增加。CQ联合KPT-330导致Jeko-1、Granta-519细胞LC3B-Ⅱ表达高于单药CQ或单药KPT-330(P<0.05)。CalcuSyn 2.0软件分析结果提示KPT-330和CQ联合应用可以产生协同抗MCL效应。结论:新型CRM1小分子靶向抑制剂KPT-330具有体外抑制MCL细胞株Z-138、Jeko-1、Granta-519、Rec-1增殖,诱导Jeko-1、Granta-519细胞自噬的作用;KPT-330联合CQ可产生协同抗MCL作用,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CRM1抑制剂 套细胞淋巴瘤 自噬 氯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泊沙康唑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在重型地中海贫血儿童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陆婧媛 洪秀理 +4 位作者 陈亚玫 庄燕红 胡嘉升 颜秀珍 鹿全意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5-130,共6页
目的探讨泊沙康唑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在重型地中海贫血儿童干细胞移植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17年2月-2019年7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完成的38例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的临床资料。移植过程中中性粒细胞<0.5×... 目的探讨泊沙康唑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在重型地中海贫血儿童干细胞移植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17年2月-2019年7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完成的38例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的临床资料。移植过程中中性粒细胞<0.5×10^9/L的第1天开始同步口服泊沙康唑每次4 mg/kg,3次/d,持续服用至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或发生侵袭性真菌病(IFD),或发生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记录并统计泊沙康治疗期间IFD发生率,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肌酐,以及环孢素A的血药浓度水平。结果38例患者中临床诊断IFD 1例,拟诊IFD 1例,真菌感染发生率为5.3%。未发生3级以上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皮疹、肌酐升高。3级肝功能损害事件发生率为7.9%(3/38),停药率5.3%(2/38),不同Pesaro分级之间肝功能损害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泊沙康唑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在该组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中的应用有效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 泊沙康唑 侵袭性真菌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霉素诱导的骨髓瘤细胞化疗耐药的分子机制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卢燕燕 肖翠容 +3 位作者 陈华英 黄潇 胡嘉升 鹿全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36-1340,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阿霉素诱导的骨髓瘤细胞RPMI8226化疗耐药的分子机制,分析Notch信号过度活化在化疗耐药机制中的作用。以浓度梯度递增法建立耐阿霉素的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DOX,针对化疗耐药的瘤细胞RPMI8226/DOX,用RT-PCR法检测细胞耐... 本研究旨在探讨阿霉素诱导的骨髓瘤细胞RPMI8226化疗耐药的分子机制,分析Notch信号过度活化在化疗耐药机制中的作用。以浓度梯度递增法建立耐阿霉素的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DOX,针对化疗耐药的瘤细胞RPMI8226/DOX,用RT-PCR法检测细胞耐药前后Notch2、Jagged1、Jagged2、HES1基因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耐药细胞系与敏感细胞系P-170蛋白表达变化;ELISA方法分析IL-6、VEGF水平变化。结果显示,Notch2、Jagged1、Jagged2基因随着耐药程度的增高表达逐渐增高,而HES1则相反,随着耐药程度增高表达逐渐减低。P-170蛋白随着耐药程度的增高表达逐渐增高。耐药细胞组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VEGF和IL-6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培养组。结论:建立的人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DOX可以作为骨髓瘤耐药研究的有效模型,Notch信号通路的活化与多发性骨髓瘤的耐药密切相关,Notch信号通路有望成为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阿霉素 化疗耐药 NOTCH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dgehog信号通路异常对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耐药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胡嘉升 黄潇 +2 位作者 黄英丹 卢燕燕 鹿全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65-470,共6页
目的:探讨Hedgehog信号过度活化与多发性骨髓瘤耐药的关系。方法:以浓度梯度递增法建立骨髓瘤耐药细胞株RPMI8226/R,实验分为RPMI8226/R,RPMI8226/S,GANT61+RPMI8226/R和GANT61+RPMI8226/S4组,用CCK8法检测4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RT-PCR检... 目的:探讨Hedgehog信号过度活化与多发性骨髓瘤耐药的关系。方法:以浓度梯度递增法建立骨髓瘤耐药细胞株RPMI8226/R,实验分为RPMI8226/R,RPMI8226/S,GANT61+RPMI8226/R和GANT61+RPMI8226/S4组,用CCK8法检测4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RT-PCR检测RPMI8226/S和RPMI8226/R耐药前后Gli1,Gli2,Shh,Ihh,Smo和Sufu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耐药蛋白Cyclin D1,P21和BCL-2及MDR相关信号通路蛋白p-Akt,p-MAPK和STAT3在耐药前后两组细胞的表达。加入不同浓度的GANT61后,Western blot法检测RPMI8226/R,RPMI8226/S组细胞Gli2的表达。结果:Shh、Ihh、Smo、Gli2在RPMI8226/R中表达明显升高,Sufu抑制子则相反,Hedgehog通路下游靶点相关蛋白在RPMI 8226/R中的表达显著高于RPMI8226/S,GANT61体外处理之后,骨髓瘤细胞中Gli2表达量显著减低,GANT61对Gli2表达的减低作用在RPMI8226/R细胞中较RPMI8226/S细胞更为显著,GANT61处理后RPMI8226/R细胞对DOX的敏感性(IC_(50))由7.11±0.061μmol/L升为0.99±0.053μmol/L,相应的耐药指数从5.51降至1.69。结论:Hedgehog信号通路的活化与多发性骨髓瘤的耐药密切相关,GANT61能够阻断Hedgehog信号通路,因此后者可能成为临床克服MM的化疗耐药的一种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DGEHOG信号通路 骨髓瘤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硫氰酸苯已酯抑制骨髓瘤细胞Notch信号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洪秀理 张泽川 +1 位作者 赵江宁 鹿全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940-943,共4页
为了研究异硫氰酸苯已酯(phenylhexyl isothiocyanate,PHI)在体外对骨髓瘤细胞RPMI8226增殖抑制的分子机制,用不同浓度PHI与RPMI8226细胞共同孵育,用MTT比色法检测PHI处理后细胞增殖抑制;用DAPI染色观察PHI处理后细胞凋亡;Western blot... 为了研究异硫氰酸苯已酯(phenylhexyl isothiocyanate,PHI)在体外对骨髓瘤细胞RPMI8226增殖抑制的分子机制,用不同浓度PHI与RPMI8226细胞共同孵育,用MTT比色法检测PHI处理后细胞增殖抑制;用DAPI染色观察PHI处理后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HI处理后瘤细胞Notch1、Jagged2、BCL-2和p-Akt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显示,PHI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抑制瘤细胞增殖,诱导瘤细胞凋亡,其抑制效应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HI可以下调瘤细胞中Notch1和Jagged2蛋白的表达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同时降低BCL-2和p-Akt的表达。结论:PHI在体外能够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的发生与PHI抑制Notch信号及其下游靶基因p-Akt和BCL-2的表达有关,PHI可能成为新一代的Notch信号抑制剂,是一种潜在的骨髓瘤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苯已酯 NOTCH信号 PI3K/AKT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NPM1基因突变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志鹏 张绚 +3 位作者 赵晓明 李庆阁 陈亚玫 鹿全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999-1004,共6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检测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ML)患者NPM1基因突变的方法。针对NPM1基因突变集中区域设计引物/探针,建立高分辨熔解曲线方法(HRM)和等位基因特异PCR方法(AS-PCR),通过89份AML标本进行了临床评估,并采用毛细管电泳法(CE)和测... 本研究旨在建立检测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ML)患者NPM1基因突变的方法。针对NPM1基因突变集中区域设计引物/探针,建立高分辨熔解曲线方法(HRM)和等位基因特异PCR方法(AS-PCR),通过89份AML标本进行了临床评估,并采用毛细管电泳法(CE)和测序法作为对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上述4种方法共检出阳性标本17例(19.1%),其中A型突变15例,B型和Nm型突变各1例。上述方法中HRM法检测全面,灵敏度为5%,而AS-PCR法有一定的漏检,但灵敏度高达0.01%。结论:考虑到操作的难易程度,同时也结合临床样品的检测情况,HRM在临床上可法用于NPM1突变筛查,而AS-PCR法可用于后续的微小残留病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 NPM1基因 毛细管电泳 高分辨熔解曲线法 等位基因特异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血清中miRNA作为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志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徐艳妮 肖翠容 +1 位作者 黄英丹 鹿全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71-475,共5页
目的:探讨循环血清中miRNA的变化对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就诊于厦门大学中山医院的40例骨髓瘤患者血液样品,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处于不同临床阶段骨髓瘤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循环血清中的miRNA(包括... 目的:探讨循环血清中miRNA的变化对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就诊于厦门大学中山医院的40例骨髓瘤患者血液样品,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处于不同临床阶段骨髓瘤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循环血清中的miRNA(包括miR-29a,miR-155,miR-16和miR-92a)表达水平,分析miRNA表达的变化对骨髓瘤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健康捐献者相比,初诊的骨髓瘤患者血清miR-29a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miR-155水平显著降低(P<0.001)。检测miR-29a/miR-155比值可以有效地区分健康者和骨髓瘤患者,诊断灵敏性为80.8%,特异性83.3%。骨髓瘤患者血清miR-29a水平与骨髓浆细胞数和患者血清M蛋白水平始终保持一致。结论:血清中miR-29a,miR-155和miR-16值的变化可以作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标志,其中miR-29a/miR-155值对骨髓瘤诊断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血清中miRNA 多发性骨髓瘤 生物学诊断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瘤转化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昭 鹿全意 +2 位作者 陈萍 张鹏 丛雅琴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143-1145,共3页
为了研究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tumor-transforminggene,PTTG)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与MM发生的关系,采用RT-PCR方法检测33例MM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PTTG的表达。结果表明MM... 为了研究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tumor-transforminggene,PTTG)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与MM发生的关系,采用RT-PCR方法检测33例MM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PTTG的表达。结果表明MM患者PTTG在MM中的表达水平(0.3415±0.217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0590±0.0233)(P<0.05)。结论PTTG的过度表达可能与MM的发生发展有关,这为MM的发病机制及其基因靶向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转化基因 多发性骨髓瘤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垂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甲基转移酶在骨髓瘤细胞株中的表达异常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鹿全意 张泽川 洪秀理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429-1431,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 DNA甲基转移酶(DNMT)活性、基因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生物学意义。用ELISA方法检测U266细胞DNMT活性,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DNMT 1、3a、3b mRNA在U266细胞中的表达,体外用不同浓度去甲基化化合物异... 本研究旨在探索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 DNA甲基转移酶(DNMT)活性、基因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生物学意义。用ELISA方法检测U266细胞DNMT活性,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DNMT 1、3a、3b mRNA在U266细胞中的表达,体外用不同浓度去甲基化化合物异硫氰酸苯己酯(phenyl hexyleisothiocyanate,PHI)处理U266细胞,分析DNMT活性变化及DNMT1、3a、3b在瘤细胞中的表达改变。结果表明,骨髓瘤细胞U266中DNMT总活性升高,DNMT1、3a、3b mRNA均高表达,不同浓度PHI处理U266细胞后,细胞增殖抑制,DNMT活性亦被显著抑制,DNMT1、DNMT3a以及DNMT3b mRNA表达下降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DNMT活性及其表达增高是骨髓瘤细胞特征之一,当DNMT活性或mRNA表达抑制时瘤细胞发生凋亡,因此DNMT可作为骨髓瘤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苯己酯 DNA甲基转移酶 U266细胞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DNMT1基因对骨髓瘤细胞SOCS-1基因甲基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昭 牛小青 +1 位作者 周雯雯 鹿全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3-717,共5页
目的:探讨DNA甲基化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1)基因沉默对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内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分子1(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1)甲基化的影响。方法:应用靶向沉默DNMT1基因的短发卡RNA(RNA-Short... 目的:探讨DNA甲基化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1)基因沉默对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内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分子1(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1)甲基化的影响。方法:应用靶向沉默DNMT1基因的短发卡RNA(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转染骨髓瘤细胞RPMI8226,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转染前后DNMT1基因和蛋白表达,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转染前后骨髓瘤细胞SOCS-1基因甲基化水平的变化。结果:转染后骨髓瘤细胞DNMT1 mRNA表达水平(0.176±0.004)和蛋白表达水平(0.065±0.014)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0.956±0.033,0.415±0.02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后SOCS-1基因甲基化水平较转染前明显降低。结论:利用shRNA能靶向沉默DNMT1基因的表达,并可以有效逆转SOCS-1基因高甲基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RNA干扰 甲基化转移酶1 SOCS-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达拉滨的清髓性预处理造血干细胞移植对高危白血病疗效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鹿全意 赵江宁 +2 位作者 牛小青 王昭 蔡玉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54-157,共4页
本研究探讨含氟达拉滨的清髓性预处理造血干细胞移植对高危的白血病的疗效。用氟达拉滨,马利兰和环磷酰胺组成新的预处理方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25例难治、复发的急性白血病,其中非血缘供者10例,血缘供者15例,供受者HLA配型相合... 本研究探讨含氟达拉滨的清髓性预处理造血干细胞移植对高危的白血病的疗效。用氟达拉滨,马利兰和环磷酰胺组成新的预处理方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25例难治、复发的急性白血病,其中非血缘供者10例,血缘供者15例,供受者HLA配型相合者15例,配型不全相合10例。GVHD防治采用环孢素A+甲氨蝶呤联合方案,非血缘供者移植和HLA不相合移植时加用吗替麦考酚酯和抗胸腺T淋巴细胞球蛋白(ATG)。结果显示,10例非血缘供者移植全部成功植活,植入成功率100%,15例亲缘移植14例植活,1例HLA4/6相合者植入失败死亡,植入成功率93.3%。造血重建时间: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大于0.5×109/L的中位时间是13(11-19)天,血小板计数大于20×109/L的时间为14(12-20)天。3例发生Ⅱ-Ⅳ度急性GVHD(12.5%),9例发生慢性GVHD(47.4%)。移植后原发病复发死亡率42.1%,随访6到84个月,3年无病生存47.1%。结论:含氟达拉滨的清髓性预处理方案用于高危白血病的异基因移植是安全、有效的,它减少了移植后GVHD发生率和预处理相关的毒副作用,但是移植后恶性疾病复发较高,需要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达拉滨 造血干细胞移植 清髓性预处理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参数联合乳酸脱氢酶在血小板增多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可杰 鹿全意 +2 位作者 李蒲 张鹏 牛小青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972-975,共4页
本研究探讨血小板参数联合乳酸脱氢酶在血小板增多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常规检测骨髓增殖性疾病组(CMPD组)[包括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组(RT组)血小板计数(Plt)、平... 本研究探讨血小板参数联合乳酸脱氢酶在血小板增多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常规检测骨髓增殖性疾病组(CMPD组)[包括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组(RT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和血清乳酸脱氢酶酶(LDH)水平,应用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绘制ROC曲线,判断各个指标在血小板增多症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确定最佳截断值。结果表明,CMPD组血小板参数MPV、PDW、P-LCR和LDH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RT组(p<0.05),可以鉴别CMPD和RT,尤以PDW、P-LCR预测CMPD的诊断效能最高,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0.89,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1.95%、23.05%;鉴别3种CMPD的方法如下:如LDH、P-LCR明显升高,应考虑CML,其最佳预测截断值分别为424U/L、26.10%;如LDH中度升高,同时Plt明显升高,应考虑ET,Plt最佳预测截断值为939×109/L。结论:血小板参数联合LDH有助于血小板增多症的鉴别诊断,它是一种简单、快速、初步的鉴别方法,尤其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参数 乳酸脱氢酶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O3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江宁 鹿全意 +5 位作者 牛小青 张鹏 王昭 林进宗 庄燕红 陆靖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47-850,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叉头框蛋白O3a(forkhead box protein O3a,FoxO3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leukemia,AM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收集4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初诊患者骨髓标本,5例正常人骨髓作为对照,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骨髓细... 本研究旨在探讨叉头框蛋白O3a(forkhead box protein O3a,FoxO3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leukemia,AM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收集4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初诊患者骨髓标本,5例正常人骨髓作为对照,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骨髓细胞FoxO3a蛋白的表达,其中14例患者在完全缓解后复测骨髓FoxO3a的表达。结果表明:AML患者骨髓细胞FoxO3a蛋白表达上调,平均表达量(灰度值)为0.43±0.1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19±0.06(P<0.001);化疗缓解后FoxO3a蛋白水平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0)。相关分析显示,FoxO3a蛋白表达与AM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呈正相关(r=0.48,P=0.012);尽管FoxO3a表达量对缓解率无明显影响,但高表达者缓解时间短。结论:FoxO3a在AML中可能是一种原癌蛋白,初诊时高表达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头框蛋白 急性髓系白血病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应用芦可替尼减低儿童地中海贫血非亲缘和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GVHD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亚玫 洪秀理 +2 位作者 林进宗 石洁 鹿全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86-1589,共4页
目的:评价芦可替尼预防儿童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本院完成的22例非亲缘供者和单倍体相合同胞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移植后+30到+100 d口服芦可替尼5 ... 目的:评价芦可替尼预防儿童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本院完成的22例非亲缘供者和单倍体相合同胞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移植后+30到+100 d口服芦可替尼5 mg/d预防GVHD,观察治疗后患者急性GVHD、慢性GVHD,CMV、EBV病毒感染状况。结果:22例患者全部植入成功,5例患者诊断为急性GVHD,3例为II度以下皮肤GVHD,2例为II度肠道GVHD例,经治疗后痊愈,无死亡病例。全部患者随访时间超过21周,累计慢性GVHD 4例,其中局限性肝脏GVHD 3例,肺部GVHD 1例,经积极治疗后获得缓解。8例患者出现EBV copies升高(>3×10^(3)/ml),3例患者出现CMV copies数增加,给予减停免疫抑制剂、抗病毒治疗后恢复。没有患者发生CMV感染性疾病和EBV阳性的淋巴组织增殖异常,无移植相关的死亡。结论:对于替代供者移植的儿童患者,预防性应用芦可替尼可有效地减少GVHD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不影响造血恢复,改善了地贫儿童的移植后生存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芦可替尼 移植物抗宿主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通路与骨髓基质细胞衰老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可杰 黄丽芳 +4 位作者 孙汉英 朱艳 肖毅 黄梅 刘文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410-415,共6页
本研究探讨Notch通路活化与骨髓基质细胞衰老的关系。用脂质体转染法将Notch1胞内区(ICN)转入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转染后3天,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用细胞化学法检测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enes... 本研究探讨Notch通路活化与骨髓基质细胞衰老的关系。用脂质体转染法将Notch1胞内区(ICN)转入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转染后3天,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用细胞化学法检测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 β galactosidase,SA-β-gal)阳性细胞百分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53、p21Cip1/Waf1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表明,ICN转染入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后3天,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受抑,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SA-β-gal阳性细胞百分率增加,无论从基因水平还是蛋白水平均显示P53、p21Cip1/Waf1表达增高,与未转染组及转空貭粒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otch通路活化可导致骨髓基质细胞衰老,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p53、p21Cip1/Waf1蛋白的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通路 骨髓基质细胞 细胞早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C25A38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华英 卢燕燕 +3 位作者 温红 鹿全意 张云武 许华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30-1234,共5页
本研究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SLC25A38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以23例初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作为实验组,1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作为对照组。通过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SLC25A38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 本研究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SLC25A38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以23例初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作为实验组,1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作为对照组。通过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SLC25A38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23例实验组中SLC25A38蛋白阳性的有8例,阳性率34.78%,10例对照均未检测出SLC25A38蛋白;ALL患儿中SLC25A38蛋白阳性组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4673±0.05344,阴性组为1.296±0.2517;蛋白阳性组较阴性组SLC25A38 mRNA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01);蛋白阴性组与对照组比较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1097);临床资料分析发现,蛋白阳性组与阴性组在性别比例、免疫分型、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数、乳酸脱氢酶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C25A38蛋白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蛋白,在初诊儿童急性白血病细胞中过表达,有可能作为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新的分子标志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SLC25A38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CBFB-MYH11融合基因检测新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超 李志鹏 +1 位作者 鹿全意 刘志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77-1081,共5页
本研究建立急性髓系白血病CBFB-MYH11融合基因检测新方法并探讨其应用价值。通过检索文献及数据库,确定已报道CBFB-MYH11融合基因的所有融合形式,据此设计引物和探针并构建了3个阳性质粒和阴性细胞系作为对照,完成多重实时PCR扩增CBFB-M... 本研究建立急性髓系白血病CBFB-MYH11融合基因检测新方法并探讨其应用价值。通过检索文献及数据库,确定已报道CBFB-MYH11融合基因的所有融合形式,据此设计引物和探针并构建了3个阳性质粒和阴性细胞系作为对照,完成多重实时PCR扩增CBFB-MYH11融合基因和GUSB(内控基因)的检测体系。使用该体系对58份急性髓系白血病标本进行分析并对所有检出的阳性标本进行测序验证。PCR扩增结果显示,本方法可对所有阳性质粒进行有效检测,且灵敏度均可达10个拷贝;在58份标本中,检出4份阳性标本,阳性率6.9%,分别为A型和J型。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相比,本方法多检出了1例阳性标本;与测序相比,结果均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逆转录多重PCR检测体系可用于筛查所有融合形式的CBFB-MYH11融合基因,具有快速、全面、灵敏、可靠的优点,有助于临床上CBFB-MYH11融合基因阳性患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CBFB-MYH11融合基因 实时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瘤转化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昭 鹿全意 +5 位作者 牛小青 张鹏 赵江宁 张可杰 李蒲 胡嘉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427-1430,共4页
本研究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tumor-transforming gene,pttg)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AML发生的关系,以及pttg基因在FAB亚型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47例AM... 本研究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tumor-transforming gene,pttg)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AML发生的关系,以及pttg基因在FAB亚型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47例AML患者及28例正常对照者骨髓中pttg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AML患者pttg基因的表达水平[(1.1323±1.3934)×10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5766±1.1817)×103](p<0.05),急性早幼粒细胞细胞白血病(M3)患者中pttg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FAB亚型,其中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未分化型(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急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白血病(M4)、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结论:pttg基因的过度表达可能与AML的发生发展有关,其中可能与M3发生的关系更加密切,本研究为AML的发病机制及其基因靶向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转化基因 急性髓系白血病 基因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