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mmaya囊置入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岱威 郑维红 +1 位作者 刘肇绩 李水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3758-3760,共3页
目的探讨Ommaya囊置入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外科住院行Ommaya囊置入术的8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的疾病谱、病情转归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84例患者中脑室出血2... 目的探讨Ommaya囊置入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外科住院行Ommaya囊置入术的8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的疾病谱、病情转归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84例患者中脑室出血2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6例,梗阻性脑积水14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9例,因嗜铬细胞瘤继发高血压脑病致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1例。Ommaya囊置入术后死亡18例,转行分流术26例,取出Ommaya囊18例,继续留置Ommaya囊22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8例(9.5%)、引流管堵塞3例(3.6%)。结论 Ommaya囊置入术可用于治疗因各种病因引起的颅内压异常升高,同时可以提供局部给药的途径,在临床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MAYA囊 神经系统疾病 颅内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应激通过激活Cdk5抑制FOXO1的神经元损伤及其机制 被引量:8
2
作者 杨慧丽 陈星宇 郑维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9-405,共7页
目的探究氧化应激通过激活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 5, Cdk5)抑制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家族蛋白1(forkhead box O1, FOXO1)的神经元损伤的具体机制。方法在HEK细胞中,共同转染过表达P39/Cdk5和FOXO1-WT或者FOXO1-S... 目的探究氧化应激通过激活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 5, Cdk5)抑制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家族蛋白1(forkhead box O1, FOXO1)的神经元损伤的具体机制。方法在HEK细胞中,共同转染过表达P39/Cdk5和FOXO1-WT或者FOXO1-S249A突变体,利用特异性磷酸化抗体pS249-FOXO1能够特异识别FOXO1的Ser249位点磷酸化特点,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dk5/p39对FOXO1的磷酸化。通过体外培养HEK细胞中过表达Cdk5、p39和FOXO1,免疫共沉淀探究Cdk5和FOXO1以及Cdk5和p39的相互作用。在原代神经元过表达不同的Cdk5激活因子(p25、p35、p39)以及Cdk5激酶复合物,使用双荧光素酶实验探究其不同组合对FOXO1转录活性的影响。用Cdk5抑制剂rocovitine干预,观察其对FOXO1出入的影响;同时通过核质分离的方法对比了Cdk5杂合小鼠和野生型大脑皮层组织的FOXO1核质定位。分别用H_2O_2、glutamate处理神经元,通过Western blot观察氧化应激对Cdk5的活性调节,同时用双荧光素酶实验探究其对FOXO1转录因子的影响;最后通过caspase-3染色观察H_2O_2、glutamate的不同时间梯度处理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结果 Cdk5和p39能够直接与FOXO1相互作用,并磷酸化FOXO1的Ser249位点。激活Cdk5能够显著抑制FOXO1的转录活性,而用Cdk5抑制剂(roscovitine)能够显著提高FOXO1的转录活性并诱导FOXO1入核。与野生型对比,在Cdk5杂合子中,FOXO1蛋白在细胞核中定位显著提高。H_2O_2和glutamate处理诱导p35切割形成p25,同时抑制FOXO1的转录活性,而敲低Cdk5能够缓解H_2O_2和glutamate对FOXO1的转录活性的抑制。通过H_2O_2和glutamate处理的原代神经元,caspase3染色显著增加。结论 Cdk5/p39可以磷酸化FOXO1-ser249位点,并抑制FOXO1的转录活性;而氧化应激能够通过激活Cdk5,抑制FOXO1的转录活性,并诱导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激活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Cdk5) 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家族蛋白1(FOXO1)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溶栓方法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李水仙 郑维红 +4 位作者 庄晓荣 林威 陈星宇 阳清伟 潘速跃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43-847,共5页
目的了解不同溶栓方法治疗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66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分为静脉溶栓组25例、单纯动脉溶栓组18例、机械辅助动脉溶栓组23例,评估不同溶栓方法治疗后血管再通率、NIHSS评分、GCS评分、Barthel指数(BI)... 目的了解不同溶栓方法治疗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66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分为静脉溶栓组25例、单纯动脉溶栓组18例、机械辅助动脉溶栓组23例,评估不同溶栓方法治疗后血管再通率、NIHSS评分、GCS评分、Barthel指数(BI)优率、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及病死率。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机械辅助动脉溶栓组血管再通率(18/23,78.3%)、BI优率(10/25,40%)均明显高于静脉溶栓组(P<0.05);单纯动脉溶栓组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1/18,5.6%)明显低于静脉溶栓组(8/25,32%);病因分析发现,瓣膜性心脏病、黏液瘤所致脑栓塞的血管再通率低,颅内出血率和病死率高。结论溶栓治疗可改善心源性脑栓塞的神经功能缺损,机械辅助动脉溶栓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栓 治疗 心源性脑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模型预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后脑出血及不良结局的比较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凤利 王金晶 +3 位作者 彭锋 肖露露 孙文 刘新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5-182,共8页
目的比较血管事件总体健康风险(THRIVE),多中心卒中调查(MSS),休斯敦动脉内治疗(HIAT)及葡萄糖水平、种族、年龄、性别、收缩压水平、卒中程度(GRASPS)评分4种风险模型预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后脑出血与不良结局的效能。方法... 目的比较血管事件总体健康风险(THRIVE),多中心卒中调查(MSS),休斯敦动脉内治疗(HIAT)及葡萄糖水平、种族、年龄、性别、收缩压水平、卒中程度(GRASPS)评分4种风险模型预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后脑出血与不良结局的效能。方法前瞻性连续性纳入2013年5月至2016年3月收住南京大学附属金陵医院和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发病6 h内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并实施机械取栓的患者153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探讨THRIVE、MSS、HIAT、GRASPS评分4种风险模型预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后,脑出血与不良结局[包括90 d全因死亡和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的效能。结果 MSS评分(AUC为0.639,95%CI:0.548~0.730,P=0.004)和GRASPS评分(AUC为0.616,95%CI:0.525~0.706,P=0.017)能够预测脑出血事件,但预测准确性较低;4种模型对机械取栓后90 d内死亡均有预测价值,其中GRASPS评分(AUC为0.783,95%CI:0.706~0.860,P<0.001)有中等预测准确性,其余3种模型AUC<0.7,预测准确性低;4种模型均能对90d不良预后(90 dmRS≥3分)进行预测,其中GRASPS评分及THRIVE评分AUC均>0.7,GRASPS评分AUC最大(AUC为0.782,95%CI:0.708~0.855,P<0.01),两者有中度预测准确性。结论 GRASPS评分对机械取栓后90 d内全因死亡及不良预后均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THRIVE评分对90 d不良预后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4种模型对机械取栓后脑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仍有待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机械取栓 脑出血 预后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溶栓联合机械辅助治疗前后循环大动脉急性闭塞性脑梗死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水仙 郑维红 +2 位作者 林威 陈良义 潘速跃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36-340,共5页
目的研究动脉溶栓联合机械辅助治疗前后循环大动脉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2例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溶栓联合机械辅助治疗,分为前循环组(24例)、后循环组(18例),评估不同组别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National... 目的研究动脉溶栓联合机械辅助治疗前后循环大动脉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2例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溶栓联合机械辅助治疗,分为前循环组(24例)、后循环组(18例),评估不同组别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GCS评分(Glasgow comascore,GCS)及治疗后血管再通率、BI(Barthel Index)优率、症状性颅内出血率、死亡率。结果前循环组卒中病因分型以心源性栓塞为主(15/24,62.5%),后循环组以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为主(5/18,72.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26);前、后循环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8.3±4.9 vs.8.1±5.7)较治疗前(15.1±5.3vs.16.8±7.8)明显降低(P=0.001 vs.P=0.001)、GCS评分(13.9±4.4 vs.12.8±4.2)较治疗前(9.5±3.8 vs.9.6±3.7)明显提高(P=0.001 vs.P=0.021),后循环血管再通率(15/18,83.3%)有高于前循环(14/24,58.3%)趋势(P=0.830),前循环组患者颅内出血发生率(5/24,20.8%)明显高于后循环组(0,0%)(P=0.039),两组患者死亡率相似。结论动脉溶栓联合机械辅助治疗脑梗死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血管再通率高,更适用于后循环脑梗死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溶栓 机械辅助 大血管闭塞 急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mmaya囊植入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水仙 郑维红 +2 位作者 林威 林晓芳 庄晓荣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21-324,共4页
目的研究经Ommaya囊植入侧脑室给药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2例行Ommaya囊植入与否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行Ommaya囊植入治疗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均治愈,治愈率6... 目的研究经Ommaya囊植入侧脑室给药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2例行Ommaya囊植入与否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行Ommaya囊植入治疗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均治愈,治愈率6/6,平均住院天数(105.3±18.1)d,其两性霉素B平均应用天数(75.0±18.1)d。对照组16例,治愈6例,其治愈者平均住院天数(150.0±32.2)d、两性霉素B平均应用天数(139.6±29.5)d。两组临床疗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Ommaya囊植入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可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OMMAYA囊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阳清伟 庄晓荣 +1 位作者 彭锋 郑维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312-316,共5页
目的研究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发病后12 h内经头部CT确诊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证实脑出血后4 h内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MMP-9浓度。记录患者入院时血压、头部CT特征、美国国立... 目的研究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发病后12 h内经头部CT确诊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证实脑出血后4 h内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MMP-9浓度。记录患者入院时血压、头部CT特征、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既往病史等资料。距首次头部CT检查42~54 h内复查CT或患者意识障碍加重时即刻复查CT,与首次CT结果比较,血肿体积差≥12.5 cm3或2次血肿体积之比>1.4即为血肿扩大。分析MMP-9水平与血肿扩大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86例患者,其中41例发生血肿扩大,发生率为22.0%。①单因素分析显示,血肿扩大组MMP-9中位数水平为112μg/L,血肿非扩大组为79μg/L;血肿扩大组入院时的NIHSS评分、首次测量的收缩压水平高于血肿非扩大组,发病至首次CT检查时间短于血肿非扩大组;血肿形态为不规则的比率高于血肿非扩大组。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发病至首次CT检查时间短、血肿形态不规则外,血浆中MMP-9水平升高也是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15.65,95%CI:5.30~46.15)。③通过ROC曲线获得MMP-9的临界值为97.5μg/L,其预测血肿扩大的敏感度是0.791,特异度是0.727。结论血浆MMP-9水平增高是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肿扩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18
8
作者 陈星宇 郑维红 吉训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的操作流程和手术技巧,分析该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明确有颅内外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的530例脑血管病患者,将年龄≥60岁216例作为老年组,年龄<60岁314例作为非老年组,均实施经...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的操作流程和手术技巧,分析该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明确有颅内外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的530例脑血管病患者,将年龄≥60岁216例作为老年组,年龄<60岁314例作为非老年组,均实施经桡动脉穿刺的全脑血管造影术,分析手术成功率、并发症;比较2组患者不同手术入径和材料的差异。结果 530例患者中,516例患者完成脑血管造影手术,手术成功率97.36%,老年组成功207例,非老年组成功309例。降主动脉成袢、主动脉瓣辅助降主动脉成袢的造影时间和受线时间均少于主动脉瓣成袢(P<0.05);Simmons 2型导管的造影时间和受线时间少于Simmons 3型导管(t=10.74,P=0.02);老年组与非老年组3种不同成袢技术的造影时间和受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桡动脉闭塞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操作安全可行,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降主动脉成袢和主动脉瓣辅助降主动脉成袢的成功率更高,Simmons 2型导管优于Simmons 3型导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术 桡动脉 穿刺术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主动脉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患者侧支循环状态的脑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星宇 吉训明 +1 位作者 李慎茂 缪中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23-825,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患者侧支循环状态的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单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患者的DSA,判定单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后,侧支循环是否存在及存在的主要方式。结果单侧颈内动... 目的探讨单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患者侧支循环状态的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单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患者的DSA,判定单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后,侧支循环是否存在及存在的主要方式。结果单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患者侧支循环出现频度,前交通动脉58例(83%),后交通动脉18例(26%),大脑前、后交通动脉均显影11例(16%),眼动脉70例(100%),脉络膜前动脉37例(53%),脉络膜后动脉5例(7%),同侧大脑前、后动脉或中动脉之间吻合12例(17%),同侧大脑前、中动脉之间吻合14例(20%),椎动脉造影示软脑膜吻合支3例(4%),基底节区前组和后组异常血管网(MMD)血管9例(13%)。结论DSA检查发现单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患者均存在不同的侧支循环。通过准确分析病变侧侧支循环形成状态和脑血管代偿能力,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侧支循环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脑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丽文 刘肇绩 +2 位作者 郑维红 陈星宇 庄晓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2期3843-3845,共3页
目的 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例SLE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情况,并复习相... 目的 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例SLE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组5例患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病年龄平均为31.0岁,病例3为活动性SLE;均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史,泼尼松平均用量为21.7 mg/d.5例患者均有头痛症状,3例出现颈抵抗,2例出现视盘水肿,2例出现视物下降,2例出现发热,1例出现精神异常.5例患者脑脊液检查结果均提示炎性反应,颅内压均≥300 mm H2O,脑脊液糖含量为0.21~3.19 mmol/L,脑脊液糖含量与血糖比值为0.04~0.35,隐球菌涂片和培养均为阳性.5例患者在确诊隐球菌性脑膜炎后均给予经典方案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治疗,两性霉素B加量过程中联合氟康唑0.2 g/d静脉滴注.4例患者好转,1例患者出现肾功能进行性损害;2例患者常规脱水药治疗颅内高压症状改善不理想,其中1例因拒绝行脑室外引流而遗留双眼视力下降,1例行Ommaya囊脑室外引流效果不佳而自动出院.结论 SLE患者出现头痛等不典型症状时需高度怀疑隐球菌性脑膜炎,反复进行脑脊液墨汁染色,或结合动态血清隐球菌抗原监测、真菌培养,及时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并进行抗真菌治疗有利于改善SLE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脑膜炎 隐球菌性 疾病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进行性失语1例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阳清伟 王显锏 +1 位作者 林建忠 郑维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14-315,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进行性失语 神经心理学测验 影像学 检查 动词特异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皮质型肌阵挛并癫痫2家系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艳 陈雪平 +3 位作者 张树山 阳清伟 周东 商慧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34-634,共1页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皮质型肌阵挛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笑发作1例临床与视频脑电图分析及文献复习
13
作者 曹园园 黄琼华 郑维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76-377,共2页
发笑发作(gelastic seizures,GS)又叫发笑性癫痫,是一种相对少见又特殊的癫痫发作类型。200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正式命名为GS,并归类于部分性发作中。本文报告1例去年于我院神经内科做长程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eephalogram,... 发笑发作(gelastic seizures,GS)又叫发笑性癫痫,是一种相对少见又特殊的癫痫发作类型。200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正式命名为GS,并归类于部分性发作中。本文报告1例去年于我院神经内科做长程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eephalogram,VEEG)的发笑发作患儿,现结合临床及VEEG资料和相关文献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笑发作 癫痫 视频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与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4
作者 遆悦 郑维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818-1822,共5页
癫痫是一种慢性疾病,是神经系统较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与病死率均较高。随着社会医学的不断发展,癫痫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影响因素较多,癫痫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相互关系尚未明确。本文主要从癫痫引起认知功能损害的机制、癫痫患... 癫痫是一种慢性疾病,是神经系统较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与病死率均较高。随着社会医学的不断发展,癫痫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影响因素较多,癫痫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相互关系尚未明确。本文主要从癫痫引起认知功能损害的机制、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癫痫治疗方式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多角度分析癫痫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以期提高人们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注,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为临床工作者提供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认知障碍 机制 影响因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