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悬浮培养肿瘤细胞的生物钟同步化细胞模型建立及其在择时给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秦文娟 潘梅萍 +3 位作者 苏泽杰 侯茹蓉 陆海杰 乐志操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8-143,共6页
生物钟与肿瘤的发生和治疗都密切相关,但目前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同步化方法欠佳,导致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很难表现出生物钟节律现象.针对上述问题,采用悬浮培养的方法,同时进行同步化处理,定时取样分析,在体外细胞培养体系中可获得良好... 生物钟与肿瘤的发生和治疗都密切相关,但目前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同步化方法欠佳,导致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很难表现出生物钟节律现象.针对上述问题,采用悬浮培养的方法,同时进行同步化处理,定时取样分析,在体外细胞培养体系中可获得良好的周期性生物钟节律.将该同步化培养方法用于不同的生物钟节律阶段给药,能引起肿瘤细胞的差异反应,即择时给药的效果.该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以在体外细胞培养体系中广泛采用的生物钟同步化新方案,可用于探讨生物钟调控肿瘤细胞药物反应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钟 肿瘤治疗 同步化 药物反应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患者自我表露和家庭抗逆力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雷平萍 张爱华 +1 位作者 李秀娟 朱萍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自我表露、家庭抗逆力和创伤后成长的现状,分析其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为提高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提供依据。方法2022年1-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厦门市3所综合性医院的293名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自我表露、家庭抗逆力和创伤后成长的现状,分析其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为提高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提供依据。方法2022年1-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厦门市3所综合性医院的293名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自我表露量表和家庭抗逆力量表等对其进行调查。结果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自我表露得分、家庭抗逆力得分分别为(57.20±15.93)分、(35.61±6.66)分和(96.39±8.74)分;自我表露和家庭抗逆力与创伤后成长均呈正相关(r=0.213、0.300,均P<0.01);家庭抗逆力可直接正向影响创伤后成长,直接效应为0.29;家庭抗逆力可通过自我表露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创伤后成长,中介效应为0.0374,中介效应占总效应值的11%。结论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提高患者的家庭抗逆力水平和促进患者负性情绪的自我表露可促进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和更好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患者 创伤后成长 自我表露 家庭抗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生存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苏端玉 吴君心 侯如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5-179,共5页
目的:探讨Ⅱ/Ⅲ期直肠癌长期无瘤生存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对107例Ⅱ/Ⅲ期直肠癌无瘤生存5年以上的患者进行生存质量问卷调查,分析其临床影响因素。结果:保肛者的躯体、角色、情绪、社会功能较造口者好,性功能影响较造口者... 目的:探讨Ⅱ/Ⅲ期直肠癌长期无瘤生存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对107例Ⅱ/Ⅲ期直肠癌无瘤生存5年以上的患者进行生存质量问卷调查,分析其临床影响因素。结果:保肛者的躯体、角色、情绪、社会功能较造口者好,性功能影响较造口者小,但大便情况较造口者差(P<0.05);治疗手段增多患者的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状况下降,疲倦和失眠越明显(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方式是影响Ⅱ/Ⅲ期长期生存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的独立因素,呈负相关,即治疗手段增多,生存质量有所下降。结论:治疗方式是Ⅱ/Ⅲ期无瘤生存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的独立预后因素,手术方式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改进医疗技术,合理的放化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药物治疗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