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ISPR/Cas9建立IL-12p35基因敲除大鼠C6细胞系表达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孙瑾 张俊卿 +3 位作者 黄延林 杨芳裕 董桂江 田新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452-2456,共5页
目的:运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大鼠C6细胞系的IL-12p35基因,构建IL-12p35基因稳定敲除细胞株。方法:构建Lenti-sgRNA-EGFP质粒CRISPR/Cas9系统的Cas9核酸内切酶基因,慢病毒感染C6细胞后进行MTT[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 目的:运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大鼠C6细胞系的IL-12p35基因,构建IL-12p35基因稳定敲除细胞株。方法:构建Lenti-sgRNA-EGFP质粒CRISPR/Cas9系统的Cas9核酸内切酶基因,慢病毒感染C6细胞后进行MTT[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检测及PI-FACS(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细胞周期检测。结果:针对IL-12p35基因的KO1、KO2、KO3三个靶点,进行慢病毒转染,转染效率均大于80%。酶切前后靶点活性均下调,免疫印迹验证C6细胞中靶点有效性。MTT检测结果IL-12p35基因敲除后于第5天细胞增殖倍数明显降低。IL-12p35基因敲除后显著影响细胞周期G1期,G2/M期。结论:本研究构建IL-12p35基因的CRISPR/Cas9敲除系统,获得稳定的IL-12p35基因敲除细胞株,为后期IL-12p35与胶质瘤细胞的发生、发展机制方面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C6 IL-12p35 慢病毒源性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和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 被引量:15
2
作者 杨天和 林建忠 +3 位作者 田新华 李晓清 王月琴 康泰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05-1908,共4页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与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技术(DTT)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价值。方法对14例临床确诊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例及14例健康志愿者进行MR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DTI及DTT检查,测量全部受检者胼胝体...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与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技术(DTT)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价值。方法对14例临床确诊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例及14例健康志愿者进行MR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DTI及DTT检查,测量全部受检者胼胝体及脑干的ADC值和FA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TI显示DAI患者除胼胝体膝部外的其他测量区域FA值均明显减低(P<0.01)。ADC值可早期发现DAI的脑部损伤水肿区,但量值随发病时间变化较大;DTT结合弥散张量椭球体图可很好显示感兴趣区白质纤维束,在某种程度上更直观地显示脑白质受损范围。结论DTI联合DTT是目前在活体中诊断与评估弥漫性轴索损伤最敏感、准确的检查方法,并可用于动态观察神经纤维的临床转归过程,提示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家族亚基基因在大鼠C6胶质瘤细胞表达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孙瑾 林晓宁 +2 位作者 张俊卿 黄延林 田新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0-602,606,共4页
目的: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 PCR)法观察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家族亚基基因的表达,为今后IL-12家族在脑胶质瘤方面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提取大鼠C6胶质瘤细胞RNA,反转录成c... 目的: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 PCR)法观察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家族亚基基因的表达,为今后IL-12家族在脑胶质瘤方面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提取大鼠C6胶质瘤细胞RNA,反转录成c DNA,应用q PCR法观察IL-12家族亚基基因在大鼠C6胶质瘤细胞mRNA表达影响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大鼠C6胶质瘤细胞中,IL-23a,IL-12a的表达丰度为高,EBI3,IL-27的表达丰度为中,IL-12b的表达丰度为低。结论:IL-12家族与胶质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IL-12、IL-23是最有潜力治疗脑胶质瘤的细胞因子,其研究进展将为脑胶质瘤的免疫治疗带来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2家族 大鼠C6胶质瘤细胞 实时荧光定量PCR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半球高级别胶质瘤全切术后无进展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水源 郑宗清 +5 位作者 林志雄 石松生 黄延林 陈宏颉 曹代荣 康德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25-330,共6页
目的探讨初诊MRI影像特征及术后放疗、化疗对大脑半球高级别胶质瘤全切术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个临床中心的54例影像学确定全切除又经病理证实复发或临床随访判断为进展的高级别胶质... 目的探讨初诊MRI影像特征及术后放疗、化疗对大脑半球高级别胶质瘤全切术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个临床中心的54例影像学确定全切除又经病理证实复发或临床随访判断为进展的高级别胶质瘤的初诊MRI影像特征(包括肿瘤最大径、瘤周水肿特征、肿瘤增强程度、坏死程度、囊性变与否及是否存在卫星灶)及术后辅助放化疗情况。单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等统计方法研究这些因素与PFS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09)、瘤周水肿程度(P=0.001)、肿瘤坏死程度(P<0.0001)、肿瘤强化程度(P<0.0001)、术后放疗(P=0.008)、化疗(P=0.035)与肿瘤PFS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水肿程度(P=0.019)、肿瘤坏死程度(P<0.0001)为影响肿瘤PFS的独立因素且水肿和坏死程度越轻其PFS越长、术后放疗(P=0.035)、化疗(P=0.049)也为影响肿瘤PFS的独立因素且规放化疗PFS较长。结论术前MRI影像瘤周水肿程度及肿瘤坏死程度可用于评估胶质瘤全切术后PFS,大脑半球高级别脑胶质瘤即使在影像学上全切,术后也应提倡积极、规范的放疗和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磁共振影像 无进展生存期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大脑半球胶质瘤瘤周水肿特征对全切术后复发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水源 周昌富 +5 位作者 林志雄 石松生 黄延林 陈宏吉 曹代荣 康德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3-229,共7页
目的基于MRI分析探索初诊大脑半球胶质瘤瘤周水肿(peritumoral edema,PTE)特征对全切除术后复发部位趋向及复发形态的影响。方法收集来自4个临床中心43例经全切术后复发的胶质瘤病例的MRI资料,回顾性分析初诊时MRI的T2加权像所示PTE程... 目的基于MRI分析探索初诊大脑半球胶质瘤瘤周水肿(peritumoral edema,PTE)特征对全切除术后复发部位趋向及复发形态的影响。方法收集来自4个临床中心43例经全切术后复发的胶质瘤病例的MRI资料,回顾性分析初诊时MRI的T2加权像所示PTE程度及类型对全切术后复发形态及部位趋向的影响。结果初诊胶质瘤PTE的特征对全切术后复发模式有显著影响,不仅复发形态在不同PTE程度间有明显差异(P=0.002),而且复发部位趋向在不同PTE程度间亦有明显差异(P=0.001),其中PTE程度轻者在复发形态上更倾向于局灶状(6/8),复发部位趋向易趋于原位型(5/8);PTE程度重者,复发形态易倾向于扩散状(30/35),复发部位趋向多为拓展型(25/35)、其次为周边型(7/35)。此外,全切术后复发形态在不同PTE类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01),复发部位趋向在不同PTE类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01),初诊时PTE为类圆型的复发形态以局灶状为多见(7/9),复发部位趋向多数为原位型(6/9),其次为周边型(2/9)和拓展型(1/9);PTE呈不规则的复发部位趋向绝多数为拓展型(25/34),其次为周边型(7/34),少见原位型(2/34)。结论大脑半球胶质瘤PTE的程度、类型对肿瘤全切术后复发形态、部位趋向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瘤周水肿 复发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前儿童第四脑室胶质瘤84例围术期治疗
6
作者 邓志鸿 杨卫忠 +4 位作者 杨芳裕 石松生 田新华 陈春美 张俊卿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98-999,1001,共3页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第四脑室胶质瘤的围术期治疗.方法 84例学龄前儿童第四脑室胶质瘤患儿中5例急诊行枕角穿刺脑室外引流+开颅肿瘤切除术,68例急诊行额角穿刺脑室外引流术、3~7 d后行开颅肿瘤切除术,11例限期行枕角穿刺脑室外引流+开...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第四脑室胶质瘤的围术期治疗.方法 84例学龄前儿童第四脑室胶质瘤患儿中5例急诊行枕角穿刺脑室外引流+开颅肿瘤切除术,68例急诊行额角穿刺脑室外引流术、3~7 d后行开颅肿瘤切除术,11例限期行枕角穿刺脑室外引流+开颅肿瘤切除术,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早期并发症:脑膜炎7例,吞咽功能障碍6例,周围性面瘫4例,皮下积液4例,缄默征3例,应激性溃疡2例,经治疗后逐渐缓解.本组死亡5例.结论 应重视学龄前儿童第四脑室胶质瘤围术期治疗的特殊性,加强营养支持,多数患儿采用先急诊行额角穿刺脑室外引流术,3~7 d后行开颅肿瘤切除术的方案,收到较好效果.术中保护脑干功能是围术期最重要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 神经胶质瘤 第四脑室 显微外科手术 儿童 学龄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