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胎盘植入的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1
作者 郑慈娜 杨天和 +3 位作者 林建忠 许尚仁 曾强 李晓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8期593-597,共5页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的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前置胎盘并有胎盘植入高危因素的65例孕妇进行磁共振检查,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胎盘植入的磁共振征象,并计算磁共振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65例中共有30例伴有...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的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前置胎盘并有胎盘植入高危因素的65例孕妇进行磁共振检查,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胎盘植入的磁共振征象,并计算磁共振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65例中共有30例伴有胎盘植入,磁共振直接征象有:胎盘肌层间隙消失,肌层连续性中断,胎盘附着面对应的低信号肌层内出现异常高信号。间接征象有:(1)子宫肌层结节状膨隆;(2)胎盘增厚,信号不均匀;(3)胎盘与肌层交界面异常扩张的血管影,其中以胎盘与肌层交界面异常扩张的血管影诊断率最高。MR诊断胎盘植入的灵敏度为90.9%,特异度为89.7%,阳性预测值为88.2%,阴性预测值为92.1%。结论磁共振成像对于胎盘植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指导临床在产前制订有效的治疗手段,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植入 前置胎盘 产前诊断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型肝豆状核变性脑皮层及皮层下核团体积的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康泰山 杨天和 +2 位作者 林建忠 蔡聪波 张家兴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5期337-341,共5页
目的探索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脑灰质的损害。材料与方法采集30例初发且未经治疗的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脑3D T1WI图像,利用FSL软件,运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_based morphometry,VBM)对脑皮层及深部核团的体积进行分析。30名健... 目的探索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脑灰质的损害。材料与方法采集30例初发且未经治疗的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脑3D T1WI图像,利用FSL软件,运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_based morphometry,VBM)对脑皮层及深部核团的体积进行分析。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双侧脑叶灰质及深部核团统计分析。结果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各脑区皮质萎缩率及两侧脑叶比较如下,小脑:左侧(16.48%)<右侧(16.54%),P>0.05;额叶:左侧(23.6%)>右侧(19.5%),P<0.001;颞叶:左侧(16.9%)<右侧(25.4%),P<0.001;顶叶:左侧(15.5%)<右侧(16.1%),P<0.05;枕叶:左侧(21.0%)<右侧(27.2%),P<0.001;岛叶:左侧(58.7%)>右侧(49.2%),P<0.001。脑干和深部核团(杏仁核除外)体积均显著萎缩,萎缩率依次为伏隔核>壳核>苍白球>丘脑>尾状核>脑干,但左、右两侧各核团萎缩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脑型肝豆状核变性可引起脑皮层广泛而非对称性损害及深部核团对称性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图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变形矫正和信号补偿
3
作者 康泰山 杨天和 +1 位作者 林建忠 张家兴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8期609-613,共5页
目的采用基于体素的场图对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 imaging,DTI)进行几何变形矫正及信号补偿研究,扩大DTI临床研究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获取29名健康人脑场图,分别对其DTI进行相位反卷积计算及信号校准补偿,将结果配准... 目的采用基于体素的场图对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 imaging,DTI)进行几何变形矫正及信号补偿研究,扩大DTI临床研究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获取29名健康人脑场图,分别对其DTI进行相位反卷积计算及信号校准补偿,将结果配准到3D结构图像。选择对磁场敏感的双侧颅底额叶和颞叶作为观察脑区,对磁场不敏感的丘脑作为对照脑区,对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及信号的差异及其与结构像的形态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颅底额叶和颞叶,DTI的磁敏感变形得到了矫正,因场不均性导致的信号损失得到了补偿。结论高场中DTI的畸变及体素信号丢失可应用场图的校准得到明显矫正,有利于进一步扩大高场DTI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场图 变形矫正 信号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晓清 杨天和 +2 位作者 林建忠 曾强 郑慈娜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49-353,共5页
目的探讨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根据鼻咽肿瘤形态,把鼻咽淋巴瘤分为弥漫浸润组与局限肿块组,观察局部肿瘤、咽淋巴环及颈部淋巴结浸润特点。结果本组23例鼻咽淋巴瘤... 目的探讨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根据鼻咽肿瘤形态,把鼻咽淋巴瘤分为弥漫浸润组与局限肿块组,观察局部肿瘤、咽淋巴环及颈部淋巴结浸润特点。结果本组23例鼻咽淋巴瘤中14例为弥漫浸润型,9例为局限肿块型;22例肿瘤信号及强化均均匀;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周围组织及颅底骨侵犯;9例出现腭或(和)舌根扁桃腺侵犯,7例来自弥漫浸润组,为腭或(和)舌根扁桃腺对称性肿大;13例病例出现颈部淋巴结浸润,11例为双侧颈部淋巴结对称肿大,均来自黏膜弥漫浸润组;所有的转移性淋巴结均未出现坏死;12例最大径淋巴结位于II区,1例位于I区。结论鼻咽部淋巴瘤在MRI上有较典型的特征,其病灶及浸润的颈部淋巴结信号及强化均匀,极少出现坏死,不侵犯周围组织及邻近颅底骨。弥漫浸润型鼻咽淋巴瘤可侵犯鼻咽多个侧壁,且大部分合并双侧颈部淋巴结对称性肿大,同时,有超过一半的鼻咽弥漫浸润型淋巴瘤合并双侧对称性腭和(或)舌根扁桃腺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部肿瘤 淋巴瘤 淋巴结病变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观察极高海拔攀登者大脑皮质结构改变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建忠 杨天和 +6 位作者 郑慈娜 康泰山 李晓清 曾强 王月琴 林玉琳 王建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96-1000,共5页
目的采用MRI观察短暂极高海拔探险所致大脑皮质结构改变。方法对28名健康青年在极高海拔登山前、后及1个月后随访进行常规T2W及全脑高分辨率三维T1W结构成像扫描,观察显著改变的脑区面积及其厚度,并应用Freesurfer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采用MRI观察短暂极高海拔探险所致大脑皮质结构改变。方法对28名健康青年在极高海拔登山前、后及1个月后随访进行常规T2W及全脑高分辨率三维T1W结构成像扫描,观察显著改变的脑区面积及其厚度,并应用Freesurfer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登山前、后及1个月T2WI均未发现异常;左、右侧大脑半球皮层总萎缩面积(平均萎缩率)分别为(3795.14±35.23)mm2[(9.33±3.19)%]和(2175.42±26.15)mm2[(6.49±2.76)%];左侧舌回皮层萎缩率与进入极高海拔持续时间呈弱相关,其余脑区则呈显著相关。结论攀登极高海拔可引起大脑皮质萎缩,以优势半球明显,主要见于前额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大脑皮质 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高原登山的脑结构改变
6
作者 林建忠 杨天和 +6 位作者 郑慈娜 康泰山 李晓清 曾强 王月琴 林玉琳 王建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89-1592,共4页
目的 探讨一次短暂高原登山引起的脑结构改变.方法 对15名厦门大学学生登山队员[男9名,女6名,19~23岁,平均(21.0±1.1)岁]分别于攀登珠穆朗玛峰前、后进行常规T2W及高分辨率全脑3DT1W结构成像;应用SIENA软件分别对登山前、后高分... 目的 探讨一次短暂高原登山引起的脑结构改变.方法 对15名厦门大学学生登山队员[男9名,女6名,19~23岁,平均(21.0±1.1)岁]分别于攀登珠穆朗玛峰前、后进行常规T2W及高分辨率全脑3DT1W结构成像;应用SIENA软件分别对登山前、后高分辨率3DT1W结构像进行全脑灰质、白质分割,计算体积萎缩百分率,并进行统计分析;对全脑进行基于体素的纵向脑萎缩评价,获取显著萎缩脑区.结果 视觉观察,登山前、后所有登山队员常规T2WI均未发现异常,但脑灰质及白质体积均有明显减少,脑灰质萎缩百分率为(2.70±1.43)%,白质萎缩百分率为(1.43±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于体素的全脑统计分析发现,萎缩脑区包括左侧额叶、胼胝体压部、双侧颞极、双侧枕叶距状沟周围及双侧小脑半球,以优势半球受损明显.结论 高原登山运动可引起脑白质和灰质萎缩,且灰质萎缩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灰质 白质 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Dixon新型MR血管成像序列用于颈部动脉成像的可行性
7
作者 康泰山 林良杰 +2 位作者 吴健 林建忠 徐丽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2-596,共5页
目的基于将放射状k空间填充及压缩感知技术融合于mDixon技术开发一种新型MR血管成像(MRA)序列(3D mDixon-MRA),观察其用于颈部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45例疑诊颈部动脉疾病患者,以3D时间飞跃法采集颈部动脉MRA(3D TOF-MRA)及3... 目的基于将放射状k空间填充及压缩感知技术融合于mDixon技术开发一种新型MR血管成像(MRA)序列(3D mDixon-MRA),观察其用于颈部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45例疑诊颈部动脉疾病患者,以3D时间飞跃法采集颈部动脉MRA(3D TOF-MRA)及3D mDixon-MRA,比较颈总动脉根部和中远段、椎动脉根部和中远段及颈内外动脉根部在2种图像中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度噪声比(CNR),以及2种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差异。结果3D mDixon-MRA所示各动脉SNR均显著高于3D TOF-MRA(P均<0.01)。颈总动脉根部CNR在2种图像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其余动脉在3D mDixon-MRA中的CNR均显著高于3D TOF-MRA(P均<0.01)。颈总动脉根部、椎动脉根部及椎动脉中远段在3D mDixon-MRA中的主观评分均高于3D TOF-MRA(P均<0.05),其余动脉在2种图像中的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3D mDixon-MRA序列可用于颈部动脉成像,有利于提高图像质量、缩短扫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磁共振血管成像 水脂分离技术 压缩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磁化传递对比成像观察新生儿轻度窒息
8
作者 井清清 王建腾 +6 位作者 林建忠 杨天和 马小敏 张杰 冯浩 赵锋 黄鑫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54-359,共6页
目的观察MR磁化传递对比(MTC)成像在轻度窒息新生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轻度窒息新生儿(Apgar评分<10分,病例组)及25名正常新生儿(对照组)采集脑常规T1WI、3D-T1WI和T1WI-MTC,计算脑磁化率(MTR),配准于标准新生儿脑模板后行统... 目的观察MR磁化传递对比(MTC)成像在轻度窒息新生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轻度窒息新生儿(Apgar评分<10分,病例组)及25名正常新生儿(对照组)采集脑常规T1WI、3D-T1WI和T1WI-MTC,计算脑磁化率(MTR),配准于标准新生儿脑模板后行统计分析。采用3dRegAna对病例组MTR与Apgar评分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相比对照组,病例组右颞极、左颞下回、左额上回、右缘上回、右眶额皮质、左额中叶、右额中回及左上额叶MTR显著降低;右梭状回、右顶叶下回、右枕中回、右颞中回、右颞下回、右颞上极、右楔叶、右角回、右舌回及右颞上回MTR显著增加。回归分析显示,病例组左中央后回、右颞下叶(前)、右额中回、右颞上极、左眶额皮质及右颞下叶(后)MTR与Apgar评分呈正相关,右壳核、右眶额皮质、左杏仁核、右颞下回、左舌回、右舌回、左颞中回、左枕中回、延髓及右梭状回呈负相关。组间MT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病例组MTR与Apgar评分呈正相关脑区为右额中叶、右颞极,呈负相关脑区则为右舌叶及右梭状回。结论MR MTC成像能检出轻度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脑区;缺血缺氧主要导致新生儿右侧脑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缺氧缺血 磁共振成像 磁化传递对比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